馬崇六(1902年12月21日—1998年2月3日),字晉三,雲南省太和縣玉洱鄉人(現今雲南大理下關龍尾街)人,國民革命軍全國工兵總指揮,中華民國交通部代部長。

馬崇六
個人資料
字晉三
出生1902年12月21日
逝世1998年2月3日(1998歲—02—03)(95歲)
 日本東京都目黑區
籍貫雲南大理
配偶張馨若
兒女馬天(長子)
馬元(次子)
馬瑛(長女)
親屬馬梁(父)
學歷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
馬晉三輸血,驗血者林語堂女公子林如斯,《聯合畫報》1944年第96期

生平[1][2][3] 編輯

1920年,畢業於昆明昆華中學,並考上雲南講武堂第15期,同年被選送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工兵科學習。1924年,回國參加北伐戰爭,擔任第六軍工兵指揮官,後升任工兵團少將團長。北伐戰爭勝利後先後在南京陸軍步兵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和陸軍大學擔任教官,撰寫了中國第一部《步兵教典》,另外編寫了《築城教範》、《陣中勤務令》等教材。1936年2月5日,任陸軍少將[4],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升任全國工兵總指揮,兼任昆明最高行營國防工程處處長、戰時交通總指揮、城防要塞局局長。1942年,日本侵略軍從緬甸向雲南進攻,兼任赴緬作戰參謀團副團長,親自指揮炸毀怒江惠通橋,有效阻止日軍東進。1943年3月30日,晉任陸軍中將[5],1945年日本投降後,國民政府授予其「青天白日勳章」,同盟國」授予其「太平洋勳章」。1946年,受命炸毀南京梅花山汪精衛墓,將其屍體火化揚灰,8月21日,任國民政府參事[6]。1948年當選中華民國第一屆立法委員,1949年4月4日,任交通部政務次長[7]、代理部長[8]。隨國民政府遷往廣州,1950年2月20日辭職[9]。後去香港,在香港滯留,沒有去台灣。在香港期間苦練書法,大有成就。1957年,赴日本東京,成立《靜安學舍》,以教授中國書法和歷史為生,日本皇太子也曾向其學習書法。1975年應周恩來的邀請,在離開中國近30年後首次回國。抵達北京時,周總理正重病住院,「特委託鄧小平副總理代表他接待。」由於朱德與馬崇六之父是雲南講武堂的同學,所以朱德委員長也接見了他。此後5次應邀回國參加慶典和參觀訪問,為中日友好做了一些工作。1986年為了更好地學習中國書法,以84歲高齡,率領靜安學舍學員中國書法旅行團到北京、西安等地參觀訪問。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中央有關領導的親切接見,民革中央則邀請啟功、肖勞、周懷民等國內數十位著名書畫家,特舉行盛大的筆會,歡迎靜安學舍的來訪。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的時代,抗日將領馬晉三用手中的那管毛筆,用他神妙不凡的書法,仿佛架起一座「喚起許多對侵華戰爭有反省悔罪之心的日本人對中國的友好感情」之橋。中國改革開放後,大批青年留學日本,許多人成為他的忘年之交,有的還得到過他的幫助。1998年2月3日在日本東京家中因病去世,2天後才被發現,享年96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馬崇六先生事略」,《雲南文獻》第28期,民國87年12月25日
  2. ^ 「馬崇六將軍事略」,胡以時,《昆明文史資料集萃》第7卷,雲南科技出版社,2009.12,第5390頁
  3. ^ 「回憶晉三伯父」,馬卿雲,《雲南文獻》第28期,民國87年12月25日
  4. ^ 《國民政府公報》第1964號
  5. ^ 《國民政府公報》第557號
  6. ^ 《國民政府公報》第2604號
  7. ^ 《總統府公報》第218號
  8. ^ 「雲南省第三區立法委員馬崇六就任交通部次長,依照「憲法」第75條之規定,並按照司法院之解釋,應視為辭職,遺缺由候補人趙澍遞補」,穗統(一)字第78號(38.10.04),《總統府公報》
  9. ^ 《總統府公報》第24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