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新文化運動
這裏是討論頁,用於討論如何改善條目新文化運動。 這裏並非討論條目主題的論壇。 |
來源搜尋:「"新文化運動"」——Google:網頁、新聞、學術、圖書、圖片;百度:網頁、新聞、學術、圖片;知網工具書;JSTOR;維基百科圖書館 |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本人認為:新文化運動並沒有想像中的成功。理由有二: 1.對於封建思想的批判很不徹底:新文化運動批判,打倒,改變了很多封建的風氣,習俗,和思想。但是還屬於比較淺層次的,遠遠沒有達到對於封建思想的徹底轉變(事實上直到現在也沒有)。 2.對於新思想的引入不盡如人意:個人認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思想是「民主和科學」,但是就其實踐和最後達到的效果來說,很大程度上偏離了這個核心思想,甚至出現了某些盲目排外或盲目否定傳統文化的現象。馬列主義的引入加劇了這種偏離(馬克思主義本身並不能算是一種禁得起推敲的科學理論,其哲學,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理論都有所創建但都有相當多的漏洞,至於列寧主義,我更願意把它看成一種用來統一人心的工具)。它也並沒有使民主和科學深入人心,對於很多人來說,僅僅是知道了兩個聊為談資的詞彙,或者兩句革命口號而已。
對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的看法
編輯目前的條目,不僅從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觀點出發,而且有些十分錯誤的地方,需要修正。比如,「新文化運動是由一部分激進的資產階級及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發起,目的是打破封建主義的束縛,實現真正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這個根據在哪裏?我沒有看到新文化運動的目的是要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而且,所謂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是中共的說法,中共認為美國的民主是資產階級民主,自己的民主是無產階級的民主(其實大家都知道,中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並非民主國家)。再比如,「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一部分在新文化運動中思想激進的知識分子,如李大釗、陳獨秀等,接受了馬列主義,轉變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他們認為共產主義才是能夠令中國獨立富強的方式,開始極力宣傳十月革命,成為共產主義在中國被廣泛了解的契機。」,這顯然有問題的話,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的目標並不是要把中國建成獨立富強的國家,共產主義思想中對國家的概念是很淡薄的,他們認為國家會消亡,和各國無產階級聯盟相比,國家算不上什麼,所以,要把中國建成獨立富強的國家的說法,純屬捏造。中國共產黨成立後很多年,都是蘇俄的手腳在中國的延伸,哪裏看得到「獨立」的影子?
關於新文化運動的描述和評價,難免有很多爭議。這種爭議,和五四運動一樣,有政治的因素,但另外也有非政治的因素。而政治的因素,無疑是抬高新文化運動得最重要的因素。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人,這個運動也帶來了馬克思學說的傳播,為中共的創立提供了啟蒙。胡適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而在這個意義上,新文化運動早期其實就是白話文運動而已。魯迅往往也被認為是新文化運動中的文學創造代表人物。還有很多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他們之間的分歧之大,用一個「運動」來說明這些活動其實完全不確切,他們並沒有一致的目標;而且,所謂的新文化,更是值得商榷。一個編造的概念,不管後來賦予多少內容,如何去自圓其說,都會讓人覺得支離破碎;而作為政治背景術語出現,不論抬得過高,持續多長時間,其真實的狀況終歸會透明般的平實的出現在人們的面前。看中共歷史書上對新文化運動的高度評價中的四個主要內容,反倒讓人覺得「新文化運動」沒有任何的建樹。分別來看,
- 「一、 提倡民主,反對專制、獨裁。」 —— 要說反對專制、獨裁,進行民主啟蒙,那最重要的事件莫過於此前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最大的目標就是要建立民主共和的現代國家,雖然辛亥革命成功的最大的動力可能是「驅逐胡虜」的民族思想,但是辛亥革命前後的一系列活動,甚至包括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在全國的巡迴演講,卻是中國歷史上啟蒙民主思想的最重要的活動。而且,辛亥革命也確實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國家,確立了眾望所歸的民主政體。而對於所謂的新文化運動,實在看不出在民主方面起了什麼重大的作用。
- 「二、提倡科學,凡對愚昧、迷信。」 ——近代西方科學的傳入,也許最早是在明代隨着天主教的傳入而傳入。清末西方列強打開中國閉關鎖國的國門後,和西方國家以及後來日本的交往增加,特別是在甲午海戰之後,近代科學開始大量傳入國內。辛亥革命的醞釀,也是建立在民族、民主、科學思想傳播的基礎上的。辛亥革命勝利後,管制嚴厲的大清帝國已經消亡,在政府管制方面來說,社會已經相當開放的狀況,科學思想的傳播失去了封閉政府的阻礙,提倡科學成為主流,特別是在1910年代中後期隨着第一批留學歐美的中國科學先驅回國,以中國科學社遷回國內為代表,中國的科學也逐步有了起步。科學思想的傳播和盛行,沒有看出和所謂的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有什麼關係。比如,當時中國科學的大本營南京高師,是中國教育科學化的中心,而這些提倡教育科學化思想的人物,郭秉文、劉伯明、陶行知,以及進行教育科學化試驗的陶行知、徐養秋、廖世承、俞子夷、陳鶴琴等人物,和新文化運動似乎並沒有關係。而且,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可以說是在北京大學,如陳獨秀、胡適、魯迅這些人物,都是北京大學的教授;而南京高師的主流風氣,恰恰是和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的意見是不同的主張,可以從學衡派的主流主張看出。南京高師,後來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當時公認的中國科學的中心,主流的主張和新文化運動人物相左,足以說明新文化運動提倡科學的有名無實。
- 「三、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這個新舊,不知道去做如何的確切定義。如果時說破除三綱五常道德的束縛,傳播人人平等的思想,那主要還是辛亥革命的啟蒙。就說開女禁教育上解放女子,實行男女同校,最早的倡導人是陶行知,而當時陶行知所在的南京高師,早已經建立起了民主化的治理制度,開女禁的提案,也要在校務會上民主投票,以學校法案的形式確立下來;而此時所謂的提倡民主的新文化運動中心的北京大學,尚且由蔡元培一人獨自裁決,蔡元培響應陶行知開女禁,只需自己發表一個談話,就可以把北京大學的事情定下來了。可見,不僅首先提倡、實行新道德的,是在與所謂新文化運動的意見相左的南京高師而不在新文化運動人物匯聚的北京大學,而且民主的推行,也是如此。
- 「四、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如果此處的新文學,是所謂的白話文,那倒是一件事實,就是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的推動,使得白話文很快成為文字表述的主流形式。白話文本身也是很早就有的東西,採用白話文,還是文言文,對學界文化界本身而言也只是形式而已,有利有弊。如果說新文學是從思想的角度而言,那和上面的新道德類似,在這方面,包括魯迅等許多的文人,其文學作品則是有很多的流毒,他們更多的是去批判推到一個社會,但卻不知道如何建立一個社會,他們更多的是以敵對的觀念看待社會群體的關係,他們的作品中,更多是渲染的仇恨、暴力的訴求,這就是共產黨所謂的新文學的新,這些當然都為後來下層民眾參加以中共為主的社會暴亂帶來了鼓動。
以平實的眼光看,其實並不存在一個新文化運動。辛亥革命以後,帝制推翻,掌權的北洋政府在袁世凱去世之後,頻繁易主。自此,直到蔣介石北伐,確立國民黨在中國的統治,由於沒有強有力的專制政權控制,中國的學界文化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時代。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思想文化的百家爭鳴,而在袁世凱和蔣介石兩個政治強人擔當政府領袖地位之間的大約10來年時間裏,其實也有一個百家爭鳴,持某些意識形態的人稱之為五四時期,或稱為新文化運動時期,其實確切地說,應該是新百家爭鳴時期。
辛亥革命後,沿襲了幾千年的帝制覆滅,舊有的官方價值官體系打破,雖然確立了民主共和體制,但民主共和卻沒有得到成功的實施,難免讓一些人對民主主義失望、或者絕望。舊的價值體系打破,釋放出很多空間,再加上沒有強有力的專制政府控制,西方各種思潮的傳入,一時間,各種思想學說主張,百家爭鳴,文化界一片繁榮景象。比如民主革命思想、改良思想、人文主義、實用主義、個人主義、無政府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共產社會主義...,各種思想,不一而足。某些人,取其中的某幾種主張的活動湊合成新文化運動,實則是人為的編造,因此,對於新文化運動的條目,也應註明這個概念產生的背景以及有關的評論。只有從新百家爭鳴時代的大背景來看,從整體的角度來看,才能看到那個時代的全貌。
1920年前後十年百家爭鳴時期的一些主要思想主張流派以及一些代表人物:
- 實用主義:陶行知、蔣夢麟、胡適...
- 個人主義:胡適...
- 人文主義:劉伯明...
- 新人文主義:吳宓、梅光迪...
- 主張學者精神:劉伯明...
- 主張白話文:胡適、魯迅...
- 主張平民主義教育:陶行知、晏陽初、梁漱溟...
- 國粹派:陳去病、章太炎、黃侃、劉師培、鄧實、黃節、馬敘倫...
- 改良主義:梁啓超...
- 三民主義:此種思想比較主流
- 無政府主義:吳稚暉、李石曾、張靜江...
- 國家社會主義,又稱國家主義:曾琦、李璜、陳啟天、左舜生、余家菊、周無、魏時珍...
- 共產社會主義,又稱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惲代英、鄧中夏、張國燾、楊賢江... (國家社會主義、共產社會主義有親緣關係,中國的這兩個主義早期的骨幹原來是一宗,即少年中國學會,後來分裂。德國的國家社會主義黨簡稱為納粹黨)
- ......
1916~1926大約10年的百家爭鳴時代的最後結果,以共產社會主義思想傳播的坐大,給中國的命運帶來的影響最大。 --Wikinu 15:04 2005年12月1日 (UTC)
勝者為王敗者寇,中共的做法無可厚非,新文化運動確實對中共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到了一定作用。新或不新,不應僅憑如此片面的材料判定。 --lywoolf
新文化運動是以西方思想崇拜打倒中國文化的三大巔峰之一
編輯以歐洲西方思想崇拜打倒中國文化,太平天國是最早的巔峰,太平天國除了有推倒滿清種奴役的正面意義外,主要是破壞文化的負面意義,採用了西方帶有共產專制血腥性質的宗教崇拜模式,新文化運動是意圖打倒中國文化的第二個巔峰,崇拜的是各種各樣的西方思想流潮,文化大革命運動是西方的馬列崇拜,是意圖打倒中國文化的第三個巔峰。歷史總是在重複,發生了這麼多,人們是否會理性地來反思這一切。 -南方之水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12:54 (UTC)
- 「理性」就是來自於西方的東西。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10年11月21日 (日) 08:42 (UTC)
- 「理性」在中國有悠久的曆史傳統。歐洲啓蒙運動時期,中國文化、孔子思想,也是當時歐洲啓蒙思想家理性啓蒙思想的重要來源。歐洲啓蒙運動時期中國的孔子被當作理性主義的典型,一個參考:The philosophers, too, moved into a gayer world - though they did so with great seriousness. They looked at God not with unquestioning acceptance but with rational inquiry. They contemplated society, and sought to change it by the exercise of virtue. They gazed at China, and saw Reason's kingdom of heaven. They discovered, in Confucius, someone who had thought the same thoughts as they, two thousand years earlier, and who had come to conclusions which, they believed, ordered the happy state of affairs in China. The philosophers of Europe knew nothing of other Chinese thinkers such as Lao-tse, or of Taoism with its magic, mysticism and irrationality. Looking through the refracting lens of Jesuit propaganda, they saw only Confucius, and not China. Theirs was the chinoiserie of the study, the counterpart to that of the salon. It was Voltaire, that impresario of the exotic, who made Confucius into the archetype of the eighteenth-century rationalist. Confucius, he wrote, 'appeals only to virtue, he preaches no miracles, there is nothing in [his books] of religious allegory'. See:"Enlightenment Europe's fascination with Confucian China - Voltaire & Leibniz cf Rousseau" Michael Edwards, East-West Passage: The Travel of Ideas, Arts and Inventions between Asia and the Western World (Tap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 New York, 1971)., Chinese Civilization - Peter Myers, September 19, 2004。 -地思郎(留言) 2012年11月21日 (三) 08:43 (UTC)
關於internationale 的翻譯問題
編輯這個是無產階級嗎? 從無產階級的英文版看並不是internationale.
- 不是,貌似是法語的共產主義的意思,但法語中貌似也可以指無政府主義。如有錯誤,敬請指教。Dreamer in Utopia (留言) 2010年11月21日 (日) 08:41 (UTC)
五四文化運動和新文化運動說的是同一件事物,前者應合併入後者。--Pengyanan(留言) 2012年11月23日 (五) 08:47 (UTC)
贊同Pengyanan的建議。 --banyangarden(留言) 2012年12月18日 (三) 02:00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新文化運動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modernchina.com.cn/Item/16740.aspx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413150344/http://www.modernchina.com.cn/Item/16740.aspx
- 向 http://www.cmic.zju.edu.cn/old/cmkj/web-zgxwsys/6/1/3.html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71102120814/http://www.cmic.zju.edu.cn/old/cmkj/web-zgxwsys/6/1/3.html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外部連結已修改
編輯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新文化運動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 向 http://www.qstheory.cn/gj/zgwj/201402/t20140225_324649.htm 中加入存檔連結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40304212725/http://www.qstheory.cn/gj/zgwj/201402/t20140225_324649.htm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