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5號潛艇 (1936年)

U-35號(德語:U 35)是納粹德國戰爭海軍建造的十艘VII-A型近岸英語Coastal submarine潛艇(或稱U艇)之一。它由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於1936年9月24日下水,至同年11月3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艇曾執行過三次巡邏作戰,共擊沉4艘、擊傷1艘同盟國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13,864噸。1939年11月29日,U-35號在卑爾根西北部的北海遭英國驅逐艦京士頓號英語HMS Kingston (F64)伊卡洛斯號英語HMS Icarus (D03)克什米爾號英語HMS Kashmir (F12)投擲的深水炸彈擊傷後自沉,艇內43名官兵全數被俘。

歷史
納粹德國
船名 U-35號
下訂日 1935年3月25日
建造方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原始造價 4,189,000國家馬克
船廠編號 558
鋪設龍骨 1936年3月2日
下水日期 1936年9月24日
入役日期 1936年11月3日
結局 1939年11月29日在北海遭三艘英國驅逐艦投擲深水炸彈自沉
技術數據
船級 VII級潛艇
船型 VII-A型
排水量
  • 水上:626噸
  • 水下:745噸
船長
型寬
  • 5.85米(全寬)
  • 4.70米(耐壓殼體)
高度 9.50米
吃水 4.37米
動力輸出
  • 1,700千瓦(柴油機)
  • 560千瓦(電動機)
動力來源
船速
  • 水面:17節
  • 水下:8節
續航力
  • 水面:6,200海里以12節
  • 水下:94海里以4節
潛航深度 220米
乘員 4名軍官、40-44名水兵
傳感與
處理系統
群聽裝置德語Gruppenhorchgerät
武器裝備
服役記錄
所屬
識別代碼 M 21 203
指揮官
參與行動 3次巡邏
戰績
  • 擊沉4艘商船(7,850總噸
  • 擊傷1艘商船(6,014總噸)

設計

編輯

VII級潛艇是基於德國早期的潛艇發展而來,其設計可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戰UB-III型,特別是被取消的UG級方案,再結合造艦工程局德語Ingenieurskantoor voor Scheepsbouw為芬蘭設計的水妖級英語Vetehinen-class submarine加以改進。VII級是單殼體德語Einhüllenboot結構,壓載水艙英語Ballast tank以馬鞍形安裝在艇體上半部的兩邊舷側是其最大的特徵。由於編入艦隊後的使用成績較好,一邊不斷進行改進一邊持續批量生產,結果成為了納粹德國潛艇艦隊的主力。[1]

U-35號是VII級的第一個衍生型號VII-A型之一。其全長64.51米、舷寬5.85米、高9.5米,並有4.37米的吃水深度,水上和水下排水量分別為626噸和745噸。VII-A型艇採用兩台猛獅生產的M6V 40/46型六缸四衝程1,155匹公制馬力(850千瓦特柴油機用於水面運行,以及兩台布朗-博韋里提供的GG UB 720/8型375匹公制馬力(280千瓦特)雙作用電動發電機用於水下航行;水面最高航速17(31公里每小時),水下8節(15公里每小時);能夠在水面以10節(19公里每小時)航速續航6,200海里(11,500公里),或以4節(7.4公里每小時)連續在水下航行94海里(174公里)而無需充電。儘管起居艙室非常狹窄,但由於其快捷的緊急下潛速度,VIIA型艇普遍受到船員們的歡迎,並被視為比更大、更遲鈍的艇型更能保護他們免受敵人的攻擊。[2][3]

武器裝備方面,U-35號較前型II級潛艇的裝備更重,有四具艇艏內置和一具艇艉外置魚雷發射管,可攜帶11枚G7型德語G7 (Torpedo)魚雷或最多22枚TMA型水雷(TMB型則為33枚)。此外,該艇還搭載有一門配備220發彈藥的88毫米35式速射炮以及一門配備1,195發彈藥20毫米30式高射炮英語2 cm Flak 30, Flak 38 and Flakvierling 38作為甲板炮英語Deck gun。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4名軍官及40-44名水兵。[2]

歷史

編輯

1935年3月25日,海軍造艦局不惜違反《凡爾賽條約》,正式將四艘VII-A型潛艇(U-33至U-36號)的建造合同發包予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其中U-35號於次年3月2日開始鋪設龍骨建造序列英語Yard number為558。經過六個月的建造,它於1936年9月24日下水,至同年11月3日在前U-1號艇長、海軍上尉克勞斯·埃韋特英語Klaus Ewerth的指揮下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完成海試後,該艇加入駐威廉港「扎爾茨韋德爾」潛艇區艦隊英語2nd U-boat Flotilla,先後擔任作戰艇和前線艇,直至1939年11月29日沉沒。1937年1月11日,海軍上尉赫爾曼·米夏黑勒斯率U-35號執行首次遠洋航行,對亞速爾群島蓬塔德爾加達進行了艦隊訪問。西班牙內戰期間,它又於1937-1938年間三度被派往西班牙沿岸參與支援佛朗哥海軍部隊的「厄休拉行動」,任務包括海上監視以及進行潛水和護航演練。在1938年4月10日進行的德奧合併公投時,該艇甚至停靠在休達充噹噹地約200名奧地利人的臨時投票站。戰前,U-35號曾發生多起事故:1937年,它與一艘貨輪相撞;1938年又遭裝甲艦施佩伯爵將軍號撞擊;1939年則因一架飛機撞上司令塔而嚴重受損。[4][5]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U-35號執行了三次巡邏,共計擊沉4艘、擊傷1艘同盟國中立國商船,累積總噸位為13,864噸。[6]

作戰巡邏

編輯

1939年8月24日,U-35號在海軍上尉維爾納·洛特英語Werner Lott的指揮下從諾伊施塔特出發執行首次作戰巡邏。該艇與穿過威廉皇帝運河而來的U-31號U-32號一同前往梅默爾,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8月26日抵達後,U-35號於翌日從梅默爾出發,觀察波羅的海但澤灣的航運狀況。六天後,該艇回到基爾,繼而經威廉皇帝運河於9月3日返抵威廉港。在此次巡邏中,U-35號沒有襲擊任何艦船。[4][7]

U-35號的第二次巡邏於9月9日中午12:00從威廉港啟程,前往北大西洋比斯開灣游弋。當天在行經荷蘭的斯希蒙尼克島以北約23海里(43公里)時,英國皇家海軍潛艇厄休拉號英語HMS Ursula (N59)曾向U-35號和U-21號發射了英國在戰爭中的首批五枚魚雷,但均告射失。[8]9月18日13:19,U-35號在赫布里底群島以西截停英國拖網漁船英語Fishing trawler聖阿爾維斯號(St. Alvis)。洛特留意到對方的救生艇由於超載,13名船員將不可能到達陸地,於是在他們把無線電設備扔掉後,他允許拖網漁船繼續航行。作為回報,潛艇也得到了英國航空母艦皇家方舟號在該地區出沒的情報。[9]當天晚些時候,U-35號在聖基爾達西北偏西海域又攔截了三艘英國拖網漁船。其中阿利塔號(Arlita,326總噸)首先於18:48遭火炮擊沉,接着是明托勳爵號(Lord Minto,295總噸)於19:00沉沒。惟第三艘南希·黑格號(Nancy Hague)在接載了另外兩艘船的船員後獲准繼續航行。[10]9月21日14:10,洛特在夕利群島西南部向OA-7號護航船隊發射了三枚魚雷,在相繼錯失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油輪後,僅擊中了6,014總噸的英國油輪柚木號(Teakwood)。但後者並未沉沒,而是在熾熱號驅逐艦英語HMS Ardent (H41)的護航下被送抵法爾茅斯[11]10月1日18:45,U-35號試圖通過燈光信號攔截無護航且中立的比利時貨船敘宗號(Suzon,2,239總噸),但對方試圖逃跑,直到鳴炮示警實際擊中了其2號貨艙後才停船。隨後,20名船員乘坐兩艘救生艇匆忙棄船,接受了德國人的盤問,U-35號再發射一枚魚雷,擊中了敘宗號與煙囪英語Funnel (ship)平行的左舷,導致其斷成兩半,幾乎立即在距韋桑島南偏西約42海里(78公里)處沉沒。[12]兩天後的13:15,獨自航行的希臘貨船迪亞曼蒂斯號(Diamantis,4,990總噸)在惡劣天氣下遭U-35號攔截,船員被命令棄船。至15:40,洛特朝該船發射了三枚魚雷——在前兩枚過早引爆後,僅第三枚取得命中,使迪亞曼蒂斯號在夕利群島西南偏南約40海里(74公里)處沉沒。由於救生艇不適合在惡劣天氣下使用,洛特決定把對方全體28名船員都帶上潛艇,並於第二天違反愛爾蘭的中立原則將他們送抵丁格爾灣,之後才於10月12日返回威廉港。[13]洛特後來評論道:

 
文特里英語Ventry的U-35號紀念碑

洛特回到國內受到譴責,他的行為被認為危及了己方船員的安全。[15]但這一在戰時罕見的行為卻成為國際頭條新聞,使U-35號登上了10月16日《生活》雜誌的封面,[16]為該艇及其官兵贏得了極大的尊重,甚至對他們後來被俘期間也產生了影響。例如,當水兵們被囚禁在倫敦塔時,時任英國第5驅逐區艦隊英語5th Destroyer Flotilla司令的蒙巴頓勳爵便探望了他們。2009年,為了紀念這一義舉,愛爾蘭的文特里英語Ventry當地還為該艇豎立了一座紀念碑[17]

11月18日,U-35號離開威廉港執行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巡邏,前往北大西洋和奧克尼群島游弋,從此再未歸航。[18]11月29日黎明,洛特在卑爾根西北部、昔德蘭群島附近試圖襲擊英國重巡洋艦諾福克號英語HMS Norfolk (78)時,被對方驅逐艦伊卡洛斯號英語HMS Icarus (D03)所發現,後者遂在日出的映襯下發起進攻。由於反光原因,U-35號的艦橋瞭望員沒有看到驅逐艦,使得洛特措手不及,被迫緊急下潛。他潛入70米的深度並做出規避機動,但伊卡洛斯號通過潛艇探索聲吶德語Anti Submarine Detection Investigation Committee鎖定了位置,進而投擲出定向為75米的深水炸彈。另外兩艘驅逐艦京士頓號英語HMS Kingston (F64)克什米爾號英語HMS Kashmir (F12)聞訊趕來,並被引領至據信是U-35號所在的方位。京士頓號發動兩次深水炸彈攻擊,卡住了潛艇的深潛舵,使其形成陡峭的上揚角度。洛特命令所有可用的船員前往前艙並全速航行,但徒勞無功;深水炸彈還損壞了艇艉的燃料艙和控制室,而艇艏增加的重量不足以使其恢復到水平位置。洛特只得棄艇,排空所有的控制艙室並浮出水面。他操縱甲板炮自衛,但當看到自己被三艘驅逐艦包圍,並且克什米爾號正在開火時,便放棄了抵抗,並下令鑿沉艇只。隨着潛艇緩緩被灌滿水並在60°35′N 02°47′E / 60.583°N 2.783°E / 60.583; 2.783處沉沒,炮手們紛紛舉手投降。指揮英國區艦隊的蒙巴頓勳爵要求他的驅逐艦長時間停泊,由克什米爾號從冰冷的海水中救出了4名軍官和27名水兵,京士頓號則救出了洛特和另外11名最後離艇的人。U-35號的43名官兵全數被俘,且每一位船員都在戰爭中倖存下來。[19]潛艇殘骸直到1986年7月才在維京沙洲英語Viking-Bergen Banks被發現。[20][21]

襲擊歷史摘要

編輯
日期 船名 船籍 噸位 結局
[6]
1939年9月18日 阿利塔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September 1939#18 September   英國 326 擊沉
1939年9月18日 明托勳爵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September 1939#18 September   英國 295 擊沉
1939年9月21日 柚木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September 1939#21 September   英國 6,014 擊傷
1939年10月1日 敘宗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October 1939#1 October   比利時 2,239 擊沉
1939年10月3日 迪亞曼蒂斯號英語List of shipwrecks in October 1939#3 October   希臘 4,990 擊沉

腳註

編輯
  1. ^ 日本海人社,第20頁.
  2. ^ 2.0 2.1 Gröner 1991,第40頁.
  3. ^ Helgason, Guemundur. Type VII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2-02). 
  4. ^ 4.0 4.1 U 35. U-Boot-Archiv.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25). 
  5. ^ Helgason, Guðmundur. U-3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2-08). 
  6. ^ 6.0 6.1 Helgason, Guðmundur. Ships hit by U-35.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9). 
  7.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1st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08). 
  8.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2n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22). 
  9. ^ Helgason, Guðmundur. Arlita.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10. ^ Helgason, Guðmundur. Lord Minto.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6). 
  11. ^ Helgason, Guðmundur. Teakwood.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7). 
  12. ^ Helgason, Guðmundur. Suzon.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6). 
  13. ^ Helgason, Guðmundur. Diamantis.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2). 
  14. ^ Riegel, Ralph. Town to honour WWII U-boat crew for saving 28 sailors' lives. independent.ie. 2009-09-18 [2009-1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9). 
  15. ^ T Ryle Dwyer. 'Submarines in the bog holes': West Kerry's experience of World War II. u-35.com. 1999-10-01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16. ^ War on U-Boats. Life (Time-Life). 1939-10-16: Cover and p. 79. 
  17. ^ West Kerry: "Local recalls U-35 landing 'perished' sailors in Ventry". kerryman.ie. [2010-02-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7). 
  18. ^ Helgason, Guðmundur. Patrol info for U-35 (3rd patrol). German U-boats of WWII - uboat.net.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1). 
  19. ^ Kemp,第62頁.
  20. ^ Busch & Röll,第14頁.
  21. ^ Blair,第154–155頁.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