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比拉奥特军区

拜占庭帝国军区

基比拉奥特军区,更应该说是基比拉奥特人的军区(希腊语θέμα 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罗马化thema Kibyrrhaiōtōn), 在8到12世纪晚期覆盖了整个安纳托利亚的西南海岸。也是帝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海军军区θέμα ναυτικόν),为帝国提供了船舰和大量的水兵

基比拉奥特军区
Κιβυρραιῶται, θέμα 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
拜占庭帝国军区
720/727年 – 1150年之后

在842年拜占庭帝国所有的亚洲军区里,基比拉奥特覆盖了整个小亚细亚的西南岸
首府阿塔勒亚(今安塔利亚
历史
历史时期中世纪
• 成立
720/727年
• 被曼努埃尔一世废除
1150年之后
今属于 希腊
 土耳其

历史

编辑
 
基比拉奥特军区在拜占庭帝国的位置

基比拉奥特(希腊语Κιβυρραιῶται罗马化Kibyrrhaiōtai,意为"基比拉人")发源于基比拉城(但还不确定是卡里亚的大基比拉城还是潘菲利亚的小基比拉城)。军区在698年为了支援倭马亚远征迦太基英语Battle of Carthage (698)而成立的,最早被证实的军区指挥官是阿普西玛,是在科利科斯指挥军队的“基比拉奥特海军提督”,再之后他推翻利昂提奥斯成为提比略三世。在当时基比拉奥特是东罗马海军的下属单位[1][2][3][4]

东罗马海军解散之后(有一说是719/720年,另一说是727年),基比拉奥特便作为常设军区存在,在731/732年中央政府便开始在此处任命掌管该军区的将军[1][3][5][6],直到9世纪为止,在萨摩斯爱琴群岛被设立海军军区并指派提督之前,基比拉奥特是帝国唯一的海军军区[7][8]

军区的下辖领土从米利都(色雷斯西亚军区的下辖地区)南部一直延伸到奇里乞亚(当时阿拉伯的边区),囊括了罗马故地的卡里亚吕基亚潘菲利亚和部分的伊苏里亚(今十二群岛)行省[2][9][10],作为前线直面着来自于黎凡特和埃及的穆斯林军队,并且在拜占庭-阿拉伯战争中的海上战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1]。虽然土地一直以肥沃著称[1],但长久来自于阿拉伯人的劫掠使得当地乡下人口稀少,人口大多在有城防的城市以及海军基地之中[2]

军区的首府自然而然便设在了阿塔勒亚,即现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亚[10][12],他领有10磅黄金的年俸,即使在帝国的位阶并非高位,但在其他海军军区里仍属头筹[2][13]

与别处军区不同的是,基比拉奥特军区被分为海军提督区和副军区,但各自都有完整的军区级的编制。在将军的诸多手下之中最受倚重的便是驻在希利永的帝国督军,阿塔勒亚和科斯的海军提督和指挥马代特人的将领[2][14]马代特人为查士丁尼二世在7世纪80年代安置在此地的数千黎巴嫩难民的后裔,为东罗马的海军提供船员和水兵[15]。在9世纪早期,基比拉奥特的海军舰队共有70艘船只[16],而在911年的克里特远征时期,基比拉奥特派遣了31战船(15艘大型的快速战舰和16艘重型帆船),上面载着6000名划桨手和760名海军士兵[17]

随着11世纪中期穆斯林诸国的海上威胁逐渐衰退,拜占庭帝国的舰队便迅速被打入冷宫,基比拉奥特的舰队最后一次有记录的出征是在1043年去黑海对抗北方的基辅罗斯[18]。在此之后军区逐渐退化成为一般省份,当地的首长从军区将军变成了仲裁官,在之后则成了驻防长官[2][19]。1071年之后大多数的土地沦陷于塞尔柱帝国之手,但是在阿莱克修斯一世时期收复了一部分,这个残存的军区最终被曼努埃尔一世废除,而在卡里亚地区的原军区领土被并入米拉萨和梅兰诺迪翁军区英语Mylasa and Melanoudion[2][20][21]

参考文献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1.0 1.1 1.2 Nesbitt & Oikonomides 1994,第151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ODB,"Kibyrrhaiotai" (C. Foss), p. 1127.
  3. ^ 3.0 3.1 Pertusi 1952,第149页.
  4.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28页.
  5. ^ Ahrweiler 1966,第26, 50–51页.
  6.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32页.
  7. ^ Ahrweiler 1966,第64, 81, 83, 109页.
  8.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267页.
  9. ^ Ahrweiler 1966,第80, 135页.
  10. ^ 10.0 10.1 Pertusi 1952,第150页.
  11.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46ff.页.
  12. ^ Ahrweiler 1966,第82页.
  13.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390–391页.
  14. ^ Ahrweiler 1966,第82–83页.
  15. ^ Ahrweiler 1966,第399页.
  16. ^ Ahrweiler 1966,第91–92页.
  17.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549页.
  18. ^ Pryor & Jeffreys 2006,第88页.
  19. ^ Ahrweiler 1966,第131–135页.
  20. ^ ODB,"Mylasa and Melanoudion" (C. Foss), p. 1428.
  21. ^ Ahrweiler 1966,第273页.

书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