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竹鲨
一种鲨鱼
灰斑竹鲨(学名:Chiloscyllium griseum),又称狗沙、沙条[3],台湾称灰斑狗鲨[4],是长尾须鲨科、斑竹鲨属的一种小型鲨鱼,最大体长为77厘米[5],雄性成体全长45−55厘米,雌性成体全长不详[1]。已确认的分布范围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海域,可能在中国、越南、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域也有分布[1]。栖息于北纬34°−南纬10°、东经60°−150°之间且水深5−100米之间的热带近岸浅海,在有岩石和珊瑚礁分布的底层水域活动[5][1],常在河流入海口出现,可能以无脊椎动物为主食[5]。
灰斑竹鲨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
亚类: | 鲨总目 Selachimorpha |
目: | 须鲨目 Orectolobiformes |
科: | 长尾须鲨科 Hemiscylliidae |
属: | 斑竹鲨属 Chiloscyllium |
种: | 灰斑竹鲨 C. griseum
|
二名法 | |
Chiloscyllium griseum | |
灰斑竹鲨的分布范围 | |
异名[2] | |
约14个
|
灰斑竹鲨是各类传统和工业渔具(如底拖网、延绳钓具和流刺网)的兼捕渔获物,被捕后作为低价肉类供人食用,并且未受到针对性的保护[1]。其种群数量因此呈下降趋势,被 IUCN 评估为易危物种,但尚未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文缩写:CITES)[1]。
学名含义
编辑灰斑竹鲨隶属于斑竹鲨属,属名“Chiloscyllium”源自两个希腊语单词的拉丁转写:“cheilos”(嘴唇)+“skylion”(小型鲨鱼),可能取自该属模式种条纹斑竹鲨(C. plagiosum)的薄膜状宽大下唇[5]。种加词“griseum”为中世纪拉丁文,意即“灰色的”[5]。
参考文献
编辑- ^ 1.0 1.1 1.2 1.3 1.4 1.5 VanderWright, W.J.; Bin Ali, A.; Bineesh, K.K.; Derrick, D.; Haque, A.B.; Krajangdara, T.; Maung, A. & Seyha, L. Chiloscyllium griseum.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41792A124416752. doi:10.2305/IUCN.UK.2020-3.RLTS.T41792A124416752.en .
-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22). Synonyms of Müller & Henle, 1838. FishBase. Ver. 2022-08.
-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 物种2000中国节点. 北京: 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 [2022-11-07].(简体中文)
- ^ 伍汉霖; 邵广昭; 赖春福; 庄棣华; 林沛立. 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 网路版. 台北: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 2012 [2022-11-07] –通过台湾鱼类资料库.(繁体中文)
- ^ 5.0 5.1 5.2 5.3 5.4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2). Chiloscyllium griseum. FishBase. Version 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