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斑狗鯊
一种鲨鱼
灰斑狗鯊(學名:Chiloscyllium griseum),又稱狗沙、沙條[3],中國大陸稱灰斑竹鯊[4],是長尾鬚鯊科、狗鯊屬的一種小型鯊魚,最大體長為77公分[5],雄性成體全長45−55公分,雌性成體全長不詳[1]。已確認的分布範圍包括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和馬來西亞海域,可能在中國、越南、印尼和巴布亞紐幾內亞海域也有分布[1]。棲息於北緯34°−南緯10°、東經60°−150°之間且水深5−100公尺之間的熱帶近岸淺海,在有岩石和珊瑚礁分布的底層水域活動[5][1],常在河流入海口出現,可能以無脊椎動物為主食[5]。
灰斑狗鯊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亞類: | 鯊總目 Selachimorpha |
目: | 鬚鯊目 Orectolobiformes |
科: | 長尾鬚鯊科 Hemiscylliidae |
屬: | 狗鯊屬 Chiloscyllium |
種: | 灰斑狗鯊 C. griseum
|
二名法 | |
Chiloscyllium griseum | |
灰斑狗鯊的分布範圍 | |
異名[2] | |
約14個
|
灰斑狗鯊是各類傳統和工業漁具(如底拖網、延繩釣具和流刺網)的混獲物,被捕後作為低價肉類供人食用,並且未受到針對性的保護[1]。其族群數量因此呈下降趨勢,被 IUCN 評估為易危物種,但尚未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英文縮寫:CITES)[1]。
學名含義
編輯灰斑狗鯊隸屬於狗鯊屬,屬名「Chiloscyllium」源自兩個希臘語單詞的拉丁轉寫:「cheilos」(嘴唇)+「skylion」(小型鯊魚),可能取自該屬模式種條紋狗鯊(C. plagiosum)的薄膜狀寬大下唇[5]。種小名「griseum」為中世紀拉丁文,意即「灰色的」[5]。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1.4 1.5 VanderWright, W.J.; Bin Ali, A.; Bineesh, K.K.; Derrick, D.; Haque, A.B.; Krajangdara, T.; Maung, A. & Seyha, L. Chiloscyllium griseum.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41792A124416752. doi:10.2305/IUCN.UK.2020-3.RLTS.T41792A124416752.en .
- ^ Froese, Rainer & Pauly, Daniel (eds.) (2022). Synonyms of Müller & Henle, 1838. FishBase. Ver. 2022-08.
-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 物種2000中國節點. 北京: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 [2022-11-07].(簡體中文)
- ^ 伍漢霖; 邵廣昭; 賴春福; 莊棣華; 林沛立. 拉漢世界魚類系統名典. 網路版. 臺北: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 2012 [2022-11-07] –透過臺灣魚類資料庫.(繁體中文)
- ^ 5.0 5.1 5.2 5.3 5.4 Froese, R. & Pauly, D. (eds.) (2022). Chiloscyllium griseum. FishBase. Version 20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