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号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

降E大调第3号交响曲,作品20,是俄国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29年夏季,同年10月完成,并于1930年1月21日由亚历山大·高克率领列宁格勒管弦乐团及嘉佩乐学院合唱团(Academic Capella)作首演。1932年由斯托科夫斯基于美国作首演,惟剔除了合唱部分。

这是继《第2号交响曲》后的另一首“实验性”合唱作品,所采用的是基尔沙诺夫(Semyon Isaakovich Kirsanov)的歌颂劳动节(May Day)的诗篇,因此本曲亦有副题,称为“劳动节”。

据作曲家自己说:“这首作品和第二交响曲在性格上完全不同。第二以斗争为主题,而第三则着重表现和平、建设及节日气氛。”[1]

背景

编辑

评论家和学者对这首交响曲的背景资料所知甚少,不过,当作曲家毕业后受雇于工人青年剧场英语Workers' Youth Theatre时,他有考虑过在剧乐的基础上是否能发展出新的写作题裁或表达形式,因此《第二》和《第三》末段的合唱部分,不难看得出亦包涵了剧场的元素。同一时期,作曲家刚完成了他第一出歌剧《鼻子》和默剧电影《新巴比伦》,亦正开始创作他的第一套芭蕾舞剧《黄金时代》。

配器

编辑

结构

编辑

本乐曲为单一乐章作品,当中可再细分为六个部分:

  • 小快板(Allegretto)
由两支单簧管先带出一段具悠闲风的旋律,后来远处传出小号的号召调子,木管及圆号相继加入,速度稍为加快,变成类似进行曲节奏。
  • 加快(piu mosso)- 快板(Allegro)- 减慢(Meno Mosso)
弦乐加入时速度再加快,建立出一个相对稳定的拍子后,乐队奏出一段带滑稽味道的进行曲。各组乐器互相呼应着,并且作大幅度音域的跃进(尤其是弦乐)。碰钹带出小号和碎弓弦乐所结合的吱吱尖叫的杂声。然后小鼓的节奏又由铜管对位将音乐带回进行曲的模式,接着是如步操队的木管乐段,不过这份热闹的情绪只维持了很点时间,很快便回复开首时的平静。单簧管以弱奏吹出前面的片段,然后由定音鼓的弱滚奏引领弱音化的小提琴在高音区域的回荡。突然间被三下碰钹和铜管所打断。但很快又回复至高、低音弦乐的互相对答,而其他乐器亦间中加入其中。
  • 持续的快板(Allegro Molto)- 减慢(Meno Mosso)
弦乐转为持续的八分音符顿奏,变成了一首具滑稽性的谐跃曲乐段。由木管乐器及木琴首先带动,然后则主是以铜管乐器为主轴,奏出轻快的旋律。其他乐器亦出现各自表现的断落,并慢慢推至全体乐队的合奏。随即推至以打击乐主导的过场部分:小鼓和定音鼓的持续滚奏,加上大鼓的搫奏下,乐队奏出几个齐奏段落,调性暂时变得不明确。最后在大鼓击奏下,鼓声渐暗。
  • 行板(Andante)- 缓板(Largo)
低音弦乐的滑弦下,首先是大号为的乐句,锣声后是大提琴和低音提琴附带滑弦的旋律,并且间奏著各铜管乐如宣召段(recitatives)的独奏。小提琴亦加入滑弦演奏。圆号和小号吹出引子,带入最后一段合唱。
  • 中板(Moderato)-合唱曲 'V pérvoye, Pérvoye máya'(俄语:Первомайская
弦乐的齐奏下,合唱团加入,先唱出“在最初的劳动节上,把火把抛向过去;点起了火花,火焰把整个森林都盖过。枯萎的杉树和整个森林都听着,新的劳动节巡游下的各种叫喊和喧闹声音。”全段一直保持激昂的声量。中段再次响起进行曲般的过场,合唱团再次加入,并以充满盼望和胜利的气氛下结束。

演奏时间约为25分钟。

虽然形式上和《第2号交响曲》有很多相近之处:例如两首都采用了单乐章形式、末段加入了合唱、内容以歌颂苏联新时代的美好等,但在音乐言语上,《第3号交响曲》的调性非常明显,少了很多不协调的和声;而声部线条亦比《第2号交响曲》简单,不使用过复杂的声部对位(虽然仍有采用对位、卡农、动机转化等写作手法,但声部数目明显减少了)。而且,本曲亦采用了一些耳熟能详的曲调,同时他亦强调在这作品中尽量避免把任何一个旋律重复使用。[2]最后,演奏时间亦比《第2号交响曲》长近一半以上。

评价

编辑

跟《第2》的情况相近,《第3》的演出后反应只属一般。西方社会大都视本曲只沦为典型的宣传工具;当时仍身处美国的普罗科菲耶夫亦加入批评行列。而在苏联国内,首演后再一次公演,已经是1960年代的事。而到目前为止,《第2》和《第3》的上演次数,远远还不及其他交响曲。

注释

编辑
  1. ^ 参考外部链接。
  2. ^ Hurwitz, D. (2006). Shostakovich Symphonies and concertos. p.49. Amadeus Press: New Jersey. ISBN 1-57467-131-6.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