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凉州行政区划
曹魏旧州,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范围大致相当于今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以西的地区,青海省东北地区。西晋末为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所控制。
郡级行政区
编辑西晋凉州初领金城、西平、武威、张掖、西、酒泉、敦煌、西海8郡,金城郡于泰始五年(269年)移属秦州,太康三年(282年)复归凉州。增置晋昌郡(295年置)、武兴郡(约301年置)、晋兴郡(约301年置)。西晋末领11郡。
- 金城郡
- 曹魏旧郡,泰始五年(269年)移属秦州,太康三年(282年)复归凉州。郡治榆中县(今甘肃省兰州市东),领榆中、允街、金城、浩亹、白土、令居、允吾7县。晋时废允吾县(泰始年间废)及令居县(咸宁年间废)。凉州张寔时复置令居、枝阳2县己复置。西晋末领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令居、枝阳7县。
- 武威郡
- 曹魏旧郡,郡治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南),领姑臧、宣威、仓松、显美、揟次、武威、鹯阴、袓厉、媪围9县。西晋时废鹯阴、袓厉、武威、媪围4县(约晋初);张掖郡番和、骊靬2县来隶(约晋初);复置袓厉县(约301年)。西晋末领姑臧、宣威、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番和、袓厉8县。
- 张掖郡
- 曹魏旧郡,郡治觻得县(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领觻得、昭武、删丹、氐池、屋兰、番和、骊靬7县。西晋时番和、骊靬2县移属武威郡(约晋初),删丹县移属西郡(约晋初);废氐池县(267年以后);觻得县改名永平县,昭武县改名临泽县(280年以前)。西晋末领永平、临泽、屋兰3县。
- 酒泉郡
- 曹魏旧郡,郡治禄福县(今甘肃省酒泉市),领禄福、表氏、乐涫、玉门、会水、安弥、延寿、沙头、干齐9县。晋时干齐县移属敦煌郡(西晋初),增置骍马县(280年以前),沙头县移属晋昌郡(295年)。西晋末领禄福、会水、安弥、乐涫、表氏、玉门、延寿、骍马8县。
- 敦煌郡
- 曹魏旧郡,郡治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领敦煌、效谷、广至、龙勒、冥安、渊泉、宜禾、伊吾8县(不详何时)。晋时酒泉郡干齐县来隶。增置昌蒲、阳关2县(280年以前置)。元康五年(295年)宜禾、伊吾、冥安、渊泉、广至5县移属晋昌郡。[参 1]西晋末领敦煌、龙勒、效谷、干齐、昌蒲、阳关6县。
县级行政区
编辑凉州(州治姑臧县) | |||||
说明:本表为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凉州各郡所辖的县份;以深灰色表示者,为曾经建置,后来废除的县份 | |||||
郡名 (县数) |
郡治 | 县名 | 今地位置(2013年5月) | 隶属郡国 | 备注 |
---|---|---|---|---|---|
金城郡 (7) |
榆中县 | 榆中县 | 今甘肃省榆中县西 | 金城郡(265-316) | |
允街县 | 今甘肃省永登县南 | 金城郡(265-316) | |||
金城县 | 今甘肃省兰州市西 | 金城郡(265-316) | |||
白土县 | 今甘肃省永靖县和青海省民和县之间 | 金城郡(265-316) | |||
浩亹县 | 今甘肃省永登县西南 | 金城郡(265-316) | |||
令居县 | 今甘肃省永登县西 | 金城郡(265-266?,?-316) | 泰始年间废县,[注 1]西晋末时已复置。[注 2] | ||
枝阳县 | 今甘肃省永登县南 | 金城郡(?-316) | 魏、晋时废县,西晋末时已复置。[注 3] | ||
允吾县 | 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 | 金城郡(265-280?) | 太康元年(280年)以前废县。[注 4] | ||
西平郡 (4) |
西都县 | 西都县 | 今青海省西宁市 | 西平郡(265-316) | |
临羌县 | 今青海省湟源县东南 | 西平郡(265-316) | |||
安夷县 | 今青海省西宁市东 | 西平郡(265-316) | |||
长宁县 | 今青海省西宁市北 | 西平郡(265-316) | |||
破羌县 | 今青海省乐都县东 | 西平郡(265-?) | 晋时废县。[注 5] | ||
武威郡 (8) |
姑臧县 | 姑臧县 | 今甘肃省武威市 | 武威郡(265-316) | |
宣威县 | 今甘肃省民勤县西南 | 武威郡(265-316) | |||
揟次县 | 疑在今甘肃省古浪县北 | 武威郡(265-316) | |||
仓松县 | 今甘肃省武威市东南 | 武威郡(265-316) | |||
显美县 | 今甘肃省永昌县东 | 武威郡(265-316) | |||
骊靬县 | 今甘肃省永昌县南 | 张掖郡(265-?)→武威郡(?-316) | |||
番和县 | 今甘肃省永昌县西 | 张掖郡(265-?)→武威郡(?-316) | |||
袓厉县 | 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西晋初) 今甘肃省民勤县境(西晋末) |
武威郡(265-266?,301?-316) | 晋时废县,永宁元年(301年)左右凉州刺史张轨于故武威县近侧另设袓厉县。[参 3] | ||
武威县 | 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 | 武威郡(265-266?) | 晋时废县。[注 6] | ||
鹯阴县 | 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北 | 武威郡(265-266?) | 晋时废县。[参 4] | ||
媪围县 | 疑在今甘肃省皋兰县西北一带 | 武威郡(265-266?) | 晋时废县。[注 7] | ||
张掖郡 (3) |
永平县 | 永平县 | 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 | 张掖郡(265-316) | 曹魏时名觻得县,晋时改名。[参 5] |
临泽县 | 今甘肃省临泽县东北 | 张掖郡(265-316) | 曹魏时名昭武县,晋时改名。[参 6] | ||
屋兰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西北 | 张掖郡(265-316) | |||
氐池县 | 今甘肃省民乐县 | 张掖郡(265-?) | 晋泰始三年(267年)以后废县。[注 8] | ||
西郡 (5) |
日勒县 | 日勒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 | 西郡(265-316) | |
删丹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 | 张掖郡(265-266)→西郡(266-316) | |||
仙提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东 | 西郡(266?-316) | 西晋时分删丹县置。[参 7] | ||
万岁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南 | 西郡(266?-316) | 西晋时分删丹县置。[参 7] | ||
兰池县 | 今甘肃省山丹县东北 | 西郡(266?-316) | 西晋时分删丹县置。[参 7] | ||
酒泉郡 (8) |
禄福县 | 禄福县 | 今甘肃省酒泉市 | 酒泉郡(265-316) | |
会水县 | 今甘肃省高台县西北 | 酒泉郡(265-316) | |||
安弥县 | 今甘肃省酒泉市东 | 酒泉郡(265-316) | |||
乐涫县 | 今甘肃省酒泉市东南 | 酒泉郡(265-316) | |||
表是县 | 今甘肃省高台县西 | 酒泉郡(265-316) | |||
玉门县 | 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 | 酒泉郡(265-316) | |||
延寿县 | 今甘肃省玉门市南 | 酒泉郡(265-316) | |||
骍马县 | 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北 | 酒泉郡(?-316) | 晋时置县。[注 9] | ||
敦煌郡 (6) |
敦煌县 | 敦煌县 | 今甘肃省敦煌市西 | 敦煌郡(265-316) | |
龙勒县 | 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 敦煌郡(265-316) | |||
效谷县 | 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 | 敦煌郡(265-316) | |||
干齐县 | 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 | 酒泉郡(265-266?)→敦煌郡(266?-316) | |||
昌蒲县 | 今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 敦煌郡(266?-316) | |||
阳关县 | 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 | 敦煌郡(266?-316) | |||
西海郡 (1) |
居延县 | 居延县 | 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 | 西海郡(265-316) | |
晋昌郡 (8) |
冥安县 | 冥安县 | 今甘肃省安西县东南 | 敦煌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宜禾县 | 今甘肃省安西县 | 敦煌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伊吾县 | 今甘肃省安西县北 | 敦煌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渊泉县[注 10] | 今甘肃省安西县东 | 敦煌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广至县 | 今甘肃省安西县西南 | 敦煌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沙头县 | 今甘肃省玉门市西北 | 酒泉郡(265-295)→晋昌郡(295-316) | |||
会稽县 | 今甘肃省玉门市西 | 晋昌郡(295-316) | 西晋元康五年(295年)置县。[参 1] | ||
新乡县 | 今甘肃省瓜州县西南 | 晋昌郡(295-316) | 西晋元康五年(295年)置县。[参 1] | ||
武兴郡 (8) |
武兴县 | 武兴县 | 今甘肃省武威市西北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武兴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大城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大城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乌支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乌支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襄武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襄武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晏然县 | 今甘肃省永昌县水源镇杜家寨村、北地村一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晏然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新鄣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新鄣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平狄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平狄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司监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武威郡姑臧县西北设立司监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晋兴郡 (10) |
晋兴县 | 晋兴县 | 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北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晋兴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枹罕县 | 今甘肃省临夏市境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枹罕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永固县 | 今甘肃省临夏市北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永固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临津县 | 今甘肃省临夏县西北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临津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临鄣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临鄣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广昌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广昌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大夏县 | 今甘肃省广河县西北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大夏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遂兴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遂兴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罕唐县 | 地望不详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罕唐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
左南县 | 今甘肃省永靖县境 | 武兴郡(301?-316) | 永宁年间(301-302)分西平、金城2郡郡界设立左南县,以收容秦、雍2州的流民。[参 2] |
注释
编辑-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98-99页。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174页。
- ^ 《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十六国北朝卷》第174页。
-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98-99页。
- ^ 孔祥军据《舆地广志》之文认为晋时未废破羌县,《晋书地理志》漏列破羌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武威县,认为晋时已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媪围县,认为晋时已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 孔祥军据《晋书·地理志》无氐池县,《宋书·符瑞志》泰始三年(267年)尚见氐池县的记载,认为晋时废县。(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0页)
-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第102页。
- ^ 《晋书地理志》避唐帝讳作“深泉”。
出处
编辑- ^ 1.0 1.1 1.2 1.3 《晋书》卷14〈地理志上〉:“元康五年,惠帝分敦煌郡之宜禾、伊吾、宜安、深泉、广至等五县,分酒泉之沙头县,又别立会稽、新乡,凡八县为晋昌郡。”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晋书》卷14〈地理志上〉:“永宁中,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统晋兴、枹罕、永固、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元和郡县图志》卷39〈陇右道上〉:“永嘉末,前凉张轨分〔金城郡〕立晋兴郡。”卷40〈陇右道下〉:“嘉麟县,本汉宣威县地,前凉张轨于此置武兴郡。”
-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祖居,前汉属,罢,后复,属武威,晋罢。”;《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乌兰县,本汉袓厉县地,属安定郡,后汉属武威郡。前凉张轨收其县人,于凉州故武威县侧近别置袓厉县。”
- ^ 《魏书》卷106下〈地形志下〉:“鹑阴,郡治。前汉属安定,后汉属武威,晋罢。”
- ^ 《元和郡县图志》卷40〈陇右道下〉:“本汉角乐得县,属张掖郡。本匈奴角乐得王所居,因以名之。晋改名永平县。”
- ^ 《舆地广记》卷17〈陕西路甘州张掖县〉:“汉昭武县,属张掖郡,晋改曰临泽。”
- ^ 7.0 7.1 7.2 《太平寰宇记》卷152〈陇右道·甘州删丹县〉:“本汉旧县也,属张掖郡。后汉兴平二年分置西郡,以删丹县属焉。晋分删丹置兰池、万岁、仙提三县。”
参考资料
编辑书籍
编辑-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李锡甫,《汉晋城阳郡沿革考》,国立编译馆馆刊第6卷第一期,1977
- 刘琳,《华阳国志校注》,成都:巴蜀书社,1984
- 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 胡阿祥,《六朝疆域与政区研究》(增订本),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 钱仪吉、杨晨,《三国会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7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
- 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 孔祥军,《晋书地理志校注》,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 胡阿祥、孔祥军、徐成合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三国两晋南朝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房玄龄,《晋书》,维基文库
- 沈约,《宋书》,维基文库
- 魏收,《魏书》,维基文库
-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维基文库
- 乐史,《太平寰宇记》,维基文库
- 欧阳忞,《舆地广记》,维基文库
- 郦道元,《水经注》,维基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