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大锣
陈大锣(1893年3月1日—1983年7月17日)是一位活跃于台湾日治及战后时代的文字编辑与文学教师,对“白话字”的著作有极大的贡献。信仰基督教,属永康长老教会。其最为人所知的事迹为协助过甘为霖、戴仁寿及刘青云等人编辑并出版多部闽南语白话字刊物。甘为霖牧师《厦门音新字典》、戴仁寿医生《内外科看护学》、或是刘青云著《罗华改造统一书翰文》,皆有陈大锣先生的苦心协助,虽然在书的“序言”或“头序”可以看到其名字,但往往被忽略。
陈大锣 | |
汉字 | 陳大鑼 |
---|---|
白话字 | Tân Tōa-lô |
台语罗马字 | Tân Tuā-lô |
陈大锣的汉学基础非常好,七岁就读永康义塾,九岁进永康教会小学,1907年进台南长老教中学,秀才许凌云(1862-1944)就是他的老师。1910年11月中学毕业18岁,就由甘为霖牧师(Rev.William Campbell,1841-1920)约聘,接林锦生(1894-1980)的职缺,协助其字典的编辑,共事三年。林锦生工作二年,所负责的就是汇集仝音无仝形的字,陈大锣接落来负责解义和修整词句。《厦门音新字典》,俗称《甘字典》就是甘牧师得到林陈两位学生的协助来完成,于1913年顺利刊行。[1][2]
在“厦门音新字典”,甘为霖牧师序云:得林锦生、陈大锣两位学生之协助。在“内外科看护学”,戴仁寿医生序云:书经本人口述,由陈大锣先生用罗马字写成。 在“罗华改造统一书翰文”,刘青云先生序云:“本书于形成上及印刷校正上,砚友陈君大锣苦心协力。在这些利用白话字名著幕后贡献极大的陈大锣何人耶?”
陈大锣,1893年3月1日生于永康,父陈涂圆,母刘甜,七岁就读于永康义塾,九岁进永康教会小学,1907年进台南长老教中学,1910年11月毕业。 因他汉学基础良好,即由甘为霖牧师约聘,协助其厦门音字典编辑,共事三年。该字典于1913年顺利刊行。当时在新楼医馆有戴仁寿医生(G. Gushue-Taylor),计划刊行“内外科看护学”(英文书名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Nursing)约大锣协助用罗马字写成,是书于1917年刊行。其后就在长老教中学附属小学担任教员六年。
1922年刘青云先生学成自日本返台,就着手应用新式学术组织并利用罗马字编写一本文牍,因有砚友之谊自1923年起大锣受托协助。他不仅在组织上有所贡献,在监印及校对尤辛苦从事。该书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付印。据刘家档案,1924年10月15日起厂方每周三次交来印样,每次十六面,由大锣悉心校对,继续至1925年2月10日校完。是书文五一三面,连同序、目录、附录等计五五0面,由台南新楼书房发行。其间大锣之职位是三多商会书记。1926年起,改在青云父刘瑞山翁经营和源会社担任书记,至1945年。
战后他担任台湾省立台南农业职业学校教员,授国文课,共十年而退休。退休后他更协助外国学人,做为中介者。例如1962年荷兰学者施舟人(Kristofer M. Schipper)来台钻研道教与歌仔册,1972年美国穆海飞(Harvey Mol’e)来台拟编台英字典,均获其协助。晚年他刊“昔时贤文”一书赠与亲朋,是罗马拼音白话字及汉文对照,有句读、句解、注释,共一七八面;附有二十四孝的故事(语解)。
陈大锣二十岁时与大湾张启明三女顺结婚,育有七男(肯堂、满堂、耀堂、焕堂、祝堂、瑞堂、彩堂)三女(琼花适王茂丁、琼音适林来旺、琼英适林日祥)。属永康教会,任执事及长老多年,担任书记,济世整济。1935年永康土墼厝礼拜堂倒塌,经他及长执推动购地新建堂。1983年7月17日安息,永康教会以“教会葬”,告别。
参考资料
编辑- ^ 赖永祥. 史話033 書序有名陳大鑼. 教会史话. 1988-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3).
- ^ 赖永祥. 賴永祥講書(017) 陳大鑼與白話字的著作. 2006-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2).
台湾教会公报 第1907期
相关条目
编辑外部链接
编辑- 厦门音新字典-台语文记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罗华改造统一书翰文-台语文记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