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王屏东县高树乡加蚋埔部落马卡道族人祈雨仪式最重要的祭器之一。加蚋埔的马卡道人认为大冠鹫鸣叫可以带来大雨,所以缺水时期会由部落耆老们商议,将雨王请至附近的口社溪(莎卡兰溪)溪口或于部落广场进行祈雨仪式,期盼天降甘霖[1]

形制

编辑

雨王为形状类似大冠鹫的竿状物,依据2015年出版的调查报告,加蚋埔部落雨王形制的顶部半圆型由孔雀及大冠鹫等多种鸟羽毛组成,宽70公分,高39公分,平时存放供奉于炉主家。原来在祈雨歌提及的雨王是由120种鸟羽毛组成,每一种羽毛对应一首祈雨歌,惟现在仅存十首[1]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在2020年进行南岛常设展厅更新过程,自加蚋埔马卡道人处征集到一具雨王祭器,则是宽96.5公分、高177.4公分、厚16.2公分。

祈雨仪式

编辑

加蚋埔的祈雨仪式可分为两个仪式场地,皆与雨王有关;首先是在部落选择一个空旷空间,由部落长辈请出雨王置于中央,众人再进行仪式歌舞祈雨;另外一个是前往水源地祈雨,需先由部落召开会议讨论后,由耆老和尪姨带着雨王与祭典并率领族人,共同前往口社溪(莎卡兰溪)进行仪式[2]

《加蚋埔平埔夜祭:趒戏》一书叙述了有关祈雨祭的“呼请雨王”仪式程序:首先由尪姨(amu)、耆老与族人捻香迎请祖灵、山神、雨神降临;接着妇女围绕雨王进行仪式歌舞,雨王降临时,会由类似道教的桌头带领族人说出呼请雨神的祷词:“焚香拜请诸天神圣雨王以及本境溪头兄,滋因本地久未下雨,农作物干了,土地人民需要雨水滋润,祈望上苍怜悯加蚋埔众生,恭请雨王降临,惠赐甘霖雨水,嘉惠万物,泽披众生。众信男女谨备酒醴、香烟、槟榔、粿品祭拜,伏冀雨王水神降鉴。”男性族人会进行鸡与青蛙的放生作为祭拜山神的方式,以此与超自然及自然力量沟通。仪式结束后,族人会将溪水装桶运回村内,行经路程会挨家挨户洒水象征下雨及祈福消灾。

祈雨祭并非定期举办,祭典地点也会视实际需求及部落集结共识之后而定,如遇严重干旱时才会前往溪口进行祈雨祭典。前往祭典的过程,会由“好命公”负责背负雨王前往。“好命公”必须品德良好、口才兼具,家庭生活幸福美满。祈雨仪式大致流程如下:

  1. 呼请雨王(雨神):恭请祖灵山神雨神降临,雨王由好命公背到祭场。
  2. 唱祈雨歌及趒戏:妇女们盛装围绕天梯趒戏,并且吟唱祈雨歌。
  3. 放生鸡:放生山鸡一对,祭祀山神。
  4. 放生青蛙:放生青蛙一对,有催雨的意涵。
  5. 续唱祈雨歌:妇女持围绕天梯趒戏,续唱祈雨歌。
  6. 舀水装桶:以竹桶装水入村洒水,并泼上屋顶,使水流下,象征祈雨与祈福[3]

社会意义

编辑

加蚋埔马卡道人的祈雨祭,自清朝末年大量与汉人互动后而逐渐式微,1945年之后几乎不再举行,1995年以后随族人族群意识抬头,透过与祭典复办、重建语言与歌谣等文化复振行动,让祈雨祭重现在加蚋埔马卡道人的生活当中[4][5];2015年之后,加蚋埔马卡道人也开始与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透过雨王祭器的重制与仪式的重新举办,凸显族群文化主体性[6][7]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屏东县政府. 認識馬卡道族夜祭. 2017. 
  2. ^ 屏东县政府. 重修屏東縣志 民間信仰. 2014. 
  3. ^ 曾坤木; 汪进中; 李明进. 加蚋埔平埔夜祭──趒戲。. 屏东县泰山村社区发展协会. 2012. 
  4. ^ 许靖. 山腳下的文化洗禮:平埔夜祭. 独家报导. 2022-01-07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9) (中文(台湾)). 
  5. ^ 邱芷柔. 馬卡道祈雨祭 雨王傳達願望. 自由时报. 2015-12-26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27) (中文). 
  6. ^ 马耀基朗. 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的民族活力與發展. 《发现》史前馆电子报第448期.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2021-08-01 [2023-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2). 
  7. ^ 【小典藏|新鮮事】南科考古館「牽手平埔:臺灣南部西拉雅族、馬卡道族、大武壠族文化特展」認識台灣多元文化. 典藏ARTouch.com. 2021-02-24 [2023-05-03]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