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大学图书馆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于1963年成立,迄2017年藏书量约达271万多册,[2]现时包括以下八间分馆:

  1. 大学图书馆(1965年成立)
  2.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英语Chung Chi College Elisabeth Luce Moore Library(1951年成立)
  3.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英语New Asia College Ch'ien Mu Library(1954年成立)
  4. 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英语United College Wu Chung Library(1956年成立)
  5. 李炳医学图书馆(1980年成立)
  6. 建筑学图书馆(1994年成立)
  7.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2004年成立)
  8. 伍何曼原楼学习共享空间(2012年成立)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brary
国家/地区 香港
地址 香港新界马料水香港中文大学
类型学术图书馆
建立1963年,​61年前​(1963
分馆8
收藏
藏品纸本书、电子书、期刊合订本、印刷本现刊、电子期刊、电子数据库、特藏(善本书、特色馆藏、手稿及档案文献)[1]
规模2,477,608(纸本书)
5,110,305(电子书)
1,292,143(期刊合订本)
3,179(印刷本现刊)
83,092(电子期刊)
984(电子数据库)[1]
使用
年流通量17,565,641(2020年至2021年度,各类资料合计)[1]
服务人群987,919(入馆人次)
60,559(图书馆读者登记总数)[1]
注册用户香港中文大学
其他信息
馆长文奈尔(Benjamin Meunier)
员工223
网站www.lib.cuhk.edu.hk

各馆之行政均由大学图书馆馆长统筹,并连至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联合书院的图书馆早于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前各自营运,其后被加入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系统。逸夫书院善衡书院晨兴书院等非基本书院没有所属图书馆。

历任图书馆馆长

编辑
任次 姓名 就任日期 离任日期 脚注
1 裘开明博士 1966年9月 1970年12月17日 [3]
2 王冀博士 1970年12月17日 1972年12月 [4]
3 简丽冰博士 1972年12月 1983年12月1日 [4]
代理 沈罗素琴女士 1983年12月1日 1985年1月30日 [5]
4 王冀博士 1985年1月30日 1986年9月1日 [6][5]
5 颜达威博士 1986年9月1日 1989年10月1日 [5]
代理 郑耀栋先生 1989年10月1日 1990年9月1日 [5]
6 吴培南博士 1990年9月1日 1992年1月10日 [7]
7 黎民颂博士 1993年7月1日 2000年7月 [8]
8 施达理博士
(Dr. Colin Storey)
2000年10月16日 2012年11月 [9]
9 李露丝女士
(Ms. Louise Jones)
2013年1月7日 2022年1月 [10]
代理 巴励志先生
(Mr. John Bahrij)
2022年1月 2023年4月6日 [11]
10 文奈尔先生
(Mr. Benjamin Meunier)
2023年4月6日 现任

特藏

编辑
  • 就业资源特藏
  • 钱穆特藏
  • 海外华人特藏
  • 高行健特藏
  • 亚太区医学历史特藏
  • 香港研究资料
  • 教学资料特藏
  • 本地教学资料
  • 新亚书院特藏
  • 善本书

分馆

编辑

大学图书馆

编辑
 
大学图书馆参考阅览室

大学图书馆为于香港中文大学的中央图书馆,设址于中央校园之中。在香港中文大学成立后,大学图书馆在1965年4月成立,初时租赁九龙廖创兴银行大厦二楼设馆及藏书。[12]其后,在同年9月邀得图书学家裘开明博士作为大学图书馆的首任馆长,翌年迁往安利大厦作临时馆址。[3]1969年8月,随着中大马料水校园渐见雏型,大学图书馆再迁至范克廉楼地下作为临时馆址。[3]1970年,现时的大学图书馆正式动工兴建,[13]并于1972年12月15日落成启用。[4]

随着港府推行三三四高中教育改革,中大在2005年决定扩充校园的设施,当中在考虑扩建图书馆时,认为比起增设一所新图书馆,扩建大学图书馆较为可取。[14]校方在考虑扩建图书馆的方案时,因不能改动大学广场的任何部分,最终决定除增设一座连接大学图书馆和田家炳楼的新翼部分外,在烽火台之下辟建一地库作为学习空间(进学园),避免改建大学广场。[14]2012年9月,工程竣工,大学图书馆扩建成原大学图书馆、新翼研究共享空间大楼[15]及地库进学园三部分。

进学园为中大首个24小时开放予学生及教职员的图书馆设施,并提供具有独特造型和灵活的座椅和设施予使用者使用。[16]2018年,进学园进行翻新工程,增设一个“创客空间”(Library makerspace英语Library makerspace)予学生进行创新研究,包括提供ARVR设备、制作短片和VR的创意媒体制作间;以及配置3D打印机、UV打印机、镭射切割机等设施的制作间。[17]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

编辑
 
牟路思怡图书馆

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下称崇基图书馆)于1951年成立,现时大楼是由美国亨利路思基金会,通过美国联合长老会捐款兴建,并于1971年10月29日由亨利路思的妹妹牟路思怡主持揭幕,故命名为牟路思怡图书馆。

崇基图书馆以音乐、宗教、教育、体育学、西方文学及语文、日本文学及语文、语文及语言学之藏书为主。馆内亦设有教学资料特藏,搜罗本地中小学各科教材,以教科书为主。

图书馆楼高4层,流通服务及参考咨询服务设于地下。入口附设还书收集处,方便读者归还书籍。参考资料、通识教育读物、新增馆藏、报章及显微胶卷等亦置于地下。夜读室设有两个出口,为同学在图书馆闭馆后提供阅读空间。存放期刊合订本的密集式书架设于地库,现刊及开架书库则置于1楼及2楼。

本馆各层的电脑均设有线上目录,地下、一楼及二楼更设置资讯廊,备有多媒体电脑供同学完成作业。此外,崇基图书馆支援无线上网。

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

编辑
 
钱穆图书馆

新亚书院图书馆成立于1954年,最初位于九龙农圃道(即新亚书院原址)。1973年迁入香港中文大学,初名敬业馆(与学生活动中心乐群馆相对应),于1975年在新亚书院创办人钱穆捐款下,改以钱穆命名。

1991年,本馆加建二楼,前半部分供新闻及传播学院作录影厂及制作室之用,后半部分则属图书馆范围,主要收藏艺术(不包括建筑学)书籍及期刊,并于中部设有露天阅读区。

图书馆的设计仿效美国肯塔基州伯里亚学院图书馆[18]。馆内除设有居高临下的阁楼外,亦展出访问艺术家及艺术系师生作品。

此外,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每月精选一位著名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介绍其生平和著述概况,并展出部分著作的珍贵版本。

联合书院胡忠图书馆

编辑
 
胡忠图书馆

联合书院图书馆始创于1956年。因胡忠在1972年慨捐馆舍,座落中文大学联合书院校园,故命名为胡忠图书馆。2001年,胡忠图书馆成为大学图书馆系统中一所主要涵盖各种学科的非印刷资料收藏馆,同年易名为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在此馆改建前,馆藏资料包括数码影像光碟、镭射影碟、视像光碟、镭射唱碟、录像带、录音带及互动式多媒体只读光碟等,并设有视听中央派送系统及独立视听座位。另外,此馆亦自2015年起收藏哲学类书籍,以及自学中心(ILC)资料(而ILC设于本馆一楼)。

部分多媒体及自学中心馆藏资料只限于馆内使用,惟资料亦可外借在校园内作教学用途。

本馆已于2018年5月13日至8月尾间关闭改建,目前本馆以收藏人文学科书籍为主,所有多媒体资料经已逐步调往其他分馆,因而恢复命名为“胡忠图书馆”;而改建后的图书馆地下低层亦已全面改为共享学习空间。

李炳医学图书馆

编辑
 
李炳医学图书馆

李炳医学图书馆(下称医学图书馆)由李颀祥李颢祥及其兄弟们捐赠,于1980年正式成立,并以李氏兄弟已故父亲李炳命名。2002年医学图书馆获拨额外用地展开翻新及扩建工程,并于2003年2月28日完工。

医学图书馆位于威尔士亲王医院临床医学大楼二楼。为配合医院临床教学课程的需要,医学图书馆着重收藏临床和医学科学书刊。而临床前期的书刊、护理学和药剂学的资料则和其他学科一并存放在大学图书馆。

“香港国际医学资讯中心”于1996年在医学图书馆内正式成立,主要扮演着邻近地区生物医学资源中心的角色,为香港中文大学特别是世界各地的专业医护人员提供文献传递服务。

建筑学图书馆

编辑
 
建筑学图书馆

图书馆于1994年成立,2012年9月迁往李兆基建筑学大楼(建筑学院)3楼及4楼(须从3楼进入),主要为支援建筑学院师生的教学研究工作而设。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总馆内分区)

编辑

以香港银行家利国伟爵士命名,位处大学图书馆田家炳楼3楼及4楼,馆内藏有法律及相关学科的书籍和期刊。此外,在港岛中区法律学院研究生部亦有法律资源中心。

伍何曼原楼学习共享空间

编辑

伍何曼原楼学习共享空间是位于近大学站的伍何曼原楼六楼,于2012年成立,[1]由大学资讯科技服务处(ITSC)及图书馆系统共同管理。该共享空间提供电脑设备、多用途场地予学生及教职员使用,并附设专业资讯科技及图书馆咨询服务,以便利个人学习及小组工作。[19]

学习共享空间每日24小时开放(节庆公众假期日子除外,不包括每星期日),并设有开放式讨论空间,附设桌椅、豆袋沙发及白板。[20]

事件

编辑

烽火台事件

编辑

2008年11月,中文大学校方表示由于要迎接三三四新学制,位于中央校园的大学图书馆需要扩建,故将拆除于图书馆门外的烽火台。事件引起不少同学不满,校方被指黑箱作业,学生、校友甚至教职员,竟在传媒揭发后才知悉整个计划,同时指出“烽火台不只是一个建筑,而是一个属于我们中大人的空间”,“在烽火台下扩建,根本不是惟一的选择,甚至不是最好的选择”。 [21][22]最后校方亦从善如流,在建造图书馆地库(今进学园,24小时开放)时,为仲门额外建造保护桩墙。

另一方面,由于逸夫书院并未设有书院图书馆,四家书院均有学生提出于逸夫书院建新馆的方案,惟校方未有就此表态。

参考来源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概覽及統計資料.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http://www.iso.cuhk.edu.hk/images/publication/facts-and-figures/2017/html5/chinese/#3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概览及统计资料2017-P.34-中大资讯处
  3. ^ 3.0 3.1 3.2 《书海骊珠: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专辑》,页307
  4. ^ 4.0 4.1 4.2 《书海骊珠: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专辑》,页308
  5. ^ 5.0 5.1 5.2 5.3 《书海骊珠: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珍藏专辑》,页309
  6. ^ 〈中大图书馆新馆长王冀自美来港出任〉,《大公报》,1985-02-26
  7. ^ 讣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大通讯专号,1992-01-15
  8. ^ 宣布事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大通讯第44期,1993-07
  9. ^ 宣布事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大通讯第172期,2000-10
  10. ^ 宣布事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大通讯第411期,2013-01
  11. ^ 署理館長的話. 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通讯. 2022-05-15. 
  12. ^ 〈中大积极筹设图书馆〉,《华侨日报》,1965-04-02,页11
  13. ^ 中文大学校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九巻第一期,页14
  14. ^ 14.0 14.1 图书馆新翼项目的最新发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年2月4日
  15. ^ 大学图书馆新翼大楼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学图书馆网页
  16. ^ 进学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学图书馆网页
  17. ^ How to Use the MakerSpace Facilities and Services: Ho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大学图书馆网页
  18. ^ 《新亞生活月刊》第23卷 第3期 (PDF). 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 1995年1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 ^ 學習共享空間. 香港中文大学资讯科技服务处.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 ^ 中大咁大…過夜好去處. 中大学生报. 2013 [2022-0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 存档副本. [2008-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2. ^ 存档副本. [2008-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0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