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9月23日日食

1987年9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环食,发生于1987年9月23日(西半球为9月22日)。新月当天(即朔日),地球上观测到月球太阳角距离极小,此时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点附近,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与地球、太阳接近一直线,则会出现日食。月球穿过太阳和地球之间,但距地球较远,本影未能接触地表,而使伪本影覆盖的区域内看到月球的角直径小于太阳,就形成日环食,同时在伪本影两侧数千公里的半影范围内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环食经过了苏联、中国、蒙古、日本、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斐济、瓦利斯和富图纳、西萨摩亚,日偏食则覆盖了亚洲的大部分区域及周边部分地区。[2]

1987年9月23日日食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路径图
日食类型
性质日环食
伽玛0.2787
食分0.9634
食甚(定义
持续时间229.1秒(3分49.1秒)
位置马普岛英语Maap以北约530公里的西太平洋
坐标14°20.5′N 138°21.6′E / 14.3417°N 138.3600°E / 14.3417; 138.3600
日食带宽度137.1千米(85.2英里)
时间(UTC
食甚3:11:25.9
参考
沙罗周期134(71次中的第42次)
这次日食已经结束(更新)

日食概况

编辑

出现区域

编辑

苏联今属哈萨克斯坦的部分在9月23日日出时最先看到日环食,随后月球的伪本影贯穿中国,途中擦过蒙古边境的一小片区域,在长江口附近进入东海,向东南覆盖了太平洋诸多岛屿,其中在马普岛英语Maap以北约530公里的海面达到最大食分,结束于美属萨摩亚最东端以东北约260公里的海面,此时已跨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是9月22日的日落时分。全过程中,伪本影完全覆盖了一个首府,属于法国海外领地的瓦利斯和富图纳马塔乌图,其他主权国家首都中,只有西萨摩亚(今已更名为萨摩亚)阿皮亚位于环食带南缘,城市北部能看到日环食。

伪本影经过的陆地包括:

除了上述狭窄的环食带内能看到日环食之外,月球半影覆盖范围内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苏联境内与亚洲紧邻的欧洲小片区域、亚洲的大部分(除了里海所在经线附近以西的中东南亚东南亚南部的部分半岛和岛屿、苏联东北部)、澳大利亚西部和南部以外的区域及太平洋中西部的众多岛屿。其中大部分位于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在9月23日看到日食,剩下的部分在9月22日看到日食。[2][5]

基本参数

编辑

观测

编辑

地球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公转月球交点的移动均有规律,只要数据足够准确,就能够精确计算出过去及将来的日食,也能为日食观测提前做准备。日环食发生时,无论是看到环食的伪本影区域内,还是看到偏食的半影区域内,月球都只遮挡了部分阳光,不像日全食有类似黑夜的景象,能看到的只是太阳形状有所残缺,色球日冕日珥等光球以外的部分仍然无法看到。[1]然而,观测毫米波太阳射电的资料可以了解色球低层及中层结构,这在日环食时更有价值。[6]

当时,中国有5个射电观测台站,其中乌鲁木齐和上海的两个位于环食带内,南京的紧邻环食带,北京昆明的两个位于环食带两侧。1986年12月,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和天文学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决定各站就地观测,并认为上海天文台食分最大,食延时间最长,食甚时的太阳高度角最高,观测点最佳。上海天文台25米射电望远镜用7个波段进行观测。[7]位于昆明凤凰山云南天文台也对日偏食做了多波段联合观测。[8]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用位于环食带南侧边界的新乡的高频天波雷达做了观测,发现日食期间,电离层有不均匀结构与运动,最高工作频率发生变化,日食后电离层还有大尺度波动。[9]

相关的日食

编辑

1986-1989年的日食

编辑

月球交替位于相对的月球交点时,以半个交点年(食年),即约177天又4小时间隔出现下列日食。

1986年至1989年的日食系列
升交点   降交点
沙罗周期 地图 沙罗周期 地图
119 1986年4月9日
 
偏食(南)
124 1986年10月3日
 
全环食
129 1987年3月29日
 
全环食
134 1987年9月23日
 
环食
139 1988年3月18日
 
全食
144 1988年9月11日
 
环食
149 1989年3月7日
 
偏食(北)
154 1989年8月31日
 
偏食(南)

沙罗周期

编辑

沙罗周期长度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属于沙罗周期134,共包含71次日食,依次为1248年6月22日至1410年9月28日的10次日偏食、1428年10月9日至1554年12月24日的8次日全食、1573年1月3日至1843年6月27日的16次全环食(亦称混合食)、1861年7月8日至2384年5月21日的30次日环食、2402年6月1日至2510年8月6日的7次日偏食,总共历时1262.11年。其中最长的全食发生于1428年10月9日,共持续了1分30秒。[10]

下表列举了1901年至2100年间发生的属于该周期的日食,是第38至48次:

38 39 40
 
1915年8月10日
 
1933年8月21日
 
1951年9月1日
41 42 43
 
1969年9月11日
 
1987年9月23日
 
2005年10月3日
44 45 46
 
2023年10月14日
 
2041年10月25日
 
2059年11月5日
47 48
 
2077年11月15日
 
2095年11月27日

资料来源

编辑
  1. ^ 1.0 1.1 樊忠玉. 日(月)食. 中国天文科普网.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7). 
  2. ^ 2.0 2.1 Fred Espenak. Annular Solar Eclipse of 1987 Sep 23.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英文)
  3. ^ Fred Espenak. Annular Solar Eclipse of 1987 Sep 23 - Google Maps and Solar Eclipse Path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0). (英文)
  4. ^ Xavier M. Jubier. Eclipse Annulaire de Soleil du 23 septembre 1987 - Cartographie Interactive Google (1987 September 23 Annular Solar Eclipse - Interactive Google Map). [2016-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法文)(英文)
  5. ^ Fred Espenak.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1901 to 2000).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8-29). (英文)
  6. ^ Н. А. Аменицкий, 李征帆, А. Е. Саломонович, У. В. Хангильдин, 陈钧量. 1958年4月19日日环食时8毫米太阳射电观测. 天文学报. 1959-06, 7 (1): 7–10. (中文)(俄文)
  7. ^ 纪树臣 季德盛 梁世光. 1987年9月23日沪台25米天线观测选题及方案. 云南天文台台刊. 1988, (04): 100–105. 
  8. ^ 纪树臣 杨荣邦 谢瑞祥. 1987年9月23日日偏食云台多波段联合观测. 云南天文台台刊. 1989, (03): 46–53. 
  9. ^ 焦培南.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电离层波动现象. 地球物理学报. 1990, 33 (04): 391–398 [2015年7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年7月21日). 
  10. ^ Fred Espenak. Saros Series 134. NASA Eclipse Web Site. (英文)

外部链接

编辑
  日食  
上一次日食:
1987年3月29日日食
(全环食)
1987年9月23日日食
(日环食)
下一次日食:
1988年3月18日日食
(日全食)
上一次日环食:
1984年5月30日日食
下一次日环食:
1988年9月11日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