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部首

Mkpoli在话题“关于康熙部首读音表的一些问题”中的最新留言:7年前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跨语言维基专题  
维基百科跨语言维基专题小组确认部首法语维基百科中的典范条目。您可以参考这些语言的维基条目进而改进本条目的中文版。感谢您的参与合作。
 未评级未评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条目评选

编辑

新条目推荐

编辑
本讨论已经结束。请不要对这个存档做任何编辑。
~移动自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最后修订
  • 汉字最基本的单位是什么近两千年,分类汉字最权威的基准是什么(大幅增修:User:But)--氢氧化钠 NaOH 10:05 2006年7月22日 (UTC)
    • (+)支持--中华文化五千年 10:44 2006年7月22日 (UTC)
    • (+)支持--Chong Fat 11:03 2006年7月22日 (UTC)
      • 汉字最基本的单位不是笔划吗?-- tonync (talk) 12:21 2006年7月22日 (UTC)
        • 确实,还是改用原文的句子吧。--氢氧化钠 NaOH 12:43 2006年7月22日 (UTC)
    • (+)支持 希望能唤起有人参与编辑各大部首的个别条目--But 13:49 2006年7月22日 (UTC)
    • (+)支持--winertai 17:11 2006年7月22日 (UTC)
    • (!)意见,我认为题目内“分类”一词应改为“检索”,以免与“六书”(Chinese character classification)混淆。--Hayden 17:21 2006年7月22日 (UTC)
    • (!)意见,窃以为部首从说文解字开始时,应该比较接近分类意义,后来才渐渐变成检索工具。并且,Unicode排序上之类的用途,也跟检索有点距离。反观“六书”乃造字原理,文字可能同属好几个原理,例如“自”字为象形、假借,“叶”形声兼会意等,虽然不知道为何译作classification,但其分类价值并不高。--But 04:20 2006年7月23日 (UTC)
      • 我个人认为“部首”固然有“检索”和“分类”的作用,但问题是“分类”一词用得不够精确,而“部首”和“六书”两者同时有“分类”的作用,因此题目易生混淆。一如左民安在《汉字的结构》一文指出,“六书”是后人分析汉字结构而归纳出来的,并非造字的原理。所以请考虑更改题目的字眼。--Hayden 05:04 2006年7月23日 (UTC)
        • 分群、归类、整理、细分、体系化... 有哪者较佳吗?--But 05:19 2006年7月23日 (UTC)
          • 或许可将题目改为,“除六书外,有什么方法汉字分类?”,意下如何?--Hayden 16:21 2006年7月23日 (UTC)
    • 大力(+)支持--minghong 06:46 2006年7月23日 (UTC)
    • (+)支持。希望添加部首和偏旁的异同,近世对214部的改造等内容。至少在大陆,为便于检索,部首似乎已不限于取意符,而且对部首数量也有删减。另外,大陆还有个规范查字法的工作组,不知是强制性的抑或只是指导性的。我对语言学并不了解,姑妄言之,姑妄听之。--Whw·talk 10:24 2006年7月23日 (UTC)
    • (+)支持,绝对支持。--Iflwlou 17:23 2006年7月23日 (UTC)
~移动完毕~ --Shinjiman 01:46 2006年7月24日 (UTC)

数据像是来自于Unicode Standard,但是每一部0画的字并不都是部首。比如本条目正文中的“丿(乀乁)”,“丿”是部首,但是“乀乁”并不是部首,似乎是为了给这两个字符归到某一部下而放到这里的。没有直接该正文,因为“丿(乀乁)”只是其中一个,应改作统一的修改。

有些部首应设成不做繁简转换。可参考繁简转换条目里的做法。

关于夂部与夊部

编辑

从夂的字有“夆”“各”等,要不就是生僻字、罕用字,不然就是属其他部首。夊部至少有“夏”“夐”“夐”挤个常用字。台湾方面,像新学友国语字典删掉的应该是夂部。不知是否有其他佐证?--But 10:20 2006年7月22日 (UTC)

是我弄错了,不好意思--Hello World! 10:41 2006年7月22日 (UTC)

各部首的个别条目

编辑

大家觉得各部首是否有需要作为个别的条目呢?因为部首的相关说明内容似乎不多,较不容易达到小作品200字节的标准,(其实上,小弟制作的部首中,已经有二个(齿部鼻部 (部首))被放在9月份小小作品中了),大家觉得呢? --Wolfch 03:58 2006年9月28日 (UTC)

坊间还有很多书籍对每个部首都解释好几页呢 只是有多少人有时间写....

或是可以考虑来制定一个部首固定格式,例如康熙字典收录字数、汉字使用圈各种字集标准(教育部标准字体、GB、教育用汉字、常用汉字表、第一第二水准、Unicode 2.0、Unicode扩充字集...)里收录的该部首字数... 等等。这样或许比较容易达到理想字数? --But 08:29 2006年10月16日 (UTC)

可被替代的Unicode字符

编辑

IRG 1107 said, “Among CJK Radical Supplement(U+2E80 - U+2EFF), the following characters should not be used. Use the alternative characters instead.” --Hello World! 2008年2月17日 (日) 09:45 (UTC) 第一类:Big5回复

  • ⺐(U+2E90)→尢(U+5C22)
  • ⺒(U+2E92)→巳(U+5DF3)
  • ⺛(U+2E9B)→旡(U+65E1)
  • ⺜(U+2E9C)→日(U+65E5)
  • ⺟(U+2E9F)→母(U+6BCD)
  • ⺠(U+2EA0)→民(U+6C11)
  • ⺩(U+2EA9)→王(U+738B)
  • ⺬(U+2EAC)→示(U+793A)
  • ⺮(U+2EAE)→竹(U+7AF9)
  • ⻁(U+2EC1)→虎(U+864E)
  • ⻄(U+2EC4)→西(U+897F)
  • ⻆(U+2EC6)→角(U+89D2)
  • ⻑(U+2ED1)→长(U+9577)
  • ⻗(U+2ED7)→雨(U+96E8)
  • ⻘(U+2ED8)→青(U+9752)
  • ⻝(U+2EDD)→食(U+98DF)
  • ⻣(U+2EE3)→骨(U+9AA8)
  • ⻤(U+2EE4)→鬼(U+9B3C)
  • ⻱(U+2EF1)→龟(U+9F9C)

第二类:HKSCS(BMP)

  • ⺃(U+2E83)→乚(U+4E5A)
  • ⺅(U+2E85)→亻(U+4EBB)
  • ⺉(U+2E89)→刂(U+5202)
  • ⺏(U+2E8F)→尣(U+5C23)
  • ⺓(U+2E93)→幺(U+5E7A)
  • ⺔(U+2E94)→彑(U+5F51)
  • ⺕(U+2E95)→彐(U+5F50)
  • ⺖(U+2E96)→忄(U+5FC4)
  • ⺘(U+2E98)→扌(U+624C)
  • ⺙(U+2E99)→攵(U+6535)
  • ⺞(U+2E9E)→歺(U+6B7A)
  • ⺡(U+2EA1)→氵(U+6C35)
  • ⺢(U+2EA2)→氺(U+6C3A)
  • ⺣(U+2EA3)→灬(U+706C)
  • ⺥(U+2EA5)→爫(U+722B)
  • ⺦(U+2EA6)→丬(U+4E2C)
  • ⺨(U+2EA8)→犭(U+72AD)
  • ⺫(U+2EAB)→罒(U+7F52)
  • ⺭(U+2EAD)→礻(U+793B)
  • ⺯(U+2EAF)→纟(U+7CF9)
  • ⺰(U+2EB0)→纟(U+7E9F)
  • ⺱(U+2EB1)→罓(U+7F53)
  • ⺲(U+2EB2)→罒(U+7F52)
  • ⺹(U+2EB9)→耂(U+8002)
  • ⺺(U+2EBA)→肀(U+8080)
  • ⺾(U+2EBE)→艹(U+8279)
  • ⺿(U+2EBF)→艹(U+8279)
  • ⻀(U+2EC0)→艹(U+8279)
  • ⻂(U+2EC2)→衤(U+8864)
  • ⻃(U+2EC3)→覀(U+8980)
  • ⻅(U+2EC5)→见(U+89C1)
  • ⻈(U+2EC8)→讠(U+8BA0)
  • ⻉(U+2EC9)→贝(U+8D1D)
  • ⻋(U+2ECB)→车(U+8F66)
  • ⻌(U+2ECC)→辶(U+8FB6)
  • ⻍(U+2ECD)→辶(U+8FB6)
  • ⻎(U+2ECE)→辶(U+8FB6)
  • ⻏(U+2ECF)→阝(U+961D)
  • ⻐(U+2ED0)→钅(U+9485)
  • ⻓(U+2ED3)→长(U+957F)
  • ⻙(U+2ED9)→韦(U+97E6)
  • ⻚(U+2EDA)→页(U+9875)
  • ⻛(U+2EDB)→风(U+98CE)
  • ⻜(U+2EDC)→飞(U+98DE)
  • ⻟(U+2EDF)→饣(U+98E0)
  • ⻠(U+2EE0)→饣(U+9963)
  • ⻢(U+2EE2)→马(U+9A6C)
  • ⻥(U+2EE5)→鱼(U+9C7C)
  • ⻦(U+2EE6)→鸟(U+9E1F)
  • ⻨(U+2EE8)→麦(U+9EA6)
  • ⻩(U+2EE9)→黄(U+9EC4)
  • ⻪(U+2EEA)→黾(U+9EFE)
  • ⻫(U+2EEB)→斉(U+6589)
  • ⻬(U+2EEC)→齐(U+9F50)
  • ⻭(U+2EED)→歯(U+6B6F)
  • ⻮(U+2EEE)→齿(U+9F7F)
  • ⻯(U+2EEF)→竜(U+7ADC)
  • ⻰(U+2EF0)→龙(U+9F99)
  • ⻲(U+2EF2)→亀(U+4E80)

第3类:其他

  • ⺋(U+2E8B)→㔾(U+353E)
  • ⺧(U+2EA7)→𠂒(U+20092)
  • ⺵(U+2EB5)→𦉫(U+2626B)
  • ⺷(U+2EB7)→𦍌(U+2634C)
  • ⺽(U+2EBD)→𦥑(U+26951)
  • ⻇(U+2EC7)→𧢲(U+278B2)
  • ⻞(U+2EDE)→𩙿(U+2967F)
  • ⻡(U+2EE1)→𩠐(U+29810)

偏旁定义不妥

编辑

条目中说“偏旁是部首作为左旁或右旁时的称呼”,即偏旁是部首的一部分。文中没有引用,不知道是不是编写者自己的理解。

从我查到的资料来看,恰恰与此相反,部首应该是偏旁的一部分。偏旁是指常用的汉字组成部件,如“位、住、俭、停”中的“亻”是偏旁,“偏、翩、篇、匾”中的“扁”也是偏旁,应该说几乎所有合体字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成的,但部首只有一个。“偏”是由“亻”和“扁”两个偏旁组成,而部首只有一个“人(亻)”,“扁”可作偏旁却不是部首。部首的产生是出于汉字分类、索引的需要,因此部首是从偏旁提炼出的,按康熙字典只有二百多个。条目中所说的“偏旁名称”其实均为“部首名称”。—大维 (留言) 2009年2月27日 (五) 04:49 (UTC)回复

我也觉得有些不妥,不过与↑有所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中,

【部首】字词典据汉字形体偏旁所分的门类,如山口火石

【偏旁】在汉字形体中经常出现的组成部分,如"位"的"亻","铃"的"令"

总之,偏旁并非隶属部首,而是不同场合下的说法(偏旁在作为门类的场合叫部首)。另外偏旁不一定能成为部首,而部首必定是偏旁。某些偏旁在某些字典中属于部首,在另外一些字典可能不属于。--林卯 (留言) 2010年8月22日 (日) 09:22 (UTC)回复

189 /202 简体部首?

编辑

应该有189部首,但是好像有202部首。我们的资料是否错的?Yug (talk) 2011年7月12日 (二) 13:19 (UTC)回复

注音?

编辑

对于台湾的读者来说,拼音之阅读有其困难,可否加注注音? 柏勋 黄留言2017年7月24日 (一) 06:13 (UTC)回复

关于康熙部首读音表的一些问题

编辑

首先是是否需要加入中文语境的俗称,譬如三撇,右耳旁之类的;其次,日语部分多为训读俗称,应该有相关的音读学名,可参照日语版维基百科该模板下的各链接条目;第三,韩语我不太了解但是应该也是同上的情况;最后,是否应该另立数个表,例如部首汉字读音表(包括C(古今)J(音读)K(韩语汉字音)V(汉越音)等)、部首名称和俗称(CJK)、简化字部首等等 - Mkpoli留言2017年9月4日 (一) 16:30 (UTC)回复

返回到“部首”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