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 (学者)

東漢末年學者

刘熙(?—?),或作刘熹成国,青州北海人,东汉末年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释名》和《孟子注》等,其中《释名》是中国重要的训诂著作。

生平

编辑

汉献帝建安初年,已久居交州。曾在交州得许慈薛综拜师,也曾与程秉考论大义使其博通《五经》。伏滔《青楚人物论》认为刘熙是青州有才德之士。

著作

编辑

刘熙著有《谥法注》三卷(荀𫖮所演绎)、《释名》八卷(自序称二十七篇)、《孟子》注七卷、《列女传》八卷,又与阮谌刘昌宗等作《明堂图》。其《孟子》注在唐朝时多被引用。

刘珍也撰写《释名》三十篇,未详是否与刘熙所著为同名书,颇有争议[注 1]

争议

编辑

刘熙著作的旧刻本有的题安南太守,有的题征士。如《隋志》《大戴礼》注南朝梁时传有《谥法》三卷,由“后汉安南太守”刘熙所注,但在初唐时除一卷外已失传,这一卷民国时期还在。唐朝以前,交趾不称“安南”;有人认为刘熙官职当作南安太守,但南安郡地属凉州刺史部,与刘熙久居交州矛盾。刘熙可能是交趾太守士燮之前的某一任太守,但官职也不应是“安南太守”,史书也无载他曾为征士。卢弼认为“安南太守”疑为“日南太守”之误。

后世评价

编辑

三国东吴孙皓凤凰二年(273年),韦昭评价:“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然物类众多,难得详究,故时有得失,而爵位之事,又有非是。”

后来北齐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音辞》中也提到刘熙的《释名》:“逮郑玄注六经,高诱解《吕览》、《淮南》,许慎造《说文》,刘熹制《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耳。”

清朝时,《释名》只有缺误甚多的明朝的覆宋本流传;毕沅作《释名疏证》,纠正了其中的不少讹误;清末王先谦又作《释名疏证补》,继续补正。

清朝上虞县知县钱东垣治学沉博而知要,因世传《孟子》注疏错漏太多,于是辑录刘熙、綦毋邃陆善经等儒生的古注及顾炎武阎若璩等的同时师友之论,附以自己的见解,并修正其音读,考订其异同,作《孟子解谊》十四卷。清朝文人宋翔凤汤球亦曾辑录刘熙《孟子》注,但今已不传。

注释

编辑
  1. ^ 毕沅严可均认为可能刘熙完成了刘珍未完之书。姚振宗认为刘熙的《释名》比刘珍少了三篇,也不提及前人有此作,怀疑有散佚,也怀疑刘熙为刘珍之孙,写完了祖父的书。卢弼根据刘珍为南阳蔡阳人,认为毕沅、严可均之说无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