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文化

网络用语

好人文化是1990年代以来在社会发展出来的一种网络文化中的次文化,与恋爱问题相关,也与网络文化的去死去死团有关,社会通常把见义勇为者和乐于助人者等等都归类为好人,而女子拒绝一名男性的恋爱请求,往往也会称对方是“好人”,但不适合交往,并不包含良好的品行,这称为“发好人卡”,也可在朋友间适用[1]西方社会也有同义的好人(nice guy)文化,调查结果亦显示两者近似。

起源

编辑

好人文化起源于女性男性常以“你真的是个好人,我相信你可以找到比我更好的男生/女生”、“虽然你人真的很好,但我们……”等借口拒绝对方追求,因此衍生出“好人”的说法,意指“对一位异性付出心力但被拒绝者”,带有少许反讽意味。

好人用语出现后,围绕这个名词逐渐发展成网络文化的次文化。例如在台湾bbs站出现了“好人”讨论版面及好人俱乐部组织,拥有大量版友及成员,许多有类似遭遇女性拒绝经验的男性,在网络上借由互相分享个人处境、交流异性或同性交往相关意见、以及互相鼓励,逐渐产生一种认同感,并产生一些共同用语和想法。随着好人文化的发展,“好人”逐渐不再限于男性,而泛指对爱情付出却得不到回报的人,因此女性也加入了“好人”行列。

在西方文化的好人定义,则引用研究资料发现虽然女性或男性会常说希望男友或丈夫是好人,但当实际选择时却会选择较有挑战性的坏男孩型男性作为对象。(Urbaniak和Kilmann,2003)另有研究指出这可能是因为好人类的男人常为了不得罪对方而隐藏自己的性需要,因此让女性或男性错觉认为自己不够吸引力;相反,坏男孩型男性却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在性方面较吸引。[2]

内容包含

编辑
  • 探讨什么条件的人容易成为“好人”、以及怎样的人容易“发好人卡”(发卡,拒绝追求)
  • 探讨如何才能避免成为“好人”
  • 关于一个好人应该如何自处及心理调适
  • 抒发“好人”心情的散文句、改编歌词bbs动画
  • 各种样式创意设计的“好人卡”
  • “好人”手势,即追求方单手比出半个心形手势,受追求方以大拇指向上手势回应,表达“你是好人”,潜台词是“但我不愿意和你交往”;好人手势也是“朋友区”标志,“朋友区”意为“我只把你放在社交软件的朋友区里,而不是可以发展为恋人的分区。”

特殊用语

编辑
  • 好人:指付出很多但却被对方拒绝交往的人。
  • 好人卡/好人牌:获得“好人卡”,即被人拒绝(“你是个好人,但……”)而“成为”了“好人”。
  • 发卡:用委婉方式拒绝对自己很好的追求者。

与两性关系

编辑

好人文化也影响到实际上男女之间的相处,例如一些男性在追求女性时,会担心对女性太好,而“成为”了“好人”,因此采用较迂回或有个性的方式来追求女性,逐渐形成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两性交往文化。

衍生影像创作

编辑

好人卡一词出现以来,网络陆续出现许多各种好人文化的衍生自拍影片,甚至在影视相关科系中引起一波以好人文化为毕业作品主题的风潮。网络上的作品大多数是改编流行歌词而成的自拍音乐影片(如《好人海》)一般的独立影像创作者也有一些以好人为主题的自拍剧情短片,其中较正规的,成为好人偶像剧。

好人偶像剧

编辑

好人偶像剧讲述大学男生阿宏在被不同对象发好人卡的过程中仍然持续寻找春天的故事。主角“好人”阿宏集合了众多普遍印象中的好人特征与遭遇于一身,因此很容易认为内容影射观众本身或者其身边某人,但也因此让许多人特别感到共鸣。片中也呈现了诸如闪光弹,抽学伴,集气等众所周知的相关网络次文化用语,影片中的好人卡则不但有实体制品,甚至开放浏览观众免费索取。

好人偶像剧目前仅有第一集可供线上收看,续集尚未完成拍摄,也无具体推出进度表。

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编辑

不少人都以这题材写文章、作曲等等,香港流行歌手侧田的《好人》一曲就表达了类似上文的无奈,此曲在市场反应不错,再推出另一曲《我不是好人》。台湾强辩乐团于2007年12月也推出专辑,其中一首歌曲《好人卡》也是以此为题材。网络上已有买卖好人卡、好人衣的商店。

与ACG文化的关系

编辑

女生口中的“好人”:首先百分之百是“怎样都好的人”的意思,再好也不过止于“方便好使的人”。(《我的青春恋爱物语果然有问题》——比企谷八幡)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好人卡. 萌娘百科. [2022-06-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0). 
  2. ^ Clink, Tony. The Layguide. p. 13. ISBN 0-8065-2602-5.存档副本. [2006-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4-20). 有关好人文化的书籍

外部链接

编辑

参见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