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庚
容庚(1894年9月5日—1983年3月6日),本名肇庚,字希白,号颂斋,广东东莞人,中国古文字学家。
容庚 | |
---|---|
字 | 希白 |
号 | 颂斋 |
本名 | 容肇庚 |
性别 | 男 |
出生 | 大清广东省广州府东莞县 (今东莞市) | 1894年9月5日
逝世 | 1983年3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州市 | (88岁)
国籍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民族 | 汉族 |
语言 | 汉语 |
职业 | 考古学家 |
亲属 | 舅父:邓尔雅 |
学历
| |
学术工作 | |
主要领域 | 考古学 |
著名作品 |
生平
编辑1894年出生于书宦之家,出生时父亲题诗:“时局正需才,生男欲壮哉”,曾随舅父邓尔雅学习“说文解字”,“或习篆,或刻印,金石书拥置四侧,心窃乐之。”后师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1922年,入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1926年毕业,先后任教于国立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汪精卫政权国立北京大学,曾主编《燕京学报》。抗日胜利后,任岭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后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著作等身,有《金文编》(1925年)、《金文续编》、《商周彝器通考》(1941年)等。
为北大教职
编辑1945年抗战胜利,傅斯年代理北大校长,坚决不聘抗战期间未随学校南迁而留在日军占领下的“伪北大”的教员,并直言“汉贼不两立,连握手都不应该”。被傅斯年开除的“伪北大”教授中,就包括周作人,他在抗战八年中任“伪北大”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另一个被开除的教授是著名历史学家容庚。容庚写了一篇“万言书”自辩:“庚独眷恋于北平者,亦自有故:日寇必败,无劳跋涉,一也;喜整理而拙玄想,舍书本不能写作,二也;二十年来搜集之书籍彝器,世所稀有,未忍舍弃,三也……”傅斯年则回应:“专科以上学校必须要在礼义廉耻四字上,做一个不折不扣的榜样,给学生们、下一代的青年们看看!”北大原先是请全体教员内迁的,事实上除周作人等一二人之外,没有内迁的少数教员也转入辅仁、燕京(以上两所学校为私立性质的教会大学,北大则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直辖的公立大学)任教;北大有绝对自由,不聘请任何伪校伪组织之人任教。容庚不死心,找傅斯年当面理论,傅斯年指着他大骂:“你这个民族败类、无耻汉奸,快滚,快滚,不用见我!”当场命人将容氏架了出去。容庚无奈,辗转回到广东老家,在岭南大学任教。[1]
反右与文革期间
编辑1954年,全国大批胡适,容庚说:“胡适尊重证据,主张凡评定事物,要使出证据来。这和毛主席提倡的‘实事求是’精神是一致的。”1958年,反右斗争尘埃落定,容庚又为中山大学中文系被打成右派反党小集团的董每戡、詹安泰、叶启芳、吴重翰、卢叔度等奔走呼吁,希望有关方面放他们一马。1958年红专大辩论,大家都认为政治第一,容老却公开标榜“我是业务第一”。1959年“拔白旗”运动中,商承祚被批判未以马列主义观点对待文字学,容庚敢于出马为商辩护说:“我就不相信马列主义能够指导文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触即发,容庚为吴晗、邓拓喊冤叫屈,说当时的大批判是“文字狱”,是“焚书坑儒”。
中山大学校长黄焕秋在容庚追悼大会上致悼辞说:“在十年动乱期间,他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依然刚直不阿,不讲违心之话,不做悖理之事。这就是容庚。”[2]
不过,容庚在《文字改革月刊》特刊51期发表《汉字简化不容翻案》,“痛打落水狗”陈梦家,他说陈梦家“坚决反对创造简化字”,但写给自己的信中,就用了不少简化字。容庚还就此下了一结论“此右派之所以为右派也”。
参考来源
编辑- ^ 岳南. 陈寅恪与傅斯年.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06 [2022-01-13]. ISBN 978-7-5613-43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
- ^ 易新农; 夏和顺. 容庚传. 花城出版社. 2010-12 [2022-01-13]. ISBN 978-7-5360-6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