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坦克(英语:Tankette;日语:豆戦車),又译超轻型坦克迷你坦克,是一种轻型履带装甲战斗车辆,在外观上和一般坦克非常接近,但是体型与轿车相似,由一至二人操作,通常以机枪或小口径炮作主要武器,在1940年代以前常被用于支援步兵或者是担任侦察任务。[1]

卡登·洛伊德超轻型坦克,它的设计深深地影响各国的小坦克。

发展

编辑

二次大战前

编辑

一次大战即将结束时,美国就尝试研制种无炮塔的二人坦克福特3吨M1918英语Ford 3-Ton M1918,不过最后只生产出15辆,对后世并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战结束后,各国军事家对坦克在未来战争中的运用方式提出了不同的推测,其中一派认为,未来应该以坦克全面取代其他兵种,把坦克部队视同海军舰队,由大型的主力舰与小型的护航母组成,而小坦克正是负责“护航母”的角色。但在战后经济大萧条的背景下,各国皆无力建立大规模装甲部队,原本为“陆上舰队”而设的小坦克则被视为正规坦克的廉价代替品,对于经费不足却又想要成立足量装甲战力的国家来说乍看之下是最佳方案,故这类车款得到世界上资金紧绌却又有军事将领提倡装甲战力的军事大国欢迎。

二次大战

编辑

在二战爆发前,大部分列强陆军都明白到这类小型战斗车辆火力与装甲俱弱,若用于担任高强度的进攻任务必然导致损失惨重,所以许多的小坦克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用于战斗以外的用途,例如侦察巡逻、传令、牵引装备,有许多国家甚至为他们的小坦克配备了专用的拖车,以加强运送物资的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实战经验,也显示出小坦克面对反坦克武器时,防御力相当薄弱,而且缺少空间安装威力较大的武器或提升装甲厚度会导致其作战效能不足。除非正规坦克的数量不足,否则一般国家甚少派小坦克执行进攻任务。日本陆军是一个例外,因为他们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所面对的,都是缺乏反装甲武器的敌人,再加上轻巧的车体能够在恶劣的地形下通行,使得日军的小坦克在中国战场上足以担负进攻任务。

战后

编辑
 
德国鼬鼠装甲武器载具,为机降部队而设的战斗车辆,继承了“小坦克”的部分特色

经过二次大战,火力薄弱小坦克不再被视为适合的战斗车辆。但二战后无后座力炮越来越流行,人们开始考虑让这种重量轻火力强的武器自走化,成为轻巧自走反坦克炮,于是就有M50盎图斯无后座力自行火炮60式自走无反动炮日语60式自走無反動砲的出现。虽然设计理念不尽相同,但这些超轻型战斗车辆大小与轿车相约,以履带行动,轻装甲,这些特色都与以往的小坦克相同。

在六十年代的英国推出了蝎式坦克和1970年代西德,为机降英语Glider infantry以及空中突击部队设计了一种鼬鼠装甲车,能够搭载机炮导弹,或者运送兵员,也被视为小坦克的延续。苏联给空降兵研制装备的BMD战车,也属于此类。

随着导弹科技的发达,步兵手持的小型导弹也可以对远距离的坦克飞机造成巨大威胁,小坦克又有重新崛起的价值,一辆小坦克有基本防护力能前进敌区(尤其是狭窄的城市战)和引擎动力能搭载步兵许多倍的导弹数量,成为一种新武力型态,21世纪后无人科技发达,武装小坦克能改为遥控模式从远距操控作战,更增加了安全性和战略价值。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注脚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