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垅社
萧垅社是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位于沤汪溪(今将军溪)、湾里溪(今曾文溪)及台江内海所围成之西拉雅族居住地区──萧垅半岛内[1](今台湾台南市佳里区一带)。目前保有较完整阿立祖信仰的后裔为佳里区北头洋和东山区的吉贝耍等地[2]:19。
名称
编辑“萧垅”的西拉雅语含义据说是“契约之地”[2]:18。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文献上,记作“Soelang(h)”、“Soulang(h)”、“Soelaenge”等拼法,而在清代的文献中,则除了萧垅之外还有“箫陇”、“霄垅”、“霄龙”、“召龙”、“欧王”(沤汪)等写法[3]:111[2]:18。今主流的汉字写法“萧垅”则出自周锺瑄的《诸罗县志》[3]:111[2]:18。
萧垅一名长期作为今佳里区一带的地名,如萧垅堡、萧垅庄等等,直到1920年才改由取自“佳里兴”的“佳里”二字取代,设置佳里庄(后改为佳里街)[3]:114[2]:24。
沿革
编辑根据《巴达维亚城日记》记载,萧垅社在1636年被荷兰东印度公司征服[3]:111[2]:19。当时的萧垅社人口约有200户、2000人,是当时西拉雅四大社中最大的聚落[2]:19。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来相传曾授予萧垅社120头役牛以协助他们务农[2]:19。他们的生活领域大约是现在的台南市佳里区、将军区和七股区一带[3]:111[2]:19。而若是整个萧垅社群,范围则是八掌溪下游以南、曾文溪下游以北,除佳里、将军、七股外还包含西港、北门、学甲等地[4]:21。
明郑时期开始有汉人到萧垅社一带开垦,一般多认为郑军镇兵林可栋是当地汉人的开基祖[2]:22。随着汉人势力的发展,萧垅社民不是留下来逐渐汉化,便是远走他乡[4]:77。
根据中华民国中研院民族所教授刘斌雄在1962年进行的调查,当时在佳里的北头洋、公廨宅、三五甲、大埕、潭墘、番仔寮等角头仍保有阿立祖信仰与公廨,但到了2010年代,只剩下北头洋、番仔寮仍保有公廨[4]:77。
相关地名
编辑佳里区的庙后邱、三五甲、公廨宅、潭墘、北头洋、番仔寮等地据说是萧垅社昔日活动所留下的地名[2]:19。而与萧垅社的支社相关的地名则有佳里兴(佳里区)、角带围(将军区)、沤汪(将军区)、史椰甲[注 1]、笃加(七股区)、番仔塭(七股区)、番仔寮(麻豆区)、社内(下营区茅港尾)、社仔(官田区)、六双(官田区)、吉贝耍(东山区)等等[2]:19。
其他
编辑参见
编辑注释
编辑参考来源
编辑- ^ 〈蕭壠社與蕭壠香學術研討會徵文〉 (PDF). 2013 (中文(台湾)).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黄文博. 《佳里金唐殿蕭壠香》.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02. ISBN 978-986-04-0189-9.
- ^ 3.0 3.1 3.2 3.3 3.4 黄文博. 《南瀛王船誌》. 台南县文化局. 2000-02: 110–112. ISBN 957-02-5454-8.
- ^ 4.0 4.1 4.2 段洪坤. 《阿立祖信仰研究》.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12. ISBN 978-986-03-9416-0.
- ^ 翁佳音; 曹铭宗. 甲的地名. 大灣大員福爾摩沙:從葡萄牙航海日誌、荷西地圖、清日文獻尋找台灣地名真相. 台湾珍藏18 初版. 台北市: 猫头鹰. 2016-01: 172–175. ISBN 978-986-262-2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