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31是根据爱尔兰添尼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 Mark 8 装甲车,由中华民国开发的6X6轮型装甲车

CM-31轮型装甲车

CM-31轮型装甲车
基本规格
重量15.5吨
长度6.45米
宽度2.7米
高度2.2米
载员10人(车组人员2名、乘客10名)

主武器1x勃朗宁M2 12.7毫米重机枪(装甲运兵车)
Mk 19 40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装甲运兵车)
T74 7.62毫米排用机枪(装甲运兵车)
捷羚防空导弹系统(防空导弹甲车)
副武器2xT85 66毫米四联装烟雾弹发射器
发动机康明斯(Cummins) 6CTA 8.3 柴油机
350匹
功率/重量22.6匹/吨
悬挂6x6,车轮
作战范围600公里
速度100公里/小时

开发历史

编辑

V-150S装甲人员运输车在1981年引进中华民国后,中华民国陆军一直在引进更多更先进的轮型装甲车中摇摆不定,1986年起坦克发展中心派遣李天明先生前往爱尔兰添尼科技有限公司(Timoney Technology Limited of Ireland)学习,学成归国后的成果,就是在1992年与1993年各完成一辆原型车,并直到1997年才正式公开CM-31 6X6轮型装甲车

设计

编辑

CM-31的车头具有大斜面,防护力可抵抗俄制14.5毫米穿甲弹攻击,对于雷达的反射也有一定的成果,带一些匿踪的性能。采用一具康明斯6CTA8.3型V6柴油发动机,最大出力350匹马力,安置在可快速拆修的防震底座上,让战斗重量达16吨的CM-31的最高路速可达每小时100公里。CM-31左侧有三个步枪射口,右侧有两个,因被排烟管所占据。内部步兵舱以面对面方式,各有5个单兵座位,因此CM-31可搭乘10员全副武装的士兵,另外还有车长与驾驶各一员,而在驾驶舱与步兵舱之间的空间,必要时可再装载3员士兵或一个携带通信装备的士兵。

CM-31有独立6轮悬吊系统搭配电脑胎压自动管理,在越野时、在平面道路,都可发挥高平稳度的性能。因CM-31应具有浮渡性能,故在车尾两侧各有一具桨叶。

CM-31虽然外型与性能皆不比国外同级产品差,但中华民国陆军还是没下单量产,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认为CM-31属6X6规格,改装空间不足,推敲起来,CM-31只能充当装甲人员运输车等任务,但中华民国陆军拥有大量M113CM-21装甲车,又因精实案之故,并不缺乏此类装甲车,中华民国陆军与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真正需要的是能替补M-41M-41D轻坦克的装甲车,也就是以8X8规格搭配90或105毫米低膛压炮的轮炮车,因此CM-31昙花一现,只停留在原型车阶段。另一原因可能是没有防地雷的功能,一旦前轮中雷即动弹不得。相较之下,8X8规格,任一轮胎中雷,整车仍然能行驶。CM-31项目一共生产4辆轮车,1985年第一波人员归国后即着手研制了一部六轮试作练习车,具有TTL公司BDX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的痕迹,具有大面积前向观察窗[1],即TTL的Timoney Mark 8,与VAB与游骑兵比对修订计划后,又研制了两辆原型车,并于1997年台北世贸航太展中首度亮相。其后又研制八轮样车,并于2001年与皮兰哈III型8×8轮式装甲车作比对测试,这些经验使得CM-32云豹从立项到原型车出现仅花了一年时间。第二部原型车完成时已经是成熟的甲车,但因金融风暴及海空军采购经费摊分造成资金排挤,一直到8轮试作完成,皆排不上年度预算采购,并非其他考量,TTL公司是重车独立悬吊大厂,以六轮承载突击炮并不是难事,也不是没有案例。

CM-31原型车最后生产了两台,一号原型车后担任陆射天剑一型系统载具,改称为捷羚防空导弹系统,二号原型车在展示后由于中华民国总统府配置的V-150四轮装甲车发生了漏水事件,因此中华民国陆军将二号原型车稍作整备之后移交给中华民国总统府担任中华民国元首紧急状态时座驾。

CM-31曾经担任陆射天剑一型捷羚防空导弹系统载具,成为防空导弹甲车,只是陆射天剑一型捷羚防空导弹系统亦曾安装在悍马、中型载重车上测试,此后陆射天剑一型系统小量拨交给中华民国空军防炮部队时,是采用中型载重车为载具,CM-31衍生的防空导弹甲车,也只能停止开发。

关连项目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类似爱尔兰蒂莫尼轮式装甲人员输送车观察窗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