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
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中國共產黨亦稱東北1947年夏季攻勢,是第二次國共內戰中,雙方在東北戰場發生的一次戰役。
東北1947年夏季戰役 | |||||
---|---|---|---|---|---|
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 | |||||
| |||||
參戰方 | |||||
東北民主聯軍第1、2、3、4、6縱隊,獨立第1、2、3、4師,南滿軍區獨立第1、2、3師,西滿軍區獨立第1、2、3師,東滿軍區獨立師,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5、9、10、11、13、16、17、18旅 | 國軍新編第1、6軍,第13、52、60、71、93軍,第207師及地方保安團等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林彪 | 杜聿明 | ||||
兵力 | |||||
35萬[1] | 48萬[1] | ||||
傷亡與損失 | |||||
2.3萬餘 被俘6萬餘[1] |
1947年5月13日,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轉入戰略反攻,在長春至瀋陽段和瀋陽至吉林段鐵路兩側地區發動了夏季攻勢,針對國軍分散守點的特點,以圍城打援主要戰法。1947年7月1日,東北民主聯軍夏季攻勢結束。[2]:8377攻勢歷時50天,殲滅國軍8.3萬,攻佔城鎮42座,擴大解放區16萬平方公里。[2]:8377繳獲各種炮1039門、機槍2500挺[1]。國軍被壓縮在中長鐵路、北寧鐵路地帶少數據點上,被迫由全面防禦轉入重點防禦。[2]:8377
背景
編輯第三次下江南作戰結束後,東北民主聯軍主力部隊進行兩個月戰鬥總結和軍政訓練,在政治上進行階級教育和仇視蔣介石的教育,消除和平幻想,樹立長期鬥爭的決心和信心;部隊還補充了兵員,改善了裝備。此前,南滿部隊和北滿部隊只能做戰略配合,尚未發揮出戰役戰術配合的優勢。為此,東總計劃集中南、北滿部隊,統一發動夏季攻勢。把過去因客觀條件所形成的兩個拳頭打人的南北分兵狀況,改為一個拳頭為主的集中作戰。
1947年5月5日,中共中央東北局作出《關於東北目前形勢與任務》的決議,明確提出「積極組織力量,全力準備大反攻,大量殲滅敵人,大量收復失地,鞏固和擴大解放區。」
東北民主聯軍部署為:
- 第一縱隊配屬獨立第二師、第二縱隊、獨立第一師(原359旅)集結於第二松花江以北扶餘縣。獨立第一師5月6日從陶賴昭出發南下,5月8日渡過松花江。
- 第六縱隊、獨立第三師(吉北軍分區)、獨立第四師、東滿獨立師準備圍攻吉林市附近之敵。
- 西滿軍區騎兵師與三個獨立師集結於開通縣等地。
- 南滿的第三縱隊、第四縱隊第10師、第11師、南滿獨立第2師集中於三源浦、渾江等地。四縱第12師在遼南的萬福。
東北國軍部署為:
- 新一軍部署於吉林省(長吉地區)。
- 新30師駐長春市區,第90團及保安十七團駐守懷德城。
- 第50師駐德惠縣城,
- 新38師駐吉林市區。
- 第七十一軍部署於遼北省。
- 第五十二軍部署於安東省。
- 第2師駐通化市區
- 第25師駐安東市區
- 新六軍、青年軍第207師駐遼寧、瀋陽
- 第14師駐鳳城
- 新22師駐本溪
- 第六十軍駐瀋吉鐵路沿線
- 暫21師駐海龍、吉昌
- 第184師駐梅河口、山城鎮、草市。
1947年3月27日,冀熱遼黨政軍從晉察冀調歸東北局隸屬,改稱冀察熱遼。冀察熱遼軍區奉命組織攻勢,堅決拖住第十三軍、第九十三軍,使之不能東調,同時伺機擴大解放區,消滅國軍有生力量。4月12日,熱東軍分區獨立第二團與朝陽縣支隊向朝陽縣松樹嘴子據點發起進攻,經過徹夜戰鬥,殲滅警察400多人,活捉並處決了朝陽聯防大隊大隊長張繼賢。至此,朝陽地區南部國軍最後一個據點被端掉,大凌河以南地區全部獲得解放。5月1日,冀察熱遼軍區第十六旅與熱東軍分區獨立第一團、第三團密切配合,成功接應出凌源城內的東北保安第三支隊少將司令韓梅村所率領的上千人的起義隊伍,該部整編為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6師。
經過
編輯第一階段
編輯夏季攻勢的第一階段,是集中全軍主力,遠距離奔襲瀋陽、長春、吉林等地附近的中小城市,圍城打援。
冀察熱遼軍區兵鋒直指熱河西部圍場縣城。城西面有三角山、西大山、錐子山;城東側有河,地形開闊。防守圍場的是第十三軍第4師10團三營及戰防炮連、保安隊,共1000多人,構築了堅固的環形防禦工事,稱「熱河第一堅強之據點」「塞外前線之樂園」,揚言「希望共軍快點來攻」。冀察熱遼軍區前線指揮部決定:「集中主力攻城打援,不先攻外圍據點,直指敵心臟。」獨五旅和獨十三旅攻城,獨十六、十七、十八旅打援,阻擊承德、赤峰、隆化、豐寧之援敵,騎兵旅置於圍場和多倫間,警戒虎溝、多倫方向。4月30日,冀察熱遼軍區發出了《戰熱字第一號命令》。5月2日冀熱察軍區司令員段蘇權令五旅和十三旅分別從赤城和沽源縣向圍場出發。5月6日獨十三旅進至上黃旗的瓦窯溝村時,三十七團在三十九團的配合下全殲來犯的當地幫會和駐紮在上黃旗的保安隊。戰鬥剛剛結束,第十三軍四師十二團三營黃貴福部300餘人從鳳山鎮前來支援,第三十九團進至上黃旗附近的煙筒溝梁,從東南向敵人發起猛烈攻擊。敵人藉助險峻地勢和精良的武器裝備,居高臨下,拼命抵抗,戰鬥異常激烈。獨五旅十三團分別從西、北兩面發起攻擊。國軍抵擋不住,以一個排的兵力在主峰壓制解放軍攻勢,掩護突圍。三十九團在十三團的配合下發起衝鋒,消滅了大部分敵人,繳獲機槍7挺、火炮3門、長短槍近百支。5月8日,第39團進至圍場外圍吉布太溝集結。
1947年5月11日,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司令員洪學智指揮六縱隊、曹里懷的獨立第三師和東總直屬的兩個炮兵團,向拉法、吉林線進攻,揭開了夏季攻勢的序幕。獨立三師奉命全面進攻吉林市北部據點,攻克烏拉街、江密峰等。
5月12日,熱東軍分區部隊在地方武裝的配合下,向錦承路沿線發起進攻,攻下公營子、波羅赤、東大道、大平房4個車站。
5月12日夜,獨立第3師完成對江密峰守軍保安第七團的合圍。5月13日凌晨在炮火掩護下,發起攻擊。第7團戰至中午全殲守敵,共斃傷敵60餘人,俘敵上校團長以下官兵720多人,繳獲各種武器600餘件。我軍傷亡150餘人。第8團迫使江密峰車站守敵一個連投降,隨即占領車站。第9團在炮火支援下,攻克鐵路以北敵主要地堡群,推進至敵團部核心陣地將敵全殲。
5月13日,遼寧二分區部隊將西安縣渭津附近的鐵路橋破壞,使渭津至東豐間的鐵路中斷;當夜,又在東豐外圍破壞了輸電線路,縣城內即陷入一片黑暗。
1947年5月13日,華東野戰軍發動了孟良崮戰役。
5月14日14時許,獨立第13旅決心以第37團、39團及的38團的一個營攻城,其餘為預備隊。以39團配屬冀熱察軍區炮兵營山炮連三排,以一部分兵力由城東向西牽制敵人主力,由城南門及東南角攻擊,爾後向縣政府進攻。5月14日18時,部隊秘密進入圍場外圍,僅用20分鐘的時間把守軍的警戒機動部隊消滅。5月15日凌晨1時,獨13旅展開攻擊:
- 第39團第一營:第一連和第三連一個排沿著河兩側迅速向東城牆推進,擊潰外圍警戒部隊。第二連緊接其後迅速攻占城東南角外的一個碉堡,發現有一條通往城內的暗道後,即進入地道突入城內,並將城牆上的一個20餘人的大碉堡炸毀。入城後,因孤軍作戰,受敵包圍,傷亡較大,不能繼續前進即固守陣地待援。團參謀長蔚彰率該營第二連、第三連兩個排,向城東南角突擊,於拂曉前全殲敵四個班,為攻城掃除了障礙,第二連以勇猛的行動一舉突破敵東南角防禦前沿,僅以3人傷亡的代價打開突破口。
- 第39團第二營在政治處主任武甦生的率領下,爆破南門未成,武甦生犧牲。第二營另一部便從第一營突破口進入,占領南門。二營於二時攻占偽縣政府老兵營。一營與二營會合,向城內縱深進攻。又與第38團第三營會師,攻擊守軍團部所在地的銀行大院。第39團四連和六連連續爆破炸開銀行院牆,突擊隊分別從西北角和東北角突入院中。下午18時戰鬥結束。
- 第37團:攻擊小錐子山陣地。隨後第一營第二連攻擊西大山,被守軍火力壓制在山溝里;第二營第六連增援後攻占。隨後第三營占領了城西南角。
- 作為預備隊的第38團第一營和第二營:占領了城東無名高地和鳳凰嶺,接連攻克3個碉堡群。調第二營入城參加戰鬥,該營沿城牆迂迴到圍場北門堵截逃敵。殘敵突圍後山上逃跑,被第38團第三營堵擊消滅。
- 承德、赤峰、隆化、豐寧援軍被獨立第16旅、獨立第17旅等打援部隊牽制,有的出發就被擊退,有的根本沒有出動。
圍場戰鬥殲滅守軍第十三軍第4師第10團第3營(轄三個步兵連和重機槍連、炮兵連、軍警督察隊各一個,共約600餘人,有山炮一門,戰防炮兩門,迫擊炮兩門,火箭筒兩具,重機槍六挺;每個步兵連有六O炮三門,擲彈筒九個,並配屬重機槍兩挺)及保安第三大隊下屬三個中隊(共250人,有輕機槍兩挺)、自衛隊(130人),守軍總共980餘人,統歸第十團副團長殷學淵指揮。圍場北50里之重要據點棋盤山亦告解放。圍場戰鬥,第39團殲敵209人,繳火箭炮2門、六○炮1門,擲彈筒10具,輕機槍9挺,(步)衝鋒鎗130支、戰馬22匹、各種槍炮彈19000發,其他物資一部;戰鬥犧牲政治處主任武甦生等22人,二營長王長久、一營教導員陳蘊德等127人負傷。圍場系熱西重鎮。為五月份內繼凌源(韓梅村率部起義)之後冀察熱遼收復第二座縣城。圍場解放。整個熱西的形勢逐步好轉。5月21日,駐守大閣縣的暫編第一師第二團逃往豐寧縣城鳳山,5月24日至26日,冀熱察區黨委和軍區領導機關以及大閣縣黨政機關先後進駐大閣。自圍場縣潰逃的散匪匯集後在赤峰西郊製造了柴胡欄子事件。隨後,冀察熱遼部隊又轉戰出擊熱中、熱東廣大地區,在這輪反攻作戰中殲敵8000餘人,控制了錦承鐵路中段400餘里,收復了圍場、大閣縣等14座城鎮,重要據點8處,解放200萬人民,牽制了敵人,有力地配合了東北戰場的作戰。
冀察熱遼軍區決心夏季攻勢中首先打通錦承路。5月12日獨立第17旅掃清了朝陽外圍之敵。由於左翼的圍場、凌源失守,赤峰守軍第九十三軍完全動搖,決心棄城向錦州一線撤逃;首先把外圍部隊全部收縮回赤峰城區,僅有建昌營留駐地方匪隊、縣警察大隊200餘人。第九十三軍撤退步驟為:首先放棄赤峰,接著放棄寧城、天義,退至葉柏壽、朝陽一線。冀察熱遼軍區命令第十三旅(旅長黃鵠顯、政委陳仁麒)、第十六旅(旅長張德發、政委黃文)、第十七旅(旅長周仁傑、政委謝鏜忠)、第十八旅(旅長丁盛、政委韋祖珍)、朱德騎兵旅(旅長何能彬、政委林茂源)和第二十二軍分區、第十九軍分區所屬部隊協同逼近赤峰,5個旅共3.7萬人,由程子華、黃志勇、劉道生3人負總責的冀察熱遼前方作戰指揮機關統一指揮。5月24日晨獨立第13旅趕到朝陽的西側,決定5月25日21時發起攻擊。第九十三軍把退守在錦州、義縣、金嶺寺一帶可能抽調的兵力暫18師1個團,暫20師、暫22師各一個營,軍直特務團一部,交警兩個大隊,共約步兵兩個團,騎兵500多人,連夜沿錦承路西進,企圖解朝陽之圍,於5月24日20時進至能家車站。軍區決定獨13旅37團協同獨17旅50團繼續圍逼朝陽,獨13旅主力於5月24日連夜占領八里營子、鐵匠營子以東高地阻擊援敵,待獨16、17兩旅於25日趕到後殲滅來援之敵。24日24時左右獨立13旅到達打援集結地域後,決定38團在鐵匠營子東山向東南警戒保障主力安全。5月25日6時,援軍先頭企圖攻占鐵匠營子東山制高點,掩護主力進援,向第38團第二連陣地發起猛烈攻擊,反覆激戰後,二連傷亡較大,其右翼無名高地被占領。39團主動令第三營(欠七連)向鐵匠營子東山急進,投入阻擊戰鬥。25日7時30分,39團第3營跑步至鐵匠營子北側占據山峰,三營令第八連奪取東南無名高地後固守,阻敵西援。7時45分,八連一舉攻克鐵匠營子東南無名高地,隨後至17時打退13次衝擊,斃敵200多人。三營追擊10多里,又殲敵30餘名,繳獲戰馬3匹,電話機2部,子彈5箱,至20時阻擊戰鬥結束。戰後第39團八連榮獲冀察熱遼軍區「防禦模範」獎旗和獨13旅授予「穩如泰山」獎旗各一面,湧現出連長劉書恩、指導員楊群立等特等功臣和戰鬥模範25名。赤峰國軍開始分3批撤退。第一批由1個團護送,於5月27日撤出炮隊、輜重和家屬等,冀察熱遼部隊在阻擊中,繳獲一批物資和裝備;由於朝陽的國軍已增加到兩個團以上,其他旅未趕到打援地點,放棄攻打朝陽,獨13旅奉命東進尋找戰機。赤峰撤退第二批為主力部隊,其中有師部和地方首腦,在5月底撤離;殘留2個營和1個炮兵連。5月30日,冀察熱遼中央分局決定解放赤峰,命令部隊強占赤峰周圍高地和戰略據點。
5月15日,熱東軍分區部隊攻克喀左旗南公營子據點。戰後,喀左旗民主政府遷入南公營子。
1947年5月13日,遼東軍區在瀋吉線發起了夏季攻勢。夏季攻勢開始之初,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於5月13日攻占北山城子至草市百餘華里瀋吉鐵路,控制了北山城子、黑山頭、草市等重要火車站,第四縱隊第10師由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率領攻克甘井子、大石頭溝、秀水甸子等南山城子以西據點。四縱司令員胡奇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歐陽文、參謀長李福澤率領第11師(含12師第36團)監視通化之敵。第12師繼續留江南堅持敵後戰鬥。新六軍新22師等部6個團的兵力,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於5月16日向南山城子反撲,第10師在三縱隊的有力配合下,戰至5月17日黃昏,擊潰新22師進攻,殲第66團1500餘人,重武器被繳獲,其中第10師斃傷俘285名,繳獲榴彈炮4門,汽車16輛,坦克2輛,其它各種火炮15門,輕重機槍23挺。海城起義後重建的滇軍第184師(隸屬新六軍指揮)據守梅河口。
1947年5月14日夜間,東北民主聯軍黃河部隊(西滿縱隊)向位於鄭家屯東北90華里的雙山縣城發起總攻。全殲第七十一軍87師259團三營,包括四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和搜索排、炮兵排共400餘人。斃該營營長易亞東,俘虜該團副團長吳祖伯。繳獲八一迫擊炮2門,六O炮8門,重機槍3挺,輕機槍20挺,步馬槍129支。衝鋒鎗36支,短槍2支,吉普車、電台、騾馬若干。
1947年5月16日民主聯軍向茂林、保康之第184師551團反擊,經一晝夜激戰,攻克茂林、保康。5月19日收復長嶺縣城。
5月16日東總電告獨立第一師,駐懷德之敵兩個團已被我包圍,駐長春的新一軍正分兩路向懷德開進,擬解懷德之圍,命令獨立第一師以兩天行程進至長春以北雞家窩棚一帶,破壞鐵路,襲擾長春之敵。接到命令後,該師日夜兼程,以日行軍200華里的速度向長春疾進,於5月17日進至長春以北之馬甲子地區。長春守敵派出裝甲列車進行攔截。獨立第一師不顧一切,猛打猛衝,一面炸毀鐵路,一面用92步兵炮向敵裝甲車射擊,經過一番激戰,敵棄車逃跑。獨立一師乘勝追擊,又搗毀了一個小車站。
5月17日上午11時,東野二縱全部殲滅據守舊懷德城之新一軍三十師九十團及保安十七團兩個整團,生俘九十團團長項殿元,共殲敵5000餘人。
5月17日,遼吉一分區主力第13團、14團、15團東進,第二次攻克康平縣城。5月26日,遼吉一分區13團、14團夜襲法庫縣城,翌日拂曉結束戰鬥占領縣城,孫鳳岐保安隊、清剿隊大部被俘,只有少數人逃竄。5月28日交通警察部隊為首8個團兵力從新民、瀋陽、新台子三路進犯法庫。遼吉一分區主動撤出法庫縣城,轉移到農村。
冀東軍區為了配合東北戰場,冀東軍區司令員詹才芳指揮發動了灤東戰役,調第十旅、第十一旅一部、第十二軍分區警備團、第十五軍分區警備團,盧、撫兩縣的縣大隊共約8000人約2倍兵力優勢,5月12日秘密迅速地集結在盧龍縣燕河營一帶。5月16日下午,從從盧龍縣燕河營山區出發,兵分三路進軍北寧線留守營、張家莊、後封台火車站及昌黎縣城。昌黎縣城守軍為華北獨立第三師(原偽滿洲國討伐隊)師部和所屬第八團及警備隊等約2000人,仰仗城防堅固進行防守。5月17日夜,曾雍雅率冀東第十旅第28、第29、第34團,在縣武裝工作隊的配合下向昌黎縣城發起總攻,至18日10時,除少數敵逃跑外,共殲滅敵3400多名,繳獲大量軍用物資,第一次解放了昌黎。肖全夫率冀東第十一旅第31團、第33團攻克安山火車站以東至昌黎火車站以西鐵道沿線所有據點和護路碉堡,包括昌黎城西的後封台車站和燕埝坨等據點,並擊退了敵從灤縣張各莊、茨榆坨,在西北從灤縣石梯子派出的近兩個團兵力增援部隊。在東面,冀東十五軍分區警備團攻取留守營火車站以西至昌黎火車站以東鐵路沿線所有據點和護路碉堡(包括張莊火車站)、冀東十二軍分區警備團攻取留守營火車站,撫縣大隊在洋河西岸進行打截,東路擊退了敵從秦皇島方向向昌黎增援的鐵甲列車和500多名援軍。破壞了以昌黎車站為中心從石門到留守營之間40多公里鐵路,將北寧線攔腰切斷,有力配合了東北夏季攻勢。昌黎縣城之役共殲滅駐守昌黎城內之獨三師、留守營等三車站之敵共1740人,內生俘1273人,繳獲機槍33挺,長短槍247支,炮24門,各種子彈十萬發,現鈔六千二百餘萬兩,白面一萬餘袋,拔掉鐵路沿線碉堡四十餘處,毀路軌約七十華里,橋棧三處,火車頭兩個,火車一列。攻城戰鬥中,冀東獨立第十旅第三十四團第一連,作戰勇猛頑強,登城有功,被冀東軍區授予「昌黎戰鬥模範連」稱號。5月19日夜解放軍主動撤出昌黎縣城。5月21日撫寧國軍棄城逃往北戴河;5月24日夜,在冀東獨立第十旅第二十八團的攻擊下,榆關守軍放棄據點撤逃。5月26日,遷安守軍棄城逃走。灤東地區北寧路以北的國軍據點基本被掃光。[3]
5月18日1時,東總電告獨立第一師,懷德之敵已被全殲,援救懷德之新一軍將於今晚或明晨向長春撤退,命令該師迅速進至長春以西之雙龍台。接到命令後,該師分左、右兩路向雙龍台開進,左路為第1團、第3團,右路為第2團。5月18日7時左右,前衛第一團與新一軍第50師保安團、騎兵大隊遭遇,雙方展開激戰。作為師的第二梯隊的第3團,不顧一切,迅速前進,直插長春飛機場。由於行動神速,當進到飛機場時,機場的敵人還沒有發現,一下子全部當了俘虜。接著,又占領了敵航空學校,俘虜了好幾十名學員。第3團第1營駐守飛機場,第2營繼續向長春攻擊前進。二營行動迅速,很快就攻進了長春市區,占領了敵軍械倉庫,繳獲了很多嶄新的卡賓槍。5月18日中午,敵開始向飛機場反撲,炮火非常猛烈。下午該師撤離飛機場,轉移到離長春二、三十里的地方。此後就在長春市周圍進行襲擾活動,周旋了三、四天之後奉命撤出戰鬥。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對獨立一師這次長途奔襲長春,攻占長春飛機場的戰鬥非常滿意,給予了通報表揚。這一次戰鬥,也是獨立一師在葦子溝戰鬥之後,打的第一個「翻身仗」。
5月18日,獨立二師切斷了吉(林)梅(河口)線,攻取了煙筒山和明城,殲保安隊200餘人。
5月18日,獨立三師奉命同獨立四師(師長王奎先)進攻烏拉街。新一軍新38師第114團聞訊於當夜渡江撤逃市區,第7團在追擊中殲敵掩護部隊一個連。至此,共軍攻占了吉林市附近松花江以東的所有據點。
1947年5月20日毛澤東關於全國軍事形勢及東北我軍作戰問題致電林彪、高崗並告朱德、劉少奇,提出關於東北民主聯軍夏秋季和冬春季的作戰任務。
1947年5月中旬,遼東軍區為打通南北滿聯繫、切斷瀋吉鐵路,乘南山城戰鬥後梅河口守軍孤立無援之際,決定:
- 第四縱隊第10師和四縱炮兵團、遼東軍區2個野炮團,由第四縱隊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強攻梅河口;
- 第三縱隊第7師、第9師各以一個團擔任預備隊。
- 遼寧獨立師在新賓、永陵地區隨時準備側擊撫順出援梅河口之敵。
- 第三縱隊第9師主力2個團、南滿獨立第2師配置於梅河口東北、海龍西南,準備打擊海龍西援之國民黨軍和堵截梅河口守軍東逃;
- 第三縱隊主力和李紅光支隊進擊東豐、西安,沿四平梅河口鐵路發起進攻。第8師主力集結於梅河口以西大楊崴、遼陽街一帶。
5月22日,10師等部隊進到梅河口西南的二龍山附近集結後,立即組織團、營、連、排各級幹部到現地偵察了地形。同時,部隊進行戰鬥政治動員。5月23日晚,第10師在梅河口西北700米南北一線占領了陣地,主攻方向與突破口選在市區西北,首先殲滅外圍據點,第28團攻擊西山之中央山頭。5月24日5時許,攻城部隊分別進入了進攻出發地。部署是:第28團取了367高地後,向敵最後抵抗陣地突擊,直取鐵路工廠,消滅駐廠及以北地區之敵;第29團取368高地後,在28團右翼,向敵最後抵抗地突擊,協同28團共殲鐵路工廠以及地區之敵;第30團以兩個營為師預備隊,另一個營配屬兩個山炮連,由梅河口以北向街區進攻,首先奪取火車站,爾後向鐵路工廠突擊,配合主力全殲守敵;遼東軍區炮兵團和4縱隊炮兵團,以及師山炮營的一個連,於365高西側占領發射陣地,支援28、29團奪取367、368高地,以及敵最後抵抗陣地。24日下午15時30分,第10師第28、第29團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奪取梅河口鎮西北外圍2個高地,第30團1個營由鎮北沿鐵路向守軍猛攻。2由於攻城的突破口選在市區西北,而這裡正是國軍防禦重點,從兩個高地到敵軍最後抵抗陣地之間有一段約五百米的開闊地,守軍在空軍火力支援下依託堅固工事頑強抵抗,三面火力側射等等原因,雖經多次衝擊,均未奏效。戰鬥至25日下午16時,部隊只好就地進行近距離作業,暫時停止進攻。根據偵察得知,市區東南車站附近,國軍兵力配備薄弱,工事較差,守備不嚴。縱隊首長決心將攻城突破口由市面上區西北改為市區東南,另擇突擊點,將主要兵力和火器轉向車站方向,部署為:第30團全力奪取火車站後,乘勝直取鐵路工廠;第29團沿第30團右翼的鐵路兩側投入戰鬥,配合第30團奪取火車站,並向鐵路工廠方向突擊;第28團主力首先奪取364、382高地,爾後沿「神社」向鐵路工廠前進;炮兵以營為單位隨各團行動。5月26日9時,第30團在第29團的協同配合下,經過激烈戰鬥終於占領了火車站,並當即向街區進攻,在火車站南面的中山橋守軍利用兩個碉堡阻止共軍前進,第30團組織了兩次爆破將兩個碉堡炸掉,繼續向鐵路工廠和核心陣地前進。第29團在車站以南水塔附近排除隱蔽地堡後,於26日8時許開始向核心陣地突擊。第28團經過反覆衝擊,於26日四時占領364、382兩個高地,俘80多人,隨後向「神社」方向發展,5月27日10時逼近核心陣地,與39團、30團會合。守軍約五千多人被壓縮在面積約二十公傾的核心陣地內。5月27日,為集中兵力聚殲守軍,遼東軍區將預備隊第三縱隊第7、第9師各1個團接替10師在梅河口周圍已占領的陣地,以便該師集中全力攻擊敵核心陣地。5月28日下午16時在強大炮火的掩護下,第28團從南,第29團從東北,第30團從東突入守軍核心陣地。經過五天四夜的激烈戰鬥全殲守軍7188人,擊落飛機1架,俘少將師長陳開文和兩個團長以下一千餘人,控制了瀋吉鐵路中段、四梅鐵路東段及其兩側廣大地區,與北滿主力於四平以南會師,結束了南滿、北滿解放區被分割的局面。6月1日,收復清原縣全境。6月2日,安東三分區基幹第二團收復新賓縣城,隨即收復永陵、木奇,安東三分區基幹第三團收復清河城、馬圈子、金斗峪、五龍口等地,瀋撫縣清河城以東、救兵台以南的解放區已連成一片。
一縱、二縱在西線懷德附近,突然出擊,一夜就打下懷德城,消滅了七十一軍兩個師,並擊潰敵兩個增援師。
從1946年10月22日占據通遼的第七十一軍87師於1947年5月初撤至四平,遼北省騎兵第十八師(師長田久安)和塔日巴喇嘛騎兵團共2000餘人駐守通遼,另有達理扎布旅、通遼縣保安隊600餘人駐守在城東錢家店。5月22日,內蒙古人民解放軍騎兵第2師(師長白音布魯格)率領第11、第12團在西遼河以北三合屯村渡河,分攻通遼城東門、西門,解放通遼城。5月26日晚,內蒙古騎兵第2師把通遼縣保安團和遼北騎兵十八師包圍在了離通遼城三十公里的科左後旗哈拉烏蘇廟前的一塊沙沱子地里,戰鬥至5月27日凌晨,俘虜師長兼縣長田久安以下縣政府機關人員和騎兵400餘人,繳獲美式汽車、美國造的電台、戰馬90匹。
從1946年5月23日占據鄭家屯的第七十一軍。5月21日東北民主聯軍收復臥虎屯車站後,內蒙古騎兵二師十二團隨即把鄭家屯包圍起來。5月24日守軍第七十一軍87師260團被全殲在八面城以西喇嘛甸外圍。1947年5月底保二團二營強攻榆樹台。保一旅從懷德向四平進發,急行軍至梨樹,保二團二營包圍梨樹縣城,守軍拂曉突圍沿公路往四平逃跑,二營四連尾隨追擊。斃敵17人、俘虜30餘人,繳重機槍2挺、輕機槍3挺、步槍10餘支,四連無一人傷亡。
攻打東豐前夕,東豐獨立營配合主力在楊木林、猴石消滅了青年軍207師第7團,之後又在五道崗、三合、蓮河、青龍山一帶與第十三軍部隊屢次交戰,全部拔除了東豐城南據點,繼而對東豐縣城形成了東、南、西三面之圍攻態勢。5月22日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第7師2個團與遼寧軍區第二軍分區部隊包圍了東豐縣城。1947年5月24日15時向東豐守軍青二師(即青年軍207師第2旅)的1個團(即第5團)及縣保安團、清剿大隊發起進攻,25日拂曉,擊斃團長陳呈祥、二營長祖榮以下官兵188名,俘敵副團長陳黔以下官兵1261人,繳獲長短槍698支、輕重機槍24挺、衝鋒鎗12支、六○炮兩門、子彈兩萬餘發、炮彈300發、戰馬9匹,還有10輛大車、5部電話、170萬元東北九省流通券和2000多萬斤糧食。二分區獨立團一營在分區司令員彭龍飛的指揮下解放白泉,斃敵一個排,俘敵一個排長和一名連長。1947年5月28日,遼寧省軍區獨立第二師的第四團、第五團挺進西安縣城外圍,完成對西安縣城的包圍,當夜破壞了縣城輸電線路,城內陷入一片黑暗。二分區部隊會同友軍一千多人分別駐紮在梨樹河子和三灣老虎背,將渭津至大興鎮、白泉至平崗的通訊和鐵路切斷。1947年5月30日,曾克林率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的3個師、李紅光支隊、西安縣大隊包圍西安縣城(今遼源市區)。守軍為國軍青二師(真實番號應是第207師第2旅),少將師長傅宗良(黃埔六期炮科畢業、駐印軍新22師65團團長)、少將參謀長金伯元,少將政治部主任陳東劍,西安縣縣長高語和,師部駐西安煤礦東山上日本人修建的東山俱樂部大樓,2個團守西安縣城,1個團守東豐縣城。第三縱隊攻克東豐後,轉兵西安。遼寧二地委積極動員西安、東豐兩縣人民群眾,全力支前配合第三縱隊解放西安。僅西安縣有2000餘支前民工出擔架、抬傷員、送糧草。[4]6月1日、2日兩天,三縱與遼寧二分區的2個團猛烈攻城。6月2日,守軍師長傅崇良命令西安縣拘留所主任周守章就地槍殺在押的17人,製造了「六·二」慘案。6月2日夜,三縱隊八師首先攻下了青二師師部與主要兵力扼守的東山,迅速攻入城區。青二師師部撤至遷到了丘下東北面後山坡上的「泰信樓」(偽滿時泰信礦日本技術人員獨身寮,解放後改為「泰信電影院」)。戰鬥持續到6月3日凌晨4時,李紅光支隊涉過東遼河從城南攻進西安縣城,打衝鋒的是朝鮮族戰士,非常勇敢,不怕犧牲。隨後城內展開巷戰直至6月3日16時戰鬥結束,共殲敵2800餘人,其中擊斃200餘人,俘虜副團長以下官兵2617人,繳獲六○炮6門,重機槍30挺,輕機槍280挺,長短槍1600餘支,吉普車4輛,電台3部,子彈20萬發。西安縣第二次解放。青二師師長傅崇良帶300餘名突圍逃往四平。
5月26日夜,吉南軍分區七十一團破壞磐石以南大申家至扒子街鐵路5華里,並炸毀大申家木橋、鐵橋各一座。5月28日,吉南七十一團和磐石警衛團,配合獨立二師包圍磐石守軍第六十軍第184師一個加強營。經3晝夜激戰,守軍於5月30日深夜潰逃,5月31日凌晨磐石全境解放。5月31日,吉南軍分區教導隊和樺甸縣大隊配合六縱十六師圍攻樺甸縣城,軍分區教導隊在樺甸城東大勃吉附近山頭用輕機槍擊落敵機一架。5月31日夜,守敵棄城逃竄,中途被吉南七十二團截擊,大部被殲。6月1日樺甸全境解放。
5月27日至31日,獨立第一師負責長春至四平間的破路任務,破路任務快要完成時,東總命令該師迅速開赴長春東南之伊通、雙陽地區,堵截國民黨暫編第22師。5月31日晚23時,該師從公主嶺出發開赴雙陽地區,同第16師、第17師密切配合,很快將暫22師團包圍於龍王廟地區,經兩小時激戰將敵人全部殲滅。俘敵1000餘人,繳獲山炮8門,各種槍械1000餘件。
海龍守軍第六十軍暫編第21師,在梅河口被解放後陷入孤立。棄城向吉林市逃跑。5月31日中午東總電令獨立二師截擊北逃的暫編21師。獨立二師猛打猛追300餘里,斃俘3000餘人,繳獲大批輕重武器,創造了以一個師追殲一個師的範例。
6月初,四縱第11師先後收復新賓、寬甸、鳳城、安東等城,爾後沿沈安鐵路北進。堅持遼南敵後鬥爭的四縱隊12師,收夏了岫巖、莊河、通遠堡、草河口、連山關等地。6月16日收複本溪。11師和12師本溪勝利會合,南滿廣大地區基本解放。此後,四縱隊為了配合四平作戰,進行了陳家堡子戰鬥、雞冠山戰鬥。
1947年6月5日,在赤峰的第九十三軍殘留部隊(2個營和1個炮兵連)以演習為掩護,準備完全撤離。當晚,赤峰縣長孫明一面以巡邏為名向降隊(地主武裝)、土匪開禁,准許入城;另一面則以開會為名,策動保、甲長等隨國軍一起撤離。降隊、土匪等當夜在三道街、西橫街一帶大肆搶掠商戶。6日晨4時,赤峰守軍棄城全部向南撤逃。6月6日上午10時,烏丹(第二十二)軍分區司令員吳烈、政委邱會作率部開進赤峰城,赤峰宣告第二次解放。6月8日,從赤峰撤逃的守軍在三十家子附近遭冀察熱遼獨立第十八旅的截擊,冀察熱遼前線指揮部命令第十七旅迅速增援,國軍聞風遺棄全部輜重、行李,奪路而逃,第十七旅跟蹤追擊,8日夜奪取天義城。6月6日,熱遼軍分區部隊攻克國民黨警察大隊所占的建平縣黑水鎮。8日,收復建平縣建平鎮。9日,收復建平縣南部的朱碌科和奎德素兩個戰略據點。6月19日,冀察熱遼軍區第十七旅乘勝收復熱東重鎮葉柏壽。至此,熱中主要城鎮全部解放。
6月5日,獨立一師由伊通進至公主嶺郭家店一帶,構築工事,準備堵截四平突圍之敵、阻擊由長春增援四平之敵。東總命令獨立第一師第3團暫歸第一縱隊第1師(師長梁興初,政委梁必業)指揮。到達大台山時,第1師已戰鬥了一個晚上。根據1師首長的指示,第3團第2營為第一梯隊,第3營為第二梯隊,在師山炮營的炮火支援下,向大台山發起攻擊。部隊打得非常勇猛,一鼓作氣奪取了大台山。部隊馬上組織追擊,戰鬥從上午7點多一直打到下午1點,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激戰,將敵人全部殲滅。斃傷敵人1000多名,俘虜250多名,繳獲60炮5門,輕重機槍16挺,火箭筒2具,各種槍192支。
北寧鐵路在昌黎一帶被斬斷後,冀東國軍不得不進一步集中部隊,收縮據點,撤出「重點掃蕩」路南的部隊外,又於6月16日、17日,相繼放棄了遵化、薊縣、平谷和盧龍縣城,把兵力集中到北寧線上。7月份開始,又調來3個交通警察總隊,進駐山海關至灤縣的北寧路。冀東軍區第十一旅從灤東轉戰唐山以北豐潤、玉田間連續攻打國軍據點;冀東第十旅及第十五軍分區突然向薊縣至通縣一線發動進攻,先後攻克了白潤、高莊子、大趙莊、八百戶、黃土莊等據點,殲850餘人,占領三河以東廣大地區。第十旅又與第十四軍分區部隊轉戰三河至通縣一線。整個「夏季攻勢」中,冀東軍區共殲滅國軍近萬人。
第二階段作戰
編輯夏季攻勢的第二階段是第三次四平戰役。6月11日,四平攻堅戰打響。東北民主聯軍集中了三個縱隊的7個師、5個炮兵營的兵力,向四平守敵陳明仁部第七十一軍發起攻擊。另以17個師的兵力在四平南北地區阻敵打援。其中獨立第一、第三、第四師組成阻擊兵團,在公主嶺地區抗擊長春的新38師南下增援四平,阻擊戰持續三天三夜,敵未能前進。鑑於杜聿明又從瀋陽、長春調集十個師前往增援,其中新38師由吉林市撤退至長春市,長春市的第50、新30師南下解圍,公主嶺一線東野獨1、2、3師阻擊;瀋陽國軍得到第五十三軍2個師之後以8個師陣容北上解圍。東北民主聯軍以一部兵力攻四平,集中9個師迎擊由瀋陽北援之新編第六軍。第九十三軍向昌圖發起進攻,遭二縱阻擊。第五十三軍由本溪出發進攻八面城。6月29日九十三軍先頭部隊到達四平以南牤牛哨,五十三軍和新六軍195師進至四平西北八面城。東北民主聯軍開始撤出四平戰鬥。6月30日晨一縱一師向開原東北威遠堡門、蓮花街新六軍第14師進攻,殲1個團另1個營,在八棵樹鎮貂皮屯、威遠堡地區擊潰新22師和第169師。隨後主動撤出四平,又恢復隔松花江對峙。
6月12日,永南縣大隊配合獨一師奔襲岔路河鎮,全殲守敵。
6月15日,獨三師於松花江西聶司馬屯殲敵保安團大部,隨後於6月19日渡江西進,以神速動作全殲由九台調樺皮廠守備之保安一團一個營。
6月17日,冀察熱遼中央分局、熱河省黨政軍機關及內蒙古自治學院分別從林西、林東陸續遷入赤峰。
6月下旬,冀察熱遼部隊發起了熱東戰役。6月21日,冀察熱遼軍區組織所屬部隊第十六旅、第十八旅和熱東軍分區、凌源縣支隊等共同發起收復凌源之戰,至22日18時,徹底解放凌源縣城,殲守軍1500餘人。冀察熱遼軍區部隊經過一晝夜激戰6月21日凌晨攻克朝陽至北票公路重要據點——哈爾腦。同時,冀察熱遼軍區第十七旅進抵朝陽城郊,與朝陽守軍戰鬥。但國軍增援部隊已與朝陽城內守軍取得聯繫,兵力已經集中,冀察熱遼前線指揮部遂決定放棄進攻朝陽,改為攻打北票。北票守軍為第九十三軍暫18師參謀主任戴傳霖率領的兩個步兵營、一個山炮連、兩個保安團和礦警隊共2000餘人。進攻部署:
- 獨立13旅,配屬軍區炮兵營的山炮連,急進至北票南山南側展開,向北發起攻擊,首先殲滅南山各制高點之守敵,爾後向北發展,殲滅南軍營、旗公署等鐵路以南各點之守敵。旅部署為:第37、38兩團主攻南山各制高點守敵。突破後,第37團沿山脊向東發展進攻,殲滅各點之守敵;第38團沿山脊向西發展進攻,殲滅各點之守敵。第39團為旅的預備隊,集結於駱駝營子車站附近,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 獨立17旅、配屬軍區炮兵營的戰防炮連,迅速進至北票西北山北側展開,向東南發起進攻,殲滅發電所、冠山等鐵路以北各點之守敵。
- 獨立16旅、獨立18旅,進至金嶺寺以北地域準備打援。
6月29日拂曉,攻打北票的戰鬥開始,獨立17旅第50團從西北向台吉二井發起攻擊,激戰兩小時,占領二井。第51團從正北攻下了兩個大碉堡及台吉各工村,下午逼近北票發電廠。6月29日12時,獨立13旅第37團、第38團同時對南山和冠山主要陣地發起猛攻,經14小時激烈戰鬥,於30日凌晨2時攻克了南山各制高點的碉堡,分別向東西兩翼發展進攻。熱遼軍分區所屬部隊及朝北支隊、北票支隊、蒙民支隊攻打街里,並負責外圍堵截。6月30日凌晨3時,獨立13旅旅長黃鵠顯命令第39團加入戰鬥,首先協同38團攻克六座炮樓和碉堡,爾後直撲南山下的營區(即戴傳霖指揮所)核心據點。30日8時,39團第一、第二兩營對指揮所核心據點包圍態勢,南山上各守敵全部被殲,38團轉攻旗公署,37團轉為旅預備隊。30日9時,獨立13旅黃鵠顯旅長、李榮順參謀長到第39團指揮所親自部署指揮強攻戴傳霖指揮所之核心據點;39團蔚彰參謀長、政治處王南芳主任到第一營親自組織戰鬥,率部連續發起衝擊,因地形開闊、核心據點火力嚴密未能奏效,蔚彰參謀長負傷、政治處王南芳主任和第一營姜營長犧牲。戰鬥到12時,旅首長命令停止進攻待黃昏後再戰。 30日18時30分,第39團以第三營為二梯隊,三營副畢恩波代理指揮第一營主攻,第二營右翼助攻。22時第39團第一連發起突擊,攻入營區大院,包圍了戴傳霖的指揮大樓,第二營殲滅了敵保安隊後在團的右翼占領了陣地,第38團攻占了旗公署,獨立17旅攻克了發電所、冠山,正向一二七、一一一高地和礦警隊進攻,37團北進截擊礦警隊東逃之敵。7月1日零時,畢恩波副營長奉命指揮第39團全團,零時40分發起對指揮所大樓的總攻,第一連從被炸開的碉堡處突入樓內,第八連在大樓東頭架梯登上二樓。凌晨三時二樓窗口舉出白旗,暫18師參謀主任戴傳霖帶領按指定路線到樓南操場集合投降。北票戰鬥共斃傷456人,俘1720人,繳獲大批武器、物資。獨13旅39團犧牲團政治處主任王南方、一營長姜興發等30人,負傷團參謀長蔚彰、二連長王繼承等64人負傷。戰後,獨立13旅榮獲冀察熱遼軍區和熱河省政府授予的「攻堅模範」、「常勝勁旅」獎旗,第一連獲冀察熱遼軍區授予「攻堅模範連」稱號和獎旗一面。戰後,國軍組織反攻北票;7月8日冀察熱遼軍區主動撤出北票。
6月24日,四縱11旅進攻青年軍207師4團一營據守的救兵台。6月26日李紅光支隊進攻207師突擊大隊據守的蒼石。均未能攻克。
6月30日,吉南軍分區收復雙河鎮。
7月1日凌晨,國軍駐撫順部隊進入清原南口前黃金堡,偷襲在此休整的東北民主聯軍部隊。獨立第四師第3團得到情報後,迅速制訂戰鬥方案,指揮各部到達預定地點做好應戰準備。早7時左右,國軍毫無察覺地進入我伏擊圈。經過2小時激戰,斃、傷敵300人,俘敵800多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
獨立三師在轉移過程中配合獨立四師、吉南第24旅在煙筒山以北大拉子山於7月12日20時開始圍殲第182師兩個團,至午夜戰鬥結束。獨立三師到蛟河縣休整。由於完成任務出色,受到東北民主聯軍總部的表揚。師長曹里懷也因戰功顯著被提升為主力部隊第一縱隊(即後來的第38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
至6月30日夏季攻勢結束,此役歷時50天,共殲敵8.3萬餘人,收復城鎮42座,其中吉林省境內15座,解放了國統區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及1000萬人民,肅清了吉林和長春以南、四平以東廣大地區的敵人,迫使國民黨軍收縮於長春至大石橋、瀋陽至山海關鐵路沿線。我東北民主聯軍實現了發動夏季攻勢的戰略意圖。
戰後
編輯東北夏季攻勢,歷時50天,共殲敵8萬3千餘人,收復縣城42座,解放土地16萬平方公里,東、西、南、北滿和冀熱遼解放區聯成一片,迫使東北國軍收縮於長春至大石橋、瀋陽至山海關鐵路沿線,轉為防禦。冀察熱遼軍區部隊先後收復了赤峰、圍場、建平、凌源、葉柏壽等城鎮,使熱東、熱中、熱西、熱遼等解放區連成一片,有力地牽制了熱遼邊的國軍。
其中的第三次四平戰役失利後,林彪、劉亞樓吸取教訓總結出「四快一慢」戰術,林又總結龍書金的作戰經驗總結出戰術「四組一隊」。
四快一慢」和「四組一隊」簡要:
- 「四快一慢」:向敵前進要快,以防敵人逃跑;抓住敵人後,進行準備要快,看地形,選突破口,構築工事,動員、調動兵力,布置火力等都要快;突破後擴大戰果要快;對潰退的敵人追擊要快,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白天黑夜。這第4快與上述第三種情況的打法相同。一慢是,總攻發起時機要慢,準備充分後再打,而一旦總攻開始,則要快。
- 「四組一隊」:即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突擊隊。這裡強調突擊連隊要有分工,組與組之間互相配合,協同作戰。也可根據具體目標,劃分3個或5個組[6]。
整個夏季攻勢中,獨立1師轉戰於長春、四平之間,參加了10多次戰鬥,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據粗略統計,斃傷敵軍官67名,俘虜敵軍官36名,斃傷敵士兵665名,俘虜敵士兵1352名,繳獲山炮8門,60炮7門,火箭筒2具,重機槍10挺,輕機槍31挺,其他3槍六、七百支,汽車3輛,騾馬140匹,破壞鐵路90多公里。在戰鬥中,我們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傷亡700多人,其中幹部40人。
參考來源
編輯- ^ 1.0 1.1 1.2 1.3 《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7-80137-315-4,卷「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役戰鬥總覽」。
- ^ 2.0 2.1 2.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中華民國史大事記》(全十二卷,共十二冊),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7月
- ^ 劉艷靜 王蓮英:「三次解放昌黎及其歷史意義」,《唐山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第54-59頁。
- ^ “国民党军青二师的覆灭”,《辽源日报》,2016-07-20. [2020-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2).
- ^ 劉濱:「無名英雄——記雞冠山戰鬥」,《黨史縱橫》,1997年06期,第17頁。
- ^ 《林彪元帥軍事論文選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 編印(內部發行),196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