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網際網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網際網路建立於1994年[1][2][3],在三十年的發展裡,網際網路已成為了中國大陸的一種新興文化現象。中國網際網路上的內容受到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機關的嚴格審查,也建立了國家級防火牆過濾國外網站。2008年12月,中國大陸地區成為擁有世界上第一大使用者群體的網際網路[4]。截至2022年12月,中國大陸網友規模達10.67億人,網際網路普及率為75.6%;中國大陸手機網友規模達10.65億,網友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為 99.8%。[5]

歷史

編輯

在1990年代以前,中國大陸有關研究所和協會曾發過郵件到國外。第一種說法是1987年9月20日,在北京國際漢語教師協會的王運豐教授和西德卡爾斯魯厄大學維爾納·措恩教授的主導下,中國大陸與外界網際網路建立了首個連接。而中國大陸第一封成功對外發出的電子郵件則是在1987年9月14日發出,內容為「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每個角落)。[6][7]第二種說法是1986年8月25日,高能物理所(IHEP)的ALEPH的成員單位組長吳為民,從北京發給ALEPH的領導——位於瑞士日內瓦西歐核子中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傑克·施泰因貝格爾的電子郵件是中國大陸第一封國際電子郵件。但由於吳的郵件不通過TCP/IP,因此嚴格來說不算接入網際網路。[1][2][3]

中國大陸最早接入網際網路始於1994年5月17日,當高能物理所(IHEP)與美國斯坦福直線加速器中心(SLAC)建立的TCP/IP連接,為中國大陸接入網際網路之始。1994年5月24日一條64K的國際專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電腦與網路設施(NCFC)通過美國Sprint公司連入網際網路。[1][2][3][8]但此時中國大陸仍沒有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從1994年至1990年代,網際網路僅用於商業、教育和一些政府部門,中國大陸網際網路主要依靠撥號上網的方式,高昂的電話費並非人人負擔得起。一些企業與學校機構此時已經組建了一系列的城域網或校園網,網友主要是IT人士、教師、學生。1990年代為中國大陸公用網際網路的開始年代,中國大陸最早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為女創業家張樹新成立的瀛海威時空,在北京於1995年9月30日在一台Intel 80486 90MHz電腦網路伺服器上開始運營,到1996年8月,僅在北京已經擁有了6000名使用者。[9][10]作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瀛海威比中國電信ChinaNet還要早出現。[11][12]中國大陸的公用網際網路起步始於1997年後,[13]但即使在1997年至1998年也僅是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出現過的一次小興起時期。[14]截至2001年,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使用者率為2.18%[15]。其中65%的中國網友年收入超過6000元;相比之下,年收入低於6000元的使用者占網際網路使用者總數的15%。[16]2000年後,寬頻網路的出現以及後來價格開始下降,使用者接入數量開始快速攀升。一些大城市也開設網咖等的服務機構,加上網路遊戲流行,令中國大陸網際網路迅速發展。受到ICQGoogleYouTube維基百科等的啟發,中國大陸企業開始自行發展相關的產業。不過截至2007年,中國大陸各地網際網路發展並不平衡。北京當地有30.4%的居民接入網際網路,上海為28.7%,廣東為19.9%,而貴州為3.8%。當時北京網友占全國網友總數的12.39%,上海占8.98%,而中國西北部的西藏和青海省佔0.0%(幾乎為零)和0.31%。[17]中國城市地區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0%,而中國農村地區為18.5%。[18]

2017年11月26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推進網際網路協定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要求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其中主要目標包括:到2018年末,IPv6活躍使用者數達2億,網際網路使用者中占比不低於20%;到2020年末,IPv6活躍使用者數超過5億,網際網路使用者中占比超過50%,新增網路位址不再使用私有IPv4位址;到2025年末,中國大陸IPv6網路規模、使用者規模、流量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網路、應用、終端全面支援IPv6。[19]

2019年7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批覆同意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設立域名根伺服器(F、I、K、L根鏡像伺服器)及域名根伺服器執行機構。[20]

發展

編輯

1997年,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牽頭組織有關單位共同開展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發展情況統計調查,並於1997年10月31日發布了第一份官方發布的《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自此之後,形成了每年年初和年中定期發布《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的慣例。《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包括關於中國大陸網際網路建設狀況、應用發展狀況、產業與技術發展狀況、網際網路安全狀況等權威資料和資訊。

截至2024年3月,《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已經發布53次。

基礎資源

編輯
 
東亞及東南亞(中國大陸各地區細化)歷年來的網路擴散(網際網路普及率)1995-2012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光纜線路總長度達3606萬公里,其中新建光纜線路564萬公里,建設光纜長度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網際網路寬頻接入埠數量達到7.6億個,比上年底淨增7166萬個。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行動通訊基站總數達604.1萬個。其中3G/4G基站累計達到447.1萬個,占比達74.0%。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大陸域名總數同比減少9.0%,但「.CN」域名總數實現了1.2%的增長,達到2085萬個,在域名總數中占比從2016年底的48.7%提升至54.2%;國際出口頻寬實現10.2%的增長,達7,320,180Mbps;此外,光纜、網際網路接入埠、行動電話基站和網際網路資料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在此基礎上,網站、網頁、行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與APP數量等應用發展迅速,均在2017年實現顯著增長,尤其是行動網際網路接入流量自2014年以來連續三年實現翻番增長。中國大陸網友規模達7.72億。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大陸網友規模達9.89億,普及率達到70.4%。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大陸IPv6位址數量為57634塊/32,年增長13.3%,中國大陸域名總數為3792.8萬個。全球IPv4位址數已於2011年2月分配完畢,自2011年開始中國大陸IPv4位址總數基本維持不變,共計有38923萬個。

截至2020年12月,中國大陸國際出口頻寬為11,511,397Mbps,較2019年底增長30.4%,其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共有11,243,109Mbps,中國科技網114,688Mbps,中國教育和科研電腦網153,600Mbps。[65],有五處海底光纜出口。[66]

網路品質

編輯

據Speedtest Global Index 2020年12月報告,中國大陸的固定網路平均下載速度有158.66Mbps,平均上傳速度有43.12Mbps,中國大陸的固定網路下載速度世界排名第18位元,排在智利之後和加拿大之前;行動網路平均下載速度則有155.89Mbps,世界排名第4位,排在韓國之後和澳大利亞之前。[67]

中國大陸使用者的網際網路體驗與其所用運營商有一定關係,民間將寬頻運營商分為三級。一級寬頻運營商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這三家運營商擁有全國性的骨幹網且網內資源豐富,能提供較好的網路品質但是收費相對較高。二級、三級運營商諸如鵬博士長城寬頻等需要向以及運營商購買頻寬資源以實現網際網路接入,這類運營商收費較低,但是為了節約成本,其網速及穩定性相對較差,具體表現為使用實際頻寬小於銷售時的宣傳,使用下載軟體沒有速度或者被劫持到自家的快取伺服器、玩網路遊戲延遲較高且不穩定、連接境外服務時速度慢或無法訪問等。[68][69]

中國大陸的IPv4位址有限,導致部分家庭寬頻使用者被運營商分配了NAT444的IP位址,這可能會影響網路效能,比如無法使用BT電驢等方式下載檔案,某些網路遊戲不能連線,NAS無法進行FTP和遠端傳輸,連接數受限制等等問題,一級運營商在收到客戶投訴後有可能會給使用者分配公網IP,但中小型運營商則完全不會分配公網IP。[70]此外80、443埠會被運營商封鎖,致使使用者無法使用家庭寬頻搭建網站。

由於國際出口頻寬有限,在網路擁塞的情況下,運營商會自動在國際出口線路路由上使用動態QoS調整策略,把民用寬頻使用者的資料全部或根據擁塞情況選擇性丟棄,以此給專線和政企寬頻的流量讓道,以此達到保證這些VIP使用者的寬頻品質。[71]

網際網路企業

編輯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大陸境內外上市網際網路企業數量達到102家,總體市值為8.97萬億人民幣。中國大陸網信獨角獸企業總數為77家,其中北京的獨角獸企業數占比為41.6%,上海的獨角獸企業占比為23.4%。截至2017年6月,中國大陸擁有人工智慧企業592家,占全球總數的23.3%。[72]

中國大陸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分別是全球第4、5、9大主營網際網路相關業務的公司。

排名 公司 業務 營業額
(單位:十億美元)
財年 雇員 市值
(單位:十億美元)
總部
4 騰訊 社群網路 9.91 2014 25,517 144.24 深圳 [73][74]
5 阿里巴巴集團 電子商務 8.57 2014 26,000 246.02 杭州 [75]
9 百度 搜尋引擎 5.21 2014 34,600 78.02 北京 [76][77]

應用

編輯

隨著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發展,電子郵件BBS等傳統網際網路應用逐漸減少,搜尋引擎即時通訊等基礎網路應用趨向飽和,行動商務類應用發展迅速,網路支付使用率增長迅速。此外,網路炒股成為網友投資焦點,由於股市帶來的使用者分流,使得網路餘額理財類應用的使用率增長出現停滯。[來源請求]

法律規管

編輯

2017年9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推出《網際網路群組資訊服務管理規定》規管即時通訊群組和聊天室等。當月《檢察日報》採訪了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楊小軍的看法,[78]楊小軍也認為,管理責任並非上述一些網友所理解的『讓群主也要承擔群成員違法違規的責任』,在網際網路群組中不只有群主一個責任主體,還有群主、參與人(發言人)、網路平台提供商相關主管部門這四個主體共同參與,才有網際網路及其群組的發展進步;同樣,四個主體也分別承擔相應責任」[78]、「對於一些網友列舉出群主需要對群成員的資訊發布和傳播行為而承擔的諸多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責任楊小軍明確表示了反對:『這個觀點實際上是讓群主一人負擔所有人的責任,甚至把管理部門的責任都歸到群主身上。這既不客觀,也不可能』」[78];報導又採訪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衛國[78]「有網友戲稱通過司法考試才敢當群主。有的群主對法律法規不是很熟悉,那麼其對群成員的資訊交流是否違反法律法規該如何判斷、管理呢?王衛國表示,這還是網友對管理責任的過大理解。實際上,群主只要根據一般人的判斷,認為群成員的表達明顯不妥時,給予提示、禁止,就算是已經盡到管理責任了。對於比較專業化的問題,法律法規不可能賦予群主過度的責任。」[78]

2022年8月1日起,收緊對使用者和平台控制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帳號資訊管理規定》開始實行。根據該規定,網際網路個人使用者註冊、使用帳號資訊,含有職業資訊的,應當與個人真實職業資訊相一致;網際網路資訊服務提供者為網際網路使用者提供資訊發布、即時通訊等服務的,應當進行真實身分資訊認證;應當對網際網路使用者在註冊時提交的和使用中擬變更的帳號資訊進行核驗。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在帳號資訊頁面展示網際網路使用者帳號的網際網路協定位址歸屬地資訊。[79][80]

網路審查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進行了審查。審查包括了一系列的行政手段和技術手段。在防火長城技術的支援下,部分例如GoogleFacebookYouTube等網站在中國大陸均無法正常訪問。[註 1]

香港澳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不受中國大陸網路審查的限制,與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之間的網路連接不會受防火長城影響。

中國大陸網際網路的審查和監控模式對全球網際網路的影響正在逐漸加強。自由之家從2017年起記錄到有18個國家使用中國大陸開發的人工智慧監視系統[81]

參見

編輯

注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The Internet.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2. ^ 2.0 2.1 2.2 China celebrates 10 years of being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Page 1 Sumner Lemon and Stephen Lawson 17 May, 2004. [2017-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3. ^ 3.0 3.1 3.2 China celebrates 10 years of being connected to the Internet Page 2 Martyn Williams 17 May, 2004. [2017-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0). 
  4. ^ The Growth of the Chinese Internet market. [2008-0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7-04). 
  5. ^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2023-03-02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16). 
  6. ^ Chinanews.com. "Chinanews.com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3-01-01." 中國接入網際網路. Retrieved on 2009-07-30.
  7. ^ Tech.sina.com. "Tech.sina.com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中國確認首封電子郵件越過長城走向世界. Retrieved on 2009-08-01.
  8. ^ 中国接入互联网的早期工作回顾 李南君 Werner Zorn. [2017-10-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9. ^ Beijing Review Volume. 43 (2000), pg. 29
  10. ^ 瀛海威:Internet先烈.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2). 
  11. ^ 互联网先烈传-瀛海威_商业报道_网易.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16). 
  12. ^ 在错误时间里的正确事情. [2017-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2). 
  13. ^ Zhou, Yu (2007), The Inside Story of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Making Silicon Valley in Beijing p.65,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SBN 978-0742555808.
  14. ^ Brahm, Laurence J. (2002), China After WTO p.182,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ISBN 978-7508500980.
  15. ^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OECD 2001, OECD Publications, 2rue Andre Pascal, 75775 Paris Cedex 16, France.
  16. ^ Wang, Wensheng. "Impact of ICTs on Farm Households in China", ZEF of University Bonn, 2001
  17. ^ 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Statistical Survey Report on the Internet Development in China"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2 April 2007.. Jan, 2007.
  18. ^ Lawton, Tait. Rural Internet Usage in China – Infographic and Interview. East-West-Connect.com. [2022-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0). 
  19. ^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_中央有关文件_中国政府网. www.gov.cn. [2022-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20. ^ 工信部同意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设立域名根服务器及运行机构. 中國通訊標準化協會. 通訊世界網. 2019-07-02 [2019-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21. ^ 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2023-03-02 [2023-03-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4-16). 
  22. ^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022-09-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1-12). 
  23. ^ 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2022-08-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8-31). 
  24.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CNNIC.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29). 
  25. ^ 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CNNIC.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2-10). 
  26. ^ 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9-02-28 [2019-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27. ^ 參照錯誤:沒有為名為:3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28. ^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传媒--人民网. media.people.com.cn. [2018-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4). 
  29. ^ 中國網際網路資訊中心第40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0. ^ 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7-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7). 
  31. ^ 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32. ^ CNNIC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6-01-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33. ^ CNNIC发布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5). 
  34. ^ 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5-0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35. ^ 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36. ^ CNNIC发布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4-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37. ^ 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07-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9). 
  38. ^ 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04). 
  39. ^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23 [2016-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40. ^ CNNIC发布《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1). 
  41. ^ CNNIC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0). 
  42. ^ CNNIC发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21). 
  43. ^ CNNIC发布《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3). 
  44. ^ 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8). 
  45. ^ 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2-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22). 
  46. ^ CNNIC發布《第2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47. ^ CNNIC發布《第2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48. ^ CNNIC發布《第2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49. ^ CNNIC發布《第20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0. ^ CNNIC發布《第1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1. ^ CNNIC發布《第1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2. ^ CNNIC發布《第1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3. ^ CNNIC發布《第1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4. ^ CNNIC發布《第1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5. ^ CNNIC發布《第1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6. ^ CNNIC發布《第13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7. ^ CNNIC發布《第1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8. ^ CNNIC發布《第11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59. ^ CNNIC發布《第10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60. ^ CNNIC發布《第9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61. ^ CNNIC發布《第8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62. ^ CNNIC發布《第7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63. ^ CNNIC發布《第6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永久失效連結]
  64. ^ 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PDF).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9-29). 
  65. ^ 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PDF).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2-29). 
  66. ^ Cite web. [2019-03-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7). 
  67. ^ Speedtest Global Index. Speedtest. [2021-0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8). 
  68. ^ 宽带二级运营商:失守“最后一公里”. news.ifeng.com.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1). 
  69. ^ 中国宽带真相调查(三):你究竟是怎么用上假宽带的?_科技_腾讯网. tech.qq.com.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2) (中文(中國大陸)). 
  70. ^ [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你的寬頻很可能已經被運營商偷偷分配了內網IP!
  71. ^ 关于电信/其他三流运营商为何速度那么慢的简单说明 | 逗比根据地. doub.io.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1). 
  72. ^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全文)-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www.cac.gov.cn. [2018-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5). 
  73. ^ Tencent announces 2012 fourth quarter and annual results (PDF). Tencent.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年12月2日). 
  74. ^ Forbes Asia's Fab 50: Tencent. Forbes.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75. ^ Financial Statements (PDF). [2015-12-1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03-04). 
  76. ^ Baidu Announces Fourth Quarter and Fiscal Year 2012 Results. Baidu.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20). 
  77. ^ Forbes Asia's Fab 50: Baidu. Forbes. [23 Nov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7). 
  78. ^ 78.0 78.1 78.2 78.3 78.4 专家解读:“群主对群成员言行担责”纯属误读. 最高人民檢察院主辦《檢察日報》. 2017-09-19 [2020-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3). 
  79. ^ 视频|《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8月1日起施行. 
  80. ^ 中国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管理规定,收紧对用户和平台控制. [2022-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7). 
  81. ^ Dreyfuss, Emily. The Internet Became Less Free in 2018. Can We Fight Back?. Wired. 2018-12-26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