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治·赫伯特

喬治·赫伯特(英語:George Herbert,1593年4月3日—1633年3月1日),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他家境良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後來在劍橋大學國會都擁有很高地位。在劍橋三一學院時,他的語言和音樂成績就十分突出。他本來打算成為牧師,但他的學問引起了英王詹姆斯一世的注意,於是在國會待了兩年。詹姆斯王死後,在朋友的鼓勵下,他重新燃起對宗教的興趣。1630年,他拋開凡塵,成為了英國國教會的聖職人員,擔任聖安德魯·伯莫頓小教區的神父了此餘生。他對教區人民十分關心,經常在他們生病時為他們主持聖禮,為貧寒的家庭提供食物和衣服。在他的一生中,他堅持不懈的用一種精確的語言來創作宗教詩。英國國教會把2月27日作為他的紀念日。

喬治·赫伯特
George Herbert
出生(1593-04-03)1593年4月3日
威爾斯 蒙哥馬利
逝世1633年3月1日(1633歲—03—01)(39歲)
威爾特郡博莫頓
職業詩人、演講家、牧師

早年

編輯

赫伯特生於威爾斯蒙哥馬利的一個富有、有名望、有文化、崇尚藝術的家庭。他的母親Magdalen是約翰·多恩的好友和資助人;他的哥哥愛德華、後來的謝爾伯利領主,是一位重要的詩人和哲學家,常被稱為英國自然神論之父。赫伯特的父親理查·赫伯特在他三歲時去世,留下十個孩子和一個寡婦。

威斯敏斯特學校三一學院畢業後赫伯特被選為所在學院的主研究員。1618年,他被指定為修辭學高級講師。1620年被任命為劍橋宣講員。他擔任此職直到1628年。

1624年,他成為代表蒙哥馬利郡國會議員,頗受詹姆斯一世的賞識。然而國王於1625年去世,他的兩個頗有影響力的資助人也在十年內死去。

擔任教職

編輯

1630年,他在威爾特郡的一個鄉村教區——倫敦西南越75英里的博莫頓成為了教職人員。他在那兒講道和寫詩;並且用自己的錢重建教堂。

1633年他完成了題為題為《廟宇:聖詩及個人宣洩》的組詩,無論在詞義和視覺形式上都模仿教堂的建築風格。上帝的主題被赫伯特處理得具有玄學意味。

赫伯特身體不好,擔任神職人員後僅三年就因肺結核去世。據說臨死時他將《廟宇》的手稿交給了尼古拉斯·費拉拉,一個英國半隱修團體的創立者,告訴他若這些詩「對那些憂鬱而可憐的靈魂有益」便將他們出版,不然就燒掉。

評價

編輯

托馬斯·艾略特:「對鄧恩來說,理智凌駕於感情之上,而赫伯特則讓感性控制理性。」「如果認為赫伯特的詩僅僅對基督教徒有意義就大錯特錯了。」「對於每一位英詩的愛好者和研習者來說,赫伯特都是無法跳過的,無論是否信教。我這麼說主要還不是因為那精湛的技巧、奇異的韻律、以及用詞的妥帖,而是《廟宇》組詩那廣博的內涵。」

W. H. 奧登:「我最願意結識的兩個詩人是威廉·巴恩斯和喬治·赫伯特。」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赫伯特的詩是一個虔誠心靈以詩人之眼和聖徒之愛來探索世界之謎的表現。在這裡,詩歌有了最高尚的用途。」

參見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 T.S. Eliot. George Herbert.Univ Pr of Mississippi.1996.
  • Elizabeth Clarke.Theory and Theology in George Herbert's Poetry:Divinitie, and Poesie, Met.Oxford Univ Pr.1997.
  • Cristina Malcolmson. Heart-Work : George Herbert and the Protestant Ethic.Stanford Univ Pr.1999.
  • Julia Carolyn Guernsey . The Pulse of Praise : Form As a Second Self in the Poetry of George Herbert.Univ of Delaware Pr. 1999.
  • Gene Edward Veith, Jr. Reformation Spirituality : The Religion of George Herbert.Bucknell Univ Pr.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