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二式步兵炮

九二式步兵炮是服役於約1930年代至1950年代的一種步兵用對地火炮。在日軍內是作為大隊支援火力,故稱為「大隊炮」。除了日軍以外,中共軍隊等也曾自行仿製生產。

九二式步兵炮
被美軍繳獲的九二式步兵炮
類型步兵炮
原產地 大日本帝國
服役記錄
服役期間1932年-1950年代
使用方日本陸軍
 中華民國
參與戰爭/衝突第二次世界大戰
韓戰
生產歷史
研發日期1932年
基本規格
重量204kg
長度790mm

口徑70mm
射擊仰角-8~+70度
射速10發/分
槍口初速197m/秒
最大射程2,800m

歷史

編輯

日軍使用情況

編輯
 
塞班島上奪取了九二式步兵炮並用以攻擊日軍的美軍

九二式步兵炮是日本神武紀年2592年(公元1932年)開始定型生產的,因而被命名為九二式。其設計初衷是取代十一年式37毫米步兵平射炮。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裝備至1945年戰敗投降,九二式步兵炮一直是日軍的步兵主力裝備炮。按照當時日軍的編制,每個步兵大隊都有一支九二式步兵炮小隊,隊中有兩門九二式。與被稱為「聯隊炮」的四一式山炮一樣,九二式被日軍稱為「大隊炮」。由於它的體積相當小,很多人都覺得這門炮就像軍隊裡的玩具。

一個九二式步兵炮組10人,攜帶一個基數20發(4個彈藥箱,每箱5發),可以人力背負火炮上山入林。

儘管有性能上的不足,從寒冷的滿洲到陡峭的山地乃至炎熱的南方,九二式始終是日軍步兵的主力裝備。在二戰後期的太平洋地區,日軍充分利用了九二式的體積小的特點,將其隱蔽在混凝土工事背後等的地方與登陸美軍展開戰鬥。美軍對九二式也有一定的評價。現存資料中有美軍繳獲九二式並用以攻擊日軍的記錄。

中國使用情況

編輯

現存資料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及新四軍部隊在對日軍作戰中繳獲一些九二式步兵炮,並自行生產適用於該炮的炮彈,然後投入使用。八路軍控制區域的一些兵工廠也將自行生產的火炮叫九二式,但實際上除口徑外設計跟九二式完全不一樣,因為當時八路軍的生產工藝達不到這個水平。

1948年下半年,解放軍膠東兵工七廠成功試製了九二式步兵炮,這是第一種由解放軍仿製生產的制式火炮。只是這批仿製品只生產了12門。解放軍本身也很希望能大量生產這種步兵炮。1948年12月2日高崗上報中央軍委的《1949年軍工生產計劃報告》中,「制九二步兵炮二百門,炮彈二十萬發」。1949年12月13日,東北軍區上報中共中央軍委的《一九五零年生產任務請示》中,更將九二式步兵炮生產數量提高到500門,炮彈24萬發。

韓戰開始後,九二式步兵炮雖有投入戰場,但應對美軍武器已經力不從心。隨著更多蘇式裝備的加入,九二式步兵炮在中國方面逐漸退出歷史舞台。[1]

設計

編輯

九二式步兵炮參數如下:

  • 口徑:70毫米
  • 炮管長:8.79倍徑
  • 炮全重:204千克
  • 炮全長:2.745米
  • 炮全高:0.62米(防盾計算在內)。如果拆除防盾,全高僅為50cm
  • 高低射角:-10°至+75°(有資料宣稱可達80°以上)
  • 範圍射界:左右45°
  • 彈種:70毫米高爆榴彈(重3.8kg,殺傷半徑22m)/榴霰彈/煙幕彈/專用穿甲彈(100m穿30mm)
  • 彈重:3.8公斤(高爆彈)
  • 炮彈初速:198米/秒
  • 最大射程:2788米
  • 最小射程:100米
  • 運輸方式:車輛/畜力/人力拖曳,或分解運輸[2]


九二式步兵炮的輪子最初使用的是木輪,後來因為在靠近敵人的時候聲音太大才換成鐵輪。九二式可以用一匹馬拉著移動,也可以分成炮架、炮身、車輪三部分由三匹馬運送。如果由士兵運送的話需要10人同行。由於車輪的設計,九二式只能放在車上而不能用汽車牽引。

日軍常見的與九二式步兵炮配合使用的測距儀器為班長使用的日本光學生產的「九二式」角形雙眼鏡,以及普通士兵使用的測距機和50厘米觀測鏡[3]。中國軍隊最初繳獲的九二式炮瞄準鏡基本都已損壞,不得已只好將炮推至距目標100米以內以提高準確度。[1]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