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周刊 (英文周刊)
《亞洲周刊》(英語:Asiaweek),又稱《亞洲周刊 (英文版)》[1],又譯作《亞洲新聞》[2]、《亞洲新聞周刊》[3]、《亞洲報道周刊》[4],是一份專注於亞洲事務的英文新聞雜誌,由時代公司在英屬香港成立的子公司亞洲周刊有限公司(Asiaweek Limited)每周出版。該刊物成立於1975年[5],總部位於香港,作為《時代周刊》的亞洲版[6]。時代公司總編輯諾曼·珀爾斯汀(Norman Pearlstine)稱,由於「廣告市場不景氣」,該雜誌於2001年12月7日停刊。停刊前,該周刊的發行量達12萬冊[7]。
亞洲周刊 Asiaweek | |
---|---|
發行周期 | 周刊 |
創辦者 | 麥可·奧尼爾 泰伊爾·雅各·索尼·喬治 |
創刊日期 | 1975年 |
最後發行日期 | 2001年12月 |
公司 | 時代公司 |
總部所在地 | 香港 |
語言 | 英語 |
網站 | asiaweek.com/asiaweek |
ISSN | 1012-6244 |
在時代華納收購《亞洲周刊 (英文版)》之前,該雜誌曾是《亞洲周刊 (中文版)》(Yazhou Zhoukan)的姊妹刊物[8]。Asiaweek由紐西蘭傳媒工作者麥可·奧尼爾和印度傳媒工作者泰伊爾·雅各·索尼·喬治(Thayil Jacob Sony George)於1975年創辦,他們曾一起共事於《遠東經濟評論》,但都對其沉悶的風格和英國立場感到不滿[9]。
《亞洲周刊 (英文版)》的使命是:「準確、公正地報道人類活動各個領域的亞洲事務,從亞洲的角度看世界,成為亞洲在世界上的代言人」[10]。
爭議
編輯指馬來西亞國家經濟顧問為次號領袖
編輯1995年3月27日,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穆罕默德在一項記者會上針對《亞洲周刊》最新一期報導提到時任國家經濟顧問達因·再努丁是馬來西亞最有影響力的第二號領袖新聞做出評論時說,他與時任副首相安華·依布拉欣、達因都是同樣在一個有效率的政府內服務,致力於推動國家的發展,沒有所謂誰是最有影響力的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五號人物[11]。
馬哈迪說,這純粹是外國媒體刻意挑撥離間,製造問題,他們的用意很明顯,即不要看到馬來西亞領袖之間關係融洽,同心協力工作。他也說,如果馬來西亞政府領袖有出現不和,這正是外國媒體所樂於看到的[11]。
參考資料
編輯- ^ 东亚季刊.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 1992年: 142–.
- ^ 黃維樑. 高锟:天才科学家. 大公報. 2018-10-08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 ^ 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学术讲座汇编. 上海大學出版社. 1998. ISBN 978-7-81058-035-9.
- ^ 中囯期刊的出路: 中国期刊高手论坛. 新世紀出版社. 2002. ISBN 978-7-5405-2446-3.
- ^ Todd Crowell. A Voice for the Voiceless?.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Dec 21, 2001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31).
- ^ 齊愛軍. 新时期新闻周刊的生存与发展. 山東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978-7-209-03677-1.
- ^ 楊禮民. 香港出版《亚洲新闻》停刊. BBC中文網. 2001年11月29日.
- ^ 高國抗. 香港辞典.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6: 300–. ISBN 978-7-5619-0449-7.
- ^ Asian English-Language Journals Are Reeling as Advertising Slump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2001-12-03.
- ^ Alejandro Reyes. Epitaph for a magazine. Littlespeck.com. 2010-10-17 [2020-12-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5-07).
- ^ 11.0 11.1 英文《亚洲周刊》指达因为次号领袖 首相:挑拨离间 与安华三人献身为国不分次第. 《星洲日報》. 1995年3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