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ㄨㄟˇ(?—前694年),姓,名,也被稱為子亹鄭子斖[1]中國春秋時代鄭國君主 (前695年─前694年在位),為齊襄公所殺。

公子亹
前694年—前694年
政權 鄭國
君主 公子亹
歷時 1年
鄭昭公在位年、 公子亹在位年、鄭子嬰在位年和 鄭厲公在位年在春秋時代最初的半個世紀(公元前722年到前672年)。
小說《東周列國志》插畫:鄭子亹君臣為戮

公子亹鄭莊公之子,鄭昭公忽和鄭厲公突都是子亹的兄長。公子亹的繼任者子嬰則為其弟。

前695年,高渠彌暗殺鄭昭公,立公子亹為君。根據《史記》記載,擁立公子亹是高渠彌和祭足之間的共同決定,因為他們不敢迎接年前被祭足強迫流亡鄭厲公回國。

前694年,齊襄公衞國首止召開盟會,公子亹準備與高渠彌一同前往。由於公子亹少時曾與齊襄公打鬥,彼此有仇。祭足勸公子亹取消行程。公子亹辯指赴會可避免齊襄公發兵伐鄭,迎立鄭厲公,並認為齊襄公最多只會侮辱他,所以沒有聽從祭足的建議。[2]祭足害怕被殺,聲稱得病,沒有同去。

公子亹與齊襄公會面,未有就從前的事道歉。齊襄公發怒,設下埋伏殺死了他。[3]於是祭足迎立公子嬰繼位。當時的人認為祭足的智慧使他免禍。[4]

清華簡·系年》稱公子亹為「子沬壽」,也記載齊襄公於首止之會殺「子沬壽」,車轘高渠彌,但之後改立鄭厲公的記載和《左傳》不同。[5]

另有一說。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公子亹為鄭國人所殺。[6]

評價

編輯

·《漢書·古今人表》:下上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漢書·古今人表》
  2. ^ 司馬遷《史記》,鄭世家第十二:子亹曰:「齊彊,而厲公,即不往,是率諸侯伐我,內厲公。我不如往,往何遽必辱,且又何至是!」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
  3. ^ 司馬遷《史記》,鄭世家第十二:子亹至,不謝齊侯,齊侯怒,遂伏甲而殺子亹。中華書局香港分局,1975年,第1763頁
  4. ^ 左傳》桓公十八年:人曰:「祭仲以知免」。
  5. ^ 轉引自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戰國簡讀書小組: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繫年》書後(一),發表於武漢大學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0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古本竹書紀年輯證·晉紀·一五》:(《竹書》)鄭殺其君某。《春秋啖趙集傳纂例》卷一 。案:原釋曰:『是子亹。』《左傳·桓公十八年》:『七月戊戌,齊人殺子亹而轘高渠彌。』此云鄭子亹為齊人所殺,與《竹書》異。《訂補》列於晉武公二十二年。

注釋

編輯
前任:
鄭昭公
春秋鄭國君主(第七任)
前695年-前694年
繼任:
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