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豬肉,或稱太公分豬肉太公分胙,有「祖先賜食」的意思,是中國華南珠三角一帶以及香港的傳統文化風俗,在廣東某些地方以及香港新界鄉村的原居民中依然保留得很好。

過程

編輯

豬肉是一種社會風俗,通常每年的清明節重陽節,即所謂春秋二祭後,於祠堂祖墳前進行分豬肉儀式(也有地方在冬至時舉辦,稱為冬祭[1],或者在二月初二「龍抬頭」時祭祀後舉行[2]);有可能是沿於原始狩獵採集社會分配肉食的習慣,一直延續至農業社會

傳統的做法是由族長或村內德高望重之人會將豬肉分給年滿60歲的年長男丁和去年出生的男嬰,表示福蔭及庇護已由祖先帶到各家[3]。所得的份量並會詳細記錄下來。具體的分量則各處都有不同。有些地方的習俗是男丁一人一份,60歲以上長者兩份,70歲以上4份等[1];有的地方的習俗則是60歲以上每人一份,70歲2份,80歲3份,90歲以上者,能拿多少就拿多少[3];有的地方60歲雙份,70歲以上,只要能跨過祠堂門檻,能拿多少就可以拿多少。還有地方是「大人一份、小孩半份」,但也只限男丁領取。如果一家之中沒有男丁,則無法領到豬肉。分豬肉的習俗突顯了以男性為主導的宗族關係、中國傳統重男輕女文化[3]經濟學上,這是涉及到傳統經濟體系[原創研究?]

分豬肉是村中的大事,即使已搬離圍村的男丁,也會盡可能回村參與,可見這些集體的祭祀和宗族活動一方面表達了族人對先輩的孝心,也一方面象徵著族人的團結和家族的維繫,能增強宗族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是非常重要的宗族活動[1]

稱呼

編輯
  • 「太公分豬肉」中的「太公」意思是指家族的祖先。具體拜祭時的對象則指的是家譜可考的第一代祖先或者加上曾經有功名、官位等榮耀的祖先。有的地方用「大太公」指家族各房共同的先祖,而用「私房太公」或「小太公」指各房的先祖[3]
  • 「豬肉」則一般是指整隻的燒豬肉。傳統上女性家族成員等沒有資格吃到豬肉的則只能吃「白肉」,即沒有燒的豬肉以及其他菜餚[3]
  • 順德冬至的冬祭後分得的豬肉稱為「冬肴」[4]

變化

編輯

隨著男女平等的思想影響,有些地方在分豬肉時也會男女都分上一份,或改成每席一份,不限男女老少[1][5]。有些家族分配時則是一家一份,分配均勻,表示祖宗不管族人貧富,都會平均分配給各家[6]

衍生文化

編輯
  • 華南、香港、澳門及海外的粵語流行地區都有與分豬肉有關的歇後語:「太公分豬肉——人人有份」。
  • 分豬肉一詞也成為了香港的流行語,意思是比喻頒獎禮「每個人都有」的情況,俗稱「豬肉獎」[7]

相關條目

編輯

參考來源

編輯
  1. ^ 1.0 1.1 1.2 1.3 《太公分猪肉 热闹又温馨》. 珠江商報. 2010-12-23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5). 
  2. ^ 記者梁倩雯. 《龙抬头 官塘“太公分猪肉” 昨日二月初二,是该村祭祀“社公”的传统节日》. 珠江晚報. 2011-03-07 [2011-04-24]. [永久失效連結]
  3. ^ 3.0 3.1 3.2 3.3 3.4 劉堅. 《广府民俗:“太公分猪肉”》. 金羊網. 2006-04-02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6-06-03). 
  4. ^ 梁雯雯. 《顺德祭祖必有太公分猪肉》. 順德城市網. 2010-11-28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3). 
  5. ^ 曾秋輝. 《“太公”分猪肉 村民齐品享》. 鳳崗網. 2011-03-29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23). 
  6. ^ 曾衛康. 《过半拜山人 不知祖宗名——太公分猪肉 人人都有份》. 廣州日報. 2010-04-03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6). 
  7. ^ 《陳豪只分「豬肉獎」  廖碧兒未有安慰》. 財經日報. 2010-12-09 [2011-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