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橋大學

1209年创建的一所学校

劍橋大學(英語:University of Cambridge勳銜Cantab[註 1])為一所座落於英國劍橋郡劍橋市研究型大學。它是英語世界中歷史第二悠久的大學[6],也是世界現存第四古老的大學。劍橋大學的起源為一群牛津大學的學者,因與牛津市民發生衝突而移居至劍橋[7]。 泰晤世高等教育機構長年將劍橋連同牛津,美國的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史丹佛大學柏克萊加州大學列為六間世界最頂尖超級大學(英語:Super Six Universities)。[8][9][10]劍橋與牛津這兩所在中世紀建立的英國大學,在校務運作、學術聲望、社會地位等多方面都非常相似,經常合稱為「牛劍」。

劍橋大學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劍橋大學紋章
Universitas Cantabrigiensis
校訓Hinc lucem et pocula sacra
校訓中譯此地乃啟蒙之源,智慧之所。
創辦時間c.1209年,​814年前​(1209
URN編碼英語Unique Reference Number133801
學校類型公立研究型學院聯邦制
捐贈基金71.68億英鎊(2023;不含學院)[1][2]
教師人數1,686名[3]
職工人數9,461名[3]
學生人數18,943名[3]
大學部人數11,820名[3]
研究生人數6,486名[3]
校址 英國英格蘭劍橋市
校區市區
366,444平方公尺(36.6444公頃)
[本部;不包括各學院][4]
代表色  劍橋藍[5]
隸屬羅素大學集團
歐洲大學協會
孔布拉集團
G5超級精英大學
歐洲研究型大學聯盟
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
五大科學工程聯盟英語SES-5 (universities)
網站cam.ac.uk
位置
地圖

劍橋大學是一個由成員學院(College)、學術學院(School)、專業學院(Faculty)、與學系(Department)組成的學院聯邦制學校。由31所成員學院、超過150個學系、及其它附屬機構組成[11]。成員學院享有高度自治權,屬於半獨立機構。它們有自己的管理架構、自行招收學生以及學生活動安排。隨著時間的演進,目前的成員學院已經減少教學與研究的比重,而是由學系主要負責。學術學院和專業學院為負責管理的上層組織。

劍橋大學出版社也屬於大學的一部份,是世界上最古老及第二大的大學出版社。大學擁有8個文化與科學相關的博物館群及一個植物園[12]。劍橋的圖書館群 (包括各學系、學院、與中央圖書館)超過100個,總藏書約有1500萬冊。大學總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圖書館,也是英國六個法定圖書館之一,因此有權要求國內出版商提供書籍做為館藏[13][14]。劍橋大學是多個學術聯盟的成員之一,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及劍橋大學醫療夥伴聯盟英語Cambridge University Health Partners的一部分。它同時與劍橋地區的高科技產業聚落 (矽沼) 和劍橋生物醫學園區 (歐洲最大的生醫產業聚落) 有密切的合作 。

除了各學系安排的課程,劍橋的學生也需出席由學院提供的輔導課程。除了學習,學生可加入各學會、學團及體育校隊,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位著名數學家、科學家、經濟學家、作家、哲學家。截止2020年10月,共有121位諾貝爾獲獎者、 15位英國首相、1位香港特首[註 2]11位菲爾茲獎得主7位圖靈獎得主曾為此校的師生、校友或研究人員。[15][16]

校史

編輯

早期歷史

編輯

於12世紀晚期,劍橋已經是一個興盛的商業聚落,由於鄰近的伊利為主教教堂所在地,也有許多教士與宗教會所[17]在劍橋地區。於1209年,有一群來自牛津大學的學者為了躲避牛津市民針對學者的衝突而移居至劍橋。最初他們僅居住在臨時住所,但隨著發展,鎮上的房舍逐漸被開發為主管 (後稱學院院長: Master) 、學者與學生的居所。於1226年,在劍橋的學者數目似乎已經足夠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組織機構:有一個行政長官 (後稱校監: Chancellor),有學者授課,並擁有制定好的固定課程。在早期校方與劍橋居民偶有摩擦,原因是年輕的學生 (一般年紀在14-15歲左右) 容易引起騷亂,而居民也時常超收這些學者與學生的住宿或飲食費用。因此於1231年,國王亨利三世頒發飭令將這個機構的成員納入保護免受當地地主的剝削,准許這個機構擁有相當程度的自治,以及免除部分稅賦 (而牛津大學遲於1248年才擁有類似的地位) 。他同時也要求教學方式必須一致: 只有那些註冊在被認可的主管 (Master)之下的成員才能留在劍橋[17][18]

教宗額我略九世在1233年頒發的教宗詔書中,進一步允許劍橋畢業生能在基督教世界的任何地區授課。隨後教宗尼古拉四世於1290年的一封信中將劍橋稱為擁有"studium generale" (拉丁文,意指一般研究所) 地位的機構"[19]若望二十二世也於1318年承認劍橋這個地位[20],因此來自歐洲其它地區的大學學者開始來劍橋交流、學習或授課,並逐漸發展至現今的規模。

學院的建立

編輯
 
克立爾學院(左)和國王學院的禮拜堂(中)。這兩個學院分別於1326與1441年建立
 
伊曼紐尔學院禮拜堂

劍橋大學的成員學院都是在大學本部成立後才出現。於1284年建立的彼得學院是第一所劍橋大學的學院,許多的老學院都是在14及15世紀陸續成立。但當雪梨·索塞克斯學院於1596年成立之後出現一段長期的空窗期,直至204年後,唐寧學院才於1800年成立。羅賓遜學院為最晚建立的學院,於1970年代末才完工。哈默頓學院雖然起源於18世紀,但一直僅為大學的「合法建築物」,遲至2010年才獲頒皇家特許狀晉升至學院的地位。

學院的教育重點曾發生過變化。很多在中世紀成立的學院都與禮拜堂及隱修院等宗教機構有聯繫,經費的捐款者大多都希望受惠的學生能為自己祈禱及祝福,故學院對學生的教導也多圍繞宗教議題。後來,國王亨利八世於1536年下令打壓修道院,學院也被要求解僱其研究天主教教規的教授們並停止教授經院哲學,從此劍橋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重點從宗教神學轉為希臘拉丁經典、聖經以及數學

隨著與教規教育的疏遠,大學的教學重點也逐漸遠離天主教思想。慢慢,一些基督新教提倡者在大學裡開始散播自己的思想,大約一個世紀過後,劍橋成為新教分裂活動的中心地。

數學與物理學的發展

編輯
 
牛頓曾為劍橋大學的學生並任職於該校

從十七世紀牛頓任職期間到十九世紀末,劍橋大學一直偏重於應用數學的教育,特別是數學物理。當時,數學物理為所有學生必修的科目,即便是修讀文學士課程的學生。最後,學生們需完成名為「Tripos」的考試來分畢業的等級榮譽。[21]劍橋的數學Tripos競爭非常激烈。當中也培養了不少有名的英國科學家,如詹姆士·克拉克·馬克士威威廉·湯姆森約翰·斯特拉特。不過,有些著名校友(如戈弗雷·哈洛德·哈代)卻批評大學的教育制度,指很多學生只為等級而沒有真正培養出對有關科目的興趣。[22]

劍橋的純數學研究與教育在十九世紀獲得很大的進步,後在二十世紀初達致頂峰,並獲得最高的國際標準認可。這些都歸功於戈弗雷·哈洛德·哈代以及他的夥伴約翰·伊登斯爾·利特爾伍德

今天,劍橋依然保持著其數學方面的實力。此校的校友已經奪得六面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及一面阿貝爾獎,而劍橋的代表也曾贏得過四面的菲爾茲獎。[23]大學方面現有提供數學高級研究課程。

女性地位

編輯

以前一直只有男生才能申請報讀大學,直到1869年第一所劍橋女性學院——格頓學院成立為止。多所女性學院也隨後陸續成立,它們包括:1872年的紐納姆學院、1885年的休斯學院、1954年的默里·愛德華茲學院及1965年的露西·卡文迪許學院。女學生在1881年起可以參加大學課堂,並於1882年首次獲准參加大學考核,但在其他方面則仍無法享有與男生相同的地位,直到1948年。[24]

達爾文學院從1964年開始招收女性學生,成為第一所同時招收女生和男生的學院[25]。在1972年—1988年期間,由國王學院邱吉爾學院帶頭的各個傳統的學院陸續接納女學生報名。到了後期,其他學院也開始招受女生報名。另外,格頓學院也開始招收男性成員。不過,其他的女生學院則沒有跟隨。隨著2008年牛津大學聖希爾妲學院解除其禁止男生報名的規定,劍橋大學成為英國唯一仍擁有拒絕男性成員報名的學院的大學。[26][27]

現在,大學的性別比例非常均勻:在2019-2020學年,大學共有47.7%的本科生,47.5%的授課型研究生和44.7%的研究型研究生為女性。[28]

 
王后學院數學橋

傳統文化及傳說

編輯
 
克立爾學院那塊不完整的圓石

作為一個古老的教育機構,劍橋大學有很多獨特的文化以及傳說。其中一個已經失傳的傳統是「木勺」(wooden spoon)獎項的頒發。在1909年之前,每年在數學 Tripos 里排名最後的學生都能「奪得」這個長達1米的「木勺」獎。然而大學在1909年之後只公布每個學生的實際分數而非等級排名,故使此「獎」難以頒發,並逐漸失傳。關於劍橋的傳說則不乏其建築物由來的故事。

當中最著名的為數學橋。相傳,這原本是由牛頓經過精確的計算而建設出來的,橋沒用任何螺絲釘及螺栓卻能牢固地架在康河之上,但是多年過後,有一些好奇的學生為了研究橋的構造而拆了它的組件,惟之後發現無法在不用釘錘的情況下將其重建,故現在看到的數學橋上還是布滿螺絲。[29]其實數學橋建於牛頓已故後,且一直使用螺絲。除了數學橋外,還有聖約翰學院橫跨康河的嘆息橋,之所以會以嘆息命名,是因為據說學生考完試都會在這橋上嘆息。

另一個傳說為克立爾學院的大橋。此橋布滿球狀的大石裝飾品,但是其中一個大石少了一部分。這裡有三個故事版本解釋:第一是:大學方面因不滿意其建築風格而拒絕付以全部薪金,建築師為了報復而故意搞些小破壞;第二個版本為:兩名建築師互相打賭看誰建的圓石數目最多,其中一名建築師為了贏得這項比試,就挖走對方圓石的其中一部分,使其變得不完整並不能作一個來計算;第三個故事則是:學院方面故意建造一個不完整的橋,以逃過「橋稅」。[30]

近代發展

編輯
 
國王學院禮拜堂(中),克立爾學院禮拜堂(右),舊校區(劍橋辦公大樓,左)

大學後來重新整頓教研架構,創辦了很多其他學科,如神學近代語言歷史等。[31]三一學院的校友理查·菲茨威廉負責建築學考古學藝術課程的經費,[32]而唐寧學院的持有者則出售部分土地作為大學的天文物理學基因學地球科學實驗室。[33]與此同時,卡文迪許實驗室 (物理系) 也在1874年成立於新博物館區,隨後也成立醫學系、化學系 (1980年代前分為化學及物理化學系)。卡文迪許實驗室於1974年遷移到劍橋西區[34]

一次世界大戰曾嚴重干擾劍橋大學的教學。當時共有13878名大學成員參與戰爭,其中的2470人死亡。這造成校方的收入與教學幾乎中斷,並產生嚴重的資金周轉困難。戰爭結束後於1919年,大學開始獲得國家援助,隔年1920年王室要求政府提供劍橋大學固定的年度基金補助,並必須進行學校改組。這使得校方開始負責統整實際的教學與課程規劃,但成員學院仍保留對於其成員學生的教學方式[35]。大學後又經歷二次大戰,但這次卻得以迅速發展,這主要是因為劍橋的科學研究實力吸引不少學生及資金投放,不少人都希望借新的科研突破,助英國結束這場戰爭。[36]

大學與鎮民的關係

編輯

以前,大學與當地鎮民的關係並不一直都是那麼和諧。就在1381年,當地居民因不滿大學一些處處受到政府袒護的貴族教職員的行為,而破壞及搶掠大學資產,後來,大學校長獲授予特權去捉拿滋事者歸案,並一直嘗試改善學校與本地居民的關係。雙方甚至在十六世紀簽署和平協議書,但這寧靜很快被1630年在劍橋爆發的鼠疫打破。當時大學學院方面拒絕為受感染的居民治病,並封鎖他們的住處。這又一次牽起衝突。[37]

今天,這樣的糾紛已經漸漸減退。大學為當地帶來新的科技創新及就業機會,並因而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38]

古老的國王書院全景

地理位置

編輯

劍橋大學各個建築物主要位處於劍橋市中區,它的學生人數占劍橋市總人口的20%之多。[39]為了迎合劍橋市乘船觀光的傳統,大學的古老建築物(如古老的學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接近康河的位置。[40]

 
阿登布魯克醫院

地點

編輯

劍橋大學各個院系及學院分布在不同的地點:[41]

阿登布魯克醫院為劍橋大學醫學院的教學醫院,在大學上完基礎課程後,學生會在那裡進行長達三年的臨床醫學課程。[42]

自行車為劍橋學生穿梭各個校區的主要交通工具。[43]

組織架構

編輯
 
宏觀三一學院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克立爾學院

劍橋大學為學院聯邦制,這代表著各個成員學院 (College) 有很大的自治權,如他們有權調整開支及管理自己的資產等。學院會獨立招收來自於各個學術領域的學生,為學生安排住宿及提供某些本科輔導課程。學術學院 (School) 與專業學院 (Faculty) 則是負責統整學術研究及教育,並由學系 (Department) 直接負責進行。例如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s負責管理三個 faculties: Earth Sciences & Geography、Mathematics、Physics & Chemistry、以及一個 Isaac Newton Institute for Mathematical Sciences。而每一個faculty都又包含數個科系。

這些機構由中央的大學理事會負責監督,而中央行政機構由校長帶領。大學的設施也因此分為三種類型,在所有成員學院、專業學院、學系都有。以圖書館為例:各個學院都有自己的跨學科圖書館,每個學術學院也有相對應的藏書庫,大學本身也有中央圖書館

學院 (College)

編輯

學院[44](又譯「書院」)享有很高的自治權,擁有自己的資產及物業,有權委任自己的教職員及錄取自己的學生。除此之外其它的所有學術學院、學系、實驗室及研究中心等授課與研究地點均屬於大學的財產。劍橋大學的學生分屬於31個自治的成員學院之一,學生們在此生活、住宿、舉辦課外活動和社交。學院也會向所屬的本科生提供輔導教育課程。因此會在學院中發現來自不同學術背景的學生。

 
劍橋大學學院成立時間線(與英國重大歷史事件對照)

劍橋大學目前有31個成員學院。除紐納姆學院默里·愛德華茲學院露西·卡文迪許學院只收女學生之外,其它學院為男女混合學院[45]克立爾學堂達爾文學院只招收研究生。休斯學堂露西·卡文迪許學院聖埃德蒙學院沃爾森學院只收成年學生 (入學時21歲以上)。

學院可以錄取修讀任何主修課目的學生。某些學院傾向錄取特定學術類別的成員,例如:邱吉爾學院的學生多半都念理工科目,而其它像是聖凱薩琳學院的學生來源則較平均。[46]另也有指某些學院的學生都有共同的政治取向,例如許多國王學院的學生擁有左派思想[47]

每個學院的住宿、飲食費用差異頗大[48][49]。它們在教育上的開支也同樣有所差異[50]

除了一般的學院,劍橋大學也有三個神學院: Westcott House、Westminster College及Ridley Hall Theological College。它們相較之下不附屬於校方管理,三個神學院皆屬於劍橋神學聯盟英語Cambridge Theological Federation的一員[51]

劍橋大學的31個成員學院 (包含始建日期):

 
劍橋大學神學院 (Faculty of Divinity)

學術學院 (School)

編輯

學術學院[44]是行政管理組織,下轄專業學院、學系與其它研究單位。目前的六個學術學院為:[52]

每個學術學院都有一個議會 (Council),由所屬專業學院與學系派出代表組成,並執行行政工作。學術學院擁有在大學理事會 (General Board)中的席次。

專業學院 (Faculty) 與 學系(Department)

編輯

劍橋大學的專業學院是根據學術領域更細緻的分類,負責統整所屬學系的教學與研究事務,而教研事務由學系直接進行[44]

 
大學中央行政處入口

除此之外,其它一些附屬機構也負責大學的教學和研究,這包括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劍橋大學出版社和大學圖書館。

中央行政部門

編輯

校監與校長

編輯

大學的現任校監Chancellor)是在2011年10月15號獲投票選出的大衛·約翰·賽恩斯百利爵士[53]。不過,校監只是形式上的一個職位,並沒有很大的管治權。而身為校長Vice-Chancellor/President)的樂詩克·伯瑞謝維茲爵士則負責大部分的學校內部行政工作,為真正的行政長官[54]

評議會和校務委員會

編輯
 
800周年紀念活動中的評議會標誌

劍橋大學評議會Senate House)負責選出大學的校監、校長等高級管理成員。從前評議會也負責選出兩名英國國會下議院的代表,但此制度在1950年被廢除。在1926年校務委員會成立前,它是大學的行政中心,負責今天校務委員會所負責的工作。[55]評議會成員均有碩士或以上的學歷。

如今,校務委員會(Regent House)為大學行政中心。由大學各機構與各個學院的高級成員,以及校監(Vice-Chancellor)、高級事務官(High Steward)、高級副事務官(Deputy High Steward)、法務官(Commissary)共同領導。學校內部管理幾乎由本身成員所執行,僅有少數外部成員參與。

議會和理事會

編輯

大學議會(University Council)是大學的政策制定和執行機構,定期要向校務委員會匯報,並監督制衡校務委員會的權利職能。大學議會會向校務委員會報告大學普遍關注的問題,並有權通過大學官方雜誌將問題公布。自2005年1月起,議會添加兩席次給校外成員,[56]校務委員會於2008年3月提出增至四席的建議,[57][58]後在同年7月得到女王批准。[59]

 
評議會(右)及岡維爾與凱斯學院(左)

大學理事會(General Board)負責大學的學術和教學工作,並由議會負責管理。大學理事會同時管理大學不同學系的理事會 (Faculty Boards)。[60]

教學

編輯

劍橋大學的一學年分為三個學期:十月到十二月的米迦勒學期、一月至三月的四旬節學期及四月至六月的復活節學期[61] 一學期平均有八個星期的教學日。這比大多數其他英國大學的一個學期要短,學生也需在學期休假時間裡應付繁重的功課。[62]

學生的學習模式包括課堂及課餘輔導。課室及實驗室等教學地點由校方及學術學院安排,而課餘輔導則由個別學院負責。輔導課通常為每周一次,以小班形式進行(通常為一對三,甚至是一對一),由教師或博士生帶領,學生可以傾訴自己在一周內所遇到的煩惱以及學習上的困難,另也需完成由導師或高年級生設計的問題工作紙或論述題,以鞏固已學過的知識。[63] 這也是劍橋及牛津特有的學習模式。[64]

財政

編輯

劍橋大學是目前英國以至於歐洲最富有的大學。在2011年年底已經有四十三億英鎊的資金,當中的十六億來自於大學本部,而剩餘的則為各個學院的財款。[65]相比之下,牛津大學同年度的資金為三十三億英鎊。[65]大學本部每年的開支經費超過十億。

有指劍橋大學的富有程度,在美國八所常春藤盟校里位列第五,在全美大學裡排列第11。[65]不過有評論指出,這兩者因財政來源不一而沒有可比性:不同於美國這些最富有的私立大學,劍橋大學為公立大學,其教學與研究經費主要得自英國政府。[66]

捐款及籌款

編輯

2000年微軟公司的比爾·蓋茲通過捐款到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開設新獎學金制度,以資助英國以外的學生到劍橋大學修讀研究生課程。[67]蓋茲劍橋獎學金(Gates Cambridge Scholarship)也是英國有史以來單一大學獲得的最大筆捐款,金額高達2億1千萬美金,由比爾與梅琳達·蓋茲基金會捐款予劍橋大學[68]

2008年,劍橋大學開始其800周年籌款活動。目標為在2012年之前籌得十億英鎊,後在2011年成功達到。這也是歐洲第一個美式的大學周年紀念籌款活動。[69]

數學科學中心

學術泛論

編輯

研究

編輯
 
劍橋數學「Tripos」成績公布時的場面

劍橋大學為研究型大學,研究項目均由大學各個學術部門負責,每年的研究經費大約為六億五千萬英鎊。自九十年代起,校方就一直在不同的校園區添加各種專科研究實驗室。[70] 它也是多個高校研究組織的成員,並為英國「金三角名校」之一。因同樣都在數理方面有良好的聲譽,劍橋一直還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學術上的交流,包括交流生活動以及共同研究項目。

圖書館

編輯

劍橋共有114所圖書館。大學中央圖書館為有八百萬館藏量的法定送存圖書館,[71]館方有複印所有在英國或愛爾蘭出版的書刊的權利。[72]其他學術學院也有各自專門的圖書館,主要收藏個別學科的刊物。學院的圖書館則為跨學科性質,以協助本科生學習為主。一些古老的學院的圖書館也收藏一些歷史悠久的書刊,例如:三一學院的圖書館,就有二十萬冊在1800年之前出版的書籍,而科伯斯克里斯蒂學院圖書館,則藏有超過六百冊中世紀的手寫稿,數量在全球最多之列。

博物館

編輯

劍橋有八所博物館,涵蓋藝術、文化及科學領域,另有一個植物園:[73]

  • 菲茨威廉博物館Fitzwilliam Museum):藝術及古代歷史博物館
  • 茶壺院(Kettle's Yard):藝術畫廊
  • 考古與人類博物館(Museum of Archaeology and Anthropology):專門收藏本地的手寫稿及各地的古制手工藝品
  • 動物學博物館(Museum of Zoology):收藏各地動物樣本,以其放置在大門口的長鬚鯨骨骼聞名,這裡也收藏一些由查爾斯·達爾文採得的樣本。
  • 古典考古博物館(Museum of Classical Archaeology
  • 惠普科學歷史博物館(Whipple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 塞德威克地球科學博物館(The Sedgwick Museum of Earth Sciences):為大學的地質學博物館
  • 史考特北極研究所(Scott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 植物園(Botanic Garden):建於1831年,屬大學所有。

排名聲譽

編輯
大學排名
全球名次
ARWU主排名[74]3
QS主排名[75]2
泰晤士主排名[76]6
美國新聞全球版[77]5
國內名次
ARWU主排名[74]1
QS主排名[75]2
泰晤士主排名[76]2
美國新聞全球版[77]1
完全指南[78]1
衛報 [79]3
星期日泰晤士報[80]1

劍橋大學在眾多排行榜中,均在十強之列,並經常與牛津大學爭奪「全英最佳」之名譽。個別學科方面,則以數理見長[81][82][83]

劍橋大學的研究實力亦獲得多個組織的認可。英國研究評核調查(RAE)在2001年及2008年將劍橋列作全英第一。[84]2005年《衛報》報告指,劍橋培養的博士生的數量為全英高校第一,比位列第二的牛津大學多出30%。[85]

畢業典禮

編輯
 
畢業生進入評議會大樓

不同年齡層及不同學科的畢業生,在畢業當日都會穿上不同的學位袍。畢業生的名字會在評議會大樓裡宣讀,此為儀式的一部分,宣讀的次序會按他們所屬的學院編排。[86]

學生生活

編輯

大學學生會

編輯

劍橋大學學生會 (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在1964年成立[87],代表著全體劍橋大學的學生。研究生學生會 (Graduate Union) 則代表全體研究生。每位學生在入學時根據課程就會自動成為其中之一的成員[88][89]

學院學生會

編輯

除了大學學生會之外,每位學生在所屬的成員學院也擁有學院學生會: 大學生的Junior Combination Room (JCR),或是研究生的Middle Combination Room (MCR)[90]

正式晚宴與舞會

編輯

劍橋學生擁有參加學院舉辦的正式晚宴 (Formal Hall) 權利。在學期之中,每個學院會在每周固定時間舉辦晚宴。學生與其賓客必須穿著正式服裝 (許多學院規定必須披上黑色外袍),和學院的院士一同進餐。傳統上,院士在用餐前與用餐後會帶領全體學生禱告,但根據學院不同而變。在特殊節慶時,例如萬聖節耶誕節聖派翠克節時會有特別的晚宴。

在每年六月的期末考後,代表著五月週 (May week) 的到來。傳統上在這個時節各個學院會舉辦五月舞會 (May Ball)慶祝。

體育文化

編輯

劍橋一直也有體育比賽的文化傳統。賽艇是當中最受歡迎的活動。牛津大學一直是劍橋最大的體育競爭對手,它們之間的賽事包括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板球橄欖球等等。[91]但每隔兩年,它們都會聯手對陣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團隊。此比賽也是歷史最悠久的跨國高校體育競爭活動。[92]

體育設施主要由個別學院提供,但多所遍布各個校區的大學體育館將會落成。[93]

社團組織

編輯

大學也有很多由學生籌辦的社團,招攬其他有相同興趣的學生加入,並定期進行討論以交換心得。直到2010年,共有751個註冊社團獲得認可。[94]

著名校友

編輯

劍橋大學校友包括多名數學及科學界的名人。當中也有人文藝術界的著名學者。

大眾文化

編輯

劍橋大學歷史悠久,很多古今文學作品及電視電影都有提及它或以它作主題。例子包括:格列佛遊記成長教育等。

注釋

編輯
  1. ^ 此乃「Cantabrigiensis」一字的簡稱。「Cantabrigiensis」為「劍橋」拉丁名稱(「Cantabrigia」)之形容詞
  2. ^ 林鄭月娥港英政府保送到劍橋大學沃爾森學院完成本科畢業文憑

參考文獻

編輯
  1. ^ Reports and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2023 (PD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4 June 20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1-15). 
  2. ^ Pro-Vice-Chancellor (Resources and Operations) (PD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4 June 2024]. 
  3. ^ 3.0 3.1 3.2 3.3 3.4 Arias-Aldana, Constanza. Facts and Figures 2017. www.prao.admin.cam.ac.uk. 2017-01-12 [2018-10-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03). 
  4.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Facts and Figures January 2013 (PDF). [2013-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9-13). 
  5. ^ Identity Guidelines – Colour (PD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Office of External Affairs and Communications. [2008-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5). 
  6. ^ Sager, Peter. Oxford and Cambridge: An Uncommon History. 2005. 
  7. ^ A Brief History: Early record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08-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6). 
  8. ^ Six 'superbrands': their reputations precede them.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1-03-10 [2024-12-10] (英語). 
  9. ^ Birds? Planes? No, colossal 'super-brands': Top Six Universitie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1990-01-01 [2024-12-10] (英語). 
  10. ^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log: how the 'university superbrands' compar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16-05-10 [2024-12-10] (英語). 
  11. ^ Cambridge – Colleges and department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18). 
  12. ^ Administrator. Visit us. www.museums.cam.ac.uk. 2013-01-25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25) (英語). 
  13. ^ Oldest printing and publishing house. Guinnessworldrecords.com. 2002-01-22 [201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4). 
  14. ^ Black, Michae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83–1984. 1984: 328–9. ISBN 978-0-521-66497-4. 
  15. ^ Nobel prize winner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5-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30). 
  16. ^ The complete list of Fields Medal winners. areppim AG (affiliations at the time of awards). 2014 [2015-09-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24). 
    附註:此參考錯誤標示約翰·格里格斯·湯普森獲獎時的所在院校。他當時於劍橋大學工作而非芝加哥大學。參見:John Griggs Thompson. [2015-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11). 
  17. ^ 17.0 17.1 Early record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1-28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6) (英語). 
  18. ^ Hilde De-Ridder Symoe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編. 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 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 1. 2003: 89. ISBN 978-0-521-54113-8. 
  19. ^ Hackett, M.B. The original statutes of Cambridge University: The text and its his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178 [201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8). 
  20. ^ Willey, David. Vatican reveals Cambridge papers. Cam. 2012, 66: 05. 
  21. ^ A. R. Forsyth. Old Tripos days at Cambridge. The Mathematical Gazette (The Mathematical Association). 1935, 19 (234): 166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22. ^ The History of Mathematics in Cambridge. Faculty of Mathematic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4). 
  23. ^ Weisstein, Eric W. (編). Fields Medal. at MathWorld--A Wolfram Web Resource. Wolfram Research, Inc. [2009-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05) (英語). )
  24. ^ At last, a degree of honour for 900 Cambridge women. The Independent. 1998-05-31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08). 
  25. ^ Welcome from the Master. UK. [2015-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26. ^ Martin, Nicole. St Hilda's to end 113-year ban on male students. Daily Telegraph (UK). 2006-06-08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2). 
  27. ^ Single-sex colleges: a dying breed?. HERO. 2007-06 [2009-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6-12). 
  28. ^ Equality_information_report_19_20 (PDF).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2. 2021-01-01 [2024-02-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2-15) (英語). 
  29. ^ Mathematical bridge. [2006-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5). 
  30. ^ 克莱尔学院页面. [2006-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0). 
  31. ^ The National Archives (編). Cambridge University Act 1856. [201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07). 
  32.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編). Biography - The Hon. Richard Fitzwilliam. [201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30). 
  33. ^ Taylor 1994,第22頁
  34. ^ Cambridge University Physics Society. Cambridge University Physics Society , 編. A Hundred Years and More of Cambridge Physics. 1995. ISBN 978-0-9507343-1-6. 
  35.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編). The Revived University of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2012-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7). 
  36.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編). The University after 1945. [2005-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4). 
  37. ^ Shepard, Alexandra; Phil, Withington.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 編. Communities in Early Modern England: Networks, Place, Rhetoric. 2000: 216–234 [2012-09-04]. ISBN 978-0-7190-547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4). 
  38. ^ What is the Cambridge Phenomenon?. Cambridge Phenomenon.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39. ^ Cambridge City: Annual demographic and socio-economic report (PDF). Cambridgeshire County Council. 2011-04 [2012-09-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8-28). 
  40. ^ A brief history of Punting. Cambridge River Tour.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26). 
  41. ^ Official Map.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0). 
  42. ^ History of the School.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9). 
  43. ^ What makes Cambridge a model cycling city?. The Guardian. 2011-08-17 [2012-09-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1). 
  44. ^ 44.0 44.1 44.2 Structur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2-11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英語). 
  45. ^ O'Grady, Jane. Obituary – Professor Sir Bernard Williams. The Guardian (UK). 2003-06-13 [200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5). 
  46. ^ Information about Churchill College. Churchill College. [200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01). 
  47. ^ Alternative Prospectus (PDF). 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22). 
  48. ^ Homerton College Accommodation Guide. Homerton College. [2013-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4). 
  49. ^ Trinity College Accommodation Guide. Trinity College. [2009-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8). 
  50. ^ Analysis: Cambridge Colleges – £20,000 difference in education spending. The Cambridge Student. [2013-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01). 
  51. ^ About Us. www.westcott.cam.ac.uk. [2018-08-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52. ^ About the Schools, Faculties & Department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0-05-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08). 
  53. ^ Home - News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Admin.cam.ac.uk.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6). 
  54. ^ Statute and Ordinances, Historical Note: "The University is ... consisting of a Chancellor, Masters and Scholars who from time out of mind have had the government of their members"
  55.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how the University works. Cam.ac.uk. 2011-06-20 [2013-0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7). 
  56. ^ Annual Report of the Council for 2003–04. 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2004-12-15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57. ^ Grace 2 of 5 December 2008
  58. ^ Acta in the Reporter, No 6107, publishing Results of Ballot
  59. ^ Statutes approved: Notice. 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2008-07-23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60. ^ Developing governance by building on good practice: a green paper issued by the University Council. Cambridge University Reporter. 2007-04-25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5-11). 
  61.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Term date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0-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8). 
  62. ^ Sastry, Tom; Bekhradnia, Bahram. The Academic Experience of Students in English Universities (2007 report) (PD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 footnote 14. 2007-09-25 [2007-11-0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5). Even within Russell Group institutions, it is remarkable how consistently Oxford and Cambridge appear to require more effort of their students than other univers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have fewer weeks in the academic year than other universities, so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is so may be exaggerated by these results. 
  63. ^ Undergraduate Study - How will I be taught.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2). 
  64. ^ Cambridge considers end to one-to-one tuition. The Guardian. 2011-01-25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65. ^ 65.0 65.1 65.2 Cambridge tops university rich list. Financial Times. 2012-09-15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 
  66. ^ Oxford and Cambridge: How different they are? (PDF). report. 2011-04-26 [2011-10-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4-25). 
  67. ^ Gates to fund Cambridge scholarship. BBC News. 2000-05-23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4). 
  68. ^ The programme. Gates Cambridge. [202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1). 
  69. ^ Cambridge University Fundraising Campaign.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0-06-10 [2012-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70. ^ Estate management - Active project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4). 
  71. ^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Cambridge Admissions Office.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2). 
  72. ^ Legal Deposit in the British Library. The British Library.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9). 
  73. ^ Museums &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6). 
  74. ^ 74.0 74.1 2023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Shanghai Ranking Consultancy. 2023 [2023-09-11]. 
  75. ^ 75.0 75.1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5. Quacquarelli Symonds Limited. 2024 [2024-06-27]. 
  76. ^ 76.0 76.1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24. Times Higher Education. 2024 [2024-06-27]. 
  77. ^ 77.0 77.1 2024-2025 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Rankings. US. News and World Report. 2023 [2024-06-27]. 
  78. ^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Complete University Guide. 2023-06-07. 
  79. ^ Guardian University Guide 2024. The Guardian. 2023-09-09. 
  80. ^ Good University Guide 2023. The Times. 2022-09-17. 
  81. ^ (英文)Academic Rankings of World Universities in subjects——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6). 
  82. ^ (英文)QS University Subject Rankings 201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83. ^ (英文)THE University Top 50 Subject Rankings 2012-13——University of Cambridge. [2013-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30). 
  84. ^ Cambridge tops research tables. The Guardian (UK). 2001-12-14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12). 
  85. ^ MacLeod, Donald. University figures show sharp research divide. The Guardian (UK). 2005-09-22 [2008-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4-06). 
  86. ^ Graduation dress code. Pembroke College. [2012-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1). 
  87. ^ About the Un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2012-06-27 [201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 
  88. ^ About – CUSU. www.cusu.cam.ac.uk.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0) (美國英語). 
  89. ^ Graduate Union. www.gradunion.cam.ac.uk.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3) (英語). 
  90. ^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ikipedia. 2018-08-15 [2018-08-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1) (英語). 
  91. ^ Hawks' Club (編). Origins of the Cambridge Blue.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0). 
  92. ^ Yale and Harvard Defeat Oxford/Cambridge Team. Yale University Athletics. [2011-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13). 
  93. ^ £16m plans for new Cambridge University sports centre approved. Cambridge News. 2012-01-11 [2013-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14). 
  94. ^ Societies Directory. Cambridge University Students' Union. 2010-01-12 [2012-09-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