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戰役(英語:Canadian campaign),是指美國獨立戰爭時期1775年至1776年間北美反叛民兵美國攻打英國魁北克省的連串戰事。又稱為遠征加拿大入侵加拿大(英語:Invasion of Canada)、入侵魁北克(英語:Invasion of Quebec)。

加拿大戰役
美國獨立戰爭的一部分

油畫《蒙哥馬利將軍之死》,描繪美國將軍理察·蒙哥馬利魁北克戰役中陣亡。繪於1786年。
日期1775年6月至1776年10月
地點
結果 英軍勝利
參戰方

美國 美國

英國 大不列顛王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菲力·斯凱勒
理察·蒙哥馬利 
班奈狄克·阿諾德
大衛·伍斯特英語David Wooster
約翰·湯馬士英語John Thomas (general)(病死)
威廉·湯普森英語William Thompson (general)(被俘)
約翰·沙利文
英國 蓋伊·卡爾頓爵士
兵力
總數約有10,000人 最初:700人
戰事尾聲:超過10,000人
傷亡與損失
400人死
650人傷
1,500人被俘
多人因天花及各種疾病死亡
100人死
230人傷
600人被俘

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爆發,麻薩諸塞灣省的反叛者與英國開戰,並在5月指派民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干擾麻薩諸塞與英屬魁北克省之間的通訊。當時大陸會議希望阻止英國由魁北克省南下進攻,並且相信魁北克省居民會呼應叛亂,最後決定派軍進侵魁北克。

1775年9月,大陸軍兵分兩路北伐。西路軍隊沿尚普蘭湖北上,在11月攻陷聖讓恩堡,並佔據蒙特婁;至於東路軍則由班奈狄克·阿諾德帶領遠征魁北克。兩支軍隊會合後,在12月開始魁北克圍城戰役,卻在攻城戰遭到失敗,及後只能勉強繼續圍城。

1776年5月,英國援軍開始從海路抵達魁北克市,飽受戰損及疫病困擾的大陸軍只好解除圍城,雙方形勢逐漸逆轉。6月英軍發動反攻,並在三河市之戰取勝,將大陸軍趕回尚普蘭湖。同年10月,英軍在瓦庫爾島戰役摧毀美軍大部分的水上艦艇,美國喪失入侵加拿大的能力,加拿大戰役就此告終。當時美國在紐約戰場遭受重創,英軍若從尚普蘭湖一舉南下,則美國革命有瓦解之憂。不過魁北克省總督英語Governor of Quebec蓋伊·卡爾頓爵士為免在寒冬南征,而把軍隊撤回魁北克過冬。要到1777年,英軍才發動薩拉托加戰役,沿尚普蘭湖南侵。

背景及前奏

編輯

1775年,北美十三州殖民地為抵抗《強制法案》,其中十二個州(喬治亞州未有出席)在1773年9月召開第一次大陸會議,支持麻薩諸塞灣省反抗法案,開啟殖民地合眾為一的濫觴。不過,反叛者在英屬北美殖民地,並未佔盡上風。效忠派在北美各個殖民地仍然勢力龐大,其中以新斯科細亞最為顯著。此外,大部分殖民者更未有正式表態,似乎仍然保持中立。

為增加影響力,反叛者便向其他殖民者爭取支持。1774年10月,大陸議會向魁北克省發佈了第一封《敬告加拿大人民書英語Letters to the inhabitants of Canada》,邀請魁北克鄉鎮議會選出代表,前來參加大陸議會,共襄應對英國苛政之法。大陸議會的成員相信,魁北克省的人民非常同情南方州分,並且願意提供協助。不過魁北克省居民的反應並不熱烈,也沒有派出代表南下。[1]

1775年4月,列星頓和康科德戰役意外爆發,反叛者與英國逐步陷入戰爭。一個月後,麻薩諸塞灣自治政府英語Massachusetts Provincial Congress為保安全,委派班奈狄克·阿諾德綠山兄弟英語Green Mountain Boys伊頓·阿倫,各自帶兵攻佔提康德羅加堡,干擾了英國南北之間的通訊路線。此時第二次大陸會議英語Second Continental Congress仍希望說服魁北克省人民加入抗爭,而又發佈第二封《敬告加拿大人民書》,但魁北克省居民的反應仍然冷淡。[2]

1775年5月,議會開始傾向以武力入侵魁北克省。首先,大陸議會及麻薩諸塞的信差,曾經多次路過英軍要塞,發現英國守兵薄弱。[3]第二,波士頓之圍陷入僵持狀態,議會開始擔心英軍從加拿大南下夾擊。第三,五大湖黎塞留河區域,素為北美重要的糧食出產區域,對革命軍有重要經濟價值。故此議會不但決定保留提康德羅加堡,並開始籌備進攻加拿大。[4]

至於英國方面,魁北克省總督英語Governor of Quebec蓋伊·卡爾頓自失去提康德羅加堡後,已著手籌備防守。當時魁北克省只有約700名正規軍,而且分散各地。故此,卡爾頓一方面向民間招募民兵,另一方面又向易洛魁聯盟招手,同時又徵召七年戰爭時期的蘇格蘭高地步兵重新入伍。不過,魁北克省的居民同樣沒有積極入伍;易洛魁聯盟盡力保持中立,只有數個部族有派戰士協助偵察;重新編組的蘇格蘭步兵,也未能即時投身戰鬥。[5]

戰事爆發

編輯

大陸軍攻勢

編輯
 
1775年9月至12月期間,大陸軍分成兩路入侵魁北克省的路線圖。

1775年6月,大陸議會根據班奈狄克·阿諾德的建議,制訂了入侵魁北克省的方案,卻任命菲力·斯凱勒少將帶領大陸軍出征。斯凱勒的部隊由西面的提康德羅加堡出發,取道尚普蘭湖黎塞留河蒙特婁,然後沿聖勞倫斯河南下,攻打魁北克省首府魁北克市

與此同時,沒有獲派出征的阿諾德,親自前往劍橋,向總司令華盛頓提交第二份進攻方案。阿諾德提議由東面的肯尼貝克河出發,向北翻越阿帕拉契山脈分水嶺,然後順流而下,直接抵達魁北克市對岸。適逢當時波士頓戰場邦克山戰役後陷入僵局,阿諾德成功編組一批踴躍欲戰的民兵,以另一路線出發。

大陸軍的兩路軍隊,都在9月開始出發。由於斯凱勒因病不能前行,西路軍隊改由理察·蒙哥馬利指揮。這支超過1,500人的部隊,在9月17日開始包圍聖讓恩堡英語Fort Saint-Jean (Quebec)。雖然伊頓·阿倫在長岬之戰因魯莽而被俘,但聖讓恩堡圍城戰在11月3日仍以英軍投降結束。大陸軍不但俘虜了大批英國正規軍,更幾乎俘虜卡爾頓總督。蒙特婁也在11月13日被大陸軍攻佔。至於東路軍隊則由阿諾德帶領遠征魁北克,歷盡艱辛之下,最終有600人在11月9日成功抵達魁北克市對岸。兩路軍隊行進期間,都獲得部分當地居民支持,西路軍隊更成功招募民兵,並編組了第1加拿大步兵軍團英語1st Canadian Regiment

英軍佈防及魁北克市戰役

編輯
 
1775年12月31日,大陸軍發動魁北克市攻城戰,卻以失敗告終。圖為英軍與大陸軍在魁北克市巷戰情境。

卡爾頓返回魁北克市後,下令徵召所有健壯男丁入伍,不從者將視為叛軍間諜,悉數驅逐出城。與此同時,蘇格蘭高地步兵也趕抵魁北克市,令到全市的守兵增至約1,800人。

當英軍防守力量增強之際,大陸軍的實力卻有所削弱。第一,民兵的志願服役期限陸續屆滿,部分民兵開始自行解散;第二,大陸軍的後方補給不足,難以在冬季作持久戰;第三,大陸軍開始爆發疫病,其中以天花的殺傷力最為強勁。當大陸軍在12月開始包圍魁北克市、引發魁北克戰役之時,大陸軍的兵力只有約1,200人左右。此外,大陸軍欠缺攻城武器,又無法斷絕魁北克市的補給,結果反而陷於劣勢。

1775年12月31日,大陸軍發動攻城戰,卻以失敗告終。蒙哥馬利在攻城時陣亡,阿諾德負傷撤退,而丹尼爾·摩根等數百人更被英軍俘虜。

1776年初,大陸軍繼續勉強保持圍城,並向後方催促援軍。卡爾頓雖然在兵力上佔有優勢,但決定繼續固守,等待從海路而來的英國援軍。這段時間,雙方均積極爭取地方居民支持,雙方的民兵更曾在聖皮耶之戰爆發小規模衝突,但對大局影響不大。終於到1776年5月初,英國首批軍艦抵達魁北克市,大陸軍倉卒撤退,魁北克戰役以英軍勝利作結。

英軍反攻

編輯
 
塞內卡人酋長「種粟者英語Cornplanter」。塞內卡人為易洛魁聯盟的一支,雖然易洛魁人起初在獨立戰爭在保持中立,但各部族仍有戰士臨時加入英軍及大陸軍作戰。種粟者的塞內卡人很可能在加拿大戰役時幫助英國作戰。

魁北克戰役後,卡爾頓忙於重建管治秩序,同時等待更多援軍,並沒有加快反攻。這使阿蘭·麥克林英語Allan Maclean of Torloisk等軍官認為卡爾頓過於被動,而貽誤戰機。[6]

與此同時,大陸軍雖然陸續有援軍從後方抵達,卻開始在魁北克省喪失支持。首先,大陸軍經常以大陸議會發票作為貨幣,向當地居民購買物資,但這些發票本身卻不具價值,而且難以追討。第二,大陸軍並沒有改進英國政府的管治不足,反而實行軍法統治,使各地居民日益傾向支持殖民政府。第三,管治蒙特婁大衛·伍斯特英語David Wooster准將,為免當地商人與印第安人勾結,不再向商人簽發貿易准許証,令到蒙特婁的毛皮商人損失慘重。

大陸議會在1776年2月,派出富蘭克林查爾斯·卡羅爾塞繆爾·蔡斯三名專員,調查魁北克人為何未有呼應美國革命。不過專員開始簽發貿易准許証後,蒙特婁即有商人與印第安人聯絡,為戍守西境的英軍穿針引線。5月中旬,一支以易洛魁人為主的英國部隊在蒙特婁西郊出現,並在色達斯之戰俘獲大批戰俘,最後僅因易洛魁人中途離隊,而被迫與出城迎擊的阿諾德簽訂交換戰俘協議。

1776年6月,英軍開始沿聖勞倫斯河北上反攻。受錯誤情報誤導,卡羅爾及蔡斯兩名專員認為英國援軍有限,力主派兵再次進攻,結果在6月8日三河市之戰遭到英軍伏擊。戰事前後,大陸軍先有約翰·湯馬士英語John Thomas (general)准將因天花病死,再有威廉·湯普森英語William Thompson (general)准將被俘。英軍獲勝後即開始追擊,迫使約翰·沙利文及阿諾德急忙撤出索雷爾英語Sorel-Tracy及蒙特婁,回到提康德羅加堡。蒙特婁在18日回歸英國管治。

美軍拖延

編輯
 
瓦庫爾島戰役期間,美軍的皇家野人號擱淺焚毀,並遭到英軍炮擊。英軍雖然在水戰取得勝利,卻因寒冬來到而沒有向南再作推進,美軍的拖延策略因此奏效。

阿諾德及沙利文撤走時,將黎塞留河及尚普蘭湖北部的艦艇全數徵用銷毀。由於聖勞倫斯河的軍艦不能直接駛進尚普蘭湖,加上魁北克省與紐約州之間只有水路最為方便,故此英軍並不能加以追擊。

1776年7月至10月期間,英國與新近宣佈獨立的美國俱在尚普蘭湖加緊建造艦艇。由於英軍物資較為豐盛,其艦隊實力遠較美軍為佳。到1776年10月11日,雙方艦隊爆發瓦庫爾島戰役。英軍雖然在戰鬥獲勝,並摧毀美軍大部分的船艦,使其失去進侵魁北克省的能力,加拿大戰役就此告終。不過,阿諾德及大部分美軍士兵俱成功逃走。當英軍迫近提康德羅加堡之時,寒冬季節又再來到。卡爾頓最終選擇回到魁北克省過冬。

後續影響

編輯

儘管加拿大戰役以美國失敗告終,但英國也因此備受美國拖延,要到1777年才發動薩拉托加戰役南侵。[7]卡爾頓因此被約翰·伯戈因猛烈批抨,指他行事不夠進取;[8]再加上殖民地大臣英語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Colonies第一代薩克維爾子爵喬治·熱爾曼對卡爾頓心有不滿,故此便將薩拉托加戰役交由伯戈因指揮,而卡爾頓也因而辭去魁北克省總督一職。[9]

另外,當瓦庫爾島戰役結束後,美軍已在紐約戰場遭受重創,需要更多援兵。這使大量駐守提康德羅加堡的士兵被調回紐澤西部署。[10]及後大陸議會雖然仍有計劃再次入侵魁北克省,但最終因軍力不足而未有執行。[11]魁北克省要到1812年戰爭才再遭到美國入侵。

相關條目

編輯

註釋

編輯
  1. ^ Stanley 1977,第18-19頁
  2. ^ Stanley 1977,第26頁
  3. ^ Stanley 1977,第18-20頁
  4. ^ Stanley 1977,第24-26頁
  5. ^ Stanley 1977,第28-36頁
  6. ^ Stanley 1977,第125-126頁
  7. ^ Morrissey 2003,第87頁
  8. ^ Nickerson 1967,第28頁
  9. ^ Nickerson 1967,第102頁
  10. ^ Winsor 1888,第367-373頁
  11. ^ Smith 1907,第459-552頁,v.2。

參考資料

編輯
  • Alden, John R., A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Knopf, 1969, ISBN 0-306-80366-6 (英語) 
  • Coffin, Victor, The Province of Quebec and the Early American Revolu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Press, 1896 (英語) 
  • Dale, Ronald J, The Invasion of Canada: Battles of the War of 1812, James Lorimer, 2003, ISBN 978-1-55028-738-7 (英語) 
  • Everest, Allan Seymour, Moses Hazen and the Canadian Refugees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 1977, ISBN 978-0-8156-0129-6 (英語) 
  • Gabriel, Michael P., Moses Hazen and the Canadian Refugees in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 Press, 2002, ISBN 978-0-8386-3931-3 (英語) 
  • Glatthaar, Joseph T, Forgotten Allies: The Oneida Indians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6, ISBN 978-0-8090-4601-0 (英語) 
  • Ketchum, Richard M, Saratoga: Turning Point of America's Revolutionary War, New York: Henry Holt, 1997, ISBN 978-0-8050-6123-9 (英語) 
  • Kingsford, William, The History of Canada, Volume 5, Roswell & Hutchinson, 1892 (英語) 
  • Lanctot, Gustave, Canada &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1774-1783, London: George G. Harrap & Co., 1967 (英語) 
  • Lossing, Benson John, The Empire State: A Compendious History of the Commonwealth of New York, Funk & Wagnalls, 1888 (英語) 
  • Morrissey, Brendan, Quebec 1775: The American Invasion of Canada, Oxford: Osprey Publishing, 2003, ISBN 978-1-84176-681-2 (英語) 
  • Nelson, James L, Benedict Arnold's Navy, New York: McGraw Hill, 2006, ISBN 978-0-07-146806-0 (英語) 
  • Nickerson, Hoffman, The Turning Point of the Revolution, Port Washington, NY: Kennikat, 1967 (英語) 
  • Shelton, Hal T., General Richard Montgomery and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From Redcoat to Rebel,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8147-8039-8 (英語) 
  • Smith, Justin H, Arnold's March from Cambridge to Quebec,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3 (英語) 
  • Smith, Justin H, Our Struggle for the Fourteenth Colony, vol 1,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7 (英語) 
  • Smith, Justin H, Our Struggle for the Fourteenth Colony, vol 2,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07 (英語) 
  • Stanley, George F. G., Canada invaded, 1775-1776, Toronto: Samuel Stevens Hakkert, 1977, ISBN 0888665377 (英語) 
  • Thayer, Simeon, The Invasion of Canada in 1775: Including the Journal of Captain Simeon Thayer, Describing the Perils and Sufferings of the Army Under Colonel Benedict Arnold, in Its March Through the Wilderness to Quebec, Providence: Anthony Knowles, 1867 (英語) 
  • Winsor, Justin, Narrative and Critical History of America: The United States of North America,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88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