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亭縣 (唐朝)
中国历史地名, 上海市松江县松江镇
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請以嘉興縣[1]、海鹽縣、崑山縣三縣地置[2]。屬蘇州、吳郡,為上縣[1]。當時在縣西三十五里有華亭谷,為陸遜、陸抗宅所在。陸遜封華亭侯,陸機云:華亭鶴唳。故有此名[2]。五代十國時,為吳越國轄區,歷屬開元府、蘇州、秀州。北宋時仍屬秀州。南宋慶元時,秀州改嘉興府,仍隸之,為緊縣[3]。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縣升為華亭府,次年改松江府,為松江府治所。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華亭縣析出上海縣。
明朝洪武二十年(1387年)二月,在華亭縣東南置金山衛,又東置青村所守御、千戶所,隸金山衛。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華亭縣和上海縣析出青浦縣[4]。清朝時仍為江蘇省松江府治所。順治初沿襲明制。順治十二年(1655年),析出婁縣,兩縣同城而治。雍正二年(1724年),析出奉賢縣。考評:繁、疲、難[5]。1912年,婁縣廢入華亭,1914年時,《改定各省重複縣名及存廢理由清單》改華亭縣為松江縣。
注釋
編輯- ^ 1.0 1.1 《新唐書·卷四十一·志第三十一》◎地理五……蘇州、吳郡,雄……華亭。上。天寶十載析嘉興置。湖州、吳興郡……
- ^ 2.0 2.1 《元和郡縣圖志·卷第二十五》◎江南道一……蘇州、吳郡。緊。……華亭縣,上。西至州二百七里。天寶十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割、崑山、嘉興、海鹽三縣置。華亭谷,在縣西三十五里。陸遜、陸抗宅在其側,遜封華亭侯。陸機雲「華亭鶴唳」,此地是了。杭州,於杭……
- ^ 《宋史·卷八十八·志第四十一》地理四……嘉興府,本秀州,軍事。政和七年,賜郡名曰嘉禾。慶元元年,以孝宗所生之地……華亭,緊。海鹽。上……
- ^ 《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地理一……松江府,元直隸江浙行省……華亭,倚。崑山在縣西北。東南濱海,有鹽場。又西北有澱山湖,西有泖湖。東南有黃浦,西北有趙屯、大盈、顧會、松子、磐龍等五浦,俱會吳淞江入海。東南有金山衛,又東有青村守御千戶所,俱洪武二十年二月置。西北有小貞村、西南有泖橋二巡檢司。南有金山巡檢司,本治張堰,後徙胡家巷。東南有南橋巡檢司,本戚睦,後徙治更名。又有陶宅巡檢司,後廢。又東南有柘林鎮,嘉靖間築城戍守。上海,府東北……青浦,府西北。嘉靖二十一年四月以今縣東北之新徑巡檢司置,析華亭、上海二縣地益之。三十二年廢為青龍鎮,仍置新徑巡檢司。萬曆元年復於唐行鎮置縣,即今治也……
- ^ 《清史稿·卷五十八·志三十三》地理五……松江府,要,繁,疲,難……順治初,因明制,縣三。十二年,析華亭置婁縣。雍正二年,又析華亭置奉賢,析上海置南匯,析青浦置福泉,改金山衛為縣……華亭,繁,疲,難。倚。東南有柘山、金山。海中有捍海塘。松江上承太湖,東逕笠澤,與東江、婁江而三。今婁江塞,而東江合松江出海,祗一江耳。黃浦江為吳淞支津,首受泖、淀諸水,屈曲流,大洋涇水會之。春申塘水東引黃浦支流,合千步涇,會於北俞塘。又分流逕顓橋入黃浦。柘林營東南,水利通判駐。有鹽場曰袁浦,大使駐。鎮五:亭林、葉謝、曹涇、柘林、沙岡。柘林、亭林、張澤有汛。都司駐柘林,縣丞駐曹涇。亭林巡司一。有鐵路。婁,疲,難。倚。順治十二年置……奉賢疲,難。府東九十里。明於華亭置青村所守御、千戶,隸金山衛。雍正二年析置……
參考文獻
編輯- 《新唐書 志第三十一 地理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