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斑鰩
雙斑鰩(學名:Beringraja binoculata)是鰩科白令鰩屬的一種軟骨魚,分布於阿拉斯加至下加利福尼亞的太平洋水域,多見於潮間帶至水深120公尺處。該魚以底棲無脊椎動物和小魚為食。雙斑鰩是北美洲最大的鰩魚,也是加利福尼亞州商業價值最高的鰩魚[2]。
雙斑鰩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鰩目 Rajiformes |
科: | 鰩科 Rajidae |
屬: | 白令鰩屬 Beringraja |
種: | 雙斑鰩 B. binoculata
|
二名法 | |
Beringraja binoculata Girard, 1855
| |
雙斑鰩的分布範圍 | |
異名 | |
|
物種命名
編輯法國生物學家查爾斯·弗雷德里克·吉拉德於1855年命名雙斑鰩。其種加詞binoculata由拉丁文「bi」和「oculata」二詞組合而來,前者是「二」的意思,而後者則是指「眼睛」,指的是其身體兩側的眼狀斑紋[3] 。在命名該魚時,吉拉德還根據詹姆士·格雷厄姆·庫伯在美國華盛頓州海灘上記錄的一具腐爛標本命名了一種叫「庫氏鰩」(Raja cooperi)的鰩魚,但後人發現該種實際上是雙斑鰩的異名[3]。2012年,雙斑鰩和美鰩一同被分拆至新的白令鰩屬[4]。
外貌描述
編輯雙斑鰩身體呈鑽石型,體寬略大於體長;吻部非常堅硬,呈三角形,其末端較鈍。該魚眼睛極小,位於吻部兩側,後方有較大的噴水孔[3][5]。該魚牙齒小且尖銳,上顎有24-48顆,下顎則有22-45顆[3]。雙斑鰩的兩片背鰭位於其尾部,均很小,而尾鰭則退化為一道小褶皺,臀鰭缺失。雙斑鰩的腹鰭末端均略凹[2][3]。幼年雙斑鰩皮膚十分光滑,至成年則會在吻部下方、鰓裂之間和腹部長出小刺。其背部有一列自身體中部延伸至尾部的棘刺,一般由13-17個棘刺組成,但最多可有55個[3]。雙斑鰩背部體色為斑駁的紅棕色、橄欖棕色或灰色,有暗色或白色的斑點和兩處極顯眼的黑斑,其腹鰭外緣亦會有淡色的斑點[6]:51;該魚腹部則為白色,偶爾有暗色的斑紋[3]。雙斑鰩最大可長到2.9公尺[7],是北美洲最大的鰩魚物種[5],但一般個體體長很少超過1.8公尺。大部分雄性個體體長在0.9-1.1公尺間,雌性則是1.2-1.4公尺[2]。
物種分布
編輯生態
編輯棲息地
編輯雙斑鰩多生活於淺海大陸架或是河口灣中的沙質或泥質海床,偶爾亦會出現在海藻林的底部[2]或是硬質海床上[8]。雖然雙斑鰩最深可棲息於800公尺深處[3],該魚最常見於潮間帶至120公尺水深左右的淺海中[5]。
習性
編輯雙斑鰩是伏擊掠食者,一天大部分時間都趴在海床上不動且常將自己掩埋於海床中,只露出雙眼[2]。儘管如此,雙斑鰩仍有進行遠距離遷徙的能力:2010年一項對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沿海個體的跟蹤調查發現有少數個體能遷徙至1000公里外的水域,甚至有一條遷徙到了2340公里外[7]。在游泳時,雙斑鰩會上下扇動其胸鰭,如同在水中飛行一般[2]。其主要食物為管蟲、軟體動物、小型底棲魚類和甲殼類,其中幼魚會更多捕食前兩者[3]。
生命周期
編輯雙斑鰩為卵生物種,會將卵囊產於海床上[1]。其卵囊長23-30公分,寬11-19公分,外形為中間有凹陷的矩形[2][3]。該魚是所有鰩魚中唯二卵囊中有多於一條幼魚的物種,另一種為同屬的美鰩。一個雙斑鰩卵囊內常會有3-4條幼魚,最多可達7條[2]。正因為此,雙斑鰩的卵囊是鰩魚中最大的[2]。根據水溫不同,卵囊會在6-20月後孵化[9]。雙斑鰩的性成熟時間和體長在不同海域區別較大:如在阿拉斯加灣海域雄性雙斑鰩平均在7歲時性成熟,體長120公分,雌性則在10歲性成熟,體長150公分[10];而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海域雄性和雌性分別在6歲和8歲時就已性成熟,但體長也分別僅有70公分和90公分[7]。雙斑鰩的壽命可達26歲[7][10]。
天敵與寄生蟲
編輯與人類的關係
編輯雙斑鰩性格溫和,鮮少主動攻擊人類,哪怕潛水員主動靠近大部分雙斑鰩也會留在海床上一動不動[2]。
雙斑鰩主要食用部位為其胸鰭,一般在市場上以「鰩魚翅」的商品名出售,偶爾也會在切下圓形的肉冒充扇貝出售[2]。儘管雙斑鰩是其分布範圍內最常被捕撈的鰩魚[3],但由於鰩魚肉商業價值極低(每磅不超過1美元),故鮮少有針對該魚的商業捕撈[2]。市場上絕大多數雙斑鰩都來源於拖網的兼捕[1]。根據NOAA統計,2021年美國本土太平洋沿海的捕撈量約為170噸[11]。儘管有研究認為雙斑鰩的商業價值在未來可能會增加[12],但鑑於目前其分布範圍內所有地方政府對拖網漁船有嚴格的限制,該魚的種群目前並無下降趨勢[1]。目前IUCN上將該魚評為「無危」,而蒙特利灣水族館在其海鮮指南上對不同捕撈方式的雙斑鰩評分不同,但均在2.9分上下[註 1],屬於「良好的替代品」(Good alternative)[13]。
注釋
編輯- ^ 該指南的評分鑑於1-5分之間,其中1分為最環保的海鮮。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1.3 Farrugia, T.J.; Goldman, K.J.; King, J.R.; Ormseth, O.A. Beringraja binoculat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2016: e.T44183A80679344 [17 November 2021]. doi:10.2305/IUCN.UK.2016-2.RLTS.T44183A80679344.en .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Cathleen Bester. Big skate. Florida Museum of Naturral History. [2023-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2).
-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Ebert, D.A. Sharks, Rays, and Chimaeras of California.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ISBN 0-520-23484-7.
- ^ Ishihara, H., Treloar, M., Bor, P.H.F., Senou, H. and Jeong, C.H. (2012). The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skate egg capsules (Chondrichthyes: Elasmobranchii: Rajiformes). Bulletin of the Kanagawa Prefectural Museum (Natural Science) 41: 9-25.
- ^ 5.0 5.1 5.2 Monterey Bay Aquarium. Big skate. [2023-04-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19).
- ^ 6.0 6.1 Walford, Lionel A. The sharks and rays of California.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Fish and Game Fish Bulleti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1931, 45: 1-66.
- ^ 7.0 7.1 7.2 7.3 King,Jacquelynne R; McFarlane,Gordon A. Movement patterns and growth estimates of big skate (Raja binoculata) based on tag-recapture data. Fisheries Research: 50–59.
- ^ Stein, D.L; Tissot,B.N; Hixon, M.A; Barss,W. Fish habitat associations on a deep reef at the edge of the Oregon continental shelf. Fish Bulletin. 1992, 90 (3): 540–551.
- ^ Hoff,Gerald R. Reproduction of the Alaska skate (Bathyraja parmifera) with regard to nursery sites, embryo development and predation (Ph.D論文).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 ^ 10.0 10.1 Gburski,C.M; Gaichas,S.K; Kimura,D.K. Age and growth of big skate (Raja binoculata) and longnose skate (R. rhina) in the Gulf of Alaska.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2007, 80: 337–349.
- ^ Landing.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2023-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2).
- ^ Farrugia, T.J; Goldman,K.J; Tribuzi,C; Seitz,A.C. First use of satellite tags to examine movement and habitat use of big skates Beringraja binoculata in the Gulf of Alaska. 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 2016, 556.
- ^ Big skate(Raja binoculata). Monterey Bay Aquarium Seafood Watch. 2014-04-17 [2023-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