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達觀(約1266年-?),草庭,草庭逸民,漢族,南人元朝浙江溫州永嘉人,通曉高棉語或其他語言。在元朝政府擔任事務官,曾出使真臘國並短期居留吳哥城一年。

周達觀
性別
出生宋度宗咸淳二年(1266年)
浙江溫州永嘉
逝世?
國籍元朝
別名周草庭、草庭逸民
職業旅行家
活躍時期13世紀
經歷
  • 元朝外貿官員
    使節團員
    作家
代表作

由於他在《元史》中無傳,故後人對其生平所知不多。

生平

編輯

周達觀在生時正值南宋之際。當時元朝正攻伐占城安南,併入侵真臘(高棉帝國),但因受地理及氣候所阻,並未成功。因此,元廷改用威迫方法,遣使說服真臘及鄰近小國自動歸附,所以他便成為使節團團員。但其能隨行之原因不詳,不過估計他曾到過南洋,或曾當派駐溫州管理對外貿易的官員,甚至通其語言。

元貞2年(1296年)2月,使節團離開明州,同月於溫州港放洋,並於3月15日抵占城。其後因逆風及值內河水道淺水期,故延至7月才抵真臘國都吳哥城。他們並非因交涉或談判拖延了時間,而是要待翌年西南季風起及大湖水漲才能回航,所以於吳哥逗留約1年。大德元年6月才起程回國,並於8月12日抵寧波,是次旅程歷時一年半。

他回國後便著《真臘風土記》,詳細記載當地都城王室與風土人情、行程及所取途徑,甚有地理學之紀錄價值。而此書最遲於元武宗至大4年才完成。全文約8500字,包括介紹篇, 共分為41個章節。19世紀, 該書被譯成法德英等多種文字。但直到1970年代, 才有柬埔寨學者將其翻譯成高棉文

影響

編輯

在10至13世紀之真臘,正值文明最燦爛的時代,稱為「吳哥時代」。但及後淪為暹羅國土,故《元史‧外國傳》中沒有此地之記載。因此,《真臘風土記》可補《元史》的闕佚,也是13世紀元對其交通貿易之重要史料。柬埔寨之上古史多限於傳說,這也是依賴中國史書的記載而流傳。自東漢以來,中國國勢漸向南伸展,對中南半島漸有認識。如三國時朱應、康泰往扶南林邑宣國威,及後著《扶南異物志》、《扶南記》等,是有關真臘之最早記載,但早已散失。宋代嶺外代答》、《諸蕃志》和元代島夷志略》均有專章敘述真臘,但真臘風土記則以全書詳細記錄當地風俗、山川形勢、人民生活。因此,對認識其古代歷史具有無可代替的參考價值。

此外,由於當地氣候濕暖,文物易於腐朽,加上戰亂頻仍,國土變遷不定。除出土碑文外,文字記錄甚少,文物亦易於散失。因此,此書提供了其古地理數據,還補正史之不足,也作為其與中國交往的歷史見證。

他曾訪問真臘國都吳哥城,後其被暹羅侵擾,柬埔寨遷都金邊,吳哥終淪為廢墟,無人知其存在。19世紀初,此書被歐人萊慕莎譯成法文後,使人興起尋找廢墟之念,從而影響不少歐人東來,加速東西文化交流。再者,他對其地地理有頗詳盡的觀察。如《總序》記從寧波占城的路線,對所經港口、水路、城市、里程均詳盡記載。這加強了中外交通往來聯繫,並且擴大國人的地理知識。

歷代更替,國人多流寓外地。他的出使,為元代移居真臘華僑之情況提供詳實的數據。而且此書對當地的語言、風俗及貿易記載甚詳,這對兩地的經濟文化交流,實有相當的影響及參考價值。

昔日歐人所寫之書籍中,有誤謂浮稻乃19世紀時傳入東南亞,或說洋人為當地貧民培植的。但根據此書所載,浮稻早於他詔喻真臘時已遍布當地。因此,此書糾正不少歷史上的錯誤記載,可見影響之深遠。

真臘風土記傳入法國後, 直接導致了法國人於1860年代在密林中發現吳哥窟

參考文獻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