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音(英語:Whistle register),流行音樂中又俗稱海豚音,並非天然的發聲方法,可以透過後天訓練做到,其發聲原理與俗稱頭聲假聲不同。其名稱源於聲音如哨子聲般尖銳而響亮,而發聲方法和一般聲樂中的M1-常態帶聲[註 1]不同。

哨音是人聲最高的聲區,位於模式聲假聲之上。

在部分女高音中,模式聲的發聲可能會延伸到通常認為的哨音聲區。[1]

生理原理與定義

編輯

哨音音域是最高的發聲態區域,對大多數歌手來說始於女高音的「高D」(D6或1174.6 Hz),延伸大約八度(到D7或2349.3 Hz)。它只使用聲帶後部。哨音聲區的下部可能與模式聲、假聲的上部重疊,歌手於是可以用不同方式發音;不過最常用於D6以上的音高。有一些罕見的聲部(voice)可以將哨音聲區延伸到上述範圍之外,例如大多數歌劇花腔女高音可以唱到「高」F,而不進入哨音聲區。[1]

哨音的產生方法,目前亦未有一套很完整的理論,但有研究察覺到藉著聲帶中間的空隙、即聲門中的前端空間部份產生振動時,會較容易產生高頻率的聲音[2]。另外亦幾乎肯定當喉內在肌英語pharyngeal intrinsic muscle中的外環杓肌英語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有活動、而後環杓肌英語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並不活動時,在杓狀軟骨間會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間,此時聲帶突會互相接觸,而杓狀軟骨的基座 (Apex) 後方卻沒有互相接觸,這種特殊的狀況,不但沒有讓聲帶伸展英語stretching,更會遠離聲帶突[3]。在這個狀況下,也較容易產生哨音。

流行文化

編輯

使用哨音的歌曲或歌手通常都以非常高的音域著稱,例如:

  • 維塔斯的許多歌曲如歌劇二和諧第七元素
  • 科幻電影第五元素的插曲女神之舞
  • Minnie Riperton的熱門單曲Loving You

注釋

編輯
  1. ^ 又稱真聲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James C. McKinney. The Diagnosis and Correction of Vocal Faults: A Manual for Teachers of Singing and for Choir Directors. Genevox Music Group. 1994 [2013-07-26]. ISBN 978-1-56593-940-0. 
  2. ^ Lesley Mathieson; Margaret C. L. Greene. Greene and Mathieson's the voice and its disorders. Whurr. 2001-06-01 [2013-07-26]. ISBN 978-1-86156-196-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8). 
  3. ^ Van den Berg, J.W. Vocal Ligaments versus Registers. The NATS Bulletin. December 1963, 19: 1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