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格利德
塔格利德 (阿拉伯語:تَقْليد,羅馬化:taqlīd )是一個伊斯蘭教術語,表示一個人遵守另一個人的教義。執行塔格利德的人被稱為穆蓋利德(muqallid,意為遵循者)。 [1]該術語的明確含義因上下文和出現的年代而異。遜尼派和什葉派對該術語的經典用法有所不同。遜尼派伊斯蘭教的用法是指一個人不公正地遵守另一個人的教義,而不是一個外行人合理地遵守穆智台希德(有資格進行獨立推理的人)的教義。什葉派伊斯蘭教的用法表示非穆智台希德遵守了總體上合乎穆智台希德的教義,並沒有負面含義。這種差異對應於什葉派對伊瑪目和遜尼派伊瑪目的不同看法。
在當代用法中,特別是在伊斯蘭現代主義的背景下,它經常被以負面的方式描述並翻譯為「盲目模仿」。這是指人們普遍認為獨立知識分子的努力( 伊智提哈德 )停滯不前,以及宗教機構對傳統宗教解釋的不加批判的模仿。 [2]
概述
編輯阿拉伯語單詞taqlīd源自三個字母的阿拉伯語動詞詞根ق-ل-د Q - L - D ,即模仿的意思。 [3]據信,這個詞起源於允許自己「被衣領」引導的想法。執行taqlid的人被稱為muqallid , [4]而拒絕taqlid的人被稱為ghair-muqallid。謝赫沙米·哈納菲表示,這是「在不了解證據的情況下接受某人的陳述」。 [5]
遜尼派伊斯蘭教
編輯傳統上,當一個人不具備穆智台希德資格時,塔克利德是合法且有義務的。 [6]根據魯道夫·彼得斯的說法,在傳統穆斯林學者眼中,這是伊制瑪爾(一致意見),也是宗教中的必然性(ma'lum min al din daruratan )。 [6]
傳統的遜尼派學者依賴《古蘭經》中的兩節經文,要求人們詢問有知識或有記憶的人是否不知道,並服從安拉、使者和他們中的權威。 [6]他們還依賴幾條聖訓,其中穆罕默德告訴他的同伴:「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該做什麼,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詢問。」穆罕默德這樣做是在一位顱骨骨折的同伴詢問與他一起的其他同伴是否可以進行淨化之後。他們說不。於是這位受傷的同伴用水洗了頭就死了。穆罕默德告誡他的同伴說:「他們殺了他。願真主殺了他們。如果一個人不知道該怎麼做,唯一的補救辦法就是詢問。」 [6] [7]
薩拉菲傳統學派,如瓦哈比主義和聖訓人們拒絕塔克利德,而是鼓勵伊提哈德。 [8] [9]
什葉派伊斯蘭教
編輯在什葉派伊斯蘭教中, taqlid 「表示遵循或『模仿』穆智台希德的指示」。 [10]繼公元 941 年(伊斯蘭曆 329 年)的大隱遁( al-ghaybatu 'l-kubra )之後,十二伊瑪目派有義務在其宗教事務中遵循思想家( mujtahid )或法學家(法基赫,faqih)的教義來遵守taqlid 。 [11]自 19 世紀起,什葉派烏里瑪教導信徒轉向「塔克利德的來源」( marja' at-taqlid )「尋求建議和指導,並作為效仿的榜樣」。 [12]因此,不是伊斯蘭法學( fiqh )專家的什葉派在伊斯蘭教法問題上「依法必須遵循專家(即穆吉塔希德)的指示」,但在「信仰問題」上則被禁止這樣做(usul al-din)。 [13]
在「信仰問題」(又名「宗教原則」)中,例如上帝和先知的存在,應該使用tahqiq ,而不是 taqlid。 Tahqiq 意味著尋求真相,自己調查或研究,而不是跟隨專家。
另見
編輯參考
編輯- ^ Sharif, Surkheel (Abu Aaliyah). The Truth About Taqlid (Part I) (PDF). The Jawziyyah Institute: 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06).
- ^ Weiss, Bernard G. (1995). "Taqlīd". In John L. Esposito. The Oxford Encyclopedia of the Modern Islamic Wor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Najm al-Din al-Tufi, Sharh Mukhtasar al-Rawdah (Beirut: Mu’assasah al-Risålah, 1410H), 3:65.
- ^ Surkheel (Abu Aaliyah) Sharif, The Truth About Taqlid (Part I), the Jawziyyah Institute, 2007, p. 2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3-06.
- ^ Aqood Rasm al-Muftee, p. 23
- ^ 6.0 6.1 6.2 6.3 Peter, Rudolph. IDJTIHAD AND TAQLID IN 18TH AND 19TH CENTURY ISLAM. Die Welt des Islams: 139.
- ^ Ibrahim, Ahmed Fekry; University, McGill. Rethinking the Taqlīd Hegemony: An Institutional, Longue-Durée Approach.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2016, 136 (4): 801–816 [2024-02-22]. ISSN 0003-0279. JSTOR 10.7817/jameroriesoci.136.4.0801. doi:10.7817/jameroriesoci.136.4.08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25).
- ^ L. Esposito, John. The Oxford Dictionary of Isla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10, 333. ISBN 0-19-512558-4.
- ^ C. Martin, Richard. Encyclopedia of Islam and the Muslim World. Macmillan Reference USA. 2004: 727–728, 608–609, 26–27. ISBN 0-02-865603-2.
- ^ Momen, Moojan. An Introduction to Shiʻi Islam: The History and Doctrines of Twelver Shiʻ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xxii [29 September 2016]. ISBN 0-300-03531-4.
- ^ al-islam.org 1. What is taqlid?. [2024-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7).
- ^ Momen, Moojan. An Introduction to Shiʻi Islam: The History and Doctrines of Twelver Shiʻism.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43 [29 September 2016]. ISBN 0-300-03531-4.
- ^ Taqlid: Meaning and Reality. al-Islam.org. 20 January 2013 [29 September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