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街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8月24日) |
39°54′46″N 116°25′19″E / 39.9128094°N 116.421875°E
外交部街是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京協和醫院對面的一條衚衕,北面是東堂子衚衕,南面是西總部衚衕。外交部街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單北大街,全長721公尺。外交部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明朝時因為武清侯石亨在這裡建宅邸,因而被命名為石大人衚衕。中華民國初年,袁世凱政府在衚衕中設立外交部,從此石大人衚衕改名外交部街,這一名稱沿用至今。
外交部街歷史悠久,有著豐富的歷史文物遺存,也是目前北京市內保存相對完整的衚衕之一。分布於外交部街的一些重要建築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舊址、睿親王府、藏經館、協和醫院別墅、通聖堂等。
-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舊址位於外交部街33號,最早是明朝明英宗時期的權臣石亨的宅邸。土木堡之變後,石亨發動奪門之變,將明英宗重新扶上皇位,石亨也因為復辟有功獲封忠國公,並賜邸於今天的外交部街。石亨侍功自傲,在1457年建成了宏大的府邸,石府幾乎占據衚衕北側的四分之一,而衚衕的名字也因為石宅的存在而變成了「石大人衚衕」。宅邸建成後不足三年,石亨便以圖謀不軌的罪名下獄,宅邸充公。
- 清宣統末年,為了迎接訪華的德國皇太子,清外務部在寶源局的舊址上興建了迎賓館。迎賓館專門用作迎接國賓,相當於現在的國賓館,是當時北京城內最豪華的西洋建築。辛亥革命爆發後,清廷開始憲政改革,袁世凱被任命為清政府內閣總理,從河南老家進京後的袁世凱將內閣政府設在石大人衚衕迎賓館內,此後不久袁世凱便將家眷接來北京,和他本人一起入住迎賓館。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石大人衚衕迎賓館也就成為了臨時大總統府。1912年8月24日孫中山抵達北京會晤袁世凱,為了表示尊敬,袁世凱遷往鐵獅子衚衕陸軍部居住,將石大人衚衕迎賓館作為孫中山的臨時行轅。1912年9月18日孫中山離京,袁世凱下令將東堂子衚衕的北洋政府外交部遷往石大人衚衕迎賓館,從此石大人衚衕改名外交部街。
- 1928年北伐軍攻占北京後,北洋政府外交部與國民政府外交部合併遷往南京,位於外交部街的北洋外交部被改為舊外交部檔案保管處。1940年受到侵華日軍控制的華北政務委員會在外交部街舊外交部舊址成立,並開始行使其作為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政府的職能,直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
- 1949年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設立在北洋政府外交部的舊址上。第一任外交部長周恩來和第二任外交部長陳毅都曾經在這裡辦公。1960年代初期外交部大樓遷往朝陽門內大街北側,外交部街的原址改為倉庫。自1974年起,院內的假山和老樓被逐漸拆除,大院逐漸變成外交部職工宿舍和世界知識出版社等,院內建築被逐一拆建,至今僅有曾經是迎賓館正門的一座灰色的西洋式門樓還是當年的建築。
- 睿親王府是清初攝政王多爾袞後裔的府邸,多爾袞曾經是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在順治八年因為謀逆削去爵位,差沒宅邸,乾隆年間,多爾袞案平反,其後人承襲睿親王爵位,賜邸於石大人衚衕。睿親王府規模宏大,曾經有多達500間房屋,但現在房屋盡毀僅餘圍牆一段、石獅子兩尊。
- 協和醫院別墅是1913年由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出資興建的,用作協和醫學院外籍教師的寓所,其中建築均為精緻的西式別墅、小樓。這些西式建築至今保存完好,2003年協和醫院別墅成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