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圖一世 (希臘)
希臘國王鄂圖一世(希臘語:Όθων, Βασιλεύς της Ελλάδος,羅馬化:Óthon, Vasileús tis Elládos;1815年6月1日—1867年7月26日),原名巴伐利亞的鄂圖·腓特烈·路德維希(德語:Otto Friedrich Ludwig von Bayern),巴伐利亞王子,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的次子,東羅馬帝國皇族科穆寧與拉斯卡里斯家族後裔。1832年被選為近代希臘王國的首任國王。
鄂圖一世 Όθων A' | |||||
---|---|---|---|---|---|
希臘國王 | |||||
統治 | 1833年2月6日-1862年10月23日遭罷黜(29年259天) | ||||
繼任 | 喬治一世(希臘人之王) | ||||
出生 | 1815年6月1日 奧地利帝國薩爾茨堡 | ||||
逝世 | 1867年7月26日 巴伐利亞王國班貝格 | (52歲)||||
安葬 | |||||
配偶 | 歐登堡的阿瑪莉埃 | ||||
| |||||
王朝 | 維特爾斯巴赫王朝 | ||||
父親 |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 | ||||
母親 | 薩克森-希爾德布格豪森的特蕾莎 | ||||
宗教信仰 | 羅馬天主教 |
家庭與早年生活
編輯鄂圖是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與薩克森-希爾德堡豪森的特麗莎的次子,1815年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薩爾茨堡。他的長兄後來成為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二世,他的三弟後來成為巴伐利亞攝政王柳特波德。經由他的父系遠祖巴伐利亞-慕尼黑公爵約翰二世,他是羅馬帝國拉斯卡里斯皇朝皇帝狄奧多爾一世的21世孫。他的三代祖輩詳見下表:
希臘國王鄂圖一世 | 父親: 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 |
祖父: 巴伐利亞國王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約瑟夫 |
祖父之父: 茨魏布呂肯-比肯費爾德行宮伯爵弗里德里希·米夏埃爾 |
祖父之母: 普法爾茨-蘇爾茨巴赫的瑪利亞·弗朗西斯卡 | |||
祖母: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 奧古斯塔·威廉明娜 |
祖母之父: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格奧爾格·威廉 | ||
祖母之母: 萊寧根-達格斯堡-法爾肯堡的瑪利亞·路易絲·阿爾貝汀 | |||
母親: 薩克森-希爾德堡豪森的特麗莎 |
外祖父: 薩克森-阿爾滕堡公爵弗里德里希 |
外祖父之父: 薩克森-希爾德堡豪森公爵恩斯特·弗里德里希三世 | |
外祖父之母: 薩克森-魏瑪-愛森納赫的恩斯汀·奧古斯苔·索菲 | |||
外祖母: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 夏洛特·格奧爾金·路易絲 |
外祖母之父: 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大公卡爾二世 | ||
外祖母之母: 黑森-達姆施塔特的弗里德里克·卡洛琳 |
早期統治
編輯1831年,當時的希臘總督愛奧尼斯·卡波季斯第亞斯遇刺,希臘陷入混亂、暴力橫行;直到1832年5月的倫敦和會上,列強(英、法、俄)依《倫敦條約》決定:希臘成為獨立的君主國,國王由巴伐利亞17歲的小王子鄂圖擔任後才結束混亂;為了讓奧圖曼帝國承認他的王位,希臘償付一筆數額不菲的補貼。[1]國王的繼承人為鄂圖的後代,如果沒有後代,鄂圖的弟弟及其後代為希臘國王的繼承人。希臘和巴伐利亞的王位不得由一人兼任。鄂圖的稱號是希臘的國王,而不是希臘人民的國王,這意味著仍有上百萬的希臘人在土耳其的統治下。
1833年2月6日,鄂圖王子在三個攝政和3500名巴伐利亞士兵的陪同下在有6000名希臘居民的新首都納夫普利翁登陸。他是乘英國護衛艦HMS馬達加斯加號由英、法、俄三國海軍護送來的。
巴伐利亞攝政的糟糕統治
編輯由於鄂圖一世尚未成年,希臘由攝政委員會執政。攝政委員會由三名巴伐利亞攝政組成,分別是樞密院主席約瑟夫·路德維希·馮·阿爾芒斯佩格、格奧爾格·路德維希·馮·毛萊爾、卡爾·馮·阿貝爾。三個攝政主張專制統治,且能力平庸。直到1835年,鄂圖一世國王年滿20歲,開始執政。
希臘人很快發現他們的稅收比土耳其統治時代加重了,巴伐利亞主要倚賴向英、法、俄借款過日子,對希臘人徵稅繁重、管理混亂希臘人仍沒有發言權,甚至連選舉地方官吏的權利也沒有。攝政們禁止出版物的發行,使他們更加不得民心。
1833年8月,希臘議會宣布希臘東正教享有自治,不再依附君士坦丁堡牧首的希臘東正教會。鄂圖一世是一位堅定的天主教徒,拒絕改宗東正教,使他在一部分虔誠的希臘教徒的眼中被視為異端。最重要的是,奧托很快地在教會享有自治後沒收其地產,關閉600所修道院,開始實行拿破崙時代在巴發利亞制定的世俗化立法。[2]
1834年12月13日,希臘政府遷至雅典。雖然當時的雅典只有一萬名居民,廢墟比房屋更多。這個選擇得到了多數希臘人的同意。1835年,鄂圖一世被西班牙國王授予西班牙金羊毛騎士團騎士勳章。
鄂圖曼帝國的暴政換為了外國的官僚統治,他們鄙夷地將其稱為「巴伐利亞官僚制」(Βαυαροκρατία);此後奧托竭力控制局面但沒能成功,不過他支持希臘民族主義者努力擴大希臘疆土,把很多仍處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希臘人納入希臘。[1]
婚姻
編輯1836年,鄂圖一世訪問德國,目的是挑選一位王后。次年二月回國時他給希臘帶來一位王后——歐登堡的阿瑪莉埃(Marie Friederike Amelie,1818年12月21日—1875年5月20日)。她是奧爾登堡大公奧古斯特與夫人安哈特-貝恩堡-紹姆堡-霍伊姆的阿德萊德的長女。二人一直沒有子嗣。
帶來一位王后的同時鄂圖一世還帶來了一位新首相——來自巴伐利亞的伊格納茨·馮·魯德哈特。獨斷專行的阿爾芒斯佩格被解職。
魯德哈特像他的前任一樣,用獨斷專制的方法來統治希臘。在希臘的立憲主義者和英國公使的壓力下,魯德哈特於10個月後辭職,鄂圖一世自任首相。
鄂圖一世早期統治中值得注意的是學校和醫院的建立,雅典理工大學(Εθνικό Μετσόβιο Πολυτεχνείο)就是這個時候建立的。
九·三革命與後期統治
編輯九·三憲法革命
編輯鄂圖一世剛即位,希臘人就希望在新國王的領導下頒布一個憲法。但攝政和首相一直施行專制統治。直到鄂圖一世自任首相,離希臘人的憲法仍很遙遠。國王拒絕議會選舉。希臘大部分內閣成員甚至國防大臣還是巴伐利亞人。新王國的統治比鄂圖曼帝國的統治還要差,希臘的人口也在下降。親俄派企圖以一個信奉東正教的王子來代替信奉羅馬公教的鄂圖;親英派的立憲主義者強烈要求將巴伐利亞官員逐出希臘。英國政府在給鄂圖一世施壓,要求其制定憲法。1843年,英國在其殖民地愛奧尼亞島進行改革,並在下議院辯論要在希臘實施代議制制度。同年9月3日,雅典爆發革命。德米特里·卡勒基斯上校和獨立戰爭時的民族領袖約安尼斯·馬克里亞尼斯率領軍隊聚集在王宮前的廣場,經過一些抵抗後,國王同意罷免他的巴伐利亞顧問。最終,國王作出讓步並指定約安尼斯·科萊提斯為首相,同意召集國民議會頒布憲法。
於是,希臘成為立憲君主制,恢復由男子選民選出的立法議會。[3]
王國的第一部憲法
編輯1843年11月,希臘王國的第一屆議會召開,參加者有來自色雷斯、伊皮魯斯和馬其頓的代表,會議制定了一部新憲法。1844年3月,鄂圖一世對憲法宣誓。
憲法在精神上是自由主義的,它規定了一個由選舉產生的下院,國王同下院有同樣的立法權,並保留有否決權。行政權由國王任命的大臣行使,國王有權任免大臣。國王還可以在議會任期未滿前將其解散。
然而新憲法下的幾任首相似乎不曾注意這部憲法。特別是1844年的首相科萊提斯推翻了憲法的自由條文,與國王共同建立一個「議會獨裁制」。於是1843年勝利的不是立憲主義者,而是獨立戰爭時的領袖。希臘從巴伐利亞人的專制統治換為希臘人的獨裁統治。他們都沒有執行民主的原則。這是因為民主自由的價值觀與精神從未在希臘人心中普及或建立,希臘仍是東方色彩濃重的農業國度,而非西歐進步的工業社會。
得到民心
編輯在九·三革命中,國王鄂圖一世的威望並沒受到影響,可能是他幼稚的本性,且常常穿著民族服裝,過著簡單的生活。因此他能得到民心。外國外交官與國王的不合作,反而增加了國王的威信。
1850年,出現了所謂「帕西菲科事件」,使希英關係出現危機,卻使鄂圖一世獲得了民眾的信任。大衛·帕西菲科是葡萄牙猶太人後裔,出生於英國海外領地直布羅陀。由於他在希臘的房產在反猶遊行中被搶劫,英國外交大臣巴麥尊支持其向希臘政府要求巨額賠償,甚至派了海軍封鎖了比雷埃夫斯港。鄂圖一世及其政府採取不理睬的態度,後接受了路易·拿破崙的調解。但法國的調解使英國非常不滿並拒絕他的調解。為此法國撤出大使。鄂圖一世雖然最後屈服了,卻得到了希臘人的信任,且賠款也內減到一個很小的數字。一年之後,由於希臘與法國的另一事件,巴麥尊被迫辭職。希臘人的民族情緒空前高漲。鄂圖一世受到人民的信任,且發現保持這種信任的關鍵就是把國王置身於愛國運動前列。
1850年,鄂圖一世被奧地利皇帝授予奧地利金羊毛騎士團騎士勳章。
「偉大理想」
編輯「偉大理想」(Μεγάλη Ιδέα),即收復領土主義,是希臘人希望復辟羅馬帝國的夢想。鄂圖曼帝國有250萬希臘人,在新羅馬、塞薩洛尼基和士麥那的希臘人要求統一起來,這些地方也是希臘商人活動的中心;克里特島隨時都在準備起義。
鄂圖一世將自身置身於愛國運動前列,以贏得民眾的信任,宣揚「偉大理想」是個改變希臘內部問題注意力的機會。1850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承認希臘東正教會的獨立自主地位。與希臘同樣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帝國漸漸取代英國成為希臘利益的保護者。
1854年3月,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希臘人認為實現「偉大理想」的機會來到了。當俄、土開戰時,希臘人的非正規軍隊入侵土耳其,希臘政府不顧英、法的反對允許軍隊支援非正規軍。入侵的結果是希臘部隊被全部消滅;英、法出兵第二次封鎖了比雷埃夫斯港,直到1857年。鄂圖一世時代的「偉大理想」破滅。
統治危機與十月政變
編輯1859年發生了奧地利與義大利的戰爭(奧薩戰爭),鄂圖一世與他的臣民們在外交政策上發生了第一次分歧:希臘人站在加里波第一邊;鄂圖一世卻站在他的親戚奧地利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一邊。義大利在法皇拿破崙三世的支持下獲得了勝利。鄂圖一世企圖用進攻土耳其來挽回威信,但由於上次的教訓,沒有得到政府和人民的贊同。
由於國王沒有子嗣,他的弟弟們不願意改宗東正教,繼位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日程。鄂圖一世對此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雅典的大學生向群眾宣傳法國革命和義大利統一的精神,與奧地利同盟的鄂圖一世現在與「偉大理想」無關了。
鄂圖一世拒絕讓新派政治家入選國會,還背地裡反對受到民眾支持的首相康斯坦蒂諾斯·卡納里斯。1861年發生了學生企圖刺殺王后的事件,學生的領袖被許多人奉為英雄;次年又發生了多起未遂叛亂與政變。軍隊變得越來越無紀律,最終在1862年10月發生政變。
阿卡爾拉米亞的一個地方頭目宣布反叛,幾天後各地紛紛響應,雅典的部隊也加入反叛的行列,於是成立了臨時政府。前首相德米特里奧斯·武爾加里斯成為臨時政府首相。由於國王未曾真心接受憲法,因此在這次政變中他被推翻。英、法兩國也令他接受既成事實,於是他返回慕尼黑。
流亡與去世
編輯政變爆發時,鄂圖一世與阿瑪利亞正在伯羅奔尼撒旅行,當他們準備回雅典時,在比雷埃夫斯被阻止不允許上岸。國王沒有辦法,只好與30年前來到希臘時一樣乘坐英國軍艦離開希臘。英、法、俄很快承認了希臘人廢黜國王。
鄂圖回到了巴伐利亞,流亡中,他從未放棄過希臘王位。在1866年克里特反抗土耳其的起義中,他曾出資贊助克里特的起義者。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1815-1914競逐權力.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77.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 ^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1815-1914競逐權力.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595.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 ^ 3.0 3.1 Richard J. Evans著、胡利平譯. 1815-1914競逐權力.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18年12月: 286. ISBN 978-7-5086-9650-8 (中文).
- 楊公素 《希臘近代史》商務印書館 1997年 ISBN 7-100-01626-6
- 理察·克洛格 《現代希臘簡史》 ISBN 0-521-32837-3
- C. M. 伍德豪斯 《現代希臘史話》
鄂圖一世 (希臘) 出生於:1815年6月1日逝世於:1867年7月26日
| ||
---|---|---|
新頭銜 |
希臘國王 1832年—1862年 |
繼任者: 喬治一世 為希臘人之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