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武軍節度使
威武軍節度使,又稱威武節度使,前身為福建都團練觀察處置使(簡稱福建觀察使),是唐朝在今福建地區設置的藩鎮,領福州、建州、汀州、泉州、漳州,治福州。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置福建經略使(一作「福建經略軍使」,福建之名始此),統率福州經略軍1500人[1],治所在福州,領福、建、泉、漳、潮5州,與福州都督府(725年置)並存。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領福、泉、建、汀4州,漳州、潮州歸嶺南道。天寶元年(742年),改福州為長樂郡,改福建經略使為長樂經略使。至德二載(757年),置經略軍寧海軍。乾元元年(758年),分江南東道為浙江東道、浙江西道和福建道,改長樂經略使為福建都防禦使,兼寧海軍使。上元元年(760年),福建都防禦使和福州都督府合併升置為福州節度使,領福、泉、建、漳、汀、潮6州。大曆六年(771年),罷福州節度使,置福建都團練觀察處置使(簡稱福建觀察使)[2][3][4][5]。893年,王潮任福建觀察使;896年,唐朝朝廷改封其為威武軍節度使。898年王潮死後,其弟王審知繼為威武軍節度使。909年,後梁太祖朱溫加封王審知為中書令、閩王,升福州為大都督府,開創閩國。945年,閩國滅亡,割據福州的李仁達自稱威武軍留後(後南唐封其為威武軍節度使)。947年,李仁達把兵權交給吳越,結束割據。951年,吳越改威武軍為彰武軍。977年,復名威武軍。978年,吳越降北宋;同年,廢威武軍。
歷任觀察使、節度使
編輯- 李承昭(761年—772年)
- 李椅(李琦)(772年—774年)
- 皇甫政(775年—777年)
- 高寬仁(777年—779年)
- 鮑防(779年—780年)
- 常袞(780年—783年)
- 孟皞(783年—784年)
- 王雍(784年—785年)
- 盧惎(785年—786年)
- 吳詵(787年—788年)
- 郝戒鎰(788年)
- 吳湊(788年—791年)
- 鄭叔則(791年—792年)
- 王翃(792年—795年)
- 李若初(795年—797年)
- 柳冕(797年—804年)
- 閻濟美(804年—807年)
- 陸庶(陸淮、陸初)(807年—809年)
- 元義方(809年—811年)
- 裴次元(811年—813年)
- 薛謇(813年—815年)
- 元錫(815年—819年)
- 裴乂(819年—823年)
- 蔡僖(824年)
- 林蔇(825年)
- 徐晦(825年—826年)
- 衛中行(826年)
- 獨孤朗(827年)(上任途中去世)
- 張仲方(827年—830年)
- 桂仲武(830年—831年)
- 羅讓(831年—834年)
- 段伯倫(834年—836年)
- 唐扶(836年—839年)
- 李玘(839年)(未任)
- 盧貞(839年)
- 黎埴(黎植)(會昌年間?)
- 殷儼(848年)
- 崔於(849年—850年)
- 李貽孫(851年—852年)
- 王源植(853年)
- 韋署(853年)
- 裴煒(大中年間?)
- 楊發(856年—858年)
- 王鎮(859年—861年)
- 皇甫燠(861年—862年)
- 杜宣猷(863年—865年)
- 李播(865年)
- 李瓚(865年—867年)
- 李景溫(867年—869年)
- 孟彪(870年—873年)
- 皇甫珪(皇甫煥)(874年?)
- 李誨(875年—876年)
- 李播(876年)
- 韋岫(?—878年)
- 鄭鎰(879年—884年)
- 陳岩(884年—891年)
- 范暉(891年—893年)
- 王潮(893年—898年,由觀察使改制節度使)
- 王審知(898年—925年)
- 王延翰(925年—927年)
- 王鏻(927年—933年,稱帝)
- 王繼鵬(933年—935年,稱帝)
- 王繼恭(936年)
- 王曦(938年—939年,稱帝)
- 朱文進(944年—945年)
- 李仁達(李孺贇)(945年—948年)
- 吳程(948年—950年,知節度事)
- 錢弘儇(950年—951年,知節度事)
- 錢弘儇(952年)
- 錢元璝(952年,知節度事)
- 錢元璝(953年—956年)
- 錢仁俊(956年,知節度事)
- 錢仁俊(957年—959年)
- 鮑修讓(960年,知節度事)
- 錢仁俊(961年—963年)
- 鮑修讓(964年)
- 錢弘儇(965年—966年)
- 錢元璝(967年—968年)
- 孫贊明(968年—969年)
- 孫承佑(970年)
- 沈承禮(971年—973年)
- 錢昱(974年—976年)
- 沈承禮(976年—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