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東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國民革命軍之間的一場戰役。此役是第二次國共內戰攻守形勢轉換階段南線解放軍轉出外線後,第一次以國軍一個機動兵團為目標的作戰[1]

背景 編輯

1948年5月,中共中央軍委指示中原野戰軍牽制國民革命軍胡璉兵團於平漢路以西,以利解放軍粟裕兵團渡黃河南下圍殲邱清泉兵團,軍委5月22日電文特別強調「夏季作戰的重心是各方協助粟兵團殲滅五軍(即邱清泉兵團)」,而陳錫聯部主要任務是「鉗制十八軍(即胡璉兵團)」,如其不能調動十八軍回援,則應就地休整監視十八軍,而不應在豫南發起任何攻勢,否則於全局不利
此時任中原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對中共中央軍委的指示不以為然,5月25日以所部發動了宛東戰役。其原意是以佯攻確山吸引胡璉兵團南下,如此計成功,則當粟裕指揮的華野外線兵團發動攻勢時,已南下的胡璉兵團將北上不及從而為粟裕兵團爭取到時間。
孰料5月27日劉伯承部開始佯攻確山後,胡璉兵團卻按兵不動並未南下,而來援的則是意料之外的張軫兵團。劉伯承此時因考慮張軫兵團實力較弱,與5月27日緊急致電中央軍委要求改變全盤計劃,改以華野牽制胡璉兵團使之不能南下,自己則率中野試圖圍殲張軫兵團。中央軍委對此未置可否,但於次日(5月28日)電文中卻仍再次強調,「陳錫聯兵團擔負鉗制十八軍務使不能東援之任務,望劉鄧按情部署實施之」。但此時宛東戰役已然開始,陳錫聯兵團也已被劉鄧投入圍殲張軫兵團,其原鉗制十八軍之任務已事實放棄。

戰役準備 編輯

解放軍方面:

  • 兵團(華野第三、八縱隊)附縱(中野第九縱隊)一個旅在郾城附近箝制整十八軍。
  • 陳錫聯指揮中野一、三、六縱共三個縱隊作為東兵團,於五月二十七日佯攻確山,適時西進殲擊張軫兵團。
  • 陳賡指揮中野第四、第二和華野第十縱隊共三個縱隊及桐柏部隊作為西兵團,由南陽地區尾張軫兵團東進,在賒旗鎮唐河以東地區開始攻擊,以利東兵團西進圍殲之。

經過 編輯

  • 東兵團於5月27日佯攻確山,欲吸引整十八軍由臨穎向漯河南進,然胡璉兵團按兵不動,張軫兵團卻意外由南陽東援,正陽之敵整二十八師不敢單獨先援確山。28日,該兵團除留六縱之十八旅一部仍圍確山佯動,一縱之二十旅監視正陽之敵外,主力即由確山地域先向春水泌陽之線西進,適機兜殲張軫兵團。
  • 陳唐兵團自5月31日至6月3日,阻擊由臨穎南下整十八軍於漯河地區,斃傷國軍二千二百餘人,解放軍傷亡五百七十人,傷亡為四比一,完全達成其箝制任務。
  • 西兵團以四縱之十、十一兩旅於5月29日在賒旗鎮以南之埠口扭擊張軫兵團。是夜,由於該兩旅向賒旗鎮以北撤退,西兵團又迷於表面的情況,30日將四縱主力東調羊冊、郭集地區,將二、十兩縱東調羊冊西南地區(實際該兩縱因執行解放軍28日四時基本命令,只到了高廟集興隆鎮苗廟地區)而夾擊之,以致張軫於31日晨由埠口經橋頭鎮向南陽回撤。西兵團在就勢進擊之中,僅在馬劉營、連莊殺傷整編第五十八師六千餘名。西兵團之華野十縱司令員宋時輪並未機械執行陳賡命令,30日當天僅令陳再道的中野二縱東撤,自己則率華野十縱主力從瓦店、白秋地區向桐河、高廟、橋頭方向開進,因此得以在張軫兵團向西逃跑時,在婁子莊小司莊之線阻擊由南陽地區回援之國軍,共截擊與殲滅張軫萬餘人,其中俘虜五十八師副師長肖本元以下五千三百餘人。

經驗教訓 編輯

宛東戰役既未能達成殲滅張軫兵團之戰役目標,亦未能實現調動胡璉兵團南下的戰略目標。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致電中央軍委進行了檢討,將責任推與陳賡指揮的西兵團:

「西兵團指揮出現重大失誤,因考慮十、十一兩旅傷亡,又迷惑於敵表面現象,誤認為張敵東進,沒有照顧我東面有東兵團,放鬆了極重要的西面兜擊,使張軫得於三十一日拂曉向西逃走。此為未全殲張敵的重大失招,是未能把握基本情況發展的規律,迷失戰役指導方向的重大失誤。」

劉鄧同時對配屬西兵團的華野十縱宋時輪部提出表揚:

「在機動中,各級指揮應在上級總的意圖之下,根據具體情況,負責機斷行事。兩縱於三十日在高廟集、興隆鎮地區,根據我們的基本命令與當時張軫的實際情況,不是向東而是向西,未完全執行西兵團命令,只以二縱進到苗莊寺、苗店之線,就勢轉移兵力向橋頭西方向圍擊,故能殲敵六千餘人。這種機斷行事是對的。」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王亞麗. 档案里的故事----宛东战役. 南陽市宛城區檔案館. 2011-03-04 [2014年2月1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4月2日) (中文(簡體)). 

書籍 編輯

  • 軍事科學院《劉伯承軍事文選》編輯組. 劉伯承軍事文選. 解放軍出版社, 2012-05-01 ISBN 978750652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