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清泉

中国将领

邱清泉(1902年1月27日—1949年1月10日),学名青钱雨庵浙江省温州永嘉县蒲洲乡(今温州市龙湾区蒲州)人,1921年以第二名毕业于浙江省立第十中学(现温州中学),1922年半工半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1924年7月录入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工兵科第二期,1937年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毕业。 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抗战期间曾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与第五军军长,参与昆仑关战役滇西缅北战役。抗战胜利后参与国共内战,为第二兵团司令,在徐蚌会战阵亡。颇能近体诗,人称“将军诗人”。又由于邱清泉为人桀骜不驯,和同僚、上司向来关系不良,而且作战风格大胆泼辣,亦被称为“邱疯子”。

邱清泉
邱清泉将军戎装照
中华民国国军第5任陆军第二兵团司令
任期
1948年10月—1949年1月10日
前任杜聿明
继任
国民革命军第3任第五军军长
任期
1943年1月—1947年9月
前任杜聿明
继任自己 整编第五师师长
个人资料
出生1902年1月27日
逝世1949年1月10日(1949岁—01—10)(46岁) /×
国籍 大清(1902年-1912年)
 中华民国(1912年-1928年)
 中华民国(1928年-1949年)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获奖三等宝鼎勋章
四等宝鼎勋章
四等云麾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1925年-1949年
军衔 陆军二级上将(追晋)
部队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二十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指挥第二兵团
参战国民革命军北伐
中原大战

第一次国共内战

中国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内战

学历

早年生活 编辑

父邱箴灿(1867年-1938年),母余氏。1922年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就读,1924年进入位于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为第二期工兵科学生。受教期间,即参与弭平广州商团叛乱事件,东江战役,与弭平广州叛乱事件。1925年毕业,任少尉排长,参与惠州战役,升中尉。

1926年调回黄埔官校,升上尉连长。广州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邱清泉率入伍生连配属于第4军,曾参与汀泗桥战斗武昌攻城战南昌战斗。陆军军官学校于1927年迁至武昌时,邱上尉率入伍生回校上课,但在宁汉分裂时为共产党禁锢,同时被拘者还包括彭孟缉等廿余人。逃出后抵金陵,任北伐总司令部训练处少校科员,旋任第9师营长,参与龙潭之役

1928年升中校,1929年任第二师工兵营营长,参与中原大战。1931年任第10师上校团长,1933年升少将,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训练处处长。1934年考取公费留学德国,先入工兵专门学校,结训后进入柏林陆军大学受训,并曾参与1936年纳粹德国陆军的秋季大演习。1937年毕业回国,任教导总队参谋长,并以此职参与对日抗战。

对日抗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编辑

南京保卫战 编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邱少将于11月随教导总队移驻江宁,12月日军进攻南京时,驻守于中山门中华门一线,12月12日时日军攻入中华门,部队撤退时被困在南京乡间,期间还曾被日军第5师团第9旅团征服劳役,但未被发觉其身份。1938年逃出后,出任由陆军装甲兵团扩编而成的机械化第二〇〇师副师长。5月,日军进攻徐州,第二〇〇师之一部编组为突击军第一纵队,由邱清泉任司令,该部为机械化纵队,被编入第一战区司令部,抵兰封对抗沿陇海铁路进攻之日本陆军第14师团。9月调郑州,复率机械化纵队参与信阳之役

昆仑关战役 编辑

1938年10月,第二〇〇师的战车部队改为第五军直属装甲兵团,并恢复为步兵师纳入其编制,此时第五军下辖第二〇〇师,新编第二十二师(以下简称新二十二师)与荣誉第一师。邱清泉此时担任任新二十二师师长,负责组训新兵,并修订步兵班教范(后推行全军)。1939年11月,日军登陆广东,欲切断中国与越南之国际交通线,并于12月4日攻占昆仑关。第五军率所部于12月16日发动反攻,新二十二师奉命迂回昆仑关,于20日切断昆仑关交通线。第五军于12月31日攻下昆仑关,并于1940年1月18日换防之前都在昆仑关周边高地与日军激战。

此役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阵亡,两个步兵联队与一个炮兵大队被歼灭,联队长亦阵亡。邱因功升第五军副军长,并获颁四等宝鼎勋章,也因在此战中之勇猛表现,获得“邱疯子”的绰号。

滇西战役 编辑

 
国军将领于云南合影,邱位于第二排右手.

邱少将于1940年调委员长侍从室参议,1941年任军训部训练处处长兼重庆第三警备区司令。1942年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西安第七分校副主任,升中将,调新编第一军军长,旋于1943年1月改任第五军军长。1943年底,国军驻印度部队开始反攻缅北,1944年8月,第五军第二〇〇师与部分军部直属部队奉派前往滇西龙陵参战,归第11集团军节制,邱军长亦前往督战。第二〇〇师于10月切断龙陵交通线,助国军于11月收复龙陵,后于1945年1月攻占畹町周边要地,助第二军于1月20日收复畹町。之后第五军驻守昆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国共内战 编辑

 
复成新村14号邱清泉公馆旧址.

1945年10月3日,第五军奉命解除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职务,以及昆明行营在昆明地区各直属部队之武装。除零星冲突外,各直属部队武装于3日晚即已解除。龙云被围于省政府,至7日离开昆明。

1946年3月,第五军调防南京,由于陈毅新四军占据安徽天长盱眙一带,于是第五军于7月调淮南,与并分别于7月29日与30日攻占天水与盱贻。随后北调宿县,对敌方淮北军分区进行扫荡,一路所向披靡。 8月,第5军奉命转战鲁西地区,同友邻整编十一师协同作战,通过龙凤战役等一系列战斗,将敌方刘伯承部逐出鲁西地界。直到1947年2月。3月,第五军划归第二兵团节制,邱中将兼第二兵团副司令,转战鲁南与鲁中,7月转战鲁西,9月第五军改称整编第五师,参与郓城会战,在丁里长一带面对敌方粟裕所部主力围攻,岿然不动,在友邻吴化文部协同下,以第二〇〇师与友军连接,以第四十五师迂回,坚持敌攻我左翼,我右翼攻敌,经艰苦卓绝之奋战,于千钧一发之际,因部下邓军林无畏援军之到达,终将敌击退。10月调平汉线,归陆军总部郑州指挥所节制。11月整编第五师扩编为整编第五军,辖整编第五师与整编第七十师与整编第八十三师,转战黄泛地区,并于1948年初确保陇海路的交通。

1948年5月,陆军总部徐州指挥所令整编第五军前往豫东,与粟裕所部交战。但在6月18日,粟裕部攻进开封,由于开封为国军补给基地,于是整编第五军奉命驰援开封。但整编第五军未抵开封,开封即于22日失守,于是邱军长迂回开封西南,于25日在陈留截断粟部,遂于26日收复开封。但由于区寿年兵团在杞县被围,欲来解围的黄伯韬兵团,在区寿年兵团覆灭时亦被围于帝邱店,于是整编第五军奉命驰援黄伯韬兵团,后于7月6日达成任务。此役称为豫东战役,国防部称解放军损失约10万余人,但国军共2个整编师与1个独立旅被解放军歼灭,损失亦超过9万余人。

有历史学家认为邱清泉是出于个人考虑,怀疑高级军事机关已被中共间谍渗透,怀疑情报而放缓对区寿年的援助。与黄百韬并无不和,因为怀疑情报,而未遵行[原创研究?]。但在战后检讨中,蒋介石认为整编第二十五师作战有功,师长黄百韬获颁青天白日勋章,但整编第五军邱清泉所部“行动迟缓,应另行议处”。有论者认为此为邱、黄两人不和之始。战后,整编第五军主力整编第八十三师被调出,不久恢复第一〇〇军番号。徐蚌会战期间,被划入黄百韬兵团。且邱清泉在本次作战中,发现由国防部所传来情报不确实,问题相当严重 [1],加上1947年间的诸次战役亦有类似情况[2] [3]

1948年9月,任第二兵团副司令,10月任司令,驻砀山[4]。第二兵团于11月7日奉命移驻黄口,11日徐蚌会战奉命增援被解放军围于碾庄地区的第七兵团(司令黄百韬),但在22日被阻于离碾庄12公里处的大许家一线,无法突破。而碾庄阵地已于21日被攻破,22日下午第7兵团覆灭。第二兵团解围不成后回防徐州外围,30日奉命放弃徐州,由于撤退路线为部队与难民所塞,且为解放军阻击,12月3日始达陈官庄,但亦在同日与第十三兵团一同被围。4日第2兵团提出突围作战计划,欲以军或师为单位,作辐射状突围,但在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杜聿明中将所主持的会议中,因第七十四军军长邱维达反对而否绝该议。1949年1月6日,解放军发动全面攻击,9日攻进陈官庄阵地,10日凌晨,由于兵力折损殆尽,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部副主任兼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中将亲率兵团部特务营发动反击,血战殉职(一说突围不成邱氏饮弹自戕)[5] 。1949年3月16日,第五军军长熊笑三在溪口,向蒋经国细述邱清泉“自杀成仁经过”[6]:169。中华民国政府追赠邱清泉为陆军二级上将。

荣誉与纪念 编辑

 
邱清泉上将殉国六周年家奠

因昆仑关之役与滇西战役,邱清泉获颁四等与三等宝鼎勋章。与解放军作战时,亦于1947年3月14日获四等云麾勋章,同年4月15日晋颁三等云麾勋章[7]。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7月颁褒扬令,1950年下令入祀台湾忠烈祠,1951年复颁褒忠状。1952年,邱清泉成仁三周年纪念,蒋介石亲笔题横额“碧血丹心”[8]以兹纪念。[9]1954年4月3日完工的台7甲线清泉桥,1961年,台中装甲兵训练基地改名为清泉岗基地,1966年3月20日,台中公馆机场改名为清泉岗机场,皆以纪念邱清泉上将。 邱清泉上将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建军从论》等一系列军事著作,现均传世。

家庭 编辑

1920年与温州同乡黄氏结婚,育有1子邱国贤。1929年在南京,与叶蕤君小姐结婚,生3子(邱国渭、邱昆仑等)2女(邱莉娜、邱莉娃)。两位夫人与2子2女均在大陆易手前抵达台湾。次子邱国渭留于上海,1952年从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图书馆,做外文书籍的采编工作。文革之后,当选上海市政协委员。后去美国定居。

学养 编辑

邱清泉饱读诗书,多有佳言名句,可谓近代儒将典范,现摘如下:

1、昆仑关战后,国民政府授予邱清泉四等宝鼎勋章,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副军长。邱也认为这是他平生最畅快淋漓的一仗,意气风发之余,赋诗道:

“岁暮克昆仑,旌旗冻不翻。天开交趾地,气夺大和魂。烽火连山树,刀光照弹痕。但凭铁和血,胡虏安足论。”

2、1943年秋,邱清泉母亲去世,邱清泉忙于整训部队,只好作诗三首,遥祭母亲:

“海天遥望落霞红,机抒声消井臼空。常为远游违左右,徒劳征战转西东。寒霜肃杀悲慈竹,冷雨凄凉泣古桐;纵有俸钱多十万,承欢无路哭秋风。”

“更泽危坐对寒釭,怕听空庭雨打窗。蜡烛烧残肠欲断,拼将秋泪落双双。”

“帘卷潇湘夜欲沉,愁肠敲断五更砧。秋风吹入丝丝雨,似共劳人泪下襟。”

3、1944年8月,第5军第200师与部分军部直属部队奉派前往滇西缅北参战,归第11集团军节制,邱军长亦前往督战,并作诗一首:

“万里云山北望频,南天立马一劳人。邑多衰落伤农圃,路有饥寒耻重臣。生意哀怜驱嬴马,道心消逝伴朱轮。烟村残野夕阳处,枉自风光画样新。”

4、1945年春,邱清泉率中国远征军从中缅边境班师回朝,经过云南保山时,感慨万分,写诗道:

“安论经纬起斯民,终为浮云蔽日频;独仰云山遥万里,常挥涕泪泣孤臣。”

5、赐本军立功诸将士,此诗作与在冀南追击敌军之时,豪迈奔放之英雄气概表露无遗。更指出了国民党共产党之别,表现出强烈的汉民族正统意识。 “汗马黄沙百战勋,神州多难待诸君;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暖日照融千树雪,寒风吹散满天云;犹多狐鼠遁逃处,河朔家家望五军。”

6、1947年9月第5军改称整编第5师,参与郓城会战,邱清泉作诗一首:

“千里入荒城,又是匆匆别。宅第尽废墟,道路人踪绝。 乌雀绕枝头,蛇鼠出野穴。不知人意苦,但闻声哀咽。何处是青山,定多杜鹃血。入夜秋风起,云浮月明灭。鸿雁何悲鸣,征夫心胆裂。故园人岂知?天际愁肠结。”

7、 为黄泛区会战后回乡访亲之间所作。前线战局不利,始有隐忧,所以有“胜衰付烟云,得失笑斗鸡!”之句。而目睹家乡质朴田园风光,又不免多生感慨,所以又有“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之句。而诗尾“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更堪称点睛之绝句,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磅礴气势表现得一览无遗。

“十年水流东,十年水流西,水流已无时,人事比爪泥。春残花溅泪,暑去寒露凄,胜衰付烟云,得失笑斗鸡。孔门闻道死,庄生与物齐;各言志所取,身后互诃诋。是非无定论,荣辱不须迷。堂燕寻常入,暮鸦终古啼,不如倾斗酒,诗成和醉题。”

注解 编辑

  1. ^ “杞县之役,原可乘攻克开封之余威,由杞县东向,迅解七十五师之围,然军抵杞县,国防部又空投情报谓陈庚匪部数纵队自许昌东向来袭,致将军分兵备战,苦战桃林岗、许岗五日不下。事后始悉此一情报全无事实。”见沈刚伯. 《邱清泉》,《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傳記》. 台北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8. 
  2. ^ “当时第五军南下追剿陈匪,即可予匪痛歼之际,忽空投命令谓博山有匪张灵光部,令北返进剿,至则仅有少数地方团队与民兵,及回师南下,时逾七日,陈匪已渡运河西去矣。”,遂怀疑高级军事机关已被中共间谍渗透。见沈刚伯. 《邱清泉》,《民族英雄及革命先烈傳記》. 正中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1978. 
  3. ^ 他曾说:“今天这个仗是亮子和瞎子打架,瞎子本领再高强,无论如何也不会打赢亮子。中原会战敌方是亮子,而我们是瞎子,如何能战?” 他又说:“国防部给我的命令,副本先到共匪那边。”他这话也是一次一次体验出来的,这是他不太从命的理由。 他并不自始就如此“骄悍”,起初当马家集被围时(卅五年三月),国防部是要他死攻六合的,他也从命,因为那里离国防部近,国防部派人送来从六合、天长到宿迁十万分之一的地图,整个部队都代为部署好,连行军的红蓝线都一一指定。等地图送到时,情势早已发生变化,他丢了地图说道:“那这个还要我们指挥官干什么?”后来马家集之围还是他出奇兵攻下天长时,马家集才解围的。他慢慢才体验到国防部必有匪谍渗透,现在也终于证实刘斐、郭汝瑰皆为匪谍。”,见《吴思珩先生访问纪录》,《口述历史第八期》,1996年,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4. ^ 邱将军撰誓辞曰:“余在 总理孙公灵前,对天盟誓,谨以至诚,报效 党国,尽忠 领袖,歼灭奸匪,完成革命,不怕死,不苟安,不被俘,不投降,有敌无我,有我无敌!如违誓言,天诛地灭,雷打火烧!皇天后土,实所共鉴。谨誓。宣誓人邱清泉。”
  5. ^ 在大陆官方的说法中,邱清泉最后是如同失心疯一般,在战场上乱窜,终于被解放军开枪打死。但存活于海峡两岸的第二兵团部下士兵的目击证人都已证实邱将军系举枪朝自己腹部开枪后,由远硕卿上尉补发两枪而死。参见邱子静. 《民族戰士邱清泉》.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1987. 远硕卿. 《邱清泉之死紀實》,《魏都文史資料第四輯》. 人民政协许昌市魏都区委员会文史委出版. 1994. 
  6. ^ 蒋经国. 〈危急存亡之秋〉. 《風雨中的寧靜》.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7. ^ 邱清泉并未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参见荣鉴光着之《国光勋章及青天白日勋章人物志》,与祝康明编著之《青天白日勋章受勋人图录》
  8. ^ 典出《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9. ^ 图29(蒋介石题横额原件),刊《大决战》,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4月

参考文献 编辑

  • 邱子静. 《民族戰士邱清泉》. 台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 1987. 
  • 吴思珩. 〈崇敬與懷念〉. 第三十四卷第一期. 台北:传记文学出版. 1979-01. 

相关条目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