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運載火箭
小型運載火箭(英語:Small-lift launch vehicle)一般是指2,000公斤(4,400磅)以下近地軌道酬載能力的運載火箭。[1]
小型運載火箭是每個國家在開發運載火箭時最基本的一步,在二戰期間,納粹德國便開發了一種名為V-2的火箭,其後這支火箭的技術更成為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的基礎。鑑於運載火箭與彈道飛彈的相似性,具備小型運載火箭技術的國家,便已經具備研發彈道飛彈的初步基礎。目前能製造的國家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日本、韓國、北韓、印度、以色列、伊朗和歐洲。
型號
編輯服役中
編輯- 諾格創新系統(NGIS)—飛馬座運載火箭:1990年服役至今,酬載為443公斤(977磅)。
- 諾格創新系統(NGIS)—米諾陶-I運載火箭:2000年服役至今,酬載為580公斤(1,279磅)。
- 諾格創新系統(NGIS)—米諾陶-IV運載火箭:2010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735公斤(3,825磅)。
- 諾格創新系統(NGIS)—金牛座運載火箭:1994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450公斤(3,197磅)。
- 火箭實驗室(Rocket Lab)—電子號火箭:2017年服役至今,酬載約為300公斤(660磅)。
-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天箭運載火箭:2003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400公斤(3,086磅)。
- 歐洲太空總署(ESA)—織女星運載火箭:201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430公斤(3,153磅)。
- 國家航天局(CASA)—捷龍一號運載火箭:2019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150公斤(33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捷龍三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1,500公斤(3,30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快舟一號運載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430公斤(95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快舟一號A運載火箭:2017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200公斤(44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酬載約為1500公斤(330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長征六號運載火箭:2015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1,080公斤(2,381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2015年服役至今,酬載為700公斤(1,543磅)。
- 中科宇航(CAS Space)—力箭一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有效SSO酬載為1,500公斤(3,300磅)。
- 星際榮耀(ISpace)—雙曲線一號運載火箭:2019年服役至今,酬載為300公斤(660磅)。
- 星河動力(Galactic Energy)—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2020年服役至今,酬載為350公斤(770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艾普斯龍運載火箭:2013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200公斤(2,600磅)。
-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世界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500公斤(3,3300 磅)。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家航空航天技術總局(NATA)—銀河系列運載火箭:2009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00公斤(220磅)。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小型衛星運載火箭:2022年服役至今,酬載為500公斤(1102磅)。
- 以色列太空總署(ISA)—沙維特系列運載火箭:1988年服役至今,酬載為800公斤(1,763磅)。
- 伊朗太空總署(ISA)—鳳凰運載火箭:2016年服役至今,酬載為150公斤(330磅)。
已退役
編輯- 國家太空總署(NASA)—前鋒運載火箭:1957-1959年,酬載為9公斤(20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偵察運載火箭:1961-1994年,酬載為174公斤(384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三角洲0100運載火箭:1972年,酬載為1,300公斤(2,866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三角洲1000運載火箭(1900):1973-1975年,酬載為1,800公斤(3,968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三角洲2000運載火箭(2910):1974-1981年,酬載為1,887公斤(4,160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三角洲3000運載火箭:1981年,酬載為816公斤(1,798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雅典娜運載火箭:1995-2001年,酬載為795公斤(1,753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雅典娜-II運載火箭:1998-1999年,酬載為1,800公斤(4,145磅)。
- 國家太空總署(NASA)—擎天神-半人馬運載火箭:1962-1983年,酬載為1,134公斤(2,500磅)。
- 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獵鷹1號運載火箭:2006-2009年,酬載為420公斤(926磅)。
- 第一實驗設計局(OKB-1)—人造衛星運載火箭
- 南方設計局(KB Pivdenne)/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宇宙3號M型運載火箭:1967-2010年,酬載為1,400公斤(3,086磅)。
- 赫魯尼契夫國家航太研製中心/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呼嘯運載火箭:1990-2019年,酬載為1,950公斤(4,299磅)。
-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波浪運載火箭:1995-2005年,酬載為100公斤(220磅)。
-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靜海運載火箭:1998-2006年,酬載為420公斤(926磅)。
- 俄羅斯航太國家集團(Roscosmos)—起飛運載火箭:1993-2006年,酬載為532公斤(1,173磅)。
- 皇家航空研究院(RAE)—黑箭運載火箭:1969-1971年,酬載為73公斤(161磅)。
- 法國國家太空研究中心(CNES)—鑽石系列運載火箭:1965-1975年,酬載為107公斤(236磅)。
- 軌道運輸火箭AG(OTRAG)— OTRAG火箭:1977-1983年。
- 歐洲太空總署(ESA)—亞利安1號運載火箭:1979-1986年,酬載為1,400公斤(3,086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長征一號運載火箭:1970-1971年,酬載為300公斤(661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長征一號D運載火箭:1995-2002年,酬載為750公斤(1653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風暴一號運載火箭:1972-1981年,酬載為1500公斤(3300磅)。
- 國家航天局(CASA)—開拓者一號運載火箭:2002-2003年,酬載為100公斤(220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Lambda 4S:1966-1970年,酬載為26公斤(57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Mu系列運載火箭(3SII):1971-1995年,酬載為770公斤(1,698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N-I運載火箭:1975-1982年,酬載為1,200公斤(2,646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H-I運載火箭:1986-1992年,酬載為1,400公斤(3,086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J-I運載火箭:1996年,酬載為1,000公斤(2,205磅)。
- 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M-V運載火箭:1997-2006年,酬載為1,850公斤(4,079磅)。
- 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KARI)—羅老運載火箭:2009-2013年,酬載為100公斤(220磅)。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衛星運載火箭:1971-1983年,酬載為40公斤(88磅)。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加強衛星運載火箭:1987-1994年,酬載為150公斤(331磅)。
- 伊朗太空總署(ISA)—信使運載火箭:2008-2019年,酬載為50公斤(110磅)。
- 巴西太空總署(AEB)—衛星發射運載火箭:設計酬載為380公斤(838磅),兩次發射失敗後取消項目。
開發中
編輯- 相對論空間(Relativity Space)—人族1號:酬載約為1,479公斤(3,261英磅),預計2023年首飛。
- 太空一號 (企業)(Space One)—KAIROS (火箭):酬載約為250公斤(551磅),預計2024年首飛。
- 晉陞太空科技(TiSPACE)—飛鼠五號運載火箭:酬載約為390公斤(860英磅),2021年首飛失敗。[2][3]
- 國家太空中心(TASA)—入軌火箭(尚無確切命名):酬載約為200公斤(440英磅),預計2030年首飛。[4]
- 巴西太空總署(AEB)—VLM運載火箭:酬載約為150公斤(330磅),預計2025年首飛。
- 國家太空活動委員會(CONAE)—特羅納多II運載火箭:酬載約為250公斤(551磅),預計2020年首飛。
參見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NASA Space Technology Roadmaps - Launch Propulsion Systems, p.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mall: 0-2t payloads, Medium: 2-20t payloads, Heavy: 20-50t payloads, Super Heavy: >50t payloads"
- ^ 存档副本. [2016-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2).
- ^ 存档副本. [2020-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9).
- ^ 台灣入軌火箭. 國家太空中心(TASA)官網. [2024-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1).
- Mallove, Eugene F. and Matloff, Gregory L. The Starflight Handbook: A Pioneer's Guide to Interstellar Travel, Wiley. ISBN 0-471-619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