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1′59″N 112°34′25″E / 37.86639°N 112.57361°E / 37.86639; 112.57361

崇善寺
大悲殿
基本資訊
位置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
宗教漢傳佛教
開基中興:晉恭王朱棡
開山時間唐初
中興:洪武十四年(1381)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崇善寺
分類古建築
時代明至清
編號7-0882-3-180
認定時間2013年3月
地圖
地圖

崇善寺位於中國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文廟街道文廟社區崇善寺街9號[1]太原文廟後方。現為山西省佛教協會所在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編輯

據文字記載,崇善寺始建於初,原為隋煬帝行宮,最初叫做白馬寺,後來還用過延壽寺、宗善寺、新寺等名字[2]。其中新寺這個名字用的時間最長。

崇善寺的鼎盛時期是在明代[3],升格成為一座皇家寺院。洪武十四年(1381),晉恭王朱棡為紀念其母馬皇后,在原址擴建。洪武二十四年(1391)建成[4]。占地寬廣,占地面積二百四十畝,14萬平方米,殿宇近千間,規模宏大,居山西之首。僅中軸線上的大型殿宇就有六座:金剛殿、天王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大悲殿和金靈殿[5]嘉靖年間改名崇善寺。

清同治三年(1864)大火,將寺院大部分建築燒毀,僅存明代所建的大悲殿。在火災後,光緒八年(1882年),山西巡撫張之洞將寺院前部遺址,改建為太原府文廟,又在後部倖存的大悲殿前新建山門和鐘鼓樓,形成崇善寺現有格局。東西並列三個院落,東西兩院分別為文殊院和法堂院。占地面積8547平方米,僅為原規模的四十分之一。文廟和崇善寺中間形成一條東西小巷。

建築

編輯

大悲殿原為明代崇善寺中軸線上六座殿宇中的第五座,規模僅次於九開間的大雄寶殿。大悲殿尺度宏大,面闊七間,進深五椽,高近20米,重檐歇山頂。殿內中間供奉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立像,左側供奉千臂千缽千釋普賢立像,右側供奉文殊立像,均為明塑,體型豐滿,高8米餘[6]

崇善寺內藏有大量宋元明時期珍貴的佛經刻本。太原市區內的佛教寺院屈指可數,崇善寺就算其一,每逢除夕之夜,很多市民都要到崇善寺擊鐘祈福[7]

保護

編輯

1965年5月24日,崇善寺公布為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8][9]

2013年3月5日,崇善寺大悲殿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0882-3-180[10][11]

圖庫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 > 太原市 > 迎泽区 >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崇善寺大悲殿. 山西省文物局. 2019-08-10. 
  2. ^ 道光《陽曲縣誌》
  3. ^ 郭成源,馬祥梅,邱艷昌主編. 中国最美古建园林 精装珍藏版.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6: 154. ISBN 978-7-5038-8158-9. 
  4. ^ 文物古迹. 迎澤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5. ^ 連達. 《寻访山西古庙》下.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0年: 179-181頁. ISBN 978-7-302-54782-4 請檢查|isbn=值 (幫助). 
  6. ^ 趙壽堂等. 《山西古建筑地图》下.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21年: 369頁. ISBN 978-7-302-57109-4. 
  7. ^ 安瑞生編著. 乌金之乡山西 1. 北京: 中國旅遊出版社. 2015: 57. ISBN 978-7-5032-5197-9. 
  8. ^ 山西省人民委員會關於公布省級第一批(調整)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晉文字〔1965〕104號)
  9. ^ 劉潔; 劉大壽. 山西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考. 文史月刊. 2003, (8): 38-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2). 
  10.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國務院. 2013-03-05 [2013-10-31].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02). 
  11.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3-03-05 [2020-0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