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爾轟炸機
巴特爾(英文:Fairey Battle)轟炸機是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的輕型三座轟炸機。在假戰中「巴特爾」取得了皇家空軍二戰中第一個空戰戰果(擊落一架梅塞施密特Bf109)[1]。但到1940年5月,巴特爾每次任務的損毀率達到了50%。1940年底,巴特爾停止執行作戰任務,改為教練機。由於速度緩慢、飛行性能差、裝甲薄弱等原因,被認為是「皇家空軍最令人失望的轟炸機之一」[2] 。
巴特爾轟炸機 Fairey Battle | |
---|---|
類型 | 輕型轟炸機 |
製造商 | 費爾雷公司 |
設計者 | 馬塞爾·洛貝爾 |
首飛 | 1936年3月10日 |
起役日期 | 1937年7月 |
退役日期 | 1949年 |
狀態 | 已退役,5架在博物館中保存 |
主要用戶 |
英國皇家空軍 加拿大皇家空軍 澳大利亞皇家空軍 保加利亞空軍 |
生產年份 | 1937年-1940年 |
製造數量 | 2,185 |
設計建造
編輯「巴特爾」輕型轟炸機是設計師馬塞爾·洛貝爾應設計任務書P.27/32要求設計的。該任務書要求設計一種雙座單發單翼的日間轟炸機。作為雙翼的霍克「雄鹿」與「雌鹿」轟炸機的後繼機,這種新飛機被要求能攜帶454千克(1,000磅)的炸彈以322千米/小時(200英里/小時)的速度飛行1,609千米(1,000英里)。「巴特爾」的原型機於1936年3月10日首飛[3]。由於「巴特爾」達到了各項指標,同時英國正在積極備戰,「巴特爾」獲得了2,419架的訂單[4],首批建造155架(根據修改後的P.23/35號任務計劃書)。
首架「巴特爾」於1937年6月在米德爾塞克斯郡的海耶斯鎮製造, 隨後的生產被轉移到費爾雷公司在斯托克波特的希頓查普爾的新工廠進行[5],並在曼徹斯特靈韋的工廠進行測試。之後奧斯汀汽車公司根據任務計劃書P.32/36在其位於朗布里奇的「影子工廠」中生產了1,029架「巴特爾」。
到1940年9月「巴特爾」生產線被提前關閉時,「巴特爾」共生產了2,185架。[6]
性能特點
編輯「巴特爾」是一種三座輕型轟炸機。該機機身細長,採用下單翼布局,機身蒙皮全為金屬材質[5],最初的136架採用了輕合金與應力蒙皮。該機採用串連座艙設計,更類似大型戰鬥機而非轟炸機。「巴特爾」有三名乘員,分別為飛行員、炮手和導航員。武器為2挺機槍與1,000磅炸彈,與布里斯托「布倫海姆」輕型轟炸機類似。「巴特爾」的自衛火力僅有一挺「勃郎寧」機槍與一挺後射的Vickers K機槍,這極大地影響了其生存能力[5] 。「巴特爾」採用勞斯萊斯梅林引擎,不同型號使用不同的發動機(包括「默林」I、II、III、V)。該機無座艙裝甲與自封油箱[7]。「巴特爾」機翼中的彈倉可攜帶4枚110公斤(250磅)炸彈,翼下掛架可攜帶230公斤(500磅)炸彈。
1937年「巴特爾」進入皇家空軍服役,取代了霍克「雄鹿」與「雌鹿」轟炸機,但由於戰鬥機技術的迅速發展,「巴特爾」的性能顯得相對落後。[8]
性能數據
編輯參考資料:Fairey Aircraft since 1915[9]
基本信息
- 機組:3
性能
- 爬升至1,520米(5,000英尺): 4分6秒
武器
- 機槍:
- 1門7.7毫米(0.303英寸)白朗寧機槍
- 1門7.7毫米(0.303英寸)Vickers K機槍
- 炸彈:
- 4枚 250磅炸彈
- 500磅炸彈
主要型號
編輯- 費爾雷日間轟炸機:原型機,代號K4303
- 巴特爾 MK I:最初生產型,採用羅爾斯-羅伊斯「默林」I型發動機,共生產136架。
- 巴特爾 MK II:採用羅爾斯-羅伊斯「默林」II型發動機
- 巴特爾 MK V:採用羅爾斯-羅伊斯V型發動機
- 巴特爾 T:1940年5月後由MK I、MK II、MK V改裝而成的教練機。
- 巴特爾 IT:加裝了後方炮塔的教練機。
- 巴特爾 IIT:由1架「巴特爾」 MK I改裝而成的新式轟炸機的原型機,使用1具840馬力懷特「旋風」R-1820-G38發動機。[10]
- 巴特爾 TT:由「巴特爾」改裝的曳靶機,共生產100架。
- 巴特爾 TT.MKI:由「巴特爾」改裝的曳靶機,最終生產型,共生產226架。
裝備情況
編輯- 比利時空軍裝備了18架「巴特爾」。這些飛機由比利時阿翁斯·費爾雷公司生產,裝備「默林」III 型發動機,裝備比利時空軍第5、7中隊,特徵是發動機散熱器的位置更靠前。[11]
- 加拿大皇家空軍裝備了739架「巴特爾」。
愛爾蘭空軍裝備了一架俘獲的V1222號「巴特爾」。[11]
- 希臘空軍裝備了12架「巴特爾」。
駐英國波蘭空軍中裝備「巴特爾」的單位:
- 第300波蘭轟炸機中隊Ziemi Mazowieckie
- 第301波蘭轟炸機中隊 Ziemi Pomorskiej
- 第304波蘭轟炸機中隊Ziemi Śląskiej im. Ks. Józefa Poniatowskiego
- 第305波蘭轟炸機中隊Ziemi Wielkopolskiej im. Marszałka Józefa Piłsudskiego
- 南非空軍第11飛行中隊裝備了「巴特爾」,共161架,[11]。
- 土耳其空軍裝備了29架「巴特爾」。
英國皇家空軍中裝備「巴特爾」的單位:
|
|
|
戰史
編輯皇家空軍第63飛行中隊是最早裝備「巴特爾」的單位,該中隊於1937年6月開始裝備「巴特爾」,巴特爾也因此比霍克「颶風」戰鬥機早幾個月成為最早裝備「默林」發動機的戰機。
到了二戰開始時,「巴特爾」與同時代的飛機相比已經落後了,但由於缺少替代品,皇家空軍仍然把「巴特爾」作為主力前線轟炸機。1939年9月2日,假戰中,皇家空軍將10架「巴特爾」部署到法國,組建了一支名為「先遣空中打擊力量」的先遣部隊。1939年9月20日,一架在亞琛附近巡邏的「巴特爾」上的炮手,士官F. Letchard擊落了一架德軍的Bf 109,這也是英國皇家空軍在二戰中的第一個擊落記錄。[1]
即便如此,德國空軍的戰鬥機仍在性能上遠超「巴特爾」。至少在速度方面Bf 109就比「巴特爾」快將近100英里/小時,更不用說「巴特爾」的薄弱自衛火力。
在法國戰役中,「巴特爾」開始執行無護航的低空轟炸任務。這種戰術使得「巴特爾」直接暴露在德軍戰鬥機與地面防空火力的打擊之下。1940年5月10日「巴特爾」出擊時,第一次出擊的8架飛機損失了3架。第二次出擊的24架「巴特爾」也被擊落了10架,倖存轟炸機也大多被擊傷。雖然「巴特爾」在只有250英尺的高度投下了炸彈,德軍幾乎沒有受到什麼損失。[12]
同年5月11日,比利時空軍的9架「巴特爾」轟炸了阿爾伯特運河與默茲河上的橋梁,其中6架被擊落[13] ,而當天出發轟炸一個德軍縱隊的8架英軍「巴特爾」只有1架倖存。[14] 第二天皇家空軍第12中隊的5架轟炸橋梁的「巴特爾」被擊落了了4架,剩下1架返回基地迫降。.[15] 編號為P2204(呼號PH-K)的「巴特爾」的飛行員唐納德·伽蘭德中尉與導航員士官湯瑪斯·格雷被追授了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因為他們在面對敵軍強大火力的情況下仍然堅持攻擊。後炮手二等兵勞倫斯雷諾茲並未獲勛。上述戰例說明敵軍戰機與高射炮對「巴特爾」都有很大威脅。雖然伽蘭德中尉成功地摧毀了一座橋梁,德軍迅速地建立了一座替代的浮橋。 [16]
1940年5月14日的一次試圖阻止德軍渡過默茲河的行動中,「先遣空中打擊力量」派出了其所有的「巴特爾」轟炸了德軍在色當的浮橋與橋頭堡,結果被擊潰。由63架「巴特爾」與8架「布倫海姆」組成的攻擊編隊損失了40架飛機(35架「巴特爾」)[17][18] 。從此之後,英軍改在夜間轟炸,使損失減少了[19] 。
在不列顛空戰中,德國空軍的Ju 87「斯圖卡」承擔了與「巴特爾」相似的作戰任務,並同樣損失慘重。因此雖然出現了一些成功的輕型低空轟炸機(如「蚊」式、布里斯托「英俊戰士」與A-20),低空攻擊任務逐漸轉由「颶風」、「颱風」與P-47等多功能戰鬥機執行。
1940年6月15日,「先遣空中打擊力量」倖存的「巴特爾」被撤回英國。在6周的作戰中,有近200架「巴特爾」被擊落。僅在5月10日至16日的戰鬥中就損失了99架「巴特爾」。[20] 隨後英國皇家空軍組建了裝備「巴特爾」的第1飛行大隊,還用「巴特爾」裝備了在英國的波蘭空軍。「巴特爾」參加了「霸王」行動。「巴特爾」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出擊是在1940年10月15-16日,波蘭空軍第301中隊的「巴特爾」轟炸了濱海布洛涅,英國皇家空軍第12與第142中隊的「巴特爾」轟炸了加萊。不久之後,所有裝備「巴特爾」的作戰單位開始換裝「威靈頓」轟炸機[21]。
南非空軍也裝備了「巴特爾」。到1940年8月,南非空軍第11中隊獲得了至少4架「巴特爾」。這些飛機立即飛往北方參加意屬非洲(包括衣索比亞、意屬索馬利亞與厄利垂亞)戰役,執行轟炸與偵察任務。與在法國時不同,「巴特爾」在非洲主要面對義大利空軍的雙翼戰鬥機(菲亞特Cr.32與Cr.42),使「巴特爾」的生存率相對提高了。但「巴特爾」也遭受了一些損失。義大利空軍對付「巴特爾」的主要戰術是從轟炸機上方以儘量快的速度俯衝進行攻擊,爭取在轟炸機第一次飛臨目標上空時就將其擊落。[22]
「巴特爾」執行最後一次作戰任務是1940年到1941年4月在希意戰爭與希臘戰爭中。英國皇家空軍的少量「巴特爾」與希臘空軍的12架「巴特爾」作為輔助補充力量執行了轟炸任務。1941年4月中旬到5月底時,大多數「巴特爾」都在雅典附近的塔納格拉機場與塔托伊機場被德國空軍摧毀在地面上。沒有記錄表明這些轟炸機發揮了作用。[23]
相關條目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RAF Timeline 193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oyal Air Force. Retrieved: 24 July 2008.
- ^ Ethell 1995, p. 177.
- ^ Mason 1994, p. 285.
- ^ Moyes 1971, p. 120.
- ^ 5.0 5.1 5.2 Orbis 1985, p. 1693.
- ^ Matricardi 2006, p. 249.
- ^ Boyne 1994, p. 52.
- ^ Taylor 1969, p. 358.
- ^ Taylor 1974, p.283.
- ^ Willis 2009, p. 60.
- ^ 11.0 11.1 11.2 11.3 存档副本. [2010-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 ^ Richards 1953, pp. 113–114.
- ^ Garcia 2001, pp. 67—68.
- ^ Richards 1953, p. 115.
- ^ Richards 1995, pp. 59–60.
- ^ Richards 1953, pp. 116–118.
- ^ Richards 1953, p. 120.
- ^ March 1998, p. 105.
- ^ Richards 1995, p. 61.
- ^ Gifford 2004, p. 24.
- ^ Moyes 1971, p. 115.
- ^ 东非战场“巴特尔”损失记录.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5).
- ^ 希腊空军“巴特尔”损失记录. [2010-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2).
參考文獻
編輯- Boyne, Walter J. Clash of Wing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94. ISBN 0-684-83915-6.
- Ethell, L. Jeffrey.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Glasgow,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1995. ISBN 0-00-470849-0.
- Garcia, Dionisio. "Air Force on the Edge: Belgian Military Aviation in 1940". Air Enthusiast, No. 96, November/December 2001. Stamford, Lincs, UK: Key Publishing, pp. 65–68.
- Gifford, Simon. "Lost Battles: The Carnage of May 10 to May 16, 1940". Air Enthusiast, No. 109, January/February 2004, pp. 18–25. Stamford, Lincs, UK: Key Publishing.
- Huntley, Ian D. Fairey Battle, Aviation Guide 1. Bedford, UK: SAM Publications, 2004. ISBN 0-9533465-9-5.
- Lever, John. Fairey Battle in the RAAF. Koorlong, Victoria, Australia: John Lever, 2002. ISBN 1-87670-907-3.
- 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Aircraft (Part Work 1982-1985). London: Orbis Publishing, 1985.
- March, Daniel M. British Warplanes of World War II. London: Aerospace, 1998. ISBN 1874023-92-1.
- Mason, Francis K. The British Bomber Since 1914. London: Putnam Aeronautical Books, 1994. ISBN 0-85177-861-5.
- Matricardi, Paolo. Aerei Militari: Bombardieri e da trasporto (in Italian). Milano, Mondadori Electa, 2006. NO ISBN.
- Molson, Kenneth M. et al. Canada's National Aviation Museum: Its History and Collections. Ottawa: National Aviation Museum, 1988. ISBN 978-0-660-12001-0.
- Moyes, Philip, J.R. "The Fairey Battle." Aircraft in Profile, Volume 2 (nos. 25–48). Windsor, Berkshire, UK: Profile Publications, 1971. ISBN 0-85383-011-8.
- Neulen, Hans Werner. In the Skies of Europe: Air Forces Allied to the Luftwaffe 1939-1945. Ramsbury, Marlborough, UK: The Crowood Press, 1998. ISBN 1-86126-799-1.
- Pacco, John. "Fairey Battle" Belgisch Leger/Armee Belge: Het Militair Vliegwezen/l'Aeronautique Militare 1930-1940 (bilingual French/Dutch). Aartselaar, Belgium: J.P. Publications, 2003, pp. 52–55. ISBN 90-801136-6-2.
- Richards, Denis. The Hardest Victory: RAF Bomber Command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Coronet, 1995. ISBN 0-340-61720-9.
- Richards, Denis. Royal Air Force 1939–1945: Volume I The Fight At Odd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London: HMSO, 1953.
- Shaile, Sidney and Ray Sturtivant. The Battle File. Tunbridge Wells, Kent, UK: Air-Britain (Historians) Ltd., 1998. ISBN 0-85130-225-4.
- Taylor, H. R. Fairey Aircraft since 1915. London: Putnam, 1974. ISBN 0-370-00065-X.
- Taylor, John W. R. "Fairey Battle." Combat Aircraft of the World from 1909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1969. ISBN 0-425-03633-2.
- Willis, David. "Battles for Power." Flypast, January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