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協和學校

廣州協和學校中國廣州市荔灣區的一所涵蓋小學至高中的十二年一體學校,由原廣州市協和中學和原廣州市協和小學合併而成,是廣州市教育局直屬重點學校、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廣東省教學水平優秀學校、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廣東省中小學德育課題研究基地、廣東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廣州市高中新課程實驗樣本學校、國家曲棍球奧林匹克後備人才基地學校。廣州協和學校前身為創辦於1911年的私立協和女子中學和創辦於1921年的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在上百年的辦學過程中培養出了黃翠芬李紹珍等院士和關山月廖冰兄歐陽山等著名藝術家、文學家以及一大批優秀教師和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學校於2022年,由原廣州市協和中學,廣州市協和小學合併而成。[2]

廣州協和學校
Guangzhou Xiehe School
地址 中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西增路18號
類型廣東省一級學校 國家級示範級學校
隸屬廣州市教育局
創辦日期1911年
創始人碧盧夫人(Mrs. Jeanie Bigelow)[1]
校長校黨委書記劉紅梅 校長何冠南
副校長梁彩勻
教師人數261
職員人數205
年級十二
學生人數近4000人
校訓爾識真理 真理釋爾
校色紅,白
校刊《協和青年》
體育曲棍球
學校網址http://www.gzxhhs.net/

協和在1949年後校名多番變更,直至2001年才恢復「協和」二字;但其校徽被換成「阿拉丁神燈」後仍保持至今。協和原本的粵拼英文校名「Heep Woh」依舊沒有恢復,校歌也未從普通話版恢復至正統的廣州話,而香港四分校則一直沿用至今。

概況

編輯
 
校門正對著的協和石

廣州市協和學校中學部現有教職員工261人(專任教師205人)。專任教師中有廣東省特級教師2人,高級教師65人,研究生學歷(含教育碩士等)85人,國家、省、市優秀教師40餘人,學科評委會專家50餘人。

值得一提的是,輪滑球、曲棍球是協和中學的特色運動。目前學校已為國家培養了運動健將15名、一級運動員38名、二級運動員60多名。學校曾於2010年承辦了全國單排輪滑球錦標賽,並獲得成年女子組冠軍等7個全國榮譽。

自2007年起,協和中學每年10月國慶假期期間都會從高一年級選出十餘名學生前往位於香港的兄弟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協和書院訪問交流。香港協和書院也會於次年復活節假期期間組織學生回訪。

大事記

編輯
 
女子中學時期的校門
 
第一師範時期的校門

協和起源:中華民國時期

編輯
  • 1911年9月,美國教育家碧盧夫人(Mrs. Jeanie Bigelow)於廣州西關逢源街長老會禮堂創立慈愛保姆傳習所,首創幼稚園和幼稚園師範班,致力幼兒教育工作。[3][4]
  • 1916年9月,經碧盧夫人與那夏理女士協商,真光書院(現廣州市真光中學)的師範班併入慈愛幼兒師範,慈愛幼兒師範改名為協和女子師範學校,校訓「爾識真理,真理釋爾」(When you know the TRUTH, the TRUTH set you free)。增設小學師範科。[3]
  • 1921年,經美國長老會、同寅會,加拿大長老會、紐西蘭長老會的資助,學校選址廣州西村買地50餘畝新建校舍(現協和中學),並於翌年遷入,同時附設幼稚園和小學。[4] 其後碧盧夫人回美,畢蕙馨女士(Miss Lulu Patton)、劉信恩女士(Miss Edna Lowrey,任期1916年-1929年)及韓學道女士(Miss ADHancock,任期1917年-1923年)相繼擔任校長。[5]
  • 1931年,協和女子師範重新組織校董會。[3][6]中華基督教會廣州協會加入贊助。[5]
  • 1932年2月,獲美國密執安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的廖奉靈(1903年-1994年[7])出任協和女子師範首位華人校長(任期1932年-1948年),籌募經費,擴建校舍,增加設備,重視教學效果,校務迅速發展。[3]
  • 1935年,遵照中華民國教育部關於私人不得辦師範學校的規定,改設為兼有高中的完全中學,校名為私立協和女子中學校,招收高中普通科。同時幼稚師範班和附屬小學獲政府批准繼續辦學。[4]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廖奉靈校長率領師生在暑假結束前遷校台山縣公益埠借用當地胥山中學部分課室繼續辦學,並進行抗日宣傳及募捐活動。[8]
  • 1938年寒假,因在台山受到戰爭威脅,廖奉靈校長決定遷往澳門。[9]
  • 1938年2月5日,協和在澳門複課,招收中學生和師範生,同時加辦小學和幼稚園。
  •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學校遷回廣州復校,暫駐豐寧路(今人民路)女青年會。[3]
  • 1947年,學校遷回西村原址複課。[3] 同年,校長廖奉靈女士與與美傳教士施禮嫦女士(Mrs. Schaefer)前往香港策劃設校,租用九龍根德道22號作校址。「協和」之名開始傳播到香港。[5][8]

市立師範

編輯
  • 1921年10月12日,廣州市市立師範學校在永漢路(今北京路)粵秀書院校舍開辦,杜定友任首任校長。
  • 1922年11月,教育部頒布新學制。翌年,市立師範學校改行新學制(六三三制)。[6]
  • 1931年7月,林礪儒先生(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接任市立師範學校校長。
  • 1945年冬,國民政府要復辦市師,因原址在抗戰期間已夷為平地,故復辦後的市師改在西華路原市立五十一小學(現四中)。當時開設普師部、簡師並附設初中部,校長是任畢明。

合併: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編輯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後,1949年10月1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廣州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成立,軍管會文教接管委員會派接管小組接管了市教育局(後成立廣州市文教局),並陸續派員接管各學校,隨後市立師範學校被改名廣州粵秀師範學校
  • 1952年,協和校長廖奉靈主動向當局獻出協和私立中學(包括師範、中學、附屬小學、附屬幼稚園),並建議使用現有設備專辦師範學校。廣州市當局批准了她的請求。[10]同年,市政府決定將粵秀師範學校與真光美華、導正合併,在協和原址辦師範,協和私立中學和美華中學均成為粵秀師範校舍,西華路原校舍撥歸廣州市第四中學。協和改成師範後,師範部的師生大部分都留下繼續任教、就讀,中學部的學生轉到其他中學繼續學業。
  • 1953年,省立第一師範撤銷,改為粵秀師範附小。不久,粵秀師範易名廣州師範學校[11]
  • 1956年,廣州師範學校分割為廣州第一師範學校(原廣州師範學校)、廣州第二師範學校廣州幼兒師範學校[11]
  • 1965年,幼兒師範學校幼師部併入第一師範學校。[11]
  • 1968年3月,學校歌名委員會成立。翌年冬,遷校廣州從化縣呂田山區接受培養廣州市中、小學教師的任務。[11]
  • 1973年,學校易名廣州市師範學校,並於同年至1978年期間二度遷至近郊瘦狗嶺。期間方炳輝陳少華廖惠卿等先後出任革命委員會主任和黨總支書記。[11]
  • 1978年8月,學校回遷廣州西村原址。此期間校長羅文運出任校長。[12]
  • 1981年,廣州外國語學校併入,調進了大批高素質的外語教師。[12]
  • 1982年,根據教育部「撥亂反正,提高教育質量」的精神,普師又一次試行四年制。同年恢復師範學校附屬小學。[12]
  • 1985年4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復函,批准廣州市師範學校學制改四年制為三、二分段五年制,並報教育部備案。
  • 1986年9月1日,廣州市師範學校專科班開學,並受市教委的委託,從1986年起,擔負起廣州高等師範專科學校音樂、美術、體育三個專業的辦學任務。
  • 1988年,師範學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辦得好的師範學校」。
  • 1994年4月,經廣州市政府批准,學校學制由「三、二」分段五年制改為「五年一貫制」。從應屆初中畢業生中招生,經過五年培訓,培養大專學歷的小學師資。[13]
  • 1996年,師範附小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廣州市示範性學校。[12]
  • 2001年2月27日,廣州市政府決定將廣州市師範學校改辦成普通高中,校名定為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14]

中學時期

編輯
  • 2001年5月11日,學校正式由五年大專制的「廣州市師範學校」轉辦為普通高中,更名「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蔡定基任協和高中第一任校長。
  • 2001年7月11日,轉制後的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錄取了第一屆251名高中生。
  • 2002年5月1日,師範附屬小學定名為廣州市協和小學[12]
  • 2002年5月,學校接受了國家教育部和市教育局把招生新疆學生到發達城市學習的任務。同年9月1日,第一屆新疆班學生在協和開學。[14]
  • 2005年12月,學校通過「廣州市一級學校」評估。[14]
  • 2006年6月,學校通過了省一級學校評估。
  • 2007年4月,學校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14]
  • 2008年5月,學校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暨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確認驗收」。[14]
  • 2008年11月,學校被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為「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4]
  • 2009年2月9日,「廣州市協和高級中學」正式更名為「廣州市協和中學」,並於2月28日舉行了「廣州市協和中學更名暨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掛牌揭幕儀式」。[14]
  • 2011年11月13日,廣州市協和中學百年校慶活動於上午十點半在廣州市協和中學舉行。[14]
  • 2016年9月,協和中學開始開設初中部[15]
  • 2022年9月,原廣州市協和中學與廣州市協和小學進行合併,新稱「廣州協和學校」[16]

建築

編輯
協和堂
協和堂
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荔灣區西增路18號廣州協和學校內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8-53
認定時間2015年8月
 
協和堂(攝於2009年)
 
第一師範時期的協和堂(攝於1960年代)

建於1932年,學校行政辦公場所,亦是校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築之一。曾於抗日戰爭時期被毀。

師源樓

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是師範時期的主教學樓、實驗樓和廣州市小學教師培訓中心,由北翼和南翼兩座相連的教學樓組成,兩樓於東側中庭相連,現全部為高三級使用。北翼主要為文科班教室及實驗室;南翼是理科班教室和教師辦公室;中庭主要為辦公室或會議室及少數班級的教室。中庭頂樓是一個半球形屋頂,內為地理功能室。大樓包圍區域內的地面設置三個橡膠地面的籃球場。命名「師源樓」,是為紀念師範學校1921年至2001年期間的辦學歷史。

大樓曾於2006年進行了重新改造裝修以適應高三級教學、實驗之用。2010年又對各條樓道的地板和牆壁進行了翻新,並對部分實驗室進行了改造。[17]

德山樓

前身為建於1948年的德山堂,於2004年拆除重建為現代化教學樓,主要為高一和高二使用。大樓分為北翼、中庭、南翼三部分,相互之間以連廊相接。北翼為實驗室和計算機室等功能教室,中庭為辦公室和一部分功能室,南翼為教室。

2009年年初,為了使南翼靠近西增路一側的教室得以免受汽車噪音干擾正常使用,學校在南翼東側的走廊裝上了隔音玻璃窗和吸音天花板。

呂田樓

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師範時期,是位於師源樓西面的一座功能教學樓。樓高四層,一樓為木地板籃球場,二樓為桌球館及音樂教室,三樓為琴房和舞室,五樓為畫廊和美術教室。以「呂田」命名之,是為紀念師範學校1969年至1973年三年於從化呂田閃去辦學的歷史歲月。值得一提的是,音樂教室與桌球館雖位於同一層,但其主體結構懸掛於桌球館內頂部,因此入口比桌球館要高,每天在桌球館總能聽到上面傳來優美的歌聲。

大樓曾於2004年進行過重新改進、裝修,並於2010年對音樂教室和桌球館進行了大規模的翻新。

同寅樓

前身為建於1946年的同寅堂,原本是一座曲尺形的老式磚木建築,曾被作為教學儀器廠的生產車間,於2003年原址拆除重建後改為現代化的新疆宿舍,俗稱新疆樓,位於德山樓北側,主要供新疆學生居住。亦有部分高一女生被安排在此住宿以緩解坎拿大樓宿位緊缺的狀況。[18]

坎拿大樓

取名自英文「Canada」(加拿大)。一樓為飯堂就餐區及小賣部,二樓以上為女生宿舍。2022年坎拿大樓裝修,一樓小賣部遷去西門處。

紐絲倫樓

取名自英文「New Zealand」(紐西蘭),原是一座建於1922年的木樓,作為教工宿舍和雜物倉庫之用。20世紀90年代原址重建為樓高六層、建築面積五千四百餘平方米的公寓式宿舍,現一樓為飯堂購飯區及就餐區,二樓一部分為高三專用飯堂和教師飯堂。三樓以上為男生宿舍。

立基堂

位於校園最南端,為鋼跨頂結構的木地板室內體育館,同時兼作為禮堂使用。南側一樓有設有木地板舞台,二樓為舞台音響燈光控制室;北側為主要出入口,二樓設固定觀眾席。場館四周均設有出入口,其中西側的出口通向游泳池。

2010年初,全國輪滑錦標賽在協和舉行,立基堂曾作為比賽場地之一。賽前及賽後場館木地板皆分別因空鼓及磨損嚴重而進行了修復。

2011年暑假期間,學校對立基堂室內的地板進行了更換,由原來的木地板改為橡膠地面。

道恩堂

建於1925年,位於師源樓南面,以綠園與師源樓相隔,是為紀念協和第三任執行校長劉信恩女士(Miss Edna Lowery,任期1916年-1929年)和第四任校長韓學道女士(Miss ADHancock,任期1917年-1923年)而建。原為示範附小學生宿舍,後曾為圖書館、美術教學樓、實驗樓。樓高兩層,現一樓為校醫務室,二樓為心理輔導室及藝術課室。

道恩堂於2011年進行了較大規模的修葺。

碧盧堂

建於1934年,位於呂田樓南面、道恩堂西面,名字取自第一任校長碧盧夫人。碧盧堂建築風格中西合璧,琉璃瓦樓頂,每層樓的牆面上均有一長排鑲滿綠色琉璃,門窗均是仿西式結構。現規劃為校史館。

畢惠馨堂

建於1933年,名字取自第二任校長畢蕙馨女士(Miss Lulu Patton),是協和校園內目前僅存的磚木結構建築。

2011年11月,畢惠馨堂被判定為危房並進行圍閉大修。

奉靈堂、德山堂(已清拆)

分別為紀念首任華人校長廖奉靈女士與其父廖德山,已於2004年因德山樓建設需要拆除。

安妮堂(已消失)

在抗日戰爭中於1937年12月24日被炸毀,不復存在。

校辦印刷廠(已清拆)

原位於立基堂游泳池西側,已於2013年拆除,原地塊將建宿舍樓。[19]

道路

編輯
 
有節門(攝於2009年)
 
修遠路(攝於2009年)
  • 福華門:現學校正門(東門)。位於校園東側,臨近西增路。師範時期為後門。
  • 有節門
  • 修遠路:南起立基堂前的時間廣場,北至坎拿大樓,是貫穿校園的主要幹道,也是唯一一條南北走向的校道。
  • 協和路:東起福華門(正門),西至有節門(後門),貫穿校園,在協和堂門前與修遠路相交。
  • 明德路

現後門(西門),舊時的師範學校正門。至今保留有師範時期的門坊,上書「廣州市師範學校」。

園林

編輯
 
翠園(攝於2009年)
 
中心廣場(攝於2009年)
奉園

特色植物園。位於新校門(福華門)內南側,占地約4000平方米,園內放有廖奉靈校長的雕像。園景題詞為「高山流水」,意為「高山流水遇知音」。

綠園

生態科技園。位於師源樓南翼與道恩堂之間。園景題詞為「水綠意韻」。

陶園

桃李樹木園。位於碧盧堂周邊。園景題詞為「碧廬聞香」,涵意為「碧廬聞書香」。

靜園(已清拆)

熱帶植物園。位於坎拿大樓與紐絲倫摟之間,園景題詞為「椰林絮語」。原為少量樹木及木地板等裝飾,已於2013年拆除填平。

和園

果樹園。位於同寅樓(新疆樓)與家屬區之間。園景題詞為「果煦畦香」。

趣園

盆景園和竹園。位於德山樓中庭一樓平台。園景題詞為「大千盈尺」。

瘦園

原生態自然區及自然濕地。位於德山樓北翼與同寅樓之間。依東西走向的狹長土嶺而命名。亦為紀念師範學校在瘦狗嶺辦學的那一段經歷。園景題詞為「雨林溶翠」。

芃園

學生生物實踐活動區,位於福華門附近、德山樓以東至圍牆的協和堂南側一狹長地帶,院內設有植物培植溫室供學生學習。

萃園

位於協和堂與師源樓之間的小園林,栽培蘭花和小型蕨類,園景題詞為「留聽小偶」。

協和廣場

大型喬木區。協和堂以東,與學校主入口相連,座落在步級的盡頭。廣場中央立一石,上書「協和」二字。

中心廣場

人工林區。位於在德山樓中央,其東、南、北三面被德山樓環抱,地面刻有「爾識真理真理釋爾」八字真言。西面是學校田徑運動場,是學校升旗、集會、教學活動中心。

時間廣場

時間園,草本植物區。位於立基堂、碧盧堂、綠園與師源樓環抱之地。

桃李園(已清拆)

位於校園東面修遠路北側,現中心廣場位置,2005年因德山樓擴建整體拆除。

活動

編輯

定期組織的活動有:

校運會

藝術節

科技節

校歌

編輯

1949年後,廣州協和校歌被取消。2001年恢復原校名時,中文校歌一起被恢復。廣州協和現行校歌是在原版和香港協和版的基礎上修改而成,但在歌詞上已和原版有很大分別,原版和香港版都是以粵語廣州話唱誦,但廣州新版已被改成普通話,新歌詞也以普通話音調編寫。香港版中文校歌只在小學和幼稚園使用,中學書院則另外使用英文版校歌。原版校歌曾經也在澳門協和小學使用。

原版

編輯
鐘璃毓秀美景呼頌呼西山,青峨樂育春風化作雨無限。
為人,為神,為國,求善求美求真,
經營慘淡協力和衷,毋忘我協和創校之精神。
勉我協和同學,當奮勇前進。

香港修改版

編輯
鍾靈毓秀遠脈起西山之雲,春風時雨移澤香海之濱。
為神,為人,為國;求善求美求真,
協力和衷相愛相親,發揚我協和偉大之精神,
願我協和同學,宜砥勵切磋;好時光莫輕易放過;
奮前程,完責任,奏凱歌同聲讚頌,
同聲讚頌我母校協和!

刪改版

編輯
唯我民國肇造雄立宇宙中,我協和始建兮正與時同。
樹國本,迪兒童,不忘先覺遺風。
華南幼教,我賢樹先聲,宏施教化兮復增高初中。
勉我協和同學,當奮勇前進。
卞璞經玉人之雕琢。
合新舊之紅白同學,齊聲讚頌。
同聲讚頌我協和。
鍾靈毓秀美景萃乎西山,菁莪樂育春風化雨無垠。
幼教女中師範,求善求美求真,
經營慘澹,協力和衷,毋忘我協和創校之精神。
勉我協和同學,當奮勇前進。
卞璞經玉人之雕琢。
合新舊之紅白同學,齊聲讚頌。
同聲讚頌我協和。

鄰近交通

編輯
地鐵
公交
  • 富力環市西苑站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协和校友廖冰兄. [2011-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2. ^ 广州市协和中学学校简介. [2011-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4). 
  3. ^ 3.0 3.1 3.2 3.3 3.4 3.5 华南地区网——历史名校. [201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16). 
  4. ^ 4.0 4.1 4.2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民國肇協和 華人寫新篇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3.
  5. ^ 5.0 5.1 5.2 香港協和小學下午校歷史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5-13.
  6. ^ 6.0 6.1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市師源頭遠 英才盡鞠躬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3.
  7. ^ 桃李满天下 结果海内外. [2011-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7). 
  8. ^ 8.0 8.1 香港協和書院歷史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1.
  9. ^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國難數遷徙 承傳協和魂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3.
  10. ^ 協和歷史[永久失效連結]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蓓蕾沐春暉 悉心育師才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3.
  12. ^ 12.0 12.1 12.2 12.3 12.4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重建桃李園 實施新學制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4.
  13. ^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開拓不停步 走向新世紀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6-03.
  14.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百年協和官網協和中學簡史:迎接新使命 建設新協和[永久失效連結]
  15. ^ 我们的协和初中生. [2016-1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16. ^ 两校合并 全新启航 | 广州协和学校揭牌仪式暨2022学年开学典礼. 廣州協和學校官方微信公眾號. 2022-08-30 [2023-0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01). 
  17. ^ 廣州市協和中學師源樓舊實驗室改為教師辦公室招標公告
  18. ^ 广州记者出书呼吁救救名校有价值建筑. [201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19. ^ 新浪微博:好心痛地告訴大家,鞋盒的印刷廠沒了。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