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特·馮內果

美國作家(1922—2007)

寇特·馮內果(又譯作馮内古特馮尼格)(Kurt Vonnegut,Jr.,1922年11月11日—2007年4月11日),美國作家,黑色幽默文學代表人物之一。

寇特·馮內果
Kurt Vonnegut
出生小寇特·馮內果
Kurt Vonnegut, Jr.

(1922-11-11)1922年11月11日
 美國印地安那州印第安納波利斯
逝世2007年4月11日(2007歲—04—11)(84歲)
 美國紐約
職業小說家、隨筆作家
創作時期1949–2005
體裁文學小說科幻小說諷刺黑色幽默
受影響於路易-費迪南·塞利納約瑟夫·海勒威廉·馬奇馬克·吐溫喬治·歐威爾尤金·V·德布斯鮑爾斯.哈古德蕭伯納詹姆斯·瑟伯詹姆斯·喬伊斯
施影響於道格拉斯·亞當斯[1]比爾·布萊森保羅·奧斯特T·C·博伊爾喬恩·瓦斯奎茲路易斯·薩奇爾喬治·桑德斯村上春樹卡爾頓·梅利克三世庫拉‧薩克克里斯·巴舍爾德詹姆斯·里維拉約翰·艾文阿卡‧摩芝拉迪斯

簽名
常用中文譯名
中國大陸庫爾特·馮內古特
臺灣寇特·馮內果
官方網站
vonnegut.com

生平

編輯

馮內果在1922年出生於印第安納州印第安納波利斯。曾在康乃爾大學取得化學學士學位。戰後於芝加哥大學取得人類學碩士學位,當時同在攻讀人類學的還有索爾·貝婁

他著有十多本小說和許多的短文、評論,極受好評;曾被許多作家公認為美國現代科幻小說之父,英國作家格雷安·葛林亦曾公開推崇他為「美國當代最好的作家之一」。

馮內果的寫作靈感多來自二次世界大戰德勒斯登戰俘營逃過恐怖大轟炸的親身經歷。馮內果的《第五號屠宰場》被譽為是20世紀美國評等最優的小說之一,還有《貓的搖籃》和《王牌戰將》都是膾炙人口的作品。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慘烈的突出部之役後,23歲的馮內果於1945年遭德軍俘虜。馮內果被囚禁在德國東部薩克森州的德勒斯登戰俘營時,德勒斯登遭英美聯軍發動大轟炸,馮內果與戰俘躲在地下儲肉室,整座城市在炮火烈焰中被燒成廢墟,他是僅有倖存七名美軍戰俘之一。

此經歷也成了他在1969年越戰正如火如荼時出版《第五號屠宰場》故事的核心,小說出版後興起一股閱讀熱潮。這本小說描述一名士兵躲在德勒斯登地下屠宰場「流離於時間之中」的超自然人文小說,首頁一行紀念文寫道「約莫所有的事就這麼發生了」。

馮內果於1994年宣稱「上帝已經要我停止寫作」,但之後隨即出版了半自傳體的《時震》(Timequake),在書中他誓言絕不再提筆。不過他在接受訪聞時談到:「當一個作家垮掉、也就是當他真的被關進瘋人院時,才是他真的無法再提筆的時候」。馮內果在宣布封筆退隱數年後的2002年,年屆80歲的他,重新提筆進行新的寫作計劃,新小說的書名叫做《如果上帝仍在》(If God Were Alive Today),小說主角是一個出生於「嬰兒潮」世代,在紐約從事脫口秀表演的喜劇演員。

這位幽默科幻和黑色喜劇著作創始人馮內果,在2007年3月間跌倒,傷及腦部,在2007年4月11日在紐約市病逝,享壽84歲。

作品

編輯
  • 貓的搖籃》(1963)是黑色幽默的代表作之一。其背景是個虛構的島國「山洛倫佐」。此國的統治者是宗教領袖博克儂和政治領袖、暴君麥克凱布,他們兩人表面上勢不兩立,實際上互相利用,根本目的是要把社會推入巨大的恐怖之中。書中到處都有自相矛盾、違反學理的幽默,如博克儂填寫表格時,在「業餘活動」一欄里填寫的是「活著」,而在「主要職業」下面填寫的卻是「死亡」。 曾提名雨果獎。
  • 《冠軍早餐》(1973)以虛構的科幻作家Kilgore的許多荒誕的短篇小說和他的遭遇,對人類的生存狀態進行冷嘲熱諷,但在戲謔中充滿著作家嚴肅的真誠。以後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著稱,描寫了作者本人「進入小說干涉結局」的場景。全書充滿著馮內果的個人風格,堪稱該風格的代表作。
  • 《囚鳥》(1979)以一個人的遭遇串起美國20世紀中期各個重大事件,包括麥卡錫主義水門事件等,揭露美國社會的黑暗一面。
  • 《時震》(1997)本人聲稱該書為封筆之作。寫的是時間突然倒回了十年,而所有人不得不把這十年裡發生的事情一模一樣的再做一遍。作品中充滿著後現代寫作手法與辛辣的黑色幽默,《冠軍早餐》中的Kilgore再次在這裡出現,以他的短篇小說為作者「代言」。

參考

編輯
  1. ^ Douglas Adams Dark Matter Interview. [2010-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2).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