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潑(1584年—1538年),榜名張自悟,登第後從父命復名張潑,字見心,號孝泉念山,晚號悔庵山東濟南府樂陵縣軍籍,明朝政治人物。

張潑

大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河南
籍貫 山東濟南府樂陵縣
原名 張自悟
出生 三月二十八日
逝世 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六日
配偶 娶王氏
出身
  • 萬曆三十四年丙午科舉人
  •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進士

生平 編輯

張潑生於萬曆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幼孤,九歲入學,十七歲游庠,二十三歲中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科山東鄉試第七名舉人,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進士,都察院觀政,本年六月授北直曲周知縣,四十二年考選,泰昌元年授浙江道御史,光宗駕崩,熹宗為李選侍所持,張潑與楊漣左光斗惠世揚等人發起移宮之議,李選侍被迫移出乾清宮。本年河東巡鹽,天啟三年掌河南道印,四年升太僕寺少卿[1],五年削籍為民[2]。崇禎元年起太僕寺少卿,管光祿寺丞事,升太僕卿,管東路。二年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撫,召對平台,稱卿蓋異數雲。未任感疾,告歸養病[3]。居林下九年,心未嘗不在朝廷。卒於崇禎十一年正月初六日,年五十五[4]。著有《竭力艸》、《臆諫草》、《庚申紀事》等書。

家族 編輯

曾祖張煥。祖父張平,壽官。父張鳳嵐為庠生,被誣入獄而死。嫡母鄭氏,生母董氏。慈侍下。兄張渫(把總)、張漽(把總)、張活(把總)。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三十八》:天啟四年,御史張潑為太僕少卿,彭鯤化為大理右寺丞,山西左布政韓為太僕寺卿。
  2. ^ 《明熹宗悊皇帝實錄卷之六十五》:天啟五年十一月,御史梁夢環疏參兵部侍郎唐世際、御史張潑、徐如翰等。得旨:唐世際陰陽反覆,閃爍傾危,排陷正人,主盟邪黨,鑽求崔景榮無缺補官,大壞典制,本當重處,念部堂官,姑著冠帶閒住。張潑袁化中死黨,躍冶速化;徐如翰獻媚門戶,奸謀叵測,都著削籍為民,仍追奪誥命。
  3. ^ 《萬曆三十五年丁未科進士履歷便覽》:張潑,念山,易四房,甲申三月二十八日生,樂陵人,丙午鄉七名,會二百七十八名,三甲六十九名,都察院政,丁未六月授北直曲周知縣,甲寅考選,庚申授浙江道御史,本年河東巡鹽,癸亥掌河南道印,甲子升太僕寺少卿,乙丑為民。戊辰起太僕寺少卿,管光祿寺丞事,升太僕卿,管東路。己巳升河南巡撫右付都,養病。曾祖煥;祖平;父鳳嵐,庠生。
  4. ^ 《樂陵縣誌》張鏐《中丞張念山公傳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