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號通報艦

彗星號(德語:SMS Comet[註 1])是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890年代初建造的流星級通報艦的二號艦暨末艦,自1899年起重歸類為小巡洋艦。其唯一的姊妹艦流星號。該艦自1891年11月開始鋪設龍骨、1892年11月下水,至1893年4月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彗星號裝備有四門88公釐口徑主砲,旨在保護主艦隊免受魚雷艇的攻擊。

歷史
德意志帝國
船名 彗星號
艦名出處 彗星號砲艦英語SMS Comet (1860)彗星
建造方 斯德丁伏爾鏗船廠
鋪設龍骨 1891年11月
下水日期 1892年11月15日
入役日期 1893年4月29日
結局 1921年拆解報廢
技術數據
船級 流星級
船型
排水量
  • 標準:992噸
  • 滿載:1,117噸
船長 79.86公尺
型寬 9.58公尺
吃水 3.68公尺
動力輸出 5,000 PS(4,900 ihp)
動力來源 雙軸,兩台三脹蒸汽機
船速 19.5節
續航力 960海里以9節
乘員 7名軍官、108名水兵
武器裝備
裝甲

彗星號的設計存在若干缺陷,其中過度振動和在巨浪時難以控制的問題都無法糾正。這些問題限制了該艦的運用生涯;為了補救困擾該艦的問題,軍方曾進行多次海試。他們未能成功,彗星號遂於1896年中期退役,後來被改造成貯存水雷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它最終於1921年拆解報廢。

設計

編輯
 
流星級艦隻的平面和剖面圖

在1880年代初,隨著魚雷技術的發展,對大型軍艦的威脅日益增大。為了對抗小巧快速的魚雷艇,各國海軍開發了特種作戰艦艇。德意志帝國海軍最初試圖將偵察和反魚雷艇防禦的任務結合在一種艦型中,直至1888年代號為「通報艦F」(Aviso F,即後來的流星號)的設計方案才提供了專門為對抗魚雷艇而設計的艦型。與之前的守望級通報艦相比,流星級的體積更小、速度更快,但同樣非常不穩定、船舶耐波性差、在高速航行時會發生氣窩現象從而引起艦艛劇烈振動[1]。這些缺陷無法彌補,以致於它們的職業生涯都很短。[2][3][4]

由於彗星號被推遲至同級首艦流星號完成首次海試後才建造,因此其設計參數根據姊妹艦的海試結果而略有修改。[1]彗星號的全長為79.86公尺,有9.58公尺的舷寬以及最大3.68公尺的吃水深度。其標準排水量為992噸,滿載時則可達1,117噸。推進裝置由兩台立式三缸三脹往復式蒸汽機組成,蒸汽通過四台燃煤機車鍋爐英語Locomotive boiler提供。發動機的額定功率為5,000匹公制馬力(3,700千瓦特),設計航速19.5(36.1公里每小時),並能夠以9節(17公里每小時)的速度連續航行960海里(1,780公里)。其標準船員編制英語Ship's company為7名軍官及108名水兵。[3]

該艦在竣工時裝備有四門單座安裝的88公釐30倍徑速射砲英語8.8 cm SK L/30 naval gun,其中兩門並排向前,另外兩門並排向後。它們共配備462至680發彈藥。流星號還搭載有三具350公釐魚雷發射管,其中一具以浸沒式安裝在艦艏下方,另外兩具則置於舷側的甲板。艦隻防護甲板的裝甲最厚處(平坦部分)為15公釐,同樣在兩舷隔離空艙內填充有軟木;司令塔側部則覆以30公釐厚的鋼製裝甲。[1][3]

服役歷史

編輯

彗星號是以「通報艦G」(Aviso G)作為合同代號發包予斯德丁伏爾鏗船廠承建。但其龍骨直至1891年11月、即同級首艦流星號投入使用六個月後才開始鋪設。對於流星級二號艦的建造,海軍根據首艦的海試結果爾進行了輕微修改。除尺寸和排水量參數變化外,彗星號還增設了用於無線電電線的小型後桅(流星號為單桅),並提升了兩具煙囪英語Funnel (ship)的高度——因為流星號的經驗表明它們原本太低,排放的煙霧會對艉部砲手造成干擾。彗星號於1892年11月15日下水;在下水儀式上,由時任基爾帝國船廠廠長的海軍少將棣德利主持為艦隻命名並發表演說。完成舾裝後,由海軍進行驗收試航,至1893年4月14日結束。該船隨後駛向基爾,於4月29日在那裡投入運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它隨即展開進一步的海試,直到同年7月6日退役。[2]

1894年,彗星號僅於6月5日至30日期間在海軍少校亨寧·馮·霍爾岑多夫的指揮下短暫啟用。該艦在整個1895年都沒有服役,而是在不斷接受一些改動,以試圖糾正其設計缺陷。它直至1896年1月22日才重新啟用,進行另一輪持續至4月26日的海試。這些海試是在北海進行的,由海軍上尉路德維希·布魯赫(Ludwig Bruch)指揮。該艦於5月2日被轉移到威廉港,並在當地置入預備役。翌年,她被調往基爾,再未投入任何運用。如同其姊妹艦一樣,彗星號的運用生涯也因為設計上的嚴重缺陷而受到限制。[5][4]

1899年2月21日,海軍總司令部下令將彗星號重歸類為小巡洋艦。至1901年中期,它與另外三艘舊艦被拖曳至但澤。1904年5月3日,該艦被移作港埠業務用船,同時開始在但澤擔任港防艦。彗星號於1906年6月24日正式從海軍名錄英語Navy List中除籍,後於1914年6月被轉移至恩登,為阿科納號小巡洋艦充當貯存水雷廢船英語Hulk (ship type)。它最終於1921年在漢堡拆解報廢。[2][3]

1907年下水的小巡洋艦德勒斯登號是作為彗星號的代艦而建造。[6]

注釋

編輯
腳註
  1. ^ SMS表示Seiner Majestät Schiff, 即「陛下之艦」。
引用
  1. ^ 1.0 1.1 1.2 日本海人社,第23頁.
  2. ^ 2.0 2.1 2.2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88頁.
  3. ^ 3.0 3.1 3.2 3.3 Gröner,第96頁.
  4. ^ 4.0 4.1 Lyon,第257頁.
  5. ^ Hildebrand, Röhr, & Steinmetz,第187–188頁.
  6. ^ Gröner,第105頁.

參考資料

編輯
  • 日本海人社 (編). 《德国巡洋舰史》. 由章騫審校.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 ISBN 978-7-5436-6431-9.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 Hildebrand, Hans H.; Röhr, Albert & Steinmetz, Hans-Otto. Die Deutschen Kriegsschiffe: Biographien: ein Spiegel der Marinegeschichte von 1815 bis zur Gegenwart Band 2. Ratingen: Mundus Verlag. 1993. ISBN 978-3-8364-9743-5. 
  • Lyon, David. Germany.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 Kolesnik, Eugene M.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 Greenwich: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240–265. ISBN 978-0-85177-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