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干臣(1899年—1935年1月),又名彭干成,化名黃春山、何越,湖北英山人,曾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

彭干臣
出生1899年
 大清安徽省英山縣
逝世1935年1月日(1935歲—01—00)(35—36歲) 
 中華民國江西省懷玉山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母校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
黃埔軍校第一期
統率國民革命軍
中國工農紅軍
參與戰爭國民革命軍東征
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生平 編輯

早年經歷 編輯

1919年,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師範學校。1921年4月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參與發起安慶六二學潮,創建安慶團組織,被推選為安徽省學聯執委[1]。1923年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5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後在軍校教導團任連黨代表,為中共黃埔軍校特別支部委員。1925年1月,參加討伐陳炯明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作戰,升任營黨代表。6月被中共黨組織調到上海開展工人運動。10月,赴蘇聯入莫斯科東方大學軍事班學習。1926年秋,彭干臣奉命回國,加入葉挺獨立團,參加北伐戰爭葉挺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二十四師師長兼武昌衛戍司令後,彭干臣任武昌衛戍司令部參謀長[2]

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 編輯

1927年3月到上海,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暴動,參與南市區軍事指揮。同年5月護送周恩來到武漢,代理武昌衛戍司令。8月,參加南昌起義,任南昌公安局局長兼衛戍司令[3]。起義部隊在潮汕地區失敗後,彭干臣潛赴上海從事秘密工作。1929年,參與在上海舉辦的中央軍政幹部訓練班。8月,為中共中央軍事部軍事委員會委員[4]

1930年5月,彭干臣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到奉天秘密組織東北地區的軍事鬥爭。10月遭追捕被迫潛回上海。12月到天津任中共順直省委軍委書記。1931年夏被調回上海,協助周恩來領導中央軍委日常工作。1932年春,彭干臣到閩浙贛蘇區,先後任紅十軍參謀處長、新十軍參謀長[5]。1933年起,任彭楊陸軍學校教育長、校長[6]。其後他被中共中央代表曾洪易迫害、囚禁。1934年11月,參加方志敏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1935年1月中旬,在懷玉山地區作戰中陣亡[7]

參考文獻 編輯

  1. ^ 王永均.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传.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9: 730. ISBN 7-219-01084-2. 
  2. ^ 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史編審委員會 (編).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人物志.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5: 646. ISBN 7-5065-2383-3. 
  3. ^ 劉振華. 八一起义前后的南昌公安局 人民公安机关初创阶段的研究.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2001: 130. ISBN 7-81075-174-3. 
  4. ^ 湖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 湖北省志:人物 上.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 533. ISBN 7-216-02860-0. 
  5. ^ 王健英. 中国红军人物志. 廣州: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0: 804. ISBN 7-218-03199-4. 
  6. ^ 張建華; 孫盛年.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 下. 北京: 國防大學出版社. 2010: 460. ISBN 978-7-5626-1736-5. 
  7. ^ 陳予歡編著. 黄埔军校将帅录. 廣州出版社. 1998: 1522. ISBN 7-80592-838-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