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觀瀾,字涵碧山西澤州人。明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

編輯

萬曆元年(1573年)癸酉科舉人,十七年(1589年)己丑科進士,授禮科給事中,方居諫垣,關白朝鮮,出師援剿,詭請封貢,命集議,觀瀾與廷臣交章止之,而尚書石星力持不聽。及封事壞,喪師辱國,楊鎬掩敗奏捷,贊畫丁應太以聞,下鎬於理,因遣觀瀾往勘東征事,隨報四路潰兵狀,請論武臣失事如法,不避險難[1][2]。歷釜山蔚山等處,廉其虛實,直糾沈一貫蕭大亨邢玠萬世德黨和賣國,疏未達,大亨危之,一貫簡觀瀾前疏有抱病語,票准回籍,改命代勘[3]。適關白暴亡,邢、萬輩遂貪天冒功,而觀瀾坐廢,應太亦落職,直臣不容於時如此[4]

參考資料

編輯
  1. ^ 萬曆二十六年五月,升包見捷戶科都給事中,侯慶遠戶科、羅朝棟禮科、徐觀瀾兵科,各左給事中。程紹吏科、李應策戶科、楊應文禮科,各右給事。
  2. ^ 萬曆二十六年六月,兵科給事中徐觀瀾奏查勘東征事宜,一請敕諭朝鮮君臣,前經理奉職無狀,業已罷還,從此戢眾整兵,禁勿侵掠。王宜嘗膽臥薪,練主兵,儲客餉,興復輿圖之舊。一請敕戒南北諸將,朝廷錄功使過,恩德良厚,宜釋嫌疑,共抒忠勇,慎勿彼此異視。今後凡有功罪,從公賞罰,敢有不遵諭旨者,督撫以軍法從事。一諸敕督撫諸臣,歷查陣亡將卒 或設祭以掩其骸,或給賞以恤其家,傷者厚撫而遣之,還存者少優以作其氣,庶六師咸奮。一請敕都察院速差巡按御史一員,巡按遼東陳效速赴朝鮮會勘功罪,庶查核任專,日後軍中不敢隱弊。一請敕督撫諸臣共秉公忠,各輸肝膽,會議絲毫無隱,奏報從實具聞,庶足明臣子不欺之義,而抒 皇上東顧之憂。下該部議。
  3. ^ 萬曆二十七年四月辛亥,遣刑科左給事中楊應文代徐觀瀾查勘東事。
  4. ^ 《澤州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