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州
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析荊州刺史部桂陽郡南部置始興郡,納入廣州刺史部管轄;即今韶關市、南雄市、始興縣、翁源縣、仁化縣、英德市、佛岡縣等地。東晉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置東官郡,郡治在今深圳市。義熙九年(413年),先析東官郡東部置義安郡;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又析東官郡置梁化郡。至此,東官郡轄地僅餘今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增城市、龍門縣等地。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全國撤郡設州,合併始興郡、梁化郡、東官郡、義安郡置循州,直隸於中央;治所在歸善縣(今惠州市東)。以境內有循江得名。開皇十一年(591年),始興郡改設韶州、東官郡廢入番州、義安郡改設潮州,僅留原梁化郡地仍為循州。大業三年(607年)改為龍川郡。唐朝武德五年(622年)設為循州總管府,管轄韶州、潮州、循州等三個州,即唐初嶺南六管之一。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撤去循州總管府,原循州總管府轄下的潮州、韶州、循州均歸廣州總管府,此後為唐嶺南五管。廣州總管府轄下的循州,轄境相當於現在的廣東省新豐、連平、和平、龍川、河源、興寧、五華、陸豐、海豐、惠陽、惠東、博羅、紫金等地及揭西縣西部。下轄歸善縣、博羅縣、河源縣、興寧縣、海豐縣、雷鄉縣(今廣東省龍川縣附城鎮)、羅陽縣(以下四縣627年廢除,今廣東省博羅縣龍華鎮)、石城縣(今廣東省東源縣順天鎮牛潭村)、齊昌縣(今廣東省五華縣安流鎮)、陸安縣(今廣東省陸豐市大安鎮陸軍村古城),天寶、至德年間一度改為海豐郡。五代南漢移治龍川縣(今廣東龍川縣佗城),又分置禎州,轄境縮小。元朝至元十三年,升為路,二十三年復降為州。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省入惠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原清代惠潮嘉道改置為潮循道,道治在潮安縣。民國廿五年(1936年),設廣東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轄興寧、梅縣、龍川、大埔、蕉嶺、和平、平遠、連平、五華等9個縣;因行政駐所興寧縣為原循州舊地,故而通稱循州地區。另外,以惠州為行政中心,設廣東省第四行政督察區,轄新豐(今屬韶關市)、龍門、東莞、寶安(今深圳市)、海豐、陸豐、紫金、河源、博羅、惠陽等10個縣,通稱惠州地區。
中共建政後(1950年),原惠州地區改稱惠陽地區;原循州地區行政駐所遷駐梅縣,又以舊駐所(興寧)、新駐所(梅縣)各取一字,改稱興梅地區。以後惠陽地區主要為惠州市所繼承,興梅地區演變成今天的梅州市(含豐順;不含河源、龍川、連平、和平)。
- 循州刺史
參考文獻
編輯-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