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
22°31′0″N 113°23′0″E / 22.51667°N 113.38333°E
中山市 中山 | |
---|---|
地级市 | |
绰号:伟人故里 | |
图中阴影部分为中山市 | |
中山市在广东省的位置图 | |
坐标:22°31′0″N 113°23′0″E / 22.51667°N 113.38333°E | |
国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省 | 广东省 |
设立 | 1152年(香山县) 1925年(中山县) 1983年(地级市) |
政府驻地 | 东区街道 |
下级行政区 | 8个街道、15个镇 |
政府 | |
• 市委书记 | 郭文海 |
• 人大常委会主任 | 郭文海 |
• 市长 | 肖展欣 |
• 政协主席 | 庄树俊 |
面积 | |
• 总计 | 1,783.67 平方公里(688.68 平方英里) |
面积排名 | 全省第20位(占全广东省0.99%) |
最高海拔 | 531 米(1,742 英尺) |
最低海拔 | 0 米(0 英尺) |
人口(2020) | |
• 常住 | 常住人口 441.81万人 |
• 排名 | 全省第11位(占全广东省3.5%) |
• 城镇(2020) | 384.19万人 |
语言 | |
• 方言 | 粤语沙田话、 粤语石岐话、 粤语三角话、 粤语古镇话、 闽南语隆都话、 客家语惠阳话 |
时区 | 北京时间(UTC+8) |
邮政编码 | 528400 |
电话区号 | 760 |
车辆号牌 | 粤T |
气候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 年均温 | 21.9 ℃ |
• 年降水 | 1848.9毫米 |
行政区划代码 | 442000 |
旧称 | 香山 |
城市定位 | 世界级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珠江西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及珠三角宜居精品城市[1] |
城市称号 | 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
城市精神 | 博爱、创新、包容、和谐[2] |
国内生产总值(2020) | ¥3151.59亿(全省第9位,占全广东省2.84%) 456.92亿美元(汇率) |
• 人均 | ¥71,334(全省第6位) 10,342美元(汇率) |
HDI(2016) | 0.793 高 [3] |
网站 | 中山市政府门户网站 |
市象征 | |
树 | 凤凰木(2016年至今)[4] |
本表面积、人口、经济数据参考《广东统计年鉴-2016》 |
中山市,通称中山(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旧称香山(传统外文:Heungshan, Heungs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以近现代领导人命名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涵盖城市之一。市境北界广州市、佛山市,西毗江门市,南邻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深圳市相望。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南部是以五桂山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西江主流磨刀门水道流经西缘,北江主流洪奇沥水道斜贯东北边界。市人民政府驻东区街道松苑路1号。
中山前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亦盛产“异花神仙茶”)。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5]。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誉称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山亦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广府菜的发祥地之一,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
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工业与农业为主相结合的城市。
中山市 | |||||||||||||||||||||||||||
繁体字 | 中山 | ||||||||||||||||||||||||||
---|---|---|---|---|---|---|---|---|---|---|---|---|---|---|---|---|---|---|---|---|---|---|---|---|---|---|---|
简化字 | 中山 | ||||||||||||||||||||||||||
粤语拼音 | Zung³ saan1 ⓘ | ||||||||||||||||||||||||||
粤语耶鲁拼音 | Zung³san¹ | ||||||||||||||||||||||||||
汉语拼音 | Zhōngshān ⓘ | ||||||||||||||||||||||||||
邮政式拼音 | Chungshan[6]、Heungshan(香山) | ||||||||||||||||||||||||||
|
历史
编辑在距今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街道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7]。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
前216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秦汉时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02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09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
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析置香山县,隶广州府,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
澳门原本属于香山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借机在澳门半岛定居。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于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1839年,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8月16日驻兵香山县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香山的清朝驻军曾作勉强抵抗。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赶走香山驻望厦村的县丞,将澳门侵占。
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开放,香山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他们中的一部分,如孙中山、唐绍仪、杨仙逸、容闳、苏曼殊等日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此时的香山还有不少人外出从商,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皆为香山人创办,在1830年至1900年70余年间,上海、香港、广州、天津、汉口、九江各商埠四家英国洋行的买办中,中山人占了九成[8],其中知名的洋行买办有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
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广东第三个光复的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在香山发动广东的首场起义,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人领兵起义后,进攻香山县城石岐,于11月6日光复香山。民国成立后,广州府撤销,香山县直属于省。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当时位于广州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为纪念孙中山,决定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确定为全国模范县,直属国民政府。1930年6月,县政府移治唐家环(又名唐家湾,现为珠海市唐家湾镇)的中山港(Chungshankong),直至1934年10月迁返石岐(Shekki)。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授权,仍复隶于广东省政府。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月,日军陆续侵占中山县境内的一些沿海岛屿。1940年3月5日,日军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中山,3月15日全县大部分地区沦陷。1942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五桂山成立了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和中国国民党剩余的一些部队,共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5年1月15日,中共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山古氏宗祠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山随之光复。
1945年11月至1948年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国军曾4次发动对五桂山、凤凰山一带中共武装组织的进攻。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攻下中山县城石岐,国军溃败,自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了在中山县的统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山县曾分别归属珠江专区、粤中行政区、佛山专区、佛山地区、佛山市管辖。1952年和1965年分别从中山县划出渔民县(即后来的珠海县)和斗门县,后又陆续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使中山县的面积减少了43%。1953年改石岐镇为石岐市,1959年石岐市并入中山县。1979年开始,中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三来一补”和与外商合资,1980年开业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全广东首家引进外资办起的宾馆。经过数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1983年12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9]
地理
编辑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东部隔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南部通过丘陵台地与珠海市接壤,西部与潮连岛相望,隔磨刀门水道与江门市毗邻,北部以河网纵横的冲积平原与佛山市、广州市相连。中山市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9′至113°45′,北纬22°11′至22°46′,东西宽45.3公里,南北长64.3公里[10],总面积达1800.14平方公里[11]。
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在5000年前,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片岛屿,陆地范围仅包括今中南部五桂山一带的山地丘陵。其后经过西江和北江几千年来的河流作用,新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海推进,特别是在近900年时间里,中山的北部才逐渐形成现在这样遍布河网的冲积平原。
中山市现在的地貌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和海滩等组成。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以五桂山、竹嵩岭为主,五桂山的主峰海拔531米,是全市的最高峰。北部为平原河网区,地势顺着西江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面积占了中山市全境的8%,包括有石岐河(岐江河),以及西江的几大出海口——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横门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等。另外中山东部的珠江口上还有横门、大茅等岛屿,海岸线长26公里,浅海滩涂面积约3.19平方公里[11]。
气候
编辑中山全境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属海洋性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山的年均降水量为1848毫米,降水量季节间变化很大,4月至9月间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1.3%。中山的年均气温为21.8℃,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3℃,7月最高,为28.4℃[11]。中山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台风主要发生在5月至11月之间,暴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
中山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历史最高温 °C(°F) | 27.0 (80.6) |
28.6 (83.5) |
29.6 (85.3) |
32.1 (89.8) |
35.1 (95.2) |
35.6 (96.1) |
37.5 (99.5) |
36.4 (97.5) |
35.9 (96.6) |
33.0 (91.4) |
30.3 (86.5) |
28.3 (82.9) |
37.5 (99.5) |
平均高温 °C(°F) | 18.2 (64.8) |
18.2 (64.8) |
21.3 (70.3) |
25.7 (78.3) |
29.1 (84.4) |
31.0 (87.8) |
32.4 (90.3) |
32.4 (90.3) |
30.9 (87.6) |
28.0 (82.4) |
24.1 (75.4) |
20.0 (68.0) |
25.9 (78.7) |
日均气温 °C(°F) | 13.7 (56.7) |
14.7 (58.5) |
17.9 (64.2) |
22.3 (72.1) |
25.6 (78.1) |
27.5 (81.5) |
28.5 (83.3) |
28.5 (83.3) |
27.1 (80.8) |
23.8 (74.8) |
19.4 (66.9) |
14.9 (58.8) |
22.0 (71.6) |
平均低温 °C(°F) | 10.5 (50.9) |
12.2 (54.0) |
15.5 (59.9) |
19.9 (67.8) |
23.0 (73.4) |
24.8 (76.6) |
25.5 (77.9) |
25.6 (78.1) |
24.3 (75.7) |
20.7 (69.3) |
16.0 (60.8) |
11.3 (52.3) |
19.1 (66.4) |
历史最低温 °C(°F) | 1.3 (34.3) |
2.8 (37.0) |
3.4 (38.1) |
11.0 (51.8) |
15.1 (59.2) |
18.4 (65.1) |
21.4 (70.5) |
21.5 (70.7) |
19.0 (66.2) |
10.6 (51.1) |
5.3 (41.5) |
1.9 (35.4) |
1.3 (34.3) |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 34.4 (1.35) |
66.8 (2.63) |
74.5 (2.93) |
185.0 (7.28) |
244.7 (9.63) |
334.9 (13.19) |
241.0 (9.49) |
277.7 (10.93) |
233.7 (9.20) |
78.5 (3.09) |
44.9 (1.77) |
32.3 (1.27) |
1,848.4 (72.76) |
平均相对湿度(%) | 79 | 84 | 85 | 85 | 85 | 85 | 83 | 84 | 83 | 79 | 77 | 77 | 82 |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服务中心 |
政治
编辑现任领导
编辑机构 | 中国共产党 中山市委员会 |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
中山市人民政府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山市委员会 |
---|---|---|---|---|
职务 | 书记 | 主任 | 市长 | 主席 |
姓名 | 郭文海[12] | 肖展欣[13] | 庄树俊[14] | |
民族 | 汉族 | 汉族 | 汉族 | |
籍贯 | 广东省雷州市 | 广东省大埔县 | ||
出生日期 | 1968年11月(55—56岁) | 1975年1月(49岁) | 1966年4月(58岁) | |
就任日期 | 2021年10月 | 2022年1月 | 2021年6月 | 2022年1月 |
历任领导
编辑
|
|
行政区划
编辑中山市的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是全国四个不设县(区、县级市)级编制之地级市之一(另外三个为广东省东莞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和海南省儋州市),市下面直接管辖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经济协作区(火炬国家产业级开发区和翠亨新区)、8个街道和15个镇,辖137个社区和150个行政村。[15]市政府驻地在东区街道。
市政府及人大驻地:
- 中山市人民政府(第一办公区):中山市东区松苑路1号
- 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山市东区兴中道1号
地图 | 编号 | 名称 | 面积(平方公里) | 居委会 | 村委会[16] | 常住人口[注 1] (2020年11月1日) |
---|---|---|---|---|---|---|
中山市 | 1783.67 | 127 | 150 | 4,418,060 | ||
街道 | ||||||
1 | 东区街道 | 73.20 | 10 | 213,948 | ||
2 | 南区街道 | 49.14 | 4 | 90,270 | ||
3 | 西区街道 | 25.18 | 9 | 133,078 | ||
4 | 石岐街道 | 22.58 | 19 | 257,472 | ||
5 | 中山港街道 | 158.74 | 7 | 289,518 | ||
6 | 五桂山街道 | 101.23 | 1 | 4 | 46,049 | |
7 | 南朗街道 | 152.47 | 2 | 13 | 101,589 | |
21 | 民众街道 | 121.87 | 3 | 16 | 112,345 | |
镇 | ||||||
8 | 三乡镇 | 93.61 | 4 | 12 | 234,853 | |
9 | 坦洲镇 | 129.58 | 7 | 7 | 382,445 | |
10 | 神湾镇 | 60.93 | 1 | 5 | 38,872 | |
11 | 板芙镇 | 79.70 | 1 | 10 | 95,876 | |
12 | 大涌镇 | 40.66 | 9 | 2 | 99,763 | |
13 | 沙溪镇 | 52.40 | 1 | 15 | 223,625 | |
14 | 横栏镇 | 75.74 | 1 | 10 | 200,522 | |
15 | 古镇镇 | 52.29 | 1 | 12 | 230,405 | |
16 | 小榄镇 | 148.72 | 23 | 6 | 780,589 | |
17 | 东凤镇 | 56.24 | 5 | 9 | 201,023 | |
18 | 南头镇 | 25.75 | 6 | 158,234 | ||
19 | 黄圃镇 | 88.35 | 4 | 12 | 187,775 | |
20 | 三角镇 | 70.13 | 1 | 7 | 126,294 | |
22 | 港口镇 | 71.27 | 7 | 2 | 140,134 | |
23 | 阜沙镇 | 35.41 | 1 | 8 | 73,381 |
经济
编辑中山在1970年代的末期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与邻近的香港和澳门少有经济合作,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中国推行经济改革的政策以后,中山作为邻近港澳的珠三角县市,成为了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县市之一。其后,中山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境外的大量资本进入,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家电、食品等传统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
到了1980年代后期,中山因为经济发展迅猛,与东莞、南海、顺德一起,被媒体并称为“广东四小虎”。中山和其它三地不同的特点是中山在吸引外商和民间投资的同时,重点发展国有企业,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这使中山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企业经营机制等均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至20世纪末,中山市国有经济全面滑坡,一些如威力、小霸王等全中国知名的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1998年至2001年,中山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产业退出,腾出空间给外资和民资企业发展,至2005年,中山市的外资和民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0%以上[17]。因中山独特的沿海区位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出口贸易成为了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撑。
农业
编辑中山曾是广东的农业大县,被誉为广东的“鱼米之乡”,曾是桑基鱼田种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使农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在逐年降低,2014年中山市农业的增加值为70.9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中山的农业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的种植业,淡水渔业和猪、家禽的养殖业为主,此外,小榄镇以菊花为首的花卉种植业在华南地区也相当知名。
工业
编辑中山市工业开始发展时,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投资比重日渐增加。中山市近年来着重于以工业和科技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2014年中山市工业的增加值为1559.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5.3%[18]。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是中山的五大支柱产业。
中山镇域经济相对发达,拥有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是广东省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城市,几乎每个镇都有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如火炬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业、古镇镇的灯饰业、小榄镇的金属制品业、沙溪镇的纺织服装业、南头镇的大家电业、东凤镇的小家电业、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业、黄圃镇的食品加工业、坦洲的电子加工业、三乡镇的制鞋业等。其中,南头、黄圃、东凤是中山的家电产业集聚区,三镇形成了中山市内的千亿家电产业集群。西北部的小榄、古镇、东升、横栏等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灯饰、锁具、五金等产业链条。
第三产业
编辑中山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2014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1192.2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2%[18],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东区街道为代表,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是中山的四大第三产业。
在物流业方面,中山市政府近年来对一批物流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带动了中山物流业的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形成东部、中部、西北部三大物流集聚地,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雏形。在房地产业方面,近年来中山市刻意打造城市品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城市定位激发了中山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新鸿基、万科和中海等中国大陆、香港知名房地产商相继进驻中山,中山本地也孕育出象雅居乐这样在广东房地产市场颇有名气的品牌。在旅游业方面,中山注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塑造出孙文西路步行街、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山美术馆等一批富文化、历史内涵和中山特色的人文景点,促进了中山旅游业的发展。
城市建设
编辑随着21世纪之后经济的发展,中山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中山路和博爱路为主的主干道目前聚集了众多写字楼。2013年,中山出台了《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概念规划》的意念规划[19],该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方为汇力基金,该区的投资规模约为200亿元,将采取有限合伙制。汇力基金还将与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建设银行中山分行分别签署50亿元的授信合作协议,拉动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机构参与投资[20]。中山市政府则将于中山站与中山北站之间的19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中山的新中心岐江新城。在19平方公里的岐江新城中,拥有5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区,汇力基金则计划在该区投资38亿元建设的中山世贸中心综合体。截止2014年左右,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报建审批。中山市政府启动了总部经济战略,并推动了一批总部企业到岐江新城发展。[21]
人口
编辑中山市各镇/区(街道)人口指标[22][23] | |||||||||
---|---|---|---|---|---|---|---|---|---|
区划名称 | 常住人口 | 户籍人口 (万人) | |||||||
总计 (万人) |
比重 (%) | ||||||||
中山市 | 441.81 | 100 | 178.84 | ||||||
石岐街道 | 25.75 | 5.83 | 17.76 | ||||||
东区街道 | 21.39 | 4.84 | 11.97 | ||||||
西区街道 | 13.31 | 3.01 | 5.84 | ||||||
南区街道 | 9.03 | 2.04 | 3.16 | ||||||
中山港街道 | 28.95 | 6.55 | 9.03 | ||||||
五桂山街道 | 4.60 | 1.04 | 0.85 | ||||||
南朗街道 | 10.16 | 2.30 | 4.31 | ||||||
民众街道 | 11.23 | 2.54 | 8.15 | ||||||
黄圃镇 | 18.78 | 4.25 | 9.18 | ||||||
南头镇 | 15.82 | 3.58 | 4.88 | ||||||
东凤镇 | 20.10 | 4.55 | 8.23 | ||||||
阜沙镇 | 7.34 | 1.66 | 3.92 | ||||||
小榄镇 | 78.06 | 17.67 | 26.19 | ||||||
古镇镇 | 23.04 | 5.22 | 7.88 | ||||||
横栏镇 | 20.05 | 4.54 | 6.44 | ||||||
三角镇 | 12.63 | 2.86 | 6.05 | ||||||
港口镇 | 14.01 | 3.17 | 7.03 | ||||||
大涌镇 | 9.98 | 2.26 | 3.00 | ||||||
沙溪镇 | 22.36 | 5.06 | 7.31 | ||||||
三乡镇 | 23.49 | 5.32 | 5.19 | ||||||
板芙镇 | 9.59 | 2.17 | 3.91 | ||||||
神湾镇 | 3.89 | 0.88 | 1.86 | ||||||
坦洲镇 | 38.24 | 8.66 | 8.32 |
中山市的人口中,以汉族人口居多,2010年末共有314.23万人,占总人口的96.35%[24]。
中山市的人口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户籍人口从1949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36.03万人,而90年代以来,随着中山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长迅猛,其数量从1990年的14.63万人激增到2002年的107.51万人[25]。2012年底,中山市的常住总人口已达3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82万人,人口密度为1352人/平方公里[24]。此外,祖籍中山的海外华侨和移居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移民共有80多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山也因此被称为“侨乡”[26]。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418,060人[27]。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1,2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96,785人,增长41.55%,年平均增长率为3.54%。其中,男性人口为2,383,175人,占总人口的53.94%;女性人口为2,034,885人,占总人口的46.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7.12。0-14岁的人口为693,109人,占总人口的15.69%;15-59岁的人口为3,333,171人,占总人口的75.4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91,780人,占总人口的8.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160人,占总人口的5.9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41,873人,占总人口的86.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76,187人,占总人口的13.04%。
语言
编辑中山市的语言也以汉语为主。广东省的三大汉语变体即粤语、客家语、闽语在中山都有分布。
- 粤语主要分为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四种方言,粤语的使用人数占到全市总人数的84%,全市任何一个镇区都有使用者,是中山市通用的本地语言。
- 闽语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南朗镇及中山港(火炬开发区)等地,以村话为通称,以方言岛形式存在。
- 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附近,包括五桂山街道、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
中山市是古中原移民组成的,粤语占绝对优势,多种本地语言并存格局的文化保守城市,从宋朝至清朝的多次移民潮造就了中山方言和民系种类的丰富性。中山使用客家话的居民大部分来自于粤东梅县附近的客家话地区。使用闽语的居民,大部分来自福建、潮州。使用沙田话的居民来自于番禺、南海、顺德等地,使用三角话的居民来自于东莞,使用古镇话的居民来自于新会和江门。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逐渐学习掌握广东白话,使用粤语的人群也在大幅的增长。
交通
编辑中山市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并充分利用珠三角区域其它城市的港口、机场、铁路等资源。另外,中山的人口也不断增加,道路高峰期堵车相对严重。
2014年,中山共有公路通车里程2555公里[28]。目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 中江高速公路、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及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它们和 105国道、 228国道、 京港澳高速、市内“三环十射”区域性干线公路一起为骨架,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目前中山城区设有有由南外环路和北外环路姐妹组成的“中山一环”,并将于2015年年底前建设“中山二环”城市快速路。中山目前仍有多项公路建设工程已经完成,进行或准备中,如将大湾区连为一体的深中通道,以及中江高速,广珠中线二期,纵二线北段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翠亨快线,城桂公路·坦洲快线,沙古公路·古镇快线,S364线建设工程等[29],加强了中山市与周边广州、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的联系。
水运交通方面,中山市现有码头216个,泊位28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公共码头主要集中在中山港区、小榄港区和神湾港区,中山港区的通过能力为40万个标准箱,小榄港区为30万个标准箱,神湾港区为25万个标准箱。2006年中山港集装箱的年吞吐量为117.34万标箱[30],是香港、深圳、广州等港口的重要补给港。
中山市目前设有中山三角通用机场。铁路方面,有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和广珠铁路,规划中的铁路中有国家沿海高速铁路,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中山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江恩城际、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交通等[31]。另外,中山市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可供中山市民使用。
公交
编辑中山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为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公共汽车由中山公交集团和小榄汽运公司共同管理,现在乘坐公共汽车可以使用城市一卡通“中山通”IC卡(包括中山公交和中山市小榄汽车运输公司),大部分公交线路无人售票乘车两元,使用中山通可享受5折优惠。可使用带交通联合的外地公交卡。
出租车
编辑出租车方面,起步7元,在2公里内(没跳表)下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在2公里外(跳表)下加收2元燃油附加费。超过2公里后索纳塔出租车每公里2.48元,捷达出租车每公里2.20元;超过10公里后每公里日间2.60元,夜间3.12元;22:00-05:00起步价与日间手费相同,超过2公里后索纳塔出租车每公里3元,捷达出租车2.64元;等候费为每分钟0.38元。
由于中山人口增长较快,目前中山市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已经不堪负荷,在上下班的客流量高峰时期,即便是城区,也会不时发生公共汽车满座而不停站的情况,针对中山公共交通的不足,中山在2009年开始规划快速公交系统[32](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2013年第二季完成规划,中山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分四阶段建设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其中,首期中山BRT示范线主线B1路“利和广场-火炬公交枢纽站”及五条支线B10路、B11路、B12路、B13路、B15路已于2014年7月18日开通。B18路与2020年6月30日开通,中山也成为省内第二个开通快速公交的城市。[33]该线路全长12.9公里,投资1.1亿元,投放60辆公交车,其中18米长车型6辆,12米长车型15辆;支线部分的运营公车则统一使用9米长车型,高峰发班间隔为5分钟,全程30分钟内到达,主线全线将采用公交专用道、封闭式站台等设施,全程智能化管理。
中山快速公交第二期环线公交正大力建设中,现东半环长江路段快速公交站已开放使用,同时开通7条最新BRT线路,将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
轨道交通
编辑另外,中山于2009年开启建设轨道交通规划,于2012年有初步规划。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陈良贤在报告中表示未来将争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构建中山捷运系统。据中山市发改局局长黄桂光透露,中山轨道交通将使用“重庆模式”,采用空轨架构。中山市曾组织相关人员到重庆、南京、苏州等地,进行轨道交通的考察调研,并认为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较适合中山市情。目前,示范线的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最终确定。但市内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该示范线的集资方式,初步敲定采用PPP模式,50%的建设成本来自社会资本,10%由财政负担,剩下的40%由开发商承担。据透露,初步预计该示范线的建设成本在20亿到30亿元左右。[34][35]
但是,由于门槛的提高,中山市的建设计划惨遭夭折。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口东西岸的发展需要,广州地铁18号线(南中珠城际)未来将延长至中山市区以及南朗片区[36][37]。
文化
编辑民间艺术
编辑中山的民歌汇集了水乡文化、广府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在坦洲镇附近的大沙田区,乡民们自古就有在劳作和行船途中对歌竞唱的习俗,这里的民歌包括有男女在田间树下谈恋爱时唱的咸水歌,谈婚论嫁拜高堂时唱的高棠歌,以咏叹调和叹情为主旋的姑妹歌,还有渔民在划船途中唱的大罾歌。这些民歌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2006年,它们以“中山咸水歌”的名称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在沙溪镇申明亭一带流行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民歌鹤歌,通常和鹤舞一起搭配演出,并用三种地方方言融于一体来演唱。而在客家人居多的五桂山一带,主要流行的民歌则是客家山歌和白口莲。
中山的民舞是以模仿龙、狮、凤、鹤等动物的形象而舞的舞蹈,主要是调龙耍狮,舞灯拟船等形式,有舞狮、舞龙、木龙舞、鹤舞等几种特色民舞。其中木龙舞和其它的舞龙有所不同,它的龙道具由整块木头雕成,通常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传统节庆的时候,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就会借着酒力把木龙舞到街上,所以又称为醉龙舞。木龙舞盛行于中山的长洲、张溪、大涌等地,其后还一直流传到澳门、珠海,是传统香山地区独有的民舞。
中山的戏剧主要是粤剧,粤剧是流传于珠三角一带以粤语演唱的戏剧形式。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山开始有粤剧上演,清朝未年和民国时期,中山的粤剧达到了一个顶峰,本土诞生了一批著名的编剧和艺人。其中有男花旦兼编剧蛇王苏;创作了《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等名作、享有“粤剧鬼才”美誉的编剧唐涤生;改良粤曲唱腔,创作了《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广东民乐代表作的吕文成;“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妻子,名旦唐雪卿等。中山的粤剧直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多村镇和社区都有自己固定或流动的粤剧舞台,还有为数众多的戏迷们组织的业余曲艺社,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中山就有多达1000多场粤剧演出[38]。
民间盛会
编辑龙舟赛是中山富有特色、历史悠久的民间竞技盛会,每到临近端午节的时候,中山的一些乡村都会举行“龙舟出水”的仪式。乡民们先到宗祠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后,再由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举着龙头,率众将上年埋藏在河涌里的龙舟挖出来,装上龙头、点眼,再重新漆上猪油。仪式过后,村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龙舟赛曾一度中断了很久,直到1996年,龙舟竞赛才开始在中山的许多地方恢复起来,特别是在石岐街道,每年到端午节的那天,都有几十条龙舟参赛,看龙舟竞赛的市民人数众多,龙舟赛已成为中山的民间体育盛会。
菊花会是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小榄一直享有“菊城”的美称,早在南宋,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1736年,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菊试”,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1782年,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现在每隔60年,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飘色巡游是一种以飘色为主角,辅以群狮、游龙、花车、锣鼓、秧歌、腰鼓、高跷、彩牌的庙会巡游,在中山一些乡镇的传统节日期间都会举行这样的巡游活动。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通常以体重较轻的小童作“色心”,扮成《三国演义》、《水浒传》、《八仙过海》等故事里面的人物或神仙,悬在半空,以达到“飘”的效果。中山的飘色有黄圃飘色、小榄的水上飘色、南朗的崖口飘色等,其中黄圃镇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飘色之乡”的称号。
饮食文化
编辑中山传统的本地菜式以粤菜为主,在五桂山的客家人中还保留有传统的客家菜式。中山菜按地区和民俗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民田地区菜、沙田地区菜、小榄地区菜、五桂山区菜和岐江环城菜五个流派,其中除五桂山区菜为客家菜流派之外,其余均为粤菜流派。
中山粤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鲜美、注重原汁原味,入菜的原料取材广博,烹调手法推阵出新,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变化。相比于广州的粤菜,中山的菜式来自于民间,乡土色彩浓郁一些,多为家居烹调方式的菜式。另外中山是水乡,靠近海边,海鲜和淡水鱼虾等食品资源丰富,使得中山菜有了良好的原材料。中山粤菜的特色菜式有:石岐乳鸽、钵仔禾虫、走地三黄鸡、小榄炸鱼球、三乡小炒、椒盐水蛇、蒸三干、白灼鱼皮、砂锅鱼头等。
中山五桂山一带的客家菜是另一种特色,由于居于山区的客家先民多从事重体力劳作,为了补充盐分和不易饥饿,客家菜一般都加了很多的油盐,味道偏重咸、肥、香,食物的原料多取材于放养于山间的鸡、鸭等家禽。五桂山客家菜的特色菜式有酿豆腐、娘酒煮鸡、客家咸鸡、炒山坑螺、煎焗山坑鱼等。
中山还形成了两种特别的饮食习惯,它们是饮茶和打甂炉。中山的饮茶和北方的不同,并不是以品茶为主,而是以吃各种广式点心为主。饮茶的时间通常比较长,人们习惯在这段时间内谈生意和交流感情等。打甂炉则是中国北方所称的火锅,中山的特色火锅有狗肉火锅、鲤鱼火锅、脆肉鲩火锅,还有沙溪的粥底火锅等。这两种饮食习惯由来已久,在民国时期,中山县城即有多达30间的酒楼,分布在凤鸣路、长堤路、孙文西路一带,而大庙下、长堤路、悦来路一带则沿街分布着很多打边炉的食档。
中山的土特产丰富,有杏仁饼、黄圃腊味、粉果金咤、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石岐硖龙眼、茂生围香蕉等,其中以杏仁饼最为有名。杏仁饼是由90多年历史的咀香园饼家首创,最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状的饼,在饼中间夹一块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绿豆饼。杏仁饼也以它的外形而得名,现在经过改良,己变成圆饼状。
中山脆肉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风景名胜
编辑元朝,香山县令王天祥召集文人墨客第一次评选出了“香山八景”,他们是阜峰文笔、石岐晚渡、长洲烟雨、金鼓朝阳、南台秋月、金紫岩溜、天池芰荷、浮虚春涛。历经几百年之后,现在只剩阜峰文笔仍成为一景,其余七景都已不复旧观了。1985年和1998年,中山市政府连续进行了两次“中山十景”的评选活动,目前的中山十景为:中山故居、老街新韵、兴中缀绵、仁山玉宇、五桂雄峰、温泉碧苑、阜峰文笔、长江叠翠、紫岭鸣嘤、菊城金瓣,“中山十景”包含了中山旅游景点的精华。
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现存孙中山故居和中山纪念学校旧址,均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翠亨村也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南朗镇榄边村的茶东陈氏宗祠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群之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十景”中的“老街新韵”是指石岐街道的孙文西路,是一条从隋唐开始建立、共有800多年历史的老街。现存的这些老建筑多半建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多是归国华侨所建,建筑风格是欧式殖民地建筑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的混合体,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南洋风格建筑”。1997年开始,政府对孙文西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成为如今中山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
除了中山十景之外,中山还有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例如岐江公园、中山城、岭南水乡、詹园、横门海上庄园、广丰村旅游区、泉林山庄、卓旗山庄、长江水世界、逍遥谷等。
教育
编辑高等教育
编辑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
在中山设有分校区的高等院校: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等;
中等教育
编辑- 普通高中:
市直属高中: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中山市濠头中学、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中山市东区中学、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中山市龙山中学、中山市第二中学、中山市桂山中学、中山市永安中学、中山市烟洲中学[40];
镇区或民办中学:中山市横栏中学、中山市南头高级中学、小榄实验高级中学、中山市民众中学、广东博文学校、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41]、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中港英文学校、中山市联翔学校、中山外语学校等
- 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特殊:
- 中等技术学校:
- 职业高中学校:
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技校)、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南朗理工中学、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中山市启航技工学校等
基础教育及幼儿教育
编辑中山市基础教育比较完善,每个镇(区)均有一所以上初中,小学基本覆盖到社区(村),幼儿教育更能覆盖到小区(自然村)。
名人
编辑城市荣誉
编辑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治安稳定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荣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绿化、环境、卫生、城市建设、治安等方面的成绩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以下是中山市在1990年代以后所获得的主要城市荣誉的列表:
城市荣誉 | 获奖时间 | 颁奖机构 |
---|---|---|
全国地级市十佳卫生城市 | 1992年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 | 199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 1995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国家卫生城市 | 1995年 |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
国家园林城市 | 199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
联合国人居奖 | 1997年 |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 1998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保总局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2000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
全国畅通工程模范城市 | 200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设部 |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长安杯” | 2005年 | 中共中央综治委 |
全国文明城市 | 2005年 | 中共中央文明委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2011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友好城市
编辑注释
编辑-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来源
编辑- 胡波:《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中的香山买办》,《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218-05251-7
- 甘建波:《香山钩沉》,政协广东省中山市委员会中山文史编辑部,2004年8月。
- 林晓东、余启沃:《中山市地貌特征及发育过程》,《热带地理》,1989年3月。
- 陈世清、陈锡沐、陈红跃、许冲勇:《中山市自然保护区规划》,《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6月。
- 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年鉴(2005)》。
- 中山统计局:《2005年中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统计信息网,2006年4月30日。
- 倪鹏飞 主编:《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ISBN 7-80190-997-6
- 方维廷:《协调与和谐:一种均衡式发展模式的探索》,《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218-05251-7
- 中山市人民政府:《2006政府工作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中山政府之窗。
- 胡波:《香山文化的现代诠释》,《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218-05251-7
- 崔国潮:《发展·进步·和谐》,《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218-05251-7
- 萧凤霞:《传统的循环再生》,《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ISBN 7-218-05251-7
参考资料
编辑- ^ 解读省“十三五”规划的中山角色 “四个定位”回答了新时期动力源问题. 中山日报. 2016-05-28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网民性格是城市精神“晴雨表”. 中山日报. 2015-07-30 [2016-06-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 ^ 杨永恒等 (编).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译出版社. 2019: 205. ISBN 978-7-5001-6138-7.
- ^ 凤凰木(红花楹)确定为中山市“市树”. 新闻频道_中山网. [2022-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12).
- ^ 乐史撰:《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五十七,第3019页,中华书局。
- ^ 中华民国《1947年广东政区及邮政式广东地名一览》,大部分根据粤语标准音广州话拼写,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话或其他方音拼写而成。
- ^ 赵德均. 第一节 远古时期的人类聚居点. 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编). 中山市志(前218-1995).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7 [2022-11-12]. ISBN 7-218-0179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2).
- ^ 陈雪芬、方英恩:《香山“十八间”盛景重现中山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方日报,2006年1月17日。
- ^ 行政区划网广东省沿革. [2007-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3).
- ^ 林晓东,余启沃:《中山市地貌特征及发育过程》,《热带地理》,1989年3月。
- ^ 11.0 11.1 11.2 陈世清,陈锡沐,陈红跃,许冲勇:《中山市自然保护区规划》,《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1年6月。
- ^ 郭文海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肖展欣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1-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4).
- ^ 中山市新一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简历 庄树俊当选主席. 中国经济网. [2022-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4).
- ^ 行政区划.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19).
- ^ 中山市统计局. 中山统计年鉴2021.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1-11-05 [2021-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3).
- ^ 方维廷:《协调与和谐:一种均衡式发展模式的探索》,《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336页.ISBN 7-218-05251-7
- ^ 18.0 18.1 中山年鉴编纂委员会:《中山年鉴·201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档案信息网,2009年12月2日。根据《2012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山社会环境和创新环境两项指标进入全国前十,其中在社会环境竞争力方面位列全国第二,仅落后于香港,在内地排名第一,而增长竞争力和效率分别是全国第十及全国第八
- ^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 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我市召开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概.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3).
- ^ 胡明. 汇力基金投200亿建“粤港澳台总部经济区”. 南方日报. 2012-08-09 [202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 ^ 岐江新城定位:未来中山发展“心脏” 总部经济区概念规划通过评审,地处中山站、中山北站之间.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0).
- ^ 行政区划.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27).
- ^ 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地区人口情况. 中山市统计局. 2021-05-18 [2022-1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2).
- ^ 24.0 24.1 中山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 (第1号). 中山市统计局. [201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30).
- ^ 陈莉莉,刘秀莲,欧昶梨,关燕芳:《中山市人口变动与可持续发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统计信息网。
- ^ 崔国潮:《发展·进步·和谐[失效链接]》,《香山文化:历史投影与现实影像》,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版,第297页。ISBN 7-218-05251-7
- ^ 中山市统计局、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山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23).
- ^ 南方都市報文章:机动车增25万辆 中山仅用四年.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广东:中山干线公路打造“三环十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国港口协会集装箱分会:全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前10名排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广州日报:7条铁路将途经中山 存档副本. [2015-07-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廣州日報:中山發表《中山市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实施方案》. [2013-09-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 ^ 广东中山快速公交示范线今日开通 2014年01月27日 10:13 来源:广州日报. [2014年2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1月10日).
- ^ 广东建设报:中山轨道交通选空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深中两地对接步伐加快 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中山广播电视台. 2022-08-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4).
- ^ 都市圈高速轨道!广州地铁18号线延长线有最新进展. 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 2020-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26).
- ^ 明剑:《民间中山:曲艺社发烧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南方都市报》,2004年7月22日。
- ^ 中山日报:《我市将成为省教育强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山网。
- ^ 普通高中. 中山教育信息港. [2022-11-11].
- ^ 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简介. 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 [2021-1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