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刺史部

汉朝行政区
(重定向自荆州刺史部

荆州刺史部,是汉朝十三州刺史部之一,州治在汉寿县(今湖南省常德市东北),东汉末移治襄阳县(今湖北省襄阳市)。汉代州域范围大致是今日的河南省西南部,湖北省湖南省大部及贵州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边缘。

名称由来 编辑

大体指汉江衡山以南的大片区域。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把禹时的九州冠以称谓,荆州即其一。[注 1]《尚书·禹贡》载:“荆及衡阳惟荆州。”《尔雅·释地》:“汉南曰荆州。”《周礼·职方》:“正南曰荆州。”《释名》云:“荆,警也,南蛮数为寇逆,州道先强,当警备之也。其地北据荆山,南及衡山之阳。”《吕氏春秋》曰:“荆,楚也。”

西汉荆州刺史部 编辑

西汉时,领南郡、南阳郡、衡山郡、江夏郡、长沙国、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8个郡国。

东汉荆州刺史部 编辑

东汉时,领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7个郡国,东汉末置章陵郡、南乡郡、襄阳郡、宜都郡、新城郡、汉昌郡、临江郡、西陵郡、固陵郡等郡。

历任刺史 编辑

  • 东门云(汉元帝、汉成帝时)
  • 陈级(王莽居摄时)
  • 杜能(西汉末)
  • 费遂(更始帝时、汉光武帝初)
  • 范式(汉光武帝建武年间)
  • 郭贺(汉光武帝建武末年至汉明帝永平四年、57年—61年)
  • 陆稠(汉章帝时)
  • 谢夷吾(汉章帝时)
  • 王子香(汉和帝时)
  • 杨震(汉安帝初)
  • 杨秉(汉顺帝初中叶)
  • 高舒(汉顺帝初中叶)
  • 赵戒(汉顺帝初中叶)
  • 李固(汉顺帝永和年间)
  • 刘度(汉桓帝延熹五年免、162年)
  • 度尚(汉桓帝延熹五年至七年、162年—164年)
  • 某芝(汉桓帝延熹七年至八年、164年—165年)
  • 李隗(汉桓帝延熹九年免、166年)
  • 尹珍(汉桓帝、汉灵帝时)
  • 孙根(汉灵帝建宁、熹平年间)
  • 李刚(汉灵帝熹平元年、172年)
  • 徐璆(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
  • 王敏(汉灵帝中平三年、186年)
  • 赵凯(汉灵帝时)
  • 陈茂
  • 阙翊
  • 龚调
  • 龚荣
  • 常洽(汉灵帝、汉献帝之际)
  • 王叡(汉灵帝中平末年)
  • 刘表(汉献帝初平元年至建安十三年、190年—208年)
  • 刘琮(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 李立(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
  • 刘备(汉献帝建安十四年至建安二十四年、209年—219年)
  • 傅群(汉献帝建安年间)
  • 孙权(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1]

出处 编辑

注释 编辑

  1. ^ 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雍州。

参考资料 编辑

书籍 编辑

  • 司马迁,《史记》,维基文库
  • 班固,《汉书》,维基文库
  • 范晔,《后汉书》,维基文库
  • 司马彪,《续汉志》,维基文库
  • 陈寿,《三国志》,维基文库
  • 吴增仅,《三国郡县表》,上海:开明书局,1937
  • 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 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周振鹤,《汉书地理志汇释》,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孔祥军,《三国政区地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历史系,2007年
  • 后晓荣,《秦代政区地理》,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地图 编辑

  •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1991年,晓园出版社。ISBN:9571201987

参见 编辑

  1. ^ 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